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江东才俊--罗隐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浙江名人研究大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薛亚军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罗隐(833-910),浙江新城(今浙江省富阳市新登镇)人,字昭谏。原名横,因屡试不第,有归隐之志,遂改名。主要活动在唐代宣、懿、僖、昭、哀五朝,人五代后梁卒。此“钱塘丑才子”简历如下:二十七岁前为新城读书期。偶有短暂游历。二十七岁至三十八岁为集中应举期。十二年间,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均不中,其间有山西、陕西、四川等漫游经历。三十八岁至五十五岁为游宦隐居期。先为衡阳县主簿,次隐居池州,后失意淮润。五十五岁以后为依附钱谬期。历钱塘县令、镇海军节度掌书记、节度判官等,卒于给事中任。

内容推荐

《江东才俊——罗隐传》的出版发行,不仅为研究罗隐文化提供了史料,也为世人广泛了解了“罗隐是中国影响深远的文学家”之一。正如作者所说:“罗隐不仅以‘执大柄以定是非’这样一个救世者的形象为人民所熟知,而且以‘著私书而疏善恶’这样一个刺世者的形象为人推崇,他还以一个机智、滑稽、出口成谶的‘皇帝嘴,乞食身’形象活在普通百姓心中。”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命薄地卑才八斗

 江左孤根

 萧亭苦读

第二章 十年恸哭秦廷中

 初次赴举

 憔悴长安

 凄惶东游

 科场黑暗

 编纂《谗书》

第三章 宦游飘蓬只一身

 从事湖南

 留恋江徼

 避乱池州

 失意淮润

第四章 白发参谋度晚岁

 宰邑惭良术 为文愧壮图

 从军无一事 才疏进取乖

 遗稿千秋在 疑阡异地同

第五章 高谈阔论善谐谑

 机敏谐谑

 忠诚耿直

 多才多艺

第六章 文章大业足千秋

 诗主讥刺

 鼍江百篇

第七章 为谁辛苦为谁甜

 虽人似仙

 亦真亦幻

结语

罗隐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其习开元礼人,问大义一百条,试策三道,全通者为上等;大义通八十条以上,策两道以上为次等;余一切并准三礼例处分。仍永为例程。

根据以上所引《通典》卷十五《选举三》中的三道诏令,“开元礼”既是唐代礼部贡举的科目之一,也是吏部科目选的科目。清人《登科记考》中记载的开元礼及第者并不多,其他唐代史料上提及的也很少,可见它并不是一个经常性的受人重视的科目,仅是偶尔有人报考方才举行的人才选拔种类,及第者的待遇和常科中明经里面的“三礼”相当。

唐代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多在成年以后,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弱冠前后。据《宗谱》罗隐父亲罗修古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推算,其应“开元礼”的时间大约在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以后。

这一时期,随着传统经学地位的下降以及明经科考试本身的弊病,明经在唐代政治上的地位明显下降,明经出身者多数只能担任中下级官吏。据前引材料,“开元礼”与明经及第后的待遇相同,那么,罗隐之父不去参加当时社会地位高、仕途前景好的进士科考试,而选取比较冷僻的“开元礼”应举,个中原因就耐人寻味了。

根据罗隐当时的家庭实际情况,罗修古所应“开元礼”可能是唐代吏部主持的科目选中的“开元礼”考试,因为在唐代参加礼部的进士和明经科考试,即使考中,也仅是获得了步入仕途的出身,还要经过艰苦的守选方能得到一官半职,并非马上就可以做官,而参加吏部的科目选考试,通过后马上就可以为官,从而解决全家人的生计问题。此外,“开元礼”是比较具体的带有操作性的东西,与进士所考诗赋对策、明经所考帖经经义有实虚的差异,罗修古这一选择所表现出的人世精神和务实态度大概对罗隐自小树立的“执大柄而定是非”(《谗书·重序》)志向有一定的影响。

罗修古二十八岁的时候,也就是唐文宗大和七年(833)的正月二十三日,罗隐降生。他降生在这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降生在风雨飘摇的晚唐时代。

罗隐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据说他和同是新登人后为吴越国丞相的杜建徽出世之前,新登鼍江上“常有二气亘于江上,昼夜不灭”,等到罗、杜二人出生之后,“二气不复见,识者以为文武秀气焉”。这文武二气横陈江上的奇异景象,被去罗隐不远的钱俨记录在《吴越备史》书中,可见在宋初,罗隐的生平就已经带有神化的味道。但是罗隐出生前的“神气”与皇皇大唐没落前的衰飒所构成的反差已经昭示着这位江东才俊的多舛人生。

曾经缔造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大唐帝国自安史之乱以后,千疮百孔,危机四伏: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异族侵扰,民人暴动。到了晚唐,朝廷之内,宦官与朝臣之间矛盾加剧,势同水火;朝臣之间,李党与牛党冲突不断,相互倾轧。

就在罗隐出生这一年的二月丙戌日,李德裕人相,六月乙亥,李宗闵即罢相,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次年十月,李宗闵人朝拜相,十一月,李德裕又出为镇海节度使。唐穆宗时兴起的牛李两党在朝廷内外继续明争暗斗,此起彼伏。

这一年,那个“唯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已经六十二岁,出任河南尹一职也已是第四年;对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六十八岁,在河东节度使任上第二年;与白居易共同掀起新乐府运动、写过《悯农》二首的诗人李绅六十二岁,刚由寿州刺史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月赴任,七月又改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白居易的另一好友、以乐府诗及《遣悲怀》三首悼亡诗名世的元稹前一年已去世;以“推敲”逸事和清奇僻苦风格著称的诗僧贾岛该年五十五岁,仍居长安;“诗豪”刘禹锡六十二岁,在苏州刺史任上第二年;写下“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的晚唐诗人许浑三十九岁,前一年刚进士及第;中国古代第一朦胧诗人李商隐二十二岁,前一年刚进士落第;杜牧三十一岁,尚在淮南牛僧孺幕为掌书记;诗人兼词人的温庭筠该年三十三岁。中唐的著名诗人已经一个个步人晚年,而晚唐的诗人们在文学上才崭露头角,政治上还没有什么地位可言。山

这一年,就在岁末十二月,中国文化史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即文宗皇帝下诏于国子监讲论堂两侧回廊创立石经,拟刻《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谷梁传》、《公羊传》以及《孝经》、《论语》、《尔雅》等共计十二经一百六十卷。此外,还下诏复定《九经字样》四十卷以备刊石。②这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完成于四年后的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所以后世称之为“开成石经”,至今这一百一十四块高大宽厚的石碑还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石经是刻在石上的经典,儒家石经最早的是“熹平石经”,创立于东汉熹平四年(175),主持其事者为蔡邕,内容为《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此后先后有魏正始“三体石经”、唐文宗“开成石经”、五代后蜀孟昶广政元年(938)的“蜀石经”(或称“广政石经”)、北宋仁宗嘉祐年间的“北宋石经”(或称“嘉祐石经”)、南宋高宗皇帝的“南宋石经”(或称“宋高宗御书石经”)以及清代石经。这些石经只有唐开成石经和清石经保存得较为完整。

这一年,进士及第者共计二十五人,今可考知姓名者仅李福、魏萎、胡■等三人。此年主考官是礼部侍郎贾■。刚来到这个世界的罗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正是每年二月放榜的进士科考使自己坎凛了大半生。

这一年,任杭州刺史的是裴弘泰。次年,即大和八年(834)十二月,与贾岛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姚合出任杭州刺史。

关于自己的出身寒门,罗隐在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到过,他向郑处诲求助的《投郑尚书启》中写道:“某也江左孤根,关中滞气。强学早亡其皮骨,趋时久困于风尘。”在回复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的《魏博罗令公附卷有回》诗中他也说:“寒门虽得在诸宗,栖北巢南恨不同。”据有限的年谱资料,上溯至曾祖,下衍至嫡孙,罗隐一族均支脉不旺,真可谓“门衰祚薄”。罗隐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单寒的家庭,他在《谢崔舍人启》中自称“门寒于光逸,命薄于黔娄”,确是实情。P6-9

序言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使人瞠目结舌!面对这么一块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人!

开辟鸿蒙,旧事难具论。但据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十万年前,“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动。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胜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透出了文明时代的曙光,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说。不过,与后来得到迅猛发展又逐渐被确认为华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势地位明显,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许就是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或者结果。

尽管到西汉,浙江一带仍被视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从较狭窄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经能够成为那曲多声部合唱中的一个声部了。春秋时期的范蠡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洞明世事的经济学家。而王充,则以他的《论衡》震动了汉末的京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两宋时期的两次从北到南的人口大迁徙,以及吴越钱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后来得以繁茂的关键。这其间的安史之乱,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长的关节点。自此,浙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开始得到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开发,优美的山水给了艺术家、诗人,乃至高士高僧无尽的灵感。浙江人才迭出,各展其技,已然引起全国的注意。艺术家王羲之、王献之、曹不兴、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燕文贵,文学家谢灵运、沈约、骆宾王、孟郊、寒山、拾得、罗隐、周邦彦,宗教界的智颉、杜光庭,科技界的沈括、毕昇、朱肱,都是对中国文化卓有贡献的人物。

南宋政权定都杭州后,浙江文化旋即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心进行了令人崇敬的表演。这一表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浙江素领风骚,对中国文化贡献卓著:在思想学术领域,涌现出永康学派陈亮、永嘉学派叶适等重事功、重现实的思想巨擘,他们的主张在今天仍然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王阳明的心学独树一帜,引领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滔滔洪流;黄宗羲对政治社会的深刻反思,击中了传统中国的根本弊病。而黄氏与章学诚,则为中国史学的重镇。文学领域,则有陆游、朱彝尊、龚自珍等大诗人,更有高明、徐渭、李渔、袁枚等与市民阶层有深刻联系能道时代之先声者,亦有刘基、宋濂、于谦等在政治领域大有建树且文学亦可观者。艺术大师也极多,如马远、夏珪、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陈洪绶等,不仅为一代名家,亦可为后世垂范。诸多的藏书家、刻书家和文献大家如范钦、严可均等为文化之邦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氛。在与海外文化的交流沟通上,浙江也处于领先地位:陈元赞、朱舜水为中国文化远流日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李之藻、杨廷筠、李善兰等则师法西方科技,开中国文化近代化之先声。

西风东渐,古老的中华从沿海泛起新浪。这一次在文化史上几可媲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浙江有幸再一次位居中国的发展前沿,浙江文化在20世纪再次放射出异彩。转型期的文化大师,浙江有了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而鲁迅更以其超凡的艺术感受力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举凡文学、艺术、教育、出版、学术、新闻,浙江无不人才济济,傲视全国,如茅盾、夏衍、郁达夫、吴昌硕、潘天寿、夏丐尊、张元济、胡愈之、钱玄同、陈望道、邵飘萍、曹聚仁等等,皆可谓自成一家的文化巨擘。在新兴的科学技术界,浙江亦出类拔萃,有竺可桢、金宝善、姜立夫、严济慈、童第周、赵忠尧等著名科学家。20世纪已经逝去,但我们完全可以期望浙江的文化在新千年发扬光大,再放异彩。因为时代需要,因为中国需要,我们更希望因为世界需要!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亦暂不入选。其中选目,若有不甚恰当者,希社会各界批评指正。

本丛书从创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真诚帮助,得到了诸多学术界前辈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亲属及有关人士的无私协助。在此良好氛围下,我们唯有在今后几年焚膏继晷,埋头苦干,将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好,庶几不负社会之公望!

是为序。

后记

书稿以现在这个样子面世,与原来的设想还是有不小的距离。在这里想感谢以下几位先生:

感谢浙江大学沈松勤教授于百忙之中审阅拙稿并提出极富针对性的意见;

感谢省社会科学院陈野教授,没有她的帮助,这部书稿的撰写工作将不会如此顺利;

感谢省社会科学院卢敦基教授在成书及交稿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中肯意见;

感谢富阳市新登镇罗建卫先生在我赴新登镇考察时给我提供的无私帮助和悉心招待;

感谢杭州师范学院徐大军先生在资料方面为我提供的帮助;

最后非常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在拙稿的出版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

是为记。

书评(媒体评论)

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鲁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