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驻京办主任》的第三部。小说通过市委书记夏闻天与市长吴东明之间围绕解放思想必须杀出一条血路的政治博弈,以毫不妥协的犀利笔锋深刻揭示了悬在企业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充分暴露了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过程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小说在情感探讨上也出人意料。本书结构宏大,思想深邃,情节惊心动魄,对人物性格与命运关系的探索令人震撼,深层次阐释了执政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困境,充分彰显了王晓方站在时代制高点上,一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民生的创作风格,堪称当下现实主义作品的扛鼎之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驻京办主任(3)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晓方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驻京办主任》的第三部。小说通过市委书记夏闻天与市长吴东明之间围绕解放思想必须杀出一条血路的政治博弈,以毫不妥协的犀利笔锋深刻揭示了悬在企业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充分暴露了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过程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小说在情感探讨上也出人意料。本书结构宏大,思想深邃,情节惊心动魄,对人物性格与命运关系的探索令人震撼,深层次阐释了执政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困境,充分彰显了王晓方站在时代制高点上,一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民生的创作风格,堪称当下现实主义作品的扛鼎之作。 内容推荐 为讨新任市长吴东明的欢心,丁能通煞费苦心,却并未完全得到吴市长的信任,吴东明还工于心计地从市公安局提拔习涛任驻京办主任助理,丁能通本能地认为吴市长在自己身边安插了一位“特务”,两个人的关系一开始就微妙起来。上任伊始,吴东明以东汽集团为突破口全力振兴东州装备制造业,却演绎了一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悲剧,致使东汽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金伟民迷失在自己设计的资本迷宫中。与此同时,在吴东明扶持下,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蝎神集团因盲目扩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老板邱兴本因官商勾结而出逃,引发了清江省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群访事件。小说通过市委书记夏闻天与市长吴东明之间围绕解放思想必须杀出一条血路的政治博弈,以毫不妥协的犀利笔锋深刻揭示了悬在企业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充分暴露了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过程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小说在情感探讨上也出人意料。本书结构宏大,思想深邃,情节惊心动魄,对人物性格与命运关系的探索令人震撼,深层次阐释了执政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困境,充分彰显了王晓方站在时代制高点上,一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民生的创作风格,该书堪称当下现实主义作品的扛鼎之作。 目录 第一章 命运之门 1.“雄鸡” 2.“特务” 3.“伯乐” 4.推心置腹 5.官府私家菜 6.放屁吧 7.白云观 8.天使 9.主任助理 10.送行 第二章 方舟离岸 11.亮相 12.姐妹 13.小舅子 14.勾引 15.谈判 16.手机 17.拜访 第三章 波澜有惊 18.交锋 19.沟通 20.养蜂夹道 21.安乐窝 22.纽约 23.刁状 24.驴三样 25.红颜 第四章 曲线出奇 26.造壳 27.“舵手” 28.烟斗酒吧 29.华表 30.党性分析 31.四合院 32.“老虎” 第五章 欲罢不能 33.探监 34.心腹 35.百合花 36.回乡 37.圈套 第六章 云卷云舒 38.殿堂 39.干女婿 40.总统楼 41.双喜临门 42.嫂子 43.奇迹 第七章 大公有私 44.观念 45.秋风 46.百鞭馆 47.干女儿 48.“恐怖分子” 49.回国 50.真话 51.送礼 52.娘 53.跳大神 54.血缘关系 第八章 暗潮涌动 55.专机楼 56.斗智 57.天堂之吻 58.百鹿园 59.离婚 60.萨拉伯尔 61.后盾 62.忠告 第九章 危机四伏 63.母夜叉 64.姐姐 65.困境 66.洞若观火 67.破产 68.监管 69.样车 70.“逼官” 第十章 大梦无边 71.“盗火者” 72.下线 73.“城堡” 74.火供法事 75.焦头烂额 76.奈何天 77.两条路 78.谋杀 79.回头无岸 80.天怒 81.归家之路 后记:我的创作思考 试读章节 王鼎臣在市政府办公厅任副主任期间,丁能通给肖鸿林当秘书,当时两个人就很谈得来。沧桑巨变,时过境迁,一晃“肖贾腐败”大案已经过去五年了,丁能通能保住东州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驻京办主任的位置,他从心里感激时任市长的夏闻天。 自从新任市长吴东明走马东州以后,丁能通通过昌山市驻京办主任了解到,吴东明在昌山市任市长、市委书记期间每次进京,昌山市驻京办都贴不上边,这让丁能通心里有了一些隐忧,他还弄不清楚吴市长为什么对昌山市驻京办不感冒,因为吴东明就任东州市市长以来尚未进过京。 尽管是初春,但整个北京城还是一片肃杀。奔驰车刚驶上复兴路,清晨便成了黄昏,能见度明显下降,天空混浊,一片橘黄色。远方物体土黄,太阳从苍白变成淡黄色,刚刚脱下冬装的人们为了防风沙又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的。路边停放的汽车蒙着一层黄土色,马路两边的高楼大厦笼罩在灰暗中。大风压低了路边已经绿油油的杨柳树,长长的绿枝条随着阵阵的黄风散落开去。路上有的行人把外套脱下罩在头上,顶着大风骑车的姑娘不得不停下来,把脖子上的围巾解下来蒙在脸上,继续前行。春分前的北京城出现了一片秋日黄昏的苍凉。 丁能通开着奔驰车刚要驶上五棵松桥,手机响了,他接通手机,竟然是吴市长的秘书焦云龙打来的,丁能通心头一紧,险些追尾。 “丁主任,我是焦云龙,你在什么方位?” 焦云龙是吴东明从昌山市带过来的老秘书,吴东明代理东州市市长期间,丁能通就特意回东州请焦云龙吃过饭。丁能通也是想从焦云龙的嘴里多了解点吴市长的喜好,没想到焦云龙听说丁能通也是市长秘书出身,很给丁能通面子,两个人很谈得来。丁能通通过焦云龙知道了不少吴东明的情况,特别是得知吴东明酷爱书法,这让丁能通服务好吴东明有了信心。 “云龙啊,我在复兴路上,有什么指示?”丁能通半开玩笑地问。 “丁主任,看来你是想去301医院看王局长吧。” “云龙,不愧是吴市长的秘书,我就是想去看看这个保密头子。” “丁主任,先别去了,不然过两天你还得跟着吴市长去。” “你的意思是说,吴市长要进京了?” “对,今天晚上的飞机,我给你打电话就是通知你做好接待准备。” “云龙,北京今天沙尘暴,搞不好飞机要晚点啊!” “即使晚点,我们今天也要到北京,你不知道吴市长的脾气,他想今天晚上去北京,下刀子他也要去的。” “那好吧,”丁能通笑着说,“云龙,咱们保持电话联系。” 挂断手机,丁能通开着奔驰已经下了五棵松桥,只好寻找路口调转车头往回走,他心想,听昌山市驻京办主任说,吴市长不太好伺候,也难怪,昌山市驻京办的位置虽然不错,在潘家园,可惜是座上不得星级的普通五层楼,即使重新装修一遍,吴市长也不会住的,哪能与五星级的北京花园比。想到这儿,丁能通诡谲地一笑,拨通了接待处处长白丽娜的电话。 傍晚,沙尘暴的天气终于缓解,灰蒙蒙的天空中,升起一轮满月,像一仓满盈盈的液体,蒙着一层极薄的、交织着活生生的毛细血管似的网膜,鲜红中透出橙黄来,月亮像有了生命似的浮悬在天空。即便如此,吴东明的飞机还是晚了两个小时,飞机落地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 由于吴东明是就任东州市市长以来第一次进京,为了显示驻京办的能力,丁能通弄了四辆奔驰齐刷刷停在了飞机底下,而且副主任杨善水,主任助理胡占发和荣国库,接待处处长白丽娜等人都来了。 尽管吴东明这次进京来得突然,似乎给驻京办打了个措手不及,其实不然,从吴东明代理东州市市长开始,丁能通的脑袋就挖窟窿生蛆地琢磨怎么接待好吴市长第一次进京,为此,他还专门去都江堰青城山向上清宫的好友王道长讨了一幅墨宝,脑袋里早就琢磨好了一段故事。 吴东明在昌山市素有“平民书记”、“平民市长”的美誉,是清江省的廉洁模范,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丁能通打定主意想试一试吴市长是真佛还是假菩萨。 吴东明走下舷梯时,同机的乘客还以为机上坐着国家领导人呢,丁能通率驻京办同仁满面春风地迎上来,胡占发和荣国库早就从焦云龙手里接过了行李。 吴东明象征性地与丁能通、杨善水等人握了握手,用半挖苦半开玩笑的语气说:“早就听说你丁能通是领导肚子里的蛔虫,我还不信,今日一见,我是小看你了!” 吴东明的话让丁能通心里很不受用,但他仍然满脸堆笑地恭维说:“吴市长,我也听人家说,您是老百姓肚子里的蛔虫,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您全清楚!” 丁能通拍马屁拍得诡谲,一句话逗得身材颀长、器宇凝重的吴东明哈哈大笑。氛围似乎融洽起来,一向不苟言笑的吴市长一下飞机,见了丁能通便哈哈大笑,副主任杨善水觉得是个好兆头,他连忙给吴市长开了车门。丁能通陪吴市长上了头车,众人陆续上了车。四辆奔驰缓缓驶出首都机场。 本来丁能通还打算请吴市长到首都机场贵宾室坐坐,但天色已晚,丁能通给首都机场张副总的秘书小田打了电话,道了谢,四辆奔驰瞬间驶上了首都机场高速公路。 一路上,吴东明似乎故意给丁能通脸子,微闭双目养神,一言不发,丁能通也不便搭讪,只是心里暗自纳闷:怎么吴市长的做派与气度很像自己服务多年的肖鸿林,转念一想,肖鸿林怎么能与吴市长相提并论,一个是腐败市长,一个是廉洁模范,是两种人。 丁能通胡思乱想间,四辆奔驰车已经驶出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上了东三环。这时一直闭目养神的吴东明突然睁开了眼睛,随手从西服口袋里掏出半包烟,抽出一支,丁能通赶紧掏出打火机,给吴市长点上火。 起初丁能通以为吴东明抽的是软包中华,借着打火机的火光,他看清楚了,尽管烟盒很像软包中华烟,但不是,是与软包中华烟很相似的人民大会堂香烟。吴市长抽这种牌子的香烟,倒是出乎丁能通的意料。 “能通,我听闻天同志说,驻京办为东州招商引资做出过突出贡献,像香港黄河集团就是你丁能通牵线搭桥引到东州的,既然你有这么大本事,能不能帮我找一位可以让东州汽车集团起死回生的能人啊?要知道东州作为全国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汽车是龙头啊!” 吴东明一开口就如此信任,让丁能通觉得受宠若惊,他思忖了一会儿说:“吴市长,东州早就该在装备制造业上下功夫了,靠房地产是盖不出经济强市的。东州这几年经济发展甚至落在了昌山市的后面,一个根本原因是发展观出了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加剧,国际装备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装备制造业有着巨大需求,东州装备制造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历史机遇。您一到东州就提出了‘装备制造业立市,汽车先行’的战略,这与夏书记的观点不谋而合,看来,东州即将开拓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啊!”丁能通借机侃侃而谈,一番表白深得吴东明的赏识。 P3-5 后记 一 小说是什么?周汝昌先生说,小说是外史、野史、稗史;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王安忆说,小说是个人的心灵世界;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就是通过一些想象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思考。小说审视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那么什么是现实?我认为命运的一次性就是现实。我们必须为自己最终的、一次性的不可挽回的决断负责。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永远不能回归。那么什么是存在?我认为,存在就是可能性的现实,也就是可能发生的现实,是小说家脑海中的现实,是“我思故我在”的现实。命运的一次性并没有最终规定我们的选择,我们生活在诸多可能性之中,小说描绘的就是我们面对命运的一次性这种现实的诸多可能性的抉择过程。这种可能性在现实中也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它在小说家的脑海中发生了,因此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生活中女人生出来的,这些人物只能诞生在作家的脑海中。人正是由于生活在诸多可能性之中,又承受着命运给定的一次性,才增加了自身的隐秘性,这些隐秘性恰恰是人的本质的最内在的核心。发现人身上的隐秘性恰恰是小说的任务,我的小说不仅试图发现人身上的隐秘性,还试图发现社会中的隐秘性、生活中的隐秘性。不仅试图解释实验性的人,还试图揭示出实验性的社会、实验性的生活。 二 生活是什么?面对命运的一次性这种现实的诸多可能性的抉择过程就是生活。当然这种抉择过程只有通过思考与内省才能体会得到。因此,我认为生活就是思考与内省,对时代的思考与内省,对民族的思考与内省,对灵魂与人性的思考与内省,对现实的思考与内省。只有不断地思考与内省,诸多可能性才会发生,否则只有命运的一次性,这就是现实。当然思考与内省不是现实,而是现实的可能性,也就是“我思故我在”的现实。一个作家只有不断地思考与内省,才会发现生活,才能懂得生活。然而我们经常听到的抱怨是我没有生活,其实每个人就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中,但是由于我们缺乏思考与内省,心灵的眼睛被欲望、名利、虚荣、贪婪遮蔽了,致使我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熟视无睹,生活成了到处寻找的东西。每日每时的真实生活就这样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一个平常人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生活过、生活了什么,还可以原谅,但是对于作家就无法原谅了。那么生活在哪里呢?生活就在内省与思考之中,还是那句话,“我思故我在”。我就是在小说中生活,我生活在小说里,我和我的小说同呼吸共命运。 三 虚构是什么?在英文中,“小说”(FICTION)一词的原意就是虚构。虚构考量的是小说家建立在丰富生活底蕴基础之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小说为什么叫创作?我理解“创”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综合。那么虚构的基础是什么?“想象力”靠“思”,“创造力”靠“智”。只有写出“思”与“智”相得益彰的小说的作者,才可以称为小说家,否则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或者叫叙事者。好的虚构不仅有“思”的紧张亢奋,更有“智”的机趣盎然。成功的虚构会让读者误认为这就是客观现实,会沉浸陶醉在小说家的思想魅力、叙事魅力、想象魅力和创造魅力中,误把经过主观加工、提炼、创造的艺术魅力当成客观魅力。我一直试图在自己虚构的艺术世界里发现“人是什么”、“人能如何”、“社会是什么”、“社会能如何”、“生活是什么”、“生活能如何”、“人在社会和生活中又能如何”。为了揭示这些问题背后的隐秘性,我选择了两个特殊的入口,这就是“政治”和“性”。因为透过“政治”可以揭示人心的“险恶”;透过“性”可以揭示“灵与肉”的紧张关系。我在我的全部作品中不仅使用和享受了虚构的权利,而且我认为虚构是作家高贵而神圣的想象和创造。 四 我认为一部鲜活的长篇小说,其艺术特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就是作品的骨架、血肉和灵魂。小说的骨架,即结构。米兰·昆德拉在谈到小说的结构时指出:“从小说的历史开端起,小说就试图避开单线性,在一个故事的持续叙述中打开缺口……使人物可以从小说的线性结构中走出来。”他要求小说“要包容现代世界中存在的复杂性,而不失结构上的清晰性”。我的小说正是避开了单线结构,运用了复线结构。我把我创作的复线结构称之为“经络网状结构”。之所以称为“经络网状结构”,是因为我的全部作品都是由一条主线和几条副线组成,主线就相当于人的大动脉和神经主干,副线就相当于人的神经网络和血管网络。通常由一条主线、几条副线纵横连贯、互相交叉,采用影视剧切换镜头的方法设计情节、塑造人物、刻画心理,力争达到笔断意不断的艺术效果。这种创作方法既揭示了现代世界存在的复杂性,又不失结构上的清晰性。以《大房地产商》为例,其中有五条线。第一条线是白氏兄弟与范真真、何振东;第二条线是洪文山与夏闻天;第三条线是小青楼事件,是政府官员与柳、许夫妇;第四条线是房地产商之间;第五条线是洪文山、夏闻天与何振东。这五条线交错纵横,波澜起伏,形成了既复杂又清晰的故事。再以《市长秘书》为例,结构上采用了一条主线、两条副线,力图通过延伸形成巨大而完整的神经网络和四通八达的血管系统,并通过交错对比的结构布局、散文化的语言和意识流的叙述方法,使情节复杂起来,使人物鲜活起来,使内心世界丰富起来。应该说《市长秘书》这部小说的叙述结构既不是从故事出发,也不是从人物出发的,而是从心灵出发的,不仅要剥光衣服,而且要剥光皮肤,用内窥和内省来不断考问人们的灵魂,完全突破了政治小说的惯有模式。 写小说的主要手段是叙述,通过叙述来结构小说。如果叙述手法单一,就会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我的作品虽然是复线结构,但每条线如何叙述,就成了写好小说的关键。把平铺直叙的各条线结构在一起,还是把丰富多彩的叙述方式结构在一起,就成了写小说的重要艺术手段。我的小说运用了多种叙述手段:有白描式叙述、笑话式叙述、梦幻式叙述、暗示式叙述、思考与探询式叙述、独白式叙述、闪回式叙述、散文和诗化式叙述等等。把各条线的多彩叙述,纵横连接,互相交叉,形成严谨又清晰的结构。 五 小说没有好的骨架是站不起来的。有了坚实强壮匀称的骨架,小说的血肉(人物、场景、细节、感情、语言等)才能依附其上。如何使素材转化为血肉,我借助的就是由经络网状结构形成的神经网络和血管网络。只有这样,素材才会活起来,转化为小说的血肉,才不至于成为垒大厦的一块块砖。我认为细节引起和组成情节,情节发展组成故事,而语言表达情感、描写环境、表现人物。《驻京办主任》第一章恭王府的“福字碑”这个细节,引起和组成了丁能通围绕“福”字进行的心理描写的情节,形成了丁能通游恭王府的故事。《大房地产商》中卢征醉酒的细节,形成了卢征醉卧黑水河体育场的情节,形成了他与体育场醉别的故事。在《市长秘书》第一节中,张国昌的眼睛这个细节,引出了他想自杀的情节,进而形成了他被注射死的故事。有的细节有主动表现人物和环境的作用,如张国昌吸烟的细节,“他手中的烟在回光返照中向上缭绕”,我认为这样描写,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张国昌死前的环境气氛和人物心理。小说正是通过许多生动的细节,组成了起伏的情节,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小说是语言艺术,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刻刀,作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积累社会各阶层的语言,然后以纸为玉,以心为刀来雕琢它们。我在我的作品中力图使语言犀利流畅和性格化。语言犀利使人读了觉得解渴,而散文诗化的语言使小说生动、亲切、富有感染力。例如《驻京办主任》中的对话,“冉冉,是南方人吧?”“是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对话,一下子显示出了金冉冉的学识、身份,也显示了她开朗和温柔可爱的性格。另外,写小说必须有感情、有激情。我经常写到动情处潸然泪下。米兰·昆德拉说:“构思一部小说,只要将不同的感情空间并置在一起,而这在我看来,就是小说家最高妙的艺术。”在小说《驻京办主任》“金冉冉”一节中,我把丁能通救人的感情、怜香惜玉的感情,性的感情并置在他一个人身上,较深刻地挖掘了丁能通的人性,显示了他的内心世界。 六 一部小说的好坏,艺术水平的高低,最要害之处在于它的灵魂,也就是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不是直接说出来的,是通过情节、人物、心理表现出来的,这种表现是对“我思故我在”的探寻。塞万提斯通过这种探寻创作出来唐·吉诃德,鲁迅先生通过这种探寻创造出来阿Q,然而,无论是堂吉·诃德,还是阿Q,作为活生生的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丁能通、雷默、白昌星这些人物在现实中也几乎是不存在的,但他们又是在现实中可能存在的。我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对改革开放中碰到的硬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比如体制问题、官本位问题、土地财政问题、社保问题、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国企改革问题、民企发展问题、环保问题、科学发展观问题、驻京办功能问题、以人为本问题、民主与法制问题等等;同时,还从挖掘人性的角度,深入思考了美与丑的问题、善与恶的问题、爱情与婚姻的问题、道德与良知的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我都实打实、硬碰硬地写,从来不绕着走,这样写有一个好处,就是读者感到很真实,真实就是力量。我的作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遇到矛盾、难啃的地方,毫不妥协。我的创作原则是,绝不欺骗读者,和读者一起思考。我一直有执意大规模描写改革开放深层次矛盾和社会现象的企图,试图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全新阐释执政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执政困境。我认为只有个人的精神痛苦与时代的精神痛苦相一致时,才会与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我的小说中都描写了两只手,一只手是有形的权力之手,一只手是无形的市场经济之手。对这两只手的描写彰显了一个主题:市场经济还不成熟,权力之手作用空间很大,很容易滋生腐败;相反就给消除腐败创造了经济条件。但这一主题是经过思考和探寻才发现的,甚至是在创作过程中还未知道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小说才会引人深思,这恰恰是小说的道德。总之,灵魂不是能轻易发现和看到的,它从来就不会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里,否则就失去了文学艺术的价值。 七 在小说中要把人物写活,写深刻,关键在于人性的挖掘。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兽性与神性结合起来就是人性。丁能通和雷默是兽性与神性都不足的人。他们不想成为《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一直处于心灵被扭曲成甲虫的抗争之中。他们的处境与《皇帝的新装》里的情景非常相像,但是他们既不愿意做那些欢呼雀跃的人,更没有勇气做那个敢说真话的孩子,他们是被神性逼着远离兽性的人。因此,丁能通最后选择站在了孩子的身边,雷默选择了离开。其实无论是选择站在孩子身边,还是独善其身地离开,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这就是《驻京办主任》与《市长秘书》对人性挖掘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守住心灵的堤坝是一生的课题。当然挖掘人性不仅需要形象思维,也需要逻辑思维;不仅需要感性思维,也需要理性思维。如果把人性比作一张网,网上的纽结越多,对人性的挖掘就越深。以《大房地产商》主人公白昌星为例,在他的人性之网上,有如下一些纽结:狼、女人、行善、利益、朋友、谋杀、光碟,等等。狼,对挖掘白昌星的人性起到了重要作用。狼既显示了白昌星的兽性,显示了他凶狠、冷酷的一面,也显示了他的神性,喜爱动物的善良的一面。一般来说人是怕狼的,是以狼为敌的,而白昌星却以狼为友,能使狼通人性,听他指挥。这就生动地显示了他与众不同,而且对比出一些人不如畜生的本性。这不得不使我思考:这些不如畜生的人的人性如何呢?挖掘人性,就不能离开性爱,就不能离开女人,女人不仅是人类生命的延续者,更是人类希望的承载者。其实,就整个人类世界来说,除去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后天因素,人类的中心生活就是男女之间灵与肉的碰撞。白昌星与三个女人发生了关系,当毛小毛问他:“星哥,爱情和家不是一回事吗?”他回答:“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棵大树,爱情犹如大树上盛开的花朵,而家却是大树的根。”他爱毛小毛和衣娜的美丽,也喜欢毛小毛对他事业上的辅佐,更离不开衣娜的相知,但他又不忘结发之妻,这就是白昌星在爱情和家庭上的人性表现。行善是白昌星人性之网的另一个纽结,他救助患白血病的小姑娘连月,这是行善之举,是神性的表现,是人性的亮点。但同时他又处处以利益为中心,彰显商人本性,这突出表现在小青楼事件中。在朋友这个纽结上,他的突出表现是终于给了马智华应得的报酬,算是以诚相待,但又利用马修斯毒死了陈金发。因此,毒酒也成了他人性之网上的纽结。最后一个纽结是光碟,他利用美人计录下了何振东权色交易的证据,揭发了何振东。与丁能通、雷默不同,白昌星是个兽性与神性都张扬的人,他既有冷酷的一面,又有热心肠的一面;既有守法的一面,又有犯法的一面;既有行善的一面,又有作恶的一面;既有花心的一面,还有恋家的一面,是个具有复杂人性的人物。充分揭示白昌星人性之网上的纽结,这个人物就鲜活起来。 八 我通过《驻京办主任》、《驻京办主任二》、《驻京办主任三》三部长篇小说,利用驻京办这个特殊的政治平台,着力塑造了身处政治漩涡的丁能通如何左右逢源、诡谲圆滑,又精明干练、内有坚守的人物性格,面对腐败和官商勾结,丁能通经受了炼狱般的心灵挣扎,终于顿悟,走出了人生困境。这三部书浑然一体,又独立成章,通过典型化的创作手法,确定了丁能通就是丁能通,同时他又是典型化地代表了一类人,这类人就是不敢和腐败势力直接作斗争,又不甘心和他们同流合污,当然丁能通还是被逼着和腐败作了斗争,站在了正义一边。我觉得丁能通代表了一大批人,很多人就是这么活着。正是因为丁能通代表了一类人,所以这个艺术形象对很多人有教育意义。中国知识分子既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想做大事,有做人的底线;又有患得患失、爱面子、自尊心强、名利思想重等弱点。这些特点在丁能通身上都有表现。正义和良知永远是文学的主题,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太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于文学。我觉得我的作品一些有良知的人看了会去深刻地思考,当然一些滑到腐败边缘的人看了也会警醒。但是靠小说解决不了腐败问题,还是要有好的制度,有好的制度,已经腐败掉的一部分人完全可以不滑向腐败的深渊。在现实生活中,正义的力量非常大,但是腐败的势力也不可小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我希望自己能够写出让正义的力量信心百倍、让邪恶的势力心惊肉跳的作品。 九 综观几百年间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认为它经历了从情节小说到人物小说再到心理小说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这是一个从外化到内化的转折,我觉得无论是强调外化还是侧重于内化都是片面的,我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外化与内化的融合,也就是既追求情节跌宕、人物鲜活,也追求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与灵魂深处的嬗变。我的小说几乎都是这三个方面的统一体。 十 1924年,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成功地攀登上珠穆朗玛峰,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问他,为什么登珠穆朗玛峰?他平静地回答:因为山在那里。这句话成了登山界的“圣经”。乔治·马洛里认为登山可以提升人的境界和对生命的理解。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了文学,我只能说,因为生活在那里。创作同样可以提升人的境界,提升人对生命的理解。歌德说,读一本好书,相当于跟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觉得,写一本好书,就是对灵魂的一次洗涤。我希望通过创作,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内质的直接表现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