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于山西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人们到山西来旅游和观光。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开始认识了山西保留的众多古代建筑的文化价值。山西的确是一处宝地,是一处旅游的理想之处。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极其灿烂辉煌的组成部分。而山西省保留下来的这些古代建筑,从一个较为系统的方面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历久而弥新的艺术特点。它们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力,散发着熠熠光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地上博物馆(山西建筑)/行走中国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王其钧 |
出版社 | 上海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随着人们对于山西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人们到山西来旅游和观光。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开始认识了山西保留的众多古代建筑的文化价值。山西的确是一处宝地,是一处旅游的理想之处。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极其灿烂辉煌的组成部分。而山西省保留下来的这些古代建筑,从一个较为系统的方面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历久而弥新的艺术特点。它们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力,散发着熠熠光芒。 内容推荐 山西是我国古代文物保存最好的省份之一。尤其从保存的古代建筑的数量和质量来说,更可以说是一个文物大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国唐代木构建筑保留下来的极少的实例都在山西。我国五代木构建筑有一座保留至今,也位于山西。而保留至今的宋、辽、金时期的古代建筑,约有一半左右位于山西省。元代的典型的几处古代建筑,还是位于山西。因此我们可以说,看地下文物到陕西,而看地上文物到山西。 这本书以生动的文字、形象的图画、精美的照片,全方位地介绍了山西最具代表性的优秀的古代建筑。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史专家。他把自己的学识用平易生动的语言讲述给读者,并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将读者的思绪自然地带进活灵活现的历史场景。 目录 总序 江山多娇魂脉永系 本书导读示意图 自序 看中国的古建筑到山西 晋北 云冈石窟的开凿与创建 云冈第一大佛所在——第五窟 云冈最华丽的洞窟——第六窟 云冈极具文化魅力的洞窟——第十二窟 云冈石窟早期五窟——昙曜五窟 昙曜五窟中内容最多的洞窟——第十八窟 壮观的露天大佛所在——第二十窟 华丽的琉璃照壁——九龙壁 宏丽的华严寺 华严寺下寺 我国北方最大的木构鼓楼——边靖楼 豪气英门——杨忠武祠 三关要塞——雁门关 佛教圣地——五台山 五台山上著名佛教建筑 五台山最负盛名的国宝级建筑——南禅寺 亚洲佛光——佛光寺 千年瑰宝——应县木塔的构造 应县木塔的特色佛像 应县木塔的多重经典匾额 空中楼阁——悬空寺 旧中国官僚最大的私邸——阎锡山故居 地势较低的阎府北区(一) 地势较低的阎府北区(二) 晋中 有山西小江南美誉的晋祠(一) 有山西小江南美誉的晋祠(二) 宋代遗构圣母殿和精美彩塑 堪称国宝的鱼沼飞梁和献殿 太原标志——双塔寺与双塔 双塔寺——风格独具的建筑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与城墙 历史悠久的佛寺——双林寺 难得的艺术珍品——十八罗汉塑像 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历史上较早的县级文庙——平遥文庙 宏大的庙宇——平遥城隍庙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 镇国之宝——镇国寺 千年瑰宝——万佛殿 古代封建地方行政公署——平遥县衙 知县办公之所 两位老板的票号——协同庆票号 独特的建筑风格 城堡式大宅院——王家大院 高家崖之前院 高家崖之后院 红门王域——王家大院红门堡 精美的砖石雕刻 王家大院中的匾额 屯兵蓄粮的古堡——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内的庙宇建筑 清末华北民居的明珠——乔家大院 独特的建筑群 绚丽多姿的门楼 乔家大院内的六座院落 晋南 明代监狱——苏三监狱 光辉万古广胜寺 广胜寺上寺的飞虹塔 广胜寺其他建筑 爱情圣地——普救寺 普救寺的建筑布局 历史上最早的罕有杰作——唐开元铁牛 吕仙与神宫——永乐宫 精美的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的主要建筑 凤凰之巅——小西天 小西天的精华所在——大雄宝殿 完整的宫殿式建筑群——解州关帝庙 关帝庙正庙建筑 “黄飞虎”的庙宇——东岳庙 东岳庙主体建筑——东岳行宫大殿 东岳庙建筑特色 规模较大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丁村民居 建筑形式奇特的窑洞——下沉式窑洞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五台山最负盛名的国宝级建筑一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五台山,是现在五台山上最负盛名的一座寺庙,堪称国宝。 南禅寺现存建筑有山门、观音殿、罗汉殿、伽蓝殿、护法殿及大佛殿。其中的大佛殿是寺院的正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根据这座大殿椽袱下面毛笔所写的题记“大唐建中三年重修”等字样推算,距今至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大殿的构件都立于一座白色台基上,上无栏杆围绕,也没有其他点缀。殿的正面有一台阶可供上下,台阶两边各置一口大缸,可蓄水以备灭火之用。缸体的颜色与殿的墙体相互呼应。 殿内有佛像17尊,大多数是唐代塑造的,其造型各种各样,或婀娜多姿,或气宇轩昂,是雕塑艺术中的精品。佛像基本占据了室内的大部分空间,供香客活动的区域十分有限。 南禅寺大殿 大殿的墙体都是用与窗棂、门框同色同质的木板围成。殿的屋顶为单檐歇山式,覆盖灰色筒瓦,正脊两端的吻,颜色与屋瓦相同,鸱吻的造型如一弯新月,是上世纪70年代修复时复原后的唐代样式。 南禅寺人殿构架 大殿的外面共有12根立柱支撑屋顶,从大殿的四个面看都是四根柱子,立柱的质、料、色彩与殿的墙体相同。殿内并没有设立柱,而是以两架通长的四椽袱为承重构件,上面再设置一些小的梁架顶住屋脊。这种形式是典型的唐代室内构架风格,使殿堂内有一个宽敞的空间。 南禅寺大殿的造型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正面中央的一个开间设置大门,门的形状为规矩的方形,造型非常简单,只在门边加了窄窄的木边框,并没有其他装饰。左右开问设有方形小窗,窗上是整齐垂直的木制窗棂。室内空间与殿外一样简洁,没有仟何多余的附加物,但每个构件的加工都颇为精细。上图为大殿斗拱。 南禅寺大殿内供养菩萨像 南禅寺大殿内的供养菩萨像屈膝单腿脆坐在莲蓬上,塑像饱满丰润,头戴花冠,项饰璎珞,上身裸露,有披巾绕至胸前,腰问系带下垂,优美之态顿显无遗。 南禅寺大殿内天王像 南禅寺大殿内以释迦牟尼主佛为中心布置佛坛,殿堂四周围分别有文殊、普贤菩萨像,二童子、二弟子及胁侍菩萨像,还包括天王、供养菩萨像,一殿之内共有彩塑十七尊,虽然塑像已经后代重妆,但仍较好地保持了唐塑原貌,成为我国晚唐彩塑中的精彩之作。 南禅寺大殿内释迦牟尼佛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至今保存得最为完善的一座唐代木构建筑,大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殿内的彩塑为唐代作品。殿内设佛坛供奉主尊释迦牟尼佛,佛像结跏趺坐在带束腰须弥座上,身披袈裟,体宽面阔,头顶蓝色螺髻,背后佛光布满装饰。整件雕塑雕刻细腻,装饰精美,彰显唐代雕塑艺术的华丽之风。 P44-45 序言 历史文化图书《话说中国》的工作暂告一段落后,我随即开始了它的延伸产品——中国地理文化系列的图书出版工程《行走中国》的策划和编辑。与《话说中国》的策划思路一脉相承,《行走中国》系列丛书是要秉持“普及人文地理知识,弘扬祖国民族文化”的编辑方针,结合更多的文化资源,向广大读者倾力推出又一批大众文化精品力作。 《行走中国》,顾名思义,显然要讲祖国的地理知识,讲我们脚下的这块大地的故事。但如果光讲自然地理,不讲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大地上的人,不讲我们民族的先人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绚丽的文明,也许难以激发我们对中华民族生存的这块大地的激情,更难以激发对曾经为她付出辛勤劳动乃至献出自己生命的先驱们的崇敬,我们面对的这块大地会因此失去光彩,这套丛书也会因此失去灵魂。 显然,《行走中国》要做到人与大地的结合,也就是地理与文化的结合。这就是编辑出版这套地理文化系列丛书的宗旨。 面对祖国神秘的高原、险峻的峡谷、辽阔的草原、巍峨的群山、万年的冰川、奔腾的大河、澄净的湖泊、浩瀚的森林以及这自然界的万物,我们可以无比自豪地说,在中华民族生存的这块大地上,我们拥有着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质地貌和自然风光。 《行走中国》将带你走进被喻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探寻世界上最幽深、最奇险、最壮阔的地质地貌:峻美的雪山、圣洁的湖泊,就像高原神灵的化身,神秘而美丽。而每逢盛夏,广袤的草原之上,杜鹃花盛开、点地梅争妍、黄羊奔突、野驴悠闲、云雀恬唱、雪鸡盘旋,又完全是一派动植物天堂的景象。 《行走中国》将带你走进中国乃至世界地理环境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地区。发源于青藏高原冰山雪峰中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三条大江并肩南行,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三江并流”的名字由此而来。在这里,山河险阻,雪峰林立,高大的雪山和滚滚长河构成了滇西北地区大山大水大气派的地形地貌,也成就了一块神奇雄壮的土地。身临其境,人们的精神就会飞越万水干山,眼前展现的是一个圣洁的世界,那样洁净、明亮,没有一丝杂质。 《行走中国》的力量,不仅使我们为祖国的壮丽河山所惊叹、所感动,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造化所折服,更使我们的灵魂为一种人类文明的力量所震撼,那就是中华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披荆斩棘、生生不息,在历史长河里所创造的灿烂文明。 今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我们民族世代相承的文明遗迹。这些文明遗迹,有的是无形的、有的是具实的;有的深处崎岖险地、有的遗落于风景绝胜,它们长存于天地之间、和谐于自然之中,依附于大地也照亮了大地。而如果要说最具代表性、最密切地关联着中国自然地理的古代文明遗迹,则无疑要属绵延万里连接中西商贸及文化交往的古代“丝绸之路”、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万里长城,以及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旷世奇观——古代建筑地标。 这些也正是《行走中国》要带你穿过的必经之路。 在这几条路上,我们将充分了解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前如何打通连接欧亚大陆之路,为世界文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我们将充分认知,中国古代建筑,如何独树一帜,并影响了许多亚洲国家,成为和伊斯兰建筑、欧洲建筑并列的世界三大主要建筑体系之一;我们会更加坚信:长城,不仅是为了抵御外来入侵而建造的,她绵延万里的雄伟身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形象符号,深深镌刻在人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每个中华儿女,都为祖国拥有万里长城而感到骄傲。 《行走中国》,让我们循着大自然的瑰丽,沿着古文明的踪迹,期待着一次次震撼和感动。与此同时,一路走去,我们将接触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不同习俗、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不同民族,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华夏大地异彩纷呈、魅力无限。正是这些绽放在中国大地上绚烂的民族之花,给沉寂的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和魅力。一路走去,我们还将沿着历代英雄的足迹,遥想他们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所创建的丰功伟绩,以激励自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壮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的瑰宝。在大地之上建设着家园、创造着文化、守护着文明、延续着民族精神的华夏儿女,更是这片神奇土地永恒的灵魂。《行走中国》,固然是对中国自然地理、历史文明的一次深刻的记录,更是一场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激情呈现。 我深深地相信,读完《行走中国》,你会更加热爱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块大地和生活在这块美丽大地上的人民。 后记 山西是我调查古建筑最爱去的省份。从山西北部的大同、应县,一直到山西西部的河津、柳林,从山西东部的五台、阳泉到山西南部的晋城、芮城,我都去过。尤其是位于汾河湾的晋中地区,我更是去过无数次。在这近二十年的古建筑调查经历中,使我具有强烈感受的是山西的变化。过去山西污染严重,到处是小焦炉在炼焦。而堵塞的公路上,排满了一辆一辆的拉煤货车。风一吹过,到处是煤灰。现在的山西,抬头可以看到蓝天白云了,污染大大减少。尤其是公路交通的进步,让我感受深刻。 我记得十几年前我去山西时,当地人告诉我一个戏谑的说法来形容山西:山西有一只羊,可是是一只“瘦羊”;山西有一匹马,可是是一匹“猴马”;山西有一件大衣,可是是一件“孝衣”;山西只有一条高速公路,不过是一条“太旧”的路;人家其他地区都要扫黄,可是山西却要“引黄”。 这个笑话中包括了几个山西的地名、高速路的名称和当时进行着的巨大的水利工程。“瘦羊”是指山西的寿阳县;“猴马”是指山西的侯马市;“孝衣”是指山西的孝义市;“太旧”是指从省会太原到与河北交界的旧关的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引黄”是指利用黄河水的水利工程。这个笑话其实反映了当时人们因为山西的经济能力在全国排名较后而产生的不自信感。 现在山西的社会经济情况已经大大改变了。沿着新修的高速公路,从山西北部的大同到山西南部的运城,开汽车只要几个小时便可以穿过全省。而且这一条高速公路有个非常好的名字“大运路”。因此,我们的读者要想看山西现存的优秀的古代建筑的话,沿着“大运路”,就可以看到一大半的著名景点。 随着人们对于山西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人们到山西来旅游和观光。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开始认识了山西保留的众多古代建筑的文化价值。山西的确是一处宝地,是一处旅游的理想之处。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极其灿烂辉煌的组成部分。而山西省保留下来的这些古代建筑,从一个较为系统的方面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历久而弥新的艺术特点。它们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力,散发着熠熠光芒。 王其钧 2007年11月3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