作者邢涛在一种责任感、使命感的趋使下,将“北漂”人成功的历程、失败的经历、奋斗的过程,用小说《北漂》的方式写了出来……
北京,就像是一些人奋斗的目标,好像不到北京漂泊一回似乎枉活一生似的,这可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流动人口角度来看,北京有些像有秩序、具有现代文明“大车店”的味道。
正是这些“北漂”人,为北京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培养、煅烧了一批又一批“北漂一族”,他们有成功的,有失败了铩羽而归的,还有“前赴后继”继任者。无论成功与否,这种经历,是他们一生中重要的财富,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社会现象。
由于特殊历史及价值取向等因素,数以万计的各类人物,怀着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背井离乡来到北京。他们食宿简朴,生活艰苦,用辛勤的汗水,以火一样的青春年华,力求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漂一族”。
邢涛的小说《北漂》以男主人公杭天鹏大学毕业便离开家乡辗转来到北京闯荡为主线,以他身边的人物和发生的故事为副线,描述“北漂”一族在北京的浮沉漂梦。社会、职场、人生,家庭、情爱、男女,酸、甜、苦、辣、咸尽在其中
第一章初生牛犊
一、旅途偶遇
一列从东畈市发出的火车呼啸着上行奔驰着。车厢内一个年轻人坐在靠窗的位置,手撑下巴似乎正在领略车外的风光。
九月的天气秋高气爽,但在白天秋老虎的余威热流仍然不减,仍让人感到炽热。这时,年轻人从随身的兜里拿出面巾纸轻轻擦拭着脑门上沁出的细汗,然后,手托着腮,眺望车窗外。过了一会儿,他的泪水在眼眶内打转,他用纸巾沾擦快要流出的泪水,索性,靠倚在车座上闭目,任思绪翻飞:
他叫杭天鹏,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此次,他要在下两站等一个同学上车后,一起“南飞”杭州。他的“南飞”来源一个聚会和母亲的鼓励。当初在大三快放暑假时,听说一些单位在大四开学时,拟到学校招聘学生,听到信息后,班级的几个同学在一起议论,后来加入讨论的人越聚越多,便有了后来的聚会。
同学们从招聘信息开始议论,到畅谈人生意义,畅想毕业后的未来,逐渐形成两派:一派是开拓挑战型,说要去南方发展。另一派则图安逸,主张回到家乡。杭天鹏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暑假时和同学们到南方旅游考察一番之后,回家和父母商量自己前途工作的事。父母很重视,他们特意安排了一个家庭会议,在听取了杭天鹏介绍同学们聚会形成的两种观点后,父母之间也分别站队,产生了对立观点。
“我就后悔当初没有坚定上南方的信心,听从你爸的鼓动来到这偏僻的地方。妈妈没有实现的愿望,就靠你来实现了。一个人的位置决定人的价值,决定人的一生,男人应该闯世界。”母亲口气中充满了对当初自己选择的道路的后悔和对父亲的责怪,也极富有煽情感染力。这让杭天鹏心头为之一震。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别人的经历不一定能适应你。‘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再说你在南方有落脚点吗?”爸爸心情沉重,皱了一下眉,不失关怀委婉地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杭天鹏知道,爸爸为了避免和强势母亲发生正面冲突,确切地说不想影响自己的情绪而做出无奈的让步。
“你应该去,看准了路就应该毅然地走下去。”母亲态度严肃坚毅地鼓励道。
“孩子,你也大了,主意自己拿定吧!”父亲满脸写着担心,无奈地说。
……
这次家庭会议对杭天鹏人生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情感来说,他的感情更倾向于母亲,因为父亲工作忙,和他接触相对少一些。母亲的话触动了杭天鹏的心,也给他注入了强大动力,坚定了“南飞”的信心。杭天鹏从小就愿意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孩子玩,也愿意看书,主意很正。认准的事,不撞南墙不回头。相反,他认为爸爸思想太落后,所说的话是多余的。
这时,他坐累了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猛地看到斜对面座位处,一个清瘦脸有疤痕的中年男乘客紧盯着自己,这种目光有穿透心灵的感觉,他赶紧避开。转身又看到不远处一个中年男人正在帮助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整理物架上的皮箱。他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对自己也是很好的!此次自己要去杭州的当天,爸爸特意请假给他做了一桌子丰盛的佳肴,送自己上车,站在站台上目送自己。父亲坚毅的面容,掩盖不了内心充满苦涩的惦念和牵挂。想到此,他掏出手机,给爸爸发了一条短信:
爸,妈:您们好,我走了,您们放心吧!多注意身体。感谢您们多年来对我的关怀和帮助。
“小伙子,手机很时尚呀?”对面座位上传来搭讪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抬眼一看,一个英俊的壮年正朝自己微笑呢。
“还行吧。”杭天鹏沾沾自喜答道。
这是一款最新流行的手机。知道杭天鹏决心要到外面闯荡,爸爸一看也拦不住了,便做了一个顺水人情,问杭天鹏需要什么。杭天鹏说想要一款最好的手机。爸爸说,电子产品一两年就更新换代了,买一个能用的就行呗,剩下的钱也是你的,杭天鹏就是不同意,爸爸拗不过他,只好给他买了最新款的手机。
“自己买的?”对方似乎漫不经心地问。
“是爸爸给我买的。”杭天鹏自豪地说。
P1-3
写在前面的话
由于特殊的历史及价值取向等因素,数以千万计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怀着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背井离乡,来到北京,起早贪黑、含辛茹苦进行漂泊淘金,参与城市建设。他们食宿简朴,生活艰苦,用辛勤的汗水,以火一样的青春年华,建筑着美好的城市乐园,以冀实现自己的人生最大价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漂一族”。
当我们感叹日新月异的北京,为包罗万象的城市文化骄傲自豪时,这些人的结局各不相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正在徘徊追寻的。这些人为北京的发展做出了巨大无私的奉献,除了有少数人经过历练之后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其余的人有的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忍受二等公民的待遇,仍然在努力奋斗着;有的怀揣遗憾,带着眷恋的心情悄然伤心离去。
大浪淘沙。“北漂一族”成功者能有几何?又有几成幸运者,能融入北京正式公民行列享受应有的待遇?目前在北京漂泊的人员有多少?已经来过的人有多少?还想要来的人有多少?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但这是一群不容忽视的客观群体。
我们不应该忘记,始终有这样一个群体、这一族,在为北京城市健康发展默默奉献着。他们的努力劳动值得关爱尊敬,他们的客观存在应该值得思考研究。
此书灵感来源一个银行系统朋友的经历:在一段时间内,他多次神秘请假出门,甚至在银行职位竞聘的人生的关键时刻不惜放弃了职位竞争也照常请假出门,这诡异奇怪的行为,让人们产生各种猜疑。
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他和孩子有约定:大学毕业后可以“北漂”,但如果在两年内没有成果,必须回家来。两年的约期届满后,孩子习惯了北京的生活,不愿意回来。他又向孩子妥协,同意让他继续留在北京奋斗追求。以后一些关于孩子的风言风语传入耳中,于是他多次请假暗中到北京跟踪调查孩子的所作所为,发现孩子在“边缘”企业,从事“擦边球”的活动,于是,他采取了“疯狂”的非常手段断绝孩子的“后路”,将他强制带回来……
我好奇地问,不怕孩子恨你吗?他的回答让我感慨万分:怕孩子恨,就不叫父亲了。只要我心中无愧,只要为孩子好,我无怨无悔。
我仰天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各有不同。
一种好奇心,让我走近“北漂一族”,了解他们;从此,我就留意收集、接收“北漂”的各类人员的经历感受信息,有年龄大的,有从学校毕业后怀揣着美好理想到北京漂泊的。
有机会到北京期间,我也留意和这类人接触,感受他们的气息,刻意“采访”他们。当我看到他们成功,为他们高兴,看到他们有的还“蜗居”在地下室,合租在出租房时,为他们艰苦的条件扼腕叹息,环视有的室内干净有序,有的凌乱不堪,体会到他们奋斗追求的艰辛,也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
我感悟:北京,就像是一些入奋斗的目标,好像不到北京漂泊一回似乎枉活一生似的,这可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流动人口角度来看,北京有些像有秩序、具有现代文明“大车店”的味道,这也彰显出北京的大气、包容和博爱。
正是这些“北漂”人,为北京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培养、煅烧了一批又一批“北漂一族”,他们有成功的,有失败了铩羽而归的,还有“前赴后继”继任者。无论成功与否,这种经历,是他们一生中重要的财富,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社会现象。
一种责任感、使命感,让我将他们成功的历程、失败的经历、奋斗的过程,用小说方式写出来……
特别鸣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在我人生低迷彷徨时期,亲赐墨宝给予的鼓励与支持,感谢作家出版社冯京丽大编不辞辛苦的智慧操劳。
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将我指引“上道”的省文联的孙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姜海霞等。感激省农业银行刘颜君、市农业银行高辉芝等给予的亲切鼓舞和支持。
这里我还要感谢对我人生启迪和帮助最大的几位师长和同学朋友,他们分别是:中国金融作协副主席闰星华、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的吴秀和、沈阳人民银行的肖慧超、光大银行的李晓峰、华夏银行的李战军、沈阳农商银行的李占春、省农业发展银行的佟凤奇、龙江银行的徐永辉、哈尔滨金融学院的李恩媛、省森工总局的杨学锋、厦门达尔公司董事长陈均操等等。
在此一并感谢,在我的处女作《银行经理》发行过程中给予关心、帮助的同学、朋友:怀玉平、张启佳、司中凡、鞠云河、沈艳玲、徐金庭、彭佳明、杜非等等。同时感谢市农业银行各位领导、同仁给予的关心、帮助,他们分别是:刘杰、张慧超、尤一文、葛镜涛、赵铁、鲁卫东、高悦、王维继、姚广臣、潘群、张翼翔、王盛臣、聂大丰、张彦、周英民、周英杰、毛学礼等等。
不能忘记曾经在佳木斯农业银行工作或退居二线对我关爱的领导:高辉芝、于山、李宾、潘春强、邹玉全、梁科庭、武传香等等。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还有众多对我关心、帮助、爱护的领导、同仁及朋友、同学,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在此不能列出他们的名字,但这种“爱”已深深根于我心中。我相信,好人有好报。在此谨祝:好人一生平安1
2013-12-1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