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增平(1923—1992年),江西萍乡人。1947年毕业于中正大学历史系。著有《中国近代史》,主编《熊希龄集》,与章开沅合编《辛亥革命史》。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他相继发表了论文多篇,探讨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孕育、产生、形成和分化(分成不同阶层)的过程,以及在近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争鸣,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例如:当时史学界一般将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资产阶级上层的运动看待,他经过仔细研究,认为这一看法与历史事实不符。他认为,戊戌维新运动反映了还没有独立社会地位、正处于逐渐转化的资产阶级集团的处境和愿望。……
本书是论文结集,共收论文50余篇,序言、致辞20余篇。基本上反映了作者的治学历程和当时的学术研究水平。
治史琐言(代序)
学史琐谈
关于“史学危机”的思考
加强对祖国历史约学习和研究,开展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
熟悉湖南近代史,进一步做好我省文史资料研究工作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中国近代史研究述评
知识分子与中国历史发展
广州群众“反河南租地”事件年代辨误
太平天国革命推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谈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洋务运动
近代湖湘文化试探
清末留日中国学生反“取缔规则”斗争
辛亥革命史丛谈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史研究述评
辛亥革命时期天地会的性质问题
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会党和农民
会党与辛亥革命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赞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
评辛亥革命时期的立宪派
略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与清末立宪派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刘道一烈士的历史地位
革命派、改良派的离合与清末民初政局
辛亥革命在湖南
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保路运动
民国初年宗社党摭谈
试论民国初期的议会政治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略论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从娘肚子里带来的
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刍论之
洋务派——早期官僚资产阶级——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刍论之二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于何时?——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刍论之三
孙中山早期思想研究述评
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孙黄交谊与辛亥革命
杰出的民主革命宣传家陈天华
宋教仁:为民主宪政而献身的革命家
邹容简论
黎元洪与武昌首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评价左宗棠
试论熊希龄
陶澎的历史业绩
文廷式与戊戌变法
怀念史学界前辈长者黎澍
《黄兴年谱》读后
《廖仲恺和何香凝》读后
介绍《走向世界丛书》
介绍《石叟牌词》
从历史的深度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评新著《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觅踪》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新探索——评《清末社会思潮》
《中国近代史研究入门》绪论
《中国近代史参考地图》序言
《大学语文》序言
《人与神的捭阖》序
《萍、浏、醴起义资料汇编》前言
《谭嗣同评传》序言
《丘逢甲传》序
《卢汉传》序
《中国近代史实正误》序言
《简明中国军事史》序言
《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纲》序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序
《戊戌维新运动新探》序言
《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前言
《黄兴研究》前言
《熊希龄与慈善教育事业》序言
《刘揆一与辛亥革命》序
《黄乃裳传》序言
《湘中人物传稿》序言
左宗棠学术讨论会开幕词
左宗棠学术讨论会闭幕词
黄兴学术讨论会开幕诃
黄兴学术讨论会闭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