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在《论语》心得之外的作品,本书主要讲述几千年来中国人心目中的儒家生活与智慧故事,从孔子出生开始,在故事中让读者见证一代思想巨人的一生,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游学,听着他说话,在他的智慧中受教,在他的精神里升华!采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化的表现形式,将儒的不同侧面加以诠释,呈现儒的前世今生,品悟儒的启智心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语照亮人生(儒的智慧与生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钟静 |
出版社 | 长安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在《论语》心得之外的作品,本书主要讲述几千年来中国人心目中的儒家生活与智慧故事,从孔子出生开始,在故事中让读者见证一代思想巨人的一生,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游学,听着他说话,在他的智慧中受教,在他的精神里升华!采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化的表现形式,将儒的不同侧面加以诠释,呈现儒的前世今生,品悟儒的启智心语! 内容推荐 孔子是中国知识传统中一座永远的丰碑,而《论语》则是它朴实温暖的碑记。 于圣贤之行事中体悟《论语》之精义;于儒者之信仰学问中揭示生命之华美。 以故事形式书写,将深重的道理寓于娓娓的叙述,可视作一部儒家思想的简明历史。 位列明画四大家的仇英、文征明共仰圣人,图文唱和,携手创作《孔子圣绩图》,将圣人的言行纳入图画也文辞当中,神行兼备,光彩焕然,此书甄选十六幅佳作,以飨读者。 目录 第一章 至圣先师 大哉孔圣 圣人孔子的故事 尼山降圣 受教于母 合葬双亲 季氏飨士 十五志学 问礼老聃 三十而立 景公问政 夹谷之会 齐女败政 匡人之围 微服过宋 临河而返 重回故里 整理六经 获麟绝笔 颜回之死 子路结缨 圣人绝唱 亚圣孟子的故事 孟母三迁 断织教子 宗师仲尼 归乡兴教 稷下学宫 视见齐王 厚葬孟母 路遇宋牼 离宋返邹 何必言利 二度适齐 避召不见 辞去齐卿 回国著书 第二章 人文智慧垂教万世 【〈《论语》的故事〉】 欹器之警 祸起萧墙 师徒明志 吉筑之失 鸟兽不群 荷藤老人 颜回偷食 原宪乐贫 厄丁陈蔡 大子博学 子见南子 路诫师 祁奚荐贤 泰伯三让 宓子掣肘 尼不可毁 学琴师襄 信近于义 管仲为人 华夷之辩 宰予不仁 叟公警言 一个儒者 神龟之叹 知错就改 夫子择婿 曾了岂孝 楚狂风歌 吾欺天乎 阳虎之召 【〈《孟子》的故事〉】 变通之礼 揠苗助长 论辩陈相 齐王伐燕 鱼与熊掌 匡章之孝 羽毛与木柴 王良驾车 五十步笑百步 诛杀一夫 与民同乐 好好先生 齐人乞食 孟了品贤 君风民草 杞柳之性 【〈《尚书》的故事〉】 尧舜遗教 盘庚迁都 三监之乱 大禹治水 武王伐纣 分封诸侯 商汤灭夏 不食周粟 伊尹辅商 金滕藏书 【〈《春秋》的故事〉】 黄泉见母 重耳复国 子罕之宝 曹刿论战 蹇叔哭师 晏予新家 卫懿好鹤 灵公不君 宋襄兵败 魏绛执法 第三章 立己达人处世标尺 【〈仁的故事〉】 墨子仁退云梯 诸葛亮仁服孟获 姚崇灭蝗济民 陈窟仁训贼偷 赵绰舍身成仁 杜甫仁心谱“诗史” 【〈义的故事〉】 石碚大义灭亲 董宣宁死不低头 张说死不圆谎 司马迁为义直辩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于谦两袖清风 【〈礼的故事〉】 燕昭王礼贤下士 张良桥下纳履 王绂毁画 廉颇负荆请罪 刘备三顾茅庐 【〈智的故事〉】 财主与奴仆 宋人杀牛 冯谖买义 晏子谏景公 邹忌进谏 曾国藩识人 【〈信的故事〉】 曾子杀猪教子 晋文公退避三舍 季布一诺千金 季了坟前挂剑 商鞅南门立木 明山宾诚实卖牛 第四章 伦常敦睦家和事兴 【〈纯孝事亲的故事〉】 郯予鹿乳奉亲 缇萦上书救父 老莱子戏彩娱亲 王伟元闻雷泣墓 蔡顺拾葚奉母 黄庭坚涤母便器 【〈忠臣事君的故事〉】 苏武北海牧羊 文天祥留取正气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魏征直言敢谏 海瑞上书骂皇帝 颜真卿烈火丹心 史可法身殉扬州 【〈夫妇相扶的故事〉】 娥皇女英辅舜 孟光举案齐眉 柳妻真情悼夫 梁红玉助夫抗金 司马相如凤求凰 【〈朋友之信的故事〉】 管鲍之交 范式千里会友 虞卿为友弃相 苟巨伯临危护友 【〈师生相敬的故事〉】 魏昭熬粥 三袁恭请蒙师 程门立雪 顾炎武不耻下问 钟隐为仆 第五章 学有本源器成远大 【〈历史传承故事〉】 先秦显学 魏晋玄学 宋明珲学 清代实学 两汉经学 隋唐经学 明代心学 现代新儒学 【〈历代大儒故事〉】 儒家别宗苟予 布衣“经神”郑玄 才兼六艺孔颖达 心忧天下范仲淹 高风亮节周敦颐 奠基理学程颢程颐 宇宙吾心陆九渊 敢为异端李贽 清学开山顾炎武 实学伸道颜元 天降人才龚自珍 托古改制康有为 学贯中西辜鸿铭 “无我这般”熊十力 国学大师钱穆 罢黜百家董仲舒 乱世家训颜之推 百世之师韩愈 百源先生邵雍 天地立心张载 “孔孟后一人”朱熹 圣贤相传王阳明 一代儒侠黄宗羲 别开生面王夫之 独步雍乾戴震 晚清儒将曾国藩 最后经师章太炎 千年国粹马一浮 一代直声梁漱溟 【附】 彩插目录 学琴师襄图 退修琴书图 击磬图 临河而返图 接舆狂歌图 梦奠两楹图 问老聃图 齐鲁会夹谷图 习礼村下图 问津例 删述六经图 在齐闻韶图 围匡图 累累说圣图 在陈绝粮图 西狩获麟图 试读章节 尼山降圣 孔子的祖先是春秋时代宋国的贵族,冈为卷入宫廷斗争而避祸逃到鲁国。逃到鲁国后,家道中落,接连几代都默默无问,直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才当上了鲁国一个普普通通的陬〈音邹〉邑大夫。叔梁纥娶了鲁国人施氏为妻,生下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后来娶妾生下一个儿子,又不幸是个跛子,取名孟皮。叔梁纥觉得这样的儿子不能继承自已的家业,于是在六十多岁的时候向颜家求婚。颜家有三个女儿,只有未满二十岁的颜家小女儿颜征愿意嫁给叔梁纥。 据传颜氏女在有妊时,遵循当时的习俗,曾多次到曲阜城东南的尼山向天神祷告,保佑自己能生个男孩。有一次她祷告完毕,下山回家的途中,在山下东侧的一个山洞里休息,不料却在洞中分娩,生下一名男婴,这就是孔子。古书上有很多关于孔子诞生的神话,《祖庭广纪》上说,当孔母走进尼山,连她脚下的草叶都垂下来为她引路,直到她走出山谷,草叶才又抬起头来,圣人的降生,连草木也为之感动。 孔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头顶塌陷,四周却比较高,很像尼山的样子,因尼山也叫尼丘山,所以他的父母为他取名为“丘”。为了感谢尼山的神灵,又取字为“仲尼”。“仲”是排行第二的意思,闪为孔子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也就是之前提到的盂皮。 受教于母 尽管关于孔子的出,有着很多神奇的传言。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撒手人寰,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他的母亲为了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就带着他迁居到鲁国的国都曲阜城内。当时的曲阜是鲁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周王朝的典章文献和礼仪制度,礼乐氛围浓厚,这些都对孔予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孔母虽是个年轻的寡妇,但她从不放松对儿子的要求。为了使儿以后能够进入上层社会,光宗耀祖,她便担任了“圣人”启蒙老师的角色,教他学习周朝的各种礼仪和诗书典籍。虽然家中清贫如洗,孔母仍然执着地按照贵族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儿子。孔母的“贵族式教育”非常成功,年幼的孔予最爱玩的游戏就是摆设祭卡巳的各种器具,模仿贵族们习礼的活动,练习磕头行礼。 孔母对儿子的教育倾注了无数的心血,而孔子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了。为了替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孔子学会了各种技艺。他会唱歌,会弹奏各种乐器,会射箭,会驾车,给人家放牛放羊,甚至做红白喜事的吹鼓手。贫贱的生活使孔子很小就尝尽了人间冷暖,亲历了底层生活的艰辛,这让他的心肠越发仁爱,渐渐在苦难中磨练成才。 合葬双亲 孔予十七岁那年,他的母亲也离他而去,这对年少的孔子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孔母死时不过三十四五岁,她的一生如此短暂,可以想见这位二十岁就丧夫,独自抚养孩子的弱女子为了把孔子培育成才,曾经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又付出了多大的牺牲。 孔母去世后,孔了坚持按照贵族的规矩将父母合葬在一起,但是他不知道父亲葬在哪里。这是因为他的母亲颜征当年嫁给老翁,于礼不合,又加上年少守寡,更加羞愧,便没有参加送葬,所以她自己也不知道丈夫葬在何处,更不用说当时年仅三岁的孔子了。 由于不知道父亲的墓地在何处,出殡时孔子不知该把母亲的灵枢送往哪里,只好中途停放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一时观者如潮,人们议论纷纷,消息很快就在曲阜城里不胫而走。孔子从小谨慎懂事,孝敬母亲,乡里的人都很喜欢他,一个好心的老妇告诉他,他的父亲就葬在防山。原来这位老妇的丈夫就是当年拉叔粱纥灵枢上山埋葬的车夫,老妇把她丈夫当年上防山的路线告诉了孔子,孔子这才将母亲与父亲合葬了。 季氏飨土 孔母去世后不久,鲁国的贵族季孙氏邀请士一级的贵族参加自己的宴拿。十七岁的孔子认为自己的父亲叔梁纥是名正言顺的士大夫,自己应该也有资格参加这个宴会,于是他穿着为母亲服孝的丧服,腰问还系着麻带前去赴宴。孔子来到季孙氏的大门前,其家臣阳虎看到孔子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又一身的穷酸样,就把孔子拒之门外,还讽刺挖苦他:“季孙家宴请的是士,哪敢宴请你这样的人!”这样的叱喝对任何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都是一种无法接受的挑衅,但孔子却克制住自己,默默地忍受着巨大的羞辱离开。士已是贵族阶层中的最低级别,还遭人如此侮辱。见当时孔子的实际地位的确是十分低下。这些羞辱和打击都不能磨灭孔子的意忐,相反,他更加现实、清醒地看待自已,也更加坚定的走自己选择的路。历史最终给了我们一个戏剧性的答案,几十年后,那在曲阜的大街上,这个两个人又相遇了,那个叫阳虎的家伙恭恭敬敬地清孔子去做官,而孔子却不愿意。我们的圣人会觉得这是扬眉吐气的好机会吗?也许他早已忘了,在他的心里,充满了匡俗济世的热情,这些细小的个人恩怨,他已没有工夫在意了。 十五志学 孔子自小就酷爱学习,“敏而好古”,“不耻下问”。他特别仰慕古代文化,周朝的礼乐文化尤其让他着迷。知识日积月累,孔子逐渐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同乡子弟都说:“孔予的知识如此渊博,他的才能和本领简直让我们道不清、看不明。”但孔了却总是谦虚地回应:“我没什么本领,只小过会赶赴车罢了。” 十九岁那年,孔子娶了鲁国的年轻女子亓〈音齐〉官氏为妻。婚后第一年,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孔子非常高兴。这时孔子的学识已经远近闻名,连鲁国的国君昭公也听说了这位满腹经纶的青年学者。昭公听说孔子得子,还专门派人送去一条大鲤鱼向孔子道喜。为了纪念这莫大的荣耀,孔子就给自己的儿了取名为“鲤”,又取字“伯鱼”。 孔子二十岁的时候曾做过两次小吏,一次是做“乘田吏”,也就足管理牛羊;一次是做“委吏”,也就是管理仓库。虽然都是很小的官职,孔子却非常认真地对待。他说:“叫我管牛羊,我就要把牛羊都养得肥肥壮壮;叫我管仓库,我就要把账目算得清清楚楚。”孔子勤勉负责地工作,每一样工作都做得很好,十是他的官越做越大,后来一直做到了鲁国的大司寇。P3-7 序言 与孔子亲切接触,用《论语》照亮人生 在全世界的每个角落,人们都认同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先不说外国人对中国一知半解的好奇与向往,即使我们这些被中国文化生养哺育的中国人,即使终其一生,耗尽心力,也难以参透中国文化的全部真味。而孔子和他的儒学就是这个神话的最初缔造者,也是中国文化传承千年始终不离不弃的精神内核。 说起孔子,很多人都在脑海中勾勒着一个谨小慎微,酷爱说教,满嘴之乎者也,古板顽固甚至略带迂腐的老者形象。事实上,这是历代的封建帝王为了把儒学禁锢为国家正统,而不断僵化出来的一个封建伦理道德代言人的形象。历史上的孔子本人,是一个十分亲切可爱,极具人格魅力并且活力充沛的人。他带着众多弟子浩浩荡荡地周游列国,他的弟子里有负责驾车问路的,有负责打架护卫的,有负责支出管账的,有负责烧菜做饭的……各式各样的人才都有,宛若一个帮派,孔子俨然是位威风八面的“帮主”。这位帮主用一种至高无上的理想感召和团结着他的弟子们,这个理想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字——仁。孔子带着他的弟子辗转各国,四处宣扬他们的理想,虽然常常碰壁,怀才不遇,但他们绝对是一个快乐的,自足的,充满信心的团体。这一路上,发生了很多故事,孔子又十分擅长就事施教,这才有了《论语》。因此,《论语》并不是一些枯燥教条的堆积,每句话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生动的故事,我们只有先经历这些故事,才能对其中的训示心领神会。 本书即是本着这样一种想法,从孔子出生开始,在故事中让读者见证一代思想巨人的一生,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游学,听着他说话,在他的智慧中受教,在他的精神里升华。 孔子的理想在他生前并未实现,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历代中国人的启蒙先师。事实上,中国人最可爱的那些品质:仁爱、守礼、热爱自然、重义轻利、重人伦家庭……无不跟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千百年来,又不知有多少在儒家思想浸润下的中国人,谱写一个个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故事。本书同样精心挑选了这些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精髓的故事,要让读者看到从尧舜以来一直延续在中国人血液之中的那些让人骄傲的因子。 还是要提醒各位读者,这是一本讲故事的书。那些习惯正襟危坐摇头晃脑读经书的人最好不要读它,以免日后抱怨。不过若你是个喜欢听故事,听了故事又要若有所思、若有所得的人,就请翻翻这本书吧。 书评(媒体评论) 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 ——余秋雨 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 ——梁漱溟 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敢”。其实,这也就是儒家文化的精神,在这种精神孕育下的中国人,有着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 ——辜鸿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