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子智慧全集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天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几百年来,《老子》不仅成为中国人不竭的思想源泉,而且对世界的影响也非常巨大,现在《老子》一书的西文译本总数近五百种,涉及十七种欧渊文字。在译成外国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全世界十大古今名著之首。而本书就对《道德经》原文进行了翻译和深层次的解读,力争把老子的伟大智慧深入浅出地呈现给读者。让这一文明世界的思想瑰宝指引我们的思想和生活。

内容推荐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具哲学气质的智者,老子的哲学以自然之道为基础、以德之修养为枢纽、以人之生存为核心、以无为之术为旨趣,形成了自家独特的生存智慧。

老子精深的智慧在历史长河中给无数人提供了成功的源泉。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世纪,我们应该吸取老子的震铄古今的智慧来应对各种挑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好事不如无

第二章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三章 欲望越多,堕落越快

第四章 聪明过头就是愚蠢

第五章 说得多效果未必就好

第六章 大道无尽,绵绵长存

第七章 只有无私才能成就其私

第八章 像水一样因物赋形

第九章 功遂身退,不失英雄本色

第十章 不居功,才是有功

第十一章 无形的东西自有妙用

第十二章 别为物欲迷惑了身心

第十三章 淡泊明志,宠辱不惊

第十四章 从无序中把握有序

第十五章 明古知今,动静得宜

第十六章 合于道才能长久

第十七章 领导的四个层次

第十八章 智慧是强盗头子的面具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朴素天真

第二十章 天才还是傻子

第二十一章 有大德者只遵循于道

第二十二章 自高自大者不能长久

第二十三章 能曲能弯是生存的大智慧

第二十四章 少说多做的益处

第二十五章 顺应自然的事才合于天道

第二十六章 轻浮躁动是成事的大忌

第二十七章 没有一无是处的人

第二十八章 最强大的往往表现为弱小

第二十九章 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强盛到极点就会走向衰弱

第三十一章 战争是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害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第三十四章 不自以为大才能成就其大

第三十五章 能说出口的道理不会是真正的道理

第三十六章 利器不可示人

第三十七章 不为往往才有大作为

第三十八章 朴厚立身,舍弃浮华

第三十九章 越低级的东西越能体现道

第四十章 反向行动的法则

第四十一章 最光彩的仿佛最屈辱

第四十二章 世间的损益之道

第四十三章 最柔弱的东西能够征服最刚强的东西

第四十四章 得中必有失,失中必有得

第四十五章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第四十六章 贪得无厌是最大的罪过

第四十七章 运筹帷幄的决策眼光

第四十八章 不恰当的作为不如不为

第四十九章 与人为善,善待他人

第五十章 别让自己陷入死地

第五十一章 自恃己能往往会走向反面

第五十二章 洞烛幽徽是上等的智慧

第五十三章 别做衣冠楚楚的强盗头子

第五十四章 善于持守,就不致丢弃

第五十五章 和谐才能守常

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尘,与世皆醉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第五十八章 祸福相依,变化莫测

第五十九章 节俭是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一章 对待下属要谦和

第六十二章 美好的言语可以换取别人的尊敬

第六十三章 用善行化解仇怨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就不会有失败

第六十五章 智慧越多,伪诈越甚

第六十六章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 持身的三个法宝

第六十八章 以无形之力战胜有形之力

第六十九章 以退为进,后发制人

第七十章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第七十一章 “没有缺点”就是最大的缺点

第七十二章 自知自爱的人是受人敬重的人

第七十三章 聪明的人斗智不斗勇

第七十四章 不可越俎代庖

第七十五章 尽性知命,知死乐生

第七十六章 唇亡齿寒,柔生刚死

第七十七章 留有一些缺憾

第七十八章 有担当,才能有大成

第七十九章 别过于苛责别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返朴归真

第八十一章 对人有所帮助而无所争夺

试读章节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形体和精神合一,能不分离吗?结聚精气以致柔顺宁静,能像婴儿吗?排除杂念、保持清纯玄妙的心境,能无瑕疵吗?爱护人民治理国家,能自然无为吗?感官感知外界,能知雄守雌保持沉静吗?通晓四方,能不用心机吗?生万物,养万物,生育了万物却不占为已有,畜养了万物而不自恃有恩,为万物之长者,却不去主宰万物,这就是最精深的德性啊!

【解读】

老子说,生万物,养万物,生育了万物却不占为己有,畜养了万物而不自恃有恩,为万物之长者,却不去主宰万物,这就是最精深的德性啊!好比水,它透明、纯净的质地,对任何人都是一样,不保留什么,也不隐藏什么,它是襟怀坦白的象征。水对人类有巨大的贡献而不居功自傲。它永远地、无休止地、不断地被人们吸取、使用,而不要求半分。

要像水一样,守得住“柔”,那就得像古人说的那样:“处利让利,处名让名。”即便是主张平等竞争,但是切不可意气太盛,超越现实,脱离实际,不看条件,一味盲目与人争,结果连老本都搭进去,到头来连自己也搞不清究竟要争个什么。量力而行,审时度势,才可能有理、有利、有节地实现奋斗目标。

老子思想蕴含着最高的人生智慧,这些经验和方法对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在处理上下级关系中,把自己的功劳让给上司,把上司的过错揽给自己,这绝不是简单的谦让,只有深通世故人才能做到。正所谓,欲要取之,必先与之,这也是一种相互利用和利益交换。如果一个人什么也不想栖牲,特别是还要和上司与虎谋皮,那他就什么也得不到了。

唐代的中后期,李泌是政坛上有名的人物。他先后被四代皇帝所宠信,也为大臣们所尊崇,这在当时复杂而凶险的政治环境中,实是别人难以做到的事。李泌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这一切皆源自于他那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为人处事之法。仅举一事为例,便可见其制胜之术了。

唐德宗时,李泌担任宰相。西北边陲的回纥想与唐朝议和,德宗皇帝因早年曾受过回纥人的羞辱,对此拒不答应。议和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事,李泌便极力成全此事。他不急不躁,多次陈述利害,无奈德宗皇帝记仇心重,就是不肯,有几次还对李泌严加斥责了一番。

朝中大臣有的对李泌说:“皇上态度坚决,大人何必自讨没趣呢?大人切不可再提此议了,否则祸事加身,我们都以为大人太不值了。”

李泌说:“皇上也知议和的好处和必要,只是一时激愤,才会不允。相反,如果我不极力促成此事,皇上早晚会怪罪与我的。”

果不其然,又过了一段时间,德宗皇帝怨气消了,便接受李泌的劝告。

李泌又亲自和回纥首领见面,屡经交涉和说服,终使他们答应了唐朝的五条要求,且向唐朝皇帝称儿称臣。

这件十分艰巨的工作,全凭李泌之力方得以完成。可当德宗皇帝询问回纥人何以这般顺从时,李泌对自己的辛劳却是只字未提,倒是极力渲染撒谎说:“陛下威名远播,回纥人极为敬畏,才会如此行事。陛下大仁大德,不计前仇,施恩于彼,纵是虎狼亦会感化,何况是人呢?小臣亲见亲闻,何其幸也!”

德宗皇帝高兴异常,竟一把抓住李泌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

从此,他对李泌更加宠信,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

事情总有正反的两面。对人有利的东西,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也许就会变得对人有害。任何时候都不该有所松懈。尤其是一个人得意之时,往往会忘形失态,显露真性,放纵自己,这才是最危险的时刻。

作下属的,最忌讳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九个要遭到猜忌而没有好下场。

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

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韩信的命运自然可想而知。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年已七十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单车简从到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门口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茭白,五十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喻道:“干吗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好!”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

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终日还是沉溺在醉乡之中,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一副醉汉狂徒的嘴脸,龚遂也不计较,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材,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王先生连连摆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而又清闲的官职。

自以为有功便忘了上司,总是讨人嫌的,特别容易招惹上司的嫉恨。自己的功劳自己表白不仅不合理,也不合人情的捧场之需,而且是很危险的事情。

这种人在是非面前,往往“揽功于己,诿过于他”。在某一事业成功之时,围观者或与此事情稍有关连的卑劣者,便争先恐后地施展各种“外交手段”,或捧他人以抬高自己,或阿谀奉承为得到些利益,或诈显其能渲染他人而论作己功,或事先邀功以夺名声……一旦事情失败或出现过患之时,他们立即会推卸责任,或退避三舍,或事先声明脱离干系,或落井下石以显示自己的正直,或对别人横加指责,百般讥毁等等。这样的人虽然也许暂时脱离困境,但因果丝毫不爽,自己酿造了苦果必须自己承担。更何况恶意诽谤他人,妄添莫须有的罪名,实为明知故犯,最终害人不成反害己。

上述种种人,人格极其低劣,不用讲做什么大事,就算最普通的小事也是以自己的利益为最基本的前提。与这样的人交往共事,会平添许多麻烦,使自己身陷维谷之境。

乌鸦常常食用粪秽等不净物,其嘴也自然染上诸多不净。吃完以后它便会飞到一个高高的清净地,左磨右蹭,直到把自己的脏嘴擦干净才飞到远处去。它把清净之地弄得污秽不堪,并不以为自己的行为卑劣,反倒认为理所当然。所以我们要小心提防那些如乌鸦一般的人。有的人对自己的过失,总是想方设法推给别人。就像乌鸦自己吃了不净物,却把脏嘴往干净的地方擦拭。

让我们记住老子的话,不居功,才是有功。P44-P47

序言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关于老子其人,孔子是这样形容的:“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这条人间的龙出显隐灭,难以捉摸,“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养乎阴阳。”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道德经》一部,共五千言,也叫《老子》。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思想的直接材料。《道德经》博大精深,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医学、军事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万经之首”,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书被日、俄、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思想的奇葩而翻译出版。美国《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德国哲人尼采称赞老子说:“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德国的海格尔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环球时报》2004年1月16日载文道:“海格尔更是被认为是最直接地从《道德经》中吸取了思想资源。”该文章还写道:“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哲学家阅读老子思想,都是要从中获得能够拯救西方文明危机的良方。而他们的确发现,《道德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理解、为人处事的自然态度、德性培养的修行方法,对弥补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失落和强权意志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老子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只有认识这些规律,顺从这些规律,才能很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讲演时说:“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变动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互相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明智选择。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能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老子的智慧已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动力,英国李约翰博士指出,中国人应该以自信、自豪而又负责的态度去弘扬这一伟大的人类智能的结晶。

本书对《道德经》原文进行了翻译和深层次的解读,力争把老子的伟大智慧深入浅出地呈现给读者。让这一文明世界的思想瑰宝指引我们的思想和生活。

书评(媒体评论)

老子的智慧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不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