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我的小狗》是高尔斯华绥的作品集,收入了高尔斯华绥经典的小说、散文等共9篇文章。包括《盖斯勒兄弟》《马车夫的命运》《我的小狗》《山谷里的喜鹊》《提灯笼的老人》《囚徒的痛苦》《天降神粮》《勇气可嘉》《战争宝石》。 《我的小狗》以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记述了与一只小狗从相识、相知、相伴,直至小狗离去的一段经历,从人的视角将狗的灵性、习性以及可爱之处表现的淋漓尽致、跃然纸上。故事十分感人,催人泪下。《盖斯勒兄弟》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了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 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 1867—1933),1867年8月14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在哈罗公学受过教育,后来在牛津大学攻读法律,1890年取得律师资格;1891—1893年游历欧洲,与航海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成为莫逆之交;1895年开始创作。 在创作上,他师承俄、法两国现实主义大师,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给他带来了广泛的声誉。《有产业的人》和之后发表的《骑虎》(1920)、《出租》(1921)共同构成了《福尔赛世家》三部曲。他的重要作品还有《现代喜剧》三部曲(《白猿》《钥匙》《天鹅之歌》)和《尾声》三部曲(《女侍》《开花的荒野》《河那边》),以及剧本《银盒》《斗争》《正义》等。1932年,高尔斯华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盖斯勒兄弟 马车夫的命运 我的小狗 山谷里的喜鹊 提灯笼的老人 囚徒的痛苦 天降神粮 勇气可嘉 战争宝石 序言 经典永流传 一张大网笼世界,一部手机走天涯。互联网在给世界 带来巨大利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不利的结 果,譬如阅读这件事。于阅读而言,这是一个浮泛大于深 刻的时代:资讯泛滥,良莠不齐;表达多样,真假难辨。 浅阅读和碎片化成了这个时代的表征,获取方便与选择困 难成了这个时代的通病。许多成年人尚深陷此中难以自拔 ,对于“网生代”且没有多少媒介素养的孩子而言,这种 现象更加令人担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不爱读 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和未来的民族。喧哗浮躁中,如何帮 孩子选择一本好书,呵护他们纯净的心灵,帮助他们养成 正确的价值观,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所有家长和老师 的职责与使命。培养孩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 本书,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养成读书的习惯,是令孩子受益 一生的大事。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 敏先生曾经在多种场合强调: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想办法让 孩子多阅读经典,可以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读,获取 人类精神文明的尊严,学会向善和担当,不要过早陷入时 尚的、物欲的泥淖。 于琳琅书海中,我们精心挑选翻译的这套系列经典丛 书,都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们写给孩子的书。第一系 列的这四本经典分别来自:西班牙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的《我和小银》,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的《蜜蜂公主》 ,英国约翰·高尔斯华绥的《我的小狗》,美国约翰·斯 坦贝克的《小红马》。四位大师,四本经典,来自不同国 家,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虽然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但语 言优美精练、叙述生动有趣、内涵丰富深刻是其共同的特 点。《我和小银》是希梅内斯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以来以 各种文字畅销世界。在《我和小银》中,希梅内斯用130多 个短章,深情地怀念自己的朋友小银。小银是希梅内斯少 年时拥有过的一头驴子,是他最信赖的伙伴。作者通过对 自己和小银在家乡莫格尔那个村子里的一幅幅生活场景的 描写,用饱蘸着深情的笔触回忆了那一段美好时光,表现 了诗人和小银唇齿相依的真挚感情。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 授奖词称:“希梅内斯的抒情诗为西班牙文学树立了崇高 心灵与纯洁艺术的典范。”《蜜蜂公主》作者阿纳托尔· 法朗士是法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21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他辉煌的文学成就, 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 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我的小狗》的作 者约翰·高尔斯华绥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 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 主义三杰”。他的小说不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手法,而是 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作者的褒贬。他注意塑造典型性格, 文笔自然流畅,故事情节跌宕有致,语言生动、优美,富 有感染力。鉴于高尔斯华绥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特别是 “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他于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小红马》是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品之 一。约翰·斯坦贝克的许多作品以美国的土地和人民为题 材。他替穷苦人说话,为被压迫者申辩。他的小说刻画了 富有同情心和人情味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们生活的图景 。《小红马》讲述了生活在牧场的小男孩乔迪和他的家人 、牧场、动植物尤其是小马驹之间的感人故事,文笔优美 ,感情浓郁内敛,风光旖旎迷人,读来荡气回肠,令人神 往。1962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说:“从辛克莱 ·路易斯到欧内斯特·海明威中,斯坦贝克能保持自己的 独立地位和成就。他的同情心总是在受压迫的、无法适应 环境的和受挫折的人一方;他善于将生活的单纯喜悦与残 酷而阴冷的对金钱财富的贪欲作对比。然而,在他的作品 中,人们发现了美国人的本质,即对大自然、土地、荒野 、山脉和海岸的伟大感情。所有这些都成了斯坦贝克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和源泉,使他在人生之内或人生之 外都能获得活生生的题材。” 如何准确、完美地呈现一部优秀外国经典作品,是我 们在翻译出版这套作品时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追求的是, 既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版的风格、节奏、韵律及含义,同 时又尽可能符合汉语的语法、意蕴及阅读习惯,还依照当 下孩子的欣赏水平加以文字上的润色,从而真正满足孩子 对经典名作的赏心悦读。丛书翻译者均是中青年学者,他 们既是所学语种的专家,同时又具备了很高的文学造诣及 专业修养。如《我和小银》的译者张仲骏是一名青年建筑 师,毕业于马德里理工大学建筑系。长久浸润于西班牙文 化、艺术、建筑及社会风情中,使他对希梅内斯的作品有 更深刻的理解。与大多数转译自英文版本的作品不同,这 部《我和小银》是由西班牙国内畅销的最权威的西班牙文 原版翻译而来的,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这位诺贝尔大师经典 而优美且极富特色的创作风格。加之译者深厚的绘画功底 和专业素养,与原作诗画相得益彰,每一个短章都似一幅 优美的画卷,色香味俱佳,从而勾画出了一部20世纪早期 的西班牙风情画。 导语 《我的小狗》的作者约翰·高尔斯华绥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他的小说不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手法,而是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作者的褒贬。他注意塑造典型性格,文笔自然流畅,故事情节跌宕有致,语言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鉴于高尔斯华绥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特别是“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他于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书评(媒体评论) 在短篇小说、小品文、诗的领域里,高氏的建树 也是不可泯灭的,再夸大一点说,即便他不曾写了那 些戏剧和长篇小说,只靠这些不使人注意的建树,在 文坛上,他也会有很高的地位的。 ——季羡林 精彩页 盖斯勒兄弟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盖斯勒先生,因为我父亲的皮靴子都是他做的。那时,他和他哥哥的店面在伦敦西区最繁华地段的一条小街上,由两个小门头房打通而成。只是,如今那条小街已经不复存在了。 那个店面有一种特殊的安静气质。店铺的招牌上只写着盖斯勒兄弟的德国姓氏,窗子里摆着几双靴子,从表面上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为皇室做靴子。窗子里放着的那几双长年不变的靴子曾让我困惑不解,因为盖斯勒先生只接受定做,并不出售成品,更不可能是因为做得不合适而被退回的订单。难道是他从别处买来放在那里的?似乎也不可能。因为他绝对不能容忍他的店里有不是他亲手制作的皮靴存在。那几双靴子很是精致漂亮:女式低筒靴纤细优雅;黑漆皮布面靴惹人垂涎;高筒棕色骑士靴泛着乌亮的光泽,虽然是新的,但是看起来像是已经被穿了百年。这样的靴子只有懂得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得出来,它们呈现出了皮靴真正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当然,这些都是我后来才认识到的。我第一次见到盖斯勒兄弟的时候虽然只有十四岁,但却能隐隐感觉到他们兄弟身上的某种尊贵品质。对我来说,他们制作的靴子神秘而美丽,当时我这么认为,现在依然这么认为。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一边把自己年轻的脚伸向他,一边怯生生地问:“盖斯勒先生,我的靴子不会太难做吧?” 他那硬邦邦的红胡子中突然露出了一个微笑,带着浓重的口音说:“做靴子是一门艺术。” 我看清了他的样子:又黄又皱的脸、卷曲的红色胡须、从脸颊整齐斜向嘴角的皱纹、单调粗犷的嗓音,整张脸看起来就像是皮革做的。因为皮革是一种僵硬的材质,不易变形。他的脸上展现的就是这种品质。他那双灰色的眼睛里,有只有坚持理想的人才会有的纯粹和肃穆。 他的哥哥和他一样勤奋,只是在各方面都比他要更寡淡一些。刚开始和他们接触的时候,只有到拜访结束时我才能确定到底是谁接待了我。如果接待者说“我得问问我弟弟”,那么我就知道这是哥哥;如果没说,那就是他。 有些人老了以后就会不守规矩,四处欠债,但是不知道为何,从没有人欠盖斯勒兄弟的钱。如果欠了他们靴子钱,还能心安理得地把脚伸到他蓝色的铁框眼镜前面,将自己视为顾客,这种人一定不是一般人,因为这种事情一般人确实很难做出来。 你不可能经常光顾他的店,因为他做出来的靴子非常耐穿。他好像在靴子里面缝进了某种可以超越时间的东西。 顾客走进他们的店,没有像走进其他店时的“请为我服务一下,接着我得走”的心理,他们会非常闲适,就像走进教堂一样。顾客进门后,就坐在店里唯一的一把木椅子上等着,因为通常没有人在那里。很快,在那个昏暗并且充满皮革味道的二楼楼梯边缘,他或者他的哥哥会伸出头,向下探望。随着一阵嘀咕声和拖鞋在楼梯上的踢踏声,一位没穿外套、卷着袖子、穿着皮围裙、背有点驼的人就会站在顾客面前,眨着眼睛,仿佛刚从某个靴子的梦中醒来,又像一只在白天被惊醒的猫头鹰,因为被打扰而有些愠怒。 “您好,盖斯勒先生,能帮我做一双俄式皮靴吗?” 听完,他会一言不发地离开,回到楼上或者去楼下另外一间屋子。我会继续坐着休息,闻着店里皮革的味道。他很快就会回来,纤细、血管隆起的手里拿着一块金棕色的皮革。 他会盯着手里的皮革说:“多好的一块皮革啊!”当我也同样赞赏时,他会接着说: “您什么时候要?” “您方便的话,越快越好。半个月?” 如果接待我的是哥哥,他会说:“我问问我弟弟。” 然后,我会喃喃地说:“谢谢您!早安,盖斯勒先生。”他会回答“早安”,但是眼睛仍然盯着手里的皮革。 当我走到门口时,他会拖踏着拖鞋上楼,继续回到做靴子的梦境中。但是,如果我定制的是之前没有做过的新样式,他会有一个颇有仪式感的程序:脱下我的靴子,长时间地拿在手里,严肃而又欢喜地端详,好像在回忆他刚把靴子做好时它所散发出的光芒,又好像责怪我没有维护好他的杰作;然后,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轻触脚的外边缘两三次,手指小心翼翼地穿过我的脚趾,用心揣摩我的需求。 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天。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对他说:“盖斯勒先生,上一双经常穿的靴子走起路来会‘嘎吱嘎吱’响。” 他看了我一会儿,没说话,好像是希望我收回刚才那句话,或者修正一下表述,然后说: “不应该响啊。” “很遗憾,可是它真的响。” “之前您的靴子泡过水后,您自然晾干了吗?” “应该没有。”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