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有坏孩子(孩子都会有出息)
分类
作者 杨承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做合格的父母,就要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其中意义最大的,就是如何去改造一个“坏”孩子。管好“坏”孩子是有窍门的,当父母掌握了这个窍门以后就会发现,原来决定孩子有无出息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家有“坏”孩子》就是要告诉天下父母改造“坏”孩子的真正诀窍。

内容推荐

《家有“坏”孩子——孩子都会有出息》这本书是针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的父母而作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面对孩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他们无法去解决的时候,他们只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其实不是孩子无可救药,而是父母缺少对坏孩子教育的方法。这样,就会毁了一些本身资质不错的孩子。

在这本书里,作者向读者展现了坏孩子的一些真实的事例和背景,然后进一步给读者阐明孩子的“坏”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最后教给父母教育坏孩子的办法。在这本书里,坏孩子是“赤裸裸”地呈现在父母的面前,很多在教育领域里的坏孩子的秘密,读者都会看得清清楚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拉帮结派的孩子

揭露现实

1、孩子掉进染缸

2、学校没有更好的办法

3、做敲诈等违法的事

4、校园暴力多多

5、孩子效仿“黑社会”

探究事情实质

1、孩子缺乏安全感

2、是孩子模仿的结果

3、缺少大人的关注

4、孩子实在不是读书的料

5、为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教子方法

1、对孩子重在管教

2、深入到孩子的“死党”中去

3、规避“帮派”里的孩子

4、培养孩子的善行

第二章 目无尊长的孩子

揭露现实

1、把孩子当成家里的“皇帝”

2、爷爷奶奶是“孙子”

3、不尊重老师

4、孩子也是“看人下菜碟”

探究事情实质

1、无法规避的溺爱

2、父母教育理念的缺失

3、是孩子太任性

4、父母“失德”影响了孩子

教子方法

1、要孩子学会尊重

2、延续传统的教育

3、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4、消除孩子的逆反情绪

第三章 经常逃学的孩子

揭露现实

1、老师赶学生出课堂

2、老师会“遗忘”班里的孩子

3、孩子逃学时爱去的地方

4、逃学行为的掩盖

5、逃学的日子很“苦”

探究事情实质

1、孩子对学校缺少归属感

2、孩子之间矛盾多

3、逃学是为了逃避什么

4、从爱玩到贪玩

教子方法

1、由要孩子学习变成引导孩子学习

2、给孩子减压

3、重视孩子的兴趣

4、结合实际给孩子定目标

5、帮孩子克服厌学情绪的综合办法

6、给孩子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四章 不诚实的孩子

揭露现实

1、孩子会这样骗零花钱

2、孩子把责任推给老师

3、孩子喜欢打着学习的幌子

4、孩子经常向家长隐瞒的事

探究事情实质

1、撒谎是为逃避责备

2、撒谎是因为虚荣

3、父母管得太严厉

4、撒谎是父母影响的结果

教子方法

1、对待孩子的错误有策略

2、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

3、如何面对孩子的谎言

第五章 头脑不聪明的孩子

揭露现实

1、父母喜欢骂孩子

2、老师用“暴力”的方式教育

3、很多名人小时候也很笨

4、孩子的聪明各不同

探究事情实质

1、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忽视

2、大人对孩子的偏见

3、孩子的教育基础太差了

4、孩子有了自卑

教子方法

1、对孩子有教育的耐心

2、告诉孩子:“你太有才了”

3、发现孩子的潜能

4、用兴趣敲开孩子智慧的大门

第六章 在大学里学业无成的孩子

揭露现实

1、学校在宣传上蒙蔽家长

2、高中、高校前后两重天

3、一些“高校”的真面目

探究事情实质

1、“病急”乱投医

2、老师缺乏责任心

3、大学生活散漫

教子方法

1、替孩子考察好学校

2、学个好专业

3、大学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

第七章 有心理障碍的孩子

揭露现实

1、抑郁是很严重的心理疾病

2、是父母使孩子自卑

3、叛逆的孩子好和父母“对着干”

探究事情实质

1、孩子在心理的自我禁闭

2、孩子有个“逆反期”

3、孩子对自己太没信心

教子方法

1、父母对孩子不要太霸道

2、让孩子发挥出他的优势

3、给孩子洗脑

4、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注意事项

后记

试读章节

3、做敲诈等违法的事

在很多学校里都存在着中学生勒索敲诈的现象。可以说,对同学敲诈,很多都是在学校里拉帮结派的孩子干的。孩子拉帮结派,他们在同学之间形成一种势力,这种势力在孩子内部能够为所欲为,因为作为单个孩子来说,在这种势力的面前就会显得势单力薄,因此,他们敲诈的对象就锁定在某些单个孩子的身上。

所有一切敲诈行动,这些孩子布置得都很周密,他们事前会考虑到很多问题,力求把敲诈勒索的事做得天衣无缝。

首先,他们要选择可行的敲诈对象。在这些孩子眼里,哪些同学是最容易敲诈得手的呢?他们知道,像胆小怕事的孩子、人缘不好的孩子、在班里好犯错的孩子、老师不喜欢的孩子、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对这些孩子敲诈最容易得手,这也是他们首选的对象,对于有很好人脉的孩子,或者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他们一般不会对其下手,因为“帮派”里的孩子也怕惹起众怒。

第二,他们很注意自己行动的隐蔽性。这些孩子在行动的时候,他们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一是曝光后自己总要承担责任,再者就是一旦这样的事众所周知了,学校也处理了,下次再敲诈就有了很大的难度。

第三,他们很注意对于时机的选择。这些孩子一般都选择开学之初,因为这时孩子们都最有钱,学校也是最乱的时候,老师都忙于开学的准备工作,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不良动向。其次,是在这个“集团”中大家都很穷困的时候,他们会想一些办法来解决自己的困境。三是学期要结束的时候,主要是对那些平时对“帮派”态度强硬的孩子施加压力。即使东窗事发,他们可以利用假期躲过学校的追查。

第四,巧用借口使他们的敲诈冠冕堂皇。他们一般不会直接向被敲诈的同学索取财物,他们在孩子身上所敲诈的东西因人而异,从一支雪糕到几百上千元的钱财,只要是他们在生活中用得到的,他们都能从一些孩子身上勒索得来。对于孩子的物,更多的是以“借用”的方式占有,对于钱财有的也是如此,但也有以“保护费”的形式直接索取的。

第五,在“帮派”里的人,在实施敲诈的过程中是一人负责一个环节。先是这个群体里的人用语言或暴力威胁被敲诈的孩子,然后就有另一个人向被敲诈的孩子传话:××向你借钱或物;最后有一个孩子替××人来拿钱或物。这样一桩敲诈的勾当就完成了。不难看出,这样的一个事件,一般都是三四个孩子共同来完成的。敲诈行为的最大的受益者或主谋往往是不直接出面的。

第六,对于拒绝者的报复很有手段。如他们碰到比较强硬的孩子拒绝了他们的话,他们就会使用各种手段来欺负这个孩子:围攻、捉弄、毁坏孩子的东西……一个孩子的力量往往是敌不过一群孩子的。报复行动也不是一个孩子完成的,往往是多个孩子的合作。

第七,老师也束手无策。就拿前文敲诈孩子的钱财为例,老师要是知道了查处此事,每个孩子都会推个一干二净,说有人威胁,那是死无对证;说是敲诈,有人证明是“借”的,这是同学之间正常的行为;这就使得被敲诈的孩子有苦说不出,处理事情的老师是明知事有蹊跷,却又对他们无可奈何。

“帮派”里的孩子向身边的同学收取“保护费”。收钱后,帮派里的孩子会保证,如果在学校里被人欺负,他们可以出面“摆平”。如果不交,他们就会威胁拒绝敲诈的孩子。这些帮派里的孩子都有着较强的“势力”,收了保护费后,就用这些钱去网吧玩、抽烟,胡乱挥霍。一旦“手头紧”,帮派里的孩子就再组织手下“弟兄”勒索同学。

敲诈勒索在一些校园里是常见的现象,由于事情有很强的隐蔽性,学校往往很难打击这些孩子,这种现象往往就是一个孩子走向犯罪的开始。学校如果成为一个人走向毁灭的始端,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因此,你的孩子要是在学校里拉帮结派,他就可能也站在毁灭的边缘了。你的孩子只是社会的一分子,但他是父母的全部,对于这种敲诈的事件不可小视。

4、校园暴力多多

一群孩子在学校拉帮结派、为所欲为的时候,其中夹杂着更多的是校园的暴力。一所职业学院学生处负责人说: “校园暴力,哪个学校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他还说,他们学校一直存在着老生打新生的现象。学校也知道这不正常.可对于犯错的孩子体罚不能,罚款不行,教育不听,只能尽可能深入地加强法制德育教育,加大监督监管力度,但不敢保证校园无一例暴力事件发生。当然,校园的暴力也有很强的隐蔽性,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校园暴力多多,暴力原因也是种种”。“帮派”里的孩子在对其他孩子实施暴力的时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孩子在替人出恶气。  当两个孩子有矛盾的时候,其中的孩子有时会找到有势力的“帮派”替他出气。能找他们替自己出气的,往往都是曾向”帮派”交过“保护费”的孩子,“帮派”里的孩子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他们会把受自己保护的同学的敌手打得鼻青脸肿,这“忠人所托”了不说,以此还可以提升这个“帮派”的威信,所以他们在替人出气上忙得不亦乐乎。

二是有人在老师面前打他们的“小报告”。有人在老师面前揭了他们的短、告了他们的密,他们总不会放过这个人的。在这些孩子看来,如果轻易放过了揭短、告密的孩子,他们以后所做的坏事就会没有保密性了,在同学之间也会失去威严。于是,他们不得不对这样的孩子进行报复。

三是有人使他们没了面子。这些孩子在学习成绩面前是不要什么面子的,但在其他方面又是表现出极其的“自尊”,比如,在自己心仪的异性面前、在众多的同学面前,千万不能有损了“帮派”核心人物的面子,否则,他们就会忌恨在心,对人施以拳脚也就在所难免了。

四是有的同学“不听话”。当他们在做一些坏事的时候,比如说敲诈,如果有人不合作,他们就会用武力对“不听话”的孩子进行教训。

五是有人看着不顺眼。有时不会有任何的原因,他们只是在学校里无所事事,看见谁觉得不顺眼,就对他进行欺负。他们只是用这种方式来发泄一下自己郁闷的情绪而已,不要任何理由地去殴打一个人——这也是这帮孩子最可恨的一种行径。

因此,很多孩子在“帮派”的面前总是陪着小心的。其他孩子对他们的惧怕,使拉帮结派的孩子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就是老师想瓦解这样的“帮派”,也不能从其他孩子当中找到他们作恶的证据,这样,老师也是毫无办法的。因为正如前文所说,他们的行为有很强的隐蔽性。

孩子在“帮派”里的恶行隐蔽性来自于几个方面。

首先是“帮派”里孩子的报复。这使更多的孩子在面临欺辱时忍气吞声,就是有人过问,受欺负的孩子也会三缄其口,他们不想再招惹是非。

第二,做坏事的孩子他们也会注意,尽量不让老师发现自己的恶行,就是有老师发现他们在使坏,只要问题不大,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进行狡辩,使老师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感到扑朔迷离。

第三,被欺负的孩子死爱面子。孩子被欺负以后,只要自己没到绝境,他们一般是不会告之父母或老师的。因为一告诉老师,势必很多同学都会知道,这就等于向同学宣告自己懦弱,还会引来以后的报复。告诉父母呢?也不行!孩子都不想父母知道自己在学校“混得不好”,如果父母知道自己在学校被欺负而又无力反抗,这在面子上孩子会觉得很难堪。因此,在面临欺辱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选择沉默。  不难看出,校园的暴力会使很多无辜孩子的身体受到伤害。在这中间,有的孩子会在暴力中失手,这使双方都因此留下永远的痛。因此,我们不可以忽视孩子在学校里的逞强,不说更多的是伤害他人,至少它培养了孩子一贯的张狂,如果把这份张狂带向社会,这对孩子的害处就不言而喻了。P7-P11

序言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但现实中对孩子不如意的父母十有八九,有的孩子在父母和他人的眼里,甚至会成为十足的“坏孩子”。对于表现一般的孩子,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可以放得很低,但当父母有一个“坏孩子”的时候,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无比痛苦的事。坏孩子会使家庭失去和美,坏孩子会使父母失去希望,坏孩子会使生活麻烦不断,坏孩子会使父母脸面全无……孩子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曾有个“坏孩子”的父母说:“看到孩子这样,我连死的心都有。”为什么父母“连死的心都有”?原因就是当父母看到自己孩子“坏”时,他们束手无策,没有有效的办法对他的坏孩子进行管教。在父母的心里,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已经失去了信心,认为孩子已经坏得“病人膏肓”了,已经无可救药了。

生活中有很多所谓的“坏孩子”,我常常看到父母因失望而对他们放弃了教育;因为孩子的不良表现,被人们永远定格成了坏孩子形象。作为一个专业的教育者,我很痛心。我痛心的原因,一是很多“坏孩子”不是真正有多么坏,往往是因人们的“误解”,被人强行贴上“坏孩子”标签;二是很多父母不了解这样一个教育事实:就是“坏孩子”只要教育得方,他们也会照样很有出息。

教育的最大成功不是要一个孩子有多么优秀,而是在于能把坏孩子变好。如果一个人能培育出十个爱因斯坦,但同时又多了两个希特勒或本.拉丹,那么他的这种教育也是失败的。很多学校的工作重点是想方设法使好孩子变得更好,而不是极力地去改变一个坏孩子。因此,改变一个坏孩子的责任就落到了父母的肩上。如果你家有个“坏孩子”,该怎么办呢?

首先父母要明白这一点,好与坏,原本就是个相对概念。从某个角度看,属于“好孩子”的,换个视角也许他就成了“坏孩子”。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孩子,实际上都是“好”和“坏”的结合体。很多父母要求孩子有“完美”的表现,这样才觉得“有面子”。因此父母就很难接受孩子的缺点。在这种心态下,孩子的缺点就被放大,比如淘气顽皮、成绩差等就成了坏孩子的标志。学校里的老师还会根据孩子的学习成绩,把部分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例如好孩子、聪明的孩子、坏孩子、笨孩子、差生等等。但在现实中,有时坏孩子比所谓的好孩子还要有出息,这就不禁让人反思: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是否有问题?判断孩子的好坏,是不是除了听话、成绩好,就没有其他的标准?

所以,我们不要依照考试分数的一元性来标定人格,要会用审美评价中的多元视角来看待孩子。在这种多元视角的支配下,使我们能认识到孩子优秀的部分。否则,用一元性来标定人格,成绩差、不听话的孩子,先是在偶然情况下被老师或同学看成为坏孩子,然后,在集体意识中被当作坏孩子,最后,在自己的心理意识中也把自身视为坏孩子。此时,就引发出了孩子品行上的散漫甚至堕落,于是就成了真正的“坏孩子”了。因此,用审美评价中的多元视角来看待孩子,就是防止强行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其二,父母要知道“坏孩子”未必就会没出息。美国著名魔术大师菲尔兹11岁时就离家出走,他像无家可归的野狗一样到处流浪;为了填饱肚皮,他学会了乞讨和偷盗;他还用欺骗的手段获得人们的同情,以此来得到人们的资助;他进监狱就像家常便饭一般。这样的生活,他一直过了五年。但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好莱坞最著名的明星之一。可见,“坏孩子”也会有出息。父母不要因为自己孩子“坏”,就认为他们无可救药了。因为孩子是可塑的,只要用心对待,坏孩子也会有大出息。

其三,我们在了解“坏孩子”生活的基础上教育孩子。我们要走进坏孩子的天空里,看到坏孩子在他们的那块天地中的好与坏、苦与乐、哭和笑……这样,我们就会对坏孩子多一分理解。另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我们能真正读懂他们、充分了解他们生活的秘密时,就更便于我们教育好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所谓的“坏孩子”,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家长要能多在孩子的心理方面下些功夫,在孩子心理上找到孩子“坏”的症结和源头,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对于坏孩子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不想让更多的孩子在教育者的误解和放弃中毁去,我想让那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坏孩子”的父母,能掌握教育好坏孩子的方法。因此,我在安徽省霍山县大沙埂中学“教育研究室”的帮助下,和那里的老师一起,针对“坏孩子”的问题做了很长时间的调查和整理,然后撰写了《家有“坏”孩子——孩子都会有出息》一书,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愿天下的孩子都能成为好孩子。

杨承清

2005年元月

后记

《家有“坏”孩子——孩子都会有出息》这本书是针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的父母而作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面对孩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他们无法去解决的时候,他们只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其实不是孩子无可救药,而是父母缺少对坏孩子教育的方法。这样,就会毁了一些本身资质不错的孩子。

另外,在学校的教育中,学校和教师都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孩子的纪律,因而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和“笨学生”常常被教育者“放弃”,从而使这些孩子在纪律、成绩、升学率的高墙外早早“下课”,这充分说明了教育者对坏孩子转变教育思想的缺失。因为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父母,要亟待学会如何去改造一个坏孩子。

在这本书里,我向读者展现了坏孩子的一些真实的事例和背景,然后进一步给读者阐明孩子的“坏”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最后教给父母教育坏孩子的办法。在这本书里,坏孩子是“赤裸裸”地呈现在父母的面前,很多在教育领域里的坏孩子的秘密,读者都会看得清清楚楚。当一个问题在一个人眼里没有盲区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容易得多了。

安徽省霍山县大沙埂中学教育研究室,是一个有很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在杨步国校长的带领下,他们给在教育领域迷茫的人指出了很多条光明大道。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给了我很多支持,他们不惜为我拿出自己20年来所研究的成果,还帮助我深入社会做了大量的案例调查,这使我能顺利地完成这本书的创作工作。在此感谢他们。另外,在书中纪实的部分所用的人名都作了化名处理,感谢这些孩子的家长,在我走访的过程中对我热情的接待。

杨承清

2007年夏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