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求知/张承志自选集
分类
作者 张承志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张承志自选集之一,张承志是当代最优秀、最具理想色彩的作家,也是超一流的文体高手,评论界把他喻为“当代作家中的经典作家”。自选集精选他3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和散文,按地域、风格、思想分成三卷本,每一卷都有小说和散文,并配上油画及钢笔画,编成图文并茂的文集。本书以学术散文为主,描写作者在民间寻师访友、探寻人生真谛、建立自己学识世界的见证。

内容推荐

本书是张承志自选集第三卷,包括获奖小说和散文。这些作品是作者从学院而民间,寻师问学、建立自己知识体系、探寻人生真谛的见证。张承志敢于放弃薪俸等级,敢于以笔为旗的作为,否定了寄生强权和屈从金钱的方式,构筑了一片诗性的净土。为此他的作品成为众多读者寻找彼岸的精神引导。他的学术散文既体现学院的规范,又逸出学院的束缚,是一种异类的学术。本书作品,每一篇都做到了有所提出,范围涉及建筑学、植物学、鲁迅研究、古代交通、蒙古学、中亚学、古文献研究以及学术方法论等领域。从求学问到求真知,张承志显示了自己罕见的质变和道路。也许是过于执着理想,作品中怀着一种无以名状的悲怆。他的作品冷峻、凝重、思辨深刻,既有浓烈的美学色彩,又有对世道人心的悲悯关怀。

目录

小说 北方的河

散文 第一辑

 静夜功课

 一册山河

 美文的沙漠

 天道立秋

 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的小报

 三月二十七日的法农

 高贵的精神

 音乐履历

散文 第二辑

 他人的尊严

 无助异类的亲戚

 Olar

 凝视黑夜

 热情的行踪

 找到的眼神

 投石的诉说

 离别西海固

散文 第三辑

 人文地理概念之下的方法论思考

 三种知识

 波斯的礼物

 水路越梅关

散文 第四辑

 清洁的精神

 墨浓时惊无语

 无援的思想

 东埔无人踪

 谁曾经宣言

 鲁迅路口

散文 第五辑

 生若直木

 盐官会

 中原迷茫

 美的死亡

 雄鹰飞过

 把黑夜点燃

代后记:在接受首届“爱文文学奖”时的致辞

附录一 张承志著作目录

附录二 张承志文学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北方的河

我相信,会有一个公正而深刻的认识来为我们总结的:那时,我们这一代独有的奋斗、思索、烙印和选择才会显露其意义。但那时我们也将为自己曾有的幼稚、错误和局限而后悔,更会感慨自己无法重新生活。这是一种深刻的悲观的基础。但是,对于一个幅员辽阔又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前途最终是光明的。因为这个母体里会有一种血统,一种水土,一种创造的力量使活泼健壮的新生婴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吟将在他们的欢声叫喊中被淹没。从这种观点看来,一切又应当是乐观的。

他一直望着那条在下面闪闪发光的河。那河近在眼底。河谷和两侧的千沟万壑像个一览无余的庞大沙盘,汽车在呜呜吼着爬坡,紧靠着倾斜的车厢板,就像面临着深渊。他翻着地图,望着河谷和高原,觉得自己同时在看两份比例悬殊的地图。这峡谷好深哪,他想,真不能想象这样的峡谷是被雨水切割出来的。峡谷两侧都是一样均匀地起伏的黄土帽。不,地理书上的概念提醒着他,不叫“黄土帽”,叫“梁”和“峁”。要用概念描述。他又注意地巡视着那些梁和峁,还有沟和壑。这深沟险壑真是雨水冲刷出来的?他望着黄土公路上的小水沟想。早晨下了一场透雨,直到现在水还顺着那些小沟,哗哗地朝着下头深不可测的无定河谷流着。汽车猛地颠了一下,他紧紧握住车厢板,继续打量着底下深谷里蜿蜒的无定河。那浑黄的河水在高原阳光的暴晒下,反射着强烈的光。天空又蓝又远,清澄如洗。黄土帽——梁和峁像大海一样托着那蓝天。淡黄的、微微泛白的梁峁的浪涛和天空融成了一片。他觉得神清气爽,觉得这大自然既单纯又和谐。“蓝格莹莹的天”,他哼了声民歌,心里觉得很舒服。解放牌大卡车载着他好像在沟壑梁峁的波峰浪谷里疾飞前游。

他对着高原,竭力想把视野里的景观记住。他皱着眉头,回忆着《中国自然地理》中那些专门概念的内容。“曲流宽谷”,突然一个概念跳了出来,他不禁微微笑了。书上把他正在卡车上穿过的这条无定河大河沟叫作“曲流宽谷”。有意思,难道“曲流宽谷”和“拐弯大沟”有什么严格的区别么?不过,在试卷上要是写上“拐弯大沟”或是“老黄土帽中的拐弯河大深沟”,考研究生的事就保险告吹。似乎那本书上还有些更严格的条条框框,但他想不起来了。不过他总算记住了一个曲流宽谷,而且是对着地图和大地记住了它。曲流宽谷,他又嘟囔了一声,然后转过身来,随即用手牢牢地握住车厢板。

满满一车老农民。他瞧着车里不禁又微笑了,今天他的心情特别好,就像跳高运动员在春季运动会的早晨看见了一个晴朗无风的好天气。一车老农民在解放牌车厢里颠着晃着哪。打盹的打盹,说话的说话。说话的用粗嘎的陕西腔吼着,满不在乎马达的轰鸣和呼呼的风吼。他估计这些农民全都是从自由市场得胜回乡的。早晨在绥德车站买票时,他亲眼看见那个扎蓝边白毛巾的老头口气蛮大地呐喊:“加车,加个大轿子么!咋——加个‘解放’!”可这会儿那老头正稳稳地靠着驾驶室后窗坐着,一面扯着嗓子说着什么,一面警觉又故意不露声色地环顾着车上的动静。那个红脸青年可嫩多啦,两手紧紧捏住一个小黄挎包,一声不吭地背着众人独坐。后挡板外面翻滚的黄尘一阵阵吞没了他。“枣子!河畔枣子!”他记得这青年昨天在绥德城关这样瓮声瓮气地叫卖。全是农民,朴实的、小康的、可爱的、自有主意的农民。他们从绥德老城卖了货,挣了钱,现在回来了。那两个白胡子和花白胡子老汉不会是卖货的,应当是串门走亲戚的。他们全回来了。从陕北名城绥德回到他们的无定河两岸上下的窑洞里和庄户院。婆姨和娃娃正轧好了,扫净了炕席等着他们。层层波涛般的沟壑梁峁和蓝莹莹的天、浊黄的水都在等着他们。他心里觉得踏实。从学校里一出来他就觉得踏实,不管黄土从后挡板上面卷过来时,他怎样呸呸地吐着嘴里的沙子,他还是觉得踏实。这条浑浊的河,这片无边无际的黄土山帽和这蓝得质朴的天,都使他踏实。

他看见车厢左前角站着一个女的。他打量了几秒钟以后就断定,这是个北京人。她背对着他默默站着,他感到这女的有意避着他。两个插队出身的北京学生一眼就能彼此认出来,他猜她准是早就发现了自己。卡车歪歪地闯过一道塄坎,满车农民被颠得东倒西歪,但是那女的还是僵直地站着,坚持着一动不动。这是个和我差不多的,老插队出身的北京姑娘,她在避着我哪。他觉得挺有意思,他不由得又望了望她的背影,他觉得这背影很够味儿。

他愉快地吹了声口哨,把手翻转过来握紧车厢板,重新面对着荒莽的黄土高原。当卡车颠得蹦起来的时候,他开心地回头瞟着车里。在那些农民当中他最佩服那个红脸青年。那个棒小伙严肃庄重地坐在车尾,根本不理睬倒卷来的黄土。好后生,他用陕北式的口气自语着,满怀兴趣地端详着那小伙儿安静老实的模样。真是个安分的朴实后生,浑身肌肉鼓鼓的。他不由得展开手掌,然后又轻易地把车厢板握牢。他觉得他的手很有劲,老破卡车蹦一米高也不会使这双手松开,他心里很愉快。等停车吃饭的时候,他盘算着,我要用陕北话和那后生攀谈一番。“清涧的石板瓦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所以这后生的婆姨应当是米脂人,她这会儿也许正给这小伙儿纳鞋底呢。这一路的高原河水、风土人物都和黄色的梁峁一样让他感受清新。对,他心里说,挑选这个专业是对的,地理科学。单是在这样的大自然和人群里,就使他觉得心旷神怡。汉语专业无论怎么好,也不能和这个比,这才是个值得干的事业。我就选中这些河流作为研究方向,他暗暗地下着决心。P3-6

后记

在接受首届“爱文文学奖”时的致辞

各位前辈、各位朋友:

由北京爱文文学院,把第一届“爱文文学奖”授给我,这使我感到光荣。同时,由于这次授奖的特征不是为了积蓄金钱,而是为了支持文学活动必须依附的、旨在理解中国的实践,这使我更加感到光荣。

诸位前辈和朋友为此光临这个仪式,我把您们的举动视为对我的道路的支持,因此请允许我向您们致以深谢。

如果从一九七八年算起,并尝试惜今天的机会进行总结的话,我想,所谓成绩和失误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坚持的和走通的道路。这条道路,也许可以分析成以下几个特点:即作家与底层民众某种形式的结合,作为人的作家的个性化,以及经历过各种形式探索之后的艺术的自然化与朴素化。

回顾以前,使我懂得了:一个作家的文学质量,在于他对中国理解的程度,以及他实践的彻底性。如果文学仍然可以被憧憬为一个圣的领域的话,那么克服世俗化的决意程度将影响着文学的性质。

中国有十二亿人口。我们盼望富裕,但不能幻想十二亿人都变成财主。基于这种认识,我希望自己的文学中,永远有对于人心、人道和对于人本身的尊重;永远有底层、穷人、正义的选择;永远有青春、反抗、自由的气质。

同时,我还愿藉此机会对自己进行反省和总结。

中国文化面临的危机,以及知识分子们在权力和金钱面前的作为,会使我的思想依然激烈。但是,我要警惕偏激。

对于中文的一种感情和守卫意识,会使我今后更加注重文学语言。但是,我要防止矫饰和超出分寸。

道路在某种意义上的独立性,会使我在今后更加珍视个人的经验和个人的感受。但是,我要有意地向别人学习,尊重别人的经验和感受,把自我封闭和排斥异己当成禁忌。

今天的来宾中,有些是扶助过我的长辈。平常我很难有机会向您们表达我个人的由衷感激。在今天的来宾中,不可能看到扶助和哺育过我的祖国边疆各地的农民、牧民和亲人,谨请让我也表达对他们的深深想念。

谢谢大家。

1995年4月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