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易经的智慧(经部殷旵演讲实录)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殷旵//殷珍泉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殷旵,先后受聘担任《中国民族》(英文版)汉文化专栏主持、《人民日报》海外版“汉语教室”专栏作者、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等。
主要作品有《易经的智慧》(经部、传部)、《老子为道》、《在北大讲易经》等(均为讲课录音整理稿)。
先后在“中华伏羲文化研讨会”、“老子文化研讨会”、比利时“中华文化高峰会议”、第七届(河南安阳)、第八届(泰国曼谷)、第十五届(马来西亚吉隆坡)世界易经大会、国际易学联合会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几十篇。
书评(媒体评论)
《易经的智慧》不愧为
学《易》者的良师益友,
足令学《易》者入门,事
半功倍。一经披阅,便不
难发现她具有诸多魅力,
令人爱不释手。
——中国周易学会首任
会长,唐明邦
拜读了你的大作——《
易经的智慧》,非常敬佩
与高兴,甚至稍感意外,
因其内容深入浅出,引经
据典,为了注解古文,甚
至能运用甲骨文及金文,
足见你博览群经,功力深
厚,良深敬佩。
——美国著名易学专家
,汪忠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易经》理论尤为深奥,然
先生大作图文并茂,深入
浅出,一般人均能读懂,
诚为可贵。
——十三届全国政协尉
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
席,郑建邦
在当下的《易经》研究
与诠释中,《易经的智慧
》实属超常而又归于“平常
心”的一种。在理性与工具
理性占支配地位的现代思
想文化界,人们的诗心和
由之引发的原创联想力,
正在日渐萎缩。在这样的
时刻,《易经的智慧》以
其超越知理之“常”而求悟的
姿态出现,给读者的心灵
带来了令人惊喜的诗意触
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究生院哲学博士生导师,
王树人
目录
导读
一、易
二、爻
三、卦
智慧的占卜
何谓“卜”
何谓“择”
何谓“占卜”
何谓“过程”
何谓“善易者”
何谓“六十四卦”
乾卦 潜龙的智慧
坤卦 牝马的智慧
屯卦 乘马班如的智慧
蒙卦 童蒙求我的智慧
需卦 不速之客的智慧
讼卦 争讼的智慧
师卦 将在外的智慧
比卦 亲比的智慧
小畜卦 密云不雨的智慧
履卦 履虎尾的智慧
泰卦 小往大来的智慧
否卦 大往小来的智慧
同人卦 同人于野的智慧
大有卦 大车以载的智慧
谦卦 谦谦君子的智慧
豫卦 雷出地奋的智慧
随卦 泽中有雷的智慧
蛊卦 甲日前后的智慧
临卦 君临泽的智慧
观卦 风行地上的智慧
噬嗑卦 雷电合章的智慧
贲卦 化成天下的智慧
剥卦 层层剥蚀的智慧
复卦 反复其道的智慧
无妄卦 天雷无妄的智慧
大畜卦 日新其德的智慧
颐卦 自求口实的智慧
大过卦 独立不惧的智慧
习坎卦 往有功的智慧
离卦 日月丽天的智慧
咸卦 少男少女的智慧
恒卦 长男长女的智慧
遁卦 执用黄牛的智慧
大壮卦 羝羊触藩的智慧
晋卦 昼日三接的智慧
明夷卦 明入地中的智慧
家人卦 母系氏族的智慧
睽卦 二女同居的智慧
蹇卦 山上有水的智慧
解卦 雷雨作的智慧
损卦 损下益上的智慧
益卦 损上益下的智慧
央卦 刚决柔的智慧
姤卦 女壮的智慧
萃卦 泽上于地的智慧
升卦 地中生木的智慧
困卦 大人吉的智慧
井卦 往来井井的智慧
革卦 二女革命的智慧
鼎卦 木上有火的智慧
震卦 笑声哑哑的智慧
艮卦 艮其背的智慧
渐卦 鸿雁的智慧
归妹卦 泽上有雷的智慧
丰卦 雷电的智慧
旅卦 山上有火的智慧
巽卦 申命行事的智慧
兑卦 朋友讲习的智慧
涣卦 风行水上的智慧
节卦 泽上有水的智慧
中孚卦 泽上有风的智慧
小过卦 山上有雷的智慧
既济卦 水在火上的智慧
未济卦 火在水上的智慧
精彩页
智慧的占卜
这次讲的大题目是“六十四卦”,作为六十四卦的一个引言,也给它一个小题目,这个题目叫什么?叫“智慧的占卜”。
《易经》被许多人认定是占卜的书,甚至有人说,《易经》如果没有占卜的功能,就没法流传到今天,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我虽然不敢苟同这种意见,但是《易经》毕竟有占卜的功能,为了破除占卜的迷信,不得不讲占卜,我们讲一下占卜的几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我们不否定《易经》的占卜功能,但不能扩大化,以偏概全,以其枝末乱其根本。
第二层意思:这个占卜绝对不是某些人所理解的那种占卜,不是那种功利层面的占卜,而是大层面的占卜。
第三层意思:这个大层面的占卜,是《易经》产生的源头,是天道思维,也是作《易》者原始占卜的思维。
第四层意思:讲清《易经》的占卜功能,是为了正本清源,以辨中正和邪迷,让迷信的占卜不攻自破。
《易经》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几千年,从伏羲始作八卦,以后经过炎帝、黄帝,又经夏、商不断地演进,再到周文王重新演绎《周易》,整理卦辞、爻辞,还有孔子作《十翼》,几千年中凝结了多少人共同的心血哪!这里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我们都不能忽视,即《易经》产生于人类的活动,源于人们的生活,是人类自身为求得生存而产生的,它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是一个大层面上的功利,是为大众的利益,而非一己之私利。当你登上伏羲观天地之象的卦台山,走进伏羲故里的大地湾文化原始氏族遗址和F901原始宫殿遗址,就会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大社会、大层面、大自然的气概和思维平台。
今天我们继承下来,它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及事业的追求都是息息相关的,有它应用的功能。所以我这里要讲到怎么去用、怎么去理解的问题以及应用角度和方法问题,这就是我今天要讲“卜与择”的出发点。何谓“卜”
现在从它的占卜功能的源头说起。它的源头在哪里呢?它的源头就在八卦的本身之中,不在它之外。那么卦又是怎么来的?卦是由卜来的。卜又是何意呢?这个卜字中的竖笔“|”是一个标杆。古代人测量日影开始是以人体测量,甚至以人的大腿外侧之影为依据。后又用八尺高的竹竿,古代的八尺为一丈,当时男人一般高度为八尺,故后称男子汉为“丈夫”。后来又讲究在竹竿上挂上旌幡,系上铃铛,称为“表”。《晋书·天文志》云:“髀,股也;股者,表也。”甚至于在野外立上八根,表示八方,即四方八面。这样来测量天地方位、气候以及各种变化,以应用于当时的游猎、捕捞、农耕和日常生活等。
《周礼·夏官司马第四》载:土方氏之职,掌土圭之法,以测量日影。量度土地,判断方位,选择可以居住的地方,以建立邦国都邑…… 那么“卜”的一点“、”就是竹竿投下的日影。测量影子的尺是泥土做的,长五寸,名叫圭。用圭尺测量日影的长短和方位,就叫“卜”。日影通过测量之后,还要记录下来,记录下来就成了八卦,因为八根标杆的记录就是八方的记录,就成了八卦。
《吕氏春秋》日:“卜,择也。”这是选择的择,卜就是选择的意思。那么这个“择”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卜为什么是择呢?为什么与择同义?在古时,“卜”与“择”以及“测”,三个字是通用的,是指同一件事。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标杆投下的日影形成了一个“卜”字,然后测量那个日影,这就是“测”;测了之后,记录下来为卦。于是,根据“卦”选择时间、方位来确定农事活动,决定可行或不可行。
殷商时的龟卜实际是圭卜的谐音。因此时再不需要测日影了,于是由室外转向了室内,灵龟也就登上了大雅之堂。何谓“择”
如果利用六十四卦的爻辞预测某件事,如果是小层面或是一般低层面的占卜,那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占卜者灵不灵照书行,书上的卦辞、爻辞说吉就说可行,说凶就说不可行。换句话说,这种狭义的占卜,只注重“是什么”“不是什么”,不是肯定就是否定,不问为什么,都是很绝对的,没有给问卦者选择的余地。但是《易经》的本身不是这样,《易经》本身无论是卦辞,还是爻辞,都给占卜者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所以讲《易》是大层面的占卜,应该尊重作《易》者的原始思维,无论给人家什么结果,都必须让人家有选择的余地。为什么呢?因为你给他讲清楚这个卦辞,然后让他自己去选择,这样他自己更清楚自己的情况。如果讲得绝对了,只讲吉与凶,不讲过程,那不好,必须让他自己选择,这既不误人,又很科学,所以这个“择”很重要。
这个“择”与“卜”真有这么大的联系吗?这个“择”为什么要你自己去选择呢?为什么占卜以后还要给你一个选择的余地呢?择,就是择善而从之,我们选择肯定是选好的方案。
《中庸》日:“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是择善的必然。
下面讲讲择吉、择交、择邻。
“择吉”,就是选择良辰吉日。这种“择吉”在农村里很注重,就是在城里也还有这种现象。其实,“择吉”就是选择良好时机。
“择交”的“交”就是交往,这
导语
中国第一部古代哲学辩证法宝典
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医家、法家、杂家奉之为群经之首
涵盖政治、军事、科技、建筑、医学等诸多领域的智慧源泉
《易经》虽好,能读懂她的人很少,《易经》本版众多,能参透其中奥秘的人并不多。本书作者殷旵潜心研究《易经》数十年,其不拘于知识和理性层面的认知,而是以启迪人的悟性为根本的研究态度,使《易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真正结合,成为百姓日常可用之书。
序言
新版序
易经的智慧——人类文
明的超智能
《易经的智慧》自2004
年甘肃文化出版社首次出
版以来,一版再版,此次
再版,已是第六版了,在
当代世界出版社也算是第
三版了。感谢广大热心读
者的支持,也感谢多家出
版社的精心运作。借此再
版作序,特补充些近年来
的新收获、新感想,题名
为《易经的智慧 人类文
明的超智能》。
20世纪,欧美等国争相
启动了“人脑计划”,试图描
绘出人脑神经元回路图,
据此开发模拟智能芯片,
于是催生了人工智能,开
启了智能革命新时代,并
由此引发了新世纪科技竞
赛,即争相开发制造人工
智能芯片的“超材料”,中国
很快跻身于世界前列。坤
卦曰:“履霜坚冰至。”可以
预见:随着“超材料”的成功
研发,下一轮科技竞赛将
是“超智能”的研发了。
也许有人质疑:有何理
由宣称《易经》的智慧可
以称之为人类文明的“超智
能”?这得从《礼记?大学
》篇说起。《大学》开篇
直接引述孔子的原话,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接着推论曰:“欲明明德于
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者,先齐其家……欲诚
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在格物。”接下来又反推曰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
后意诚……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显然,孔子的这段论述
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
明明”,即两个逻辑支点;
一“先”一“后”,即逻辑回归
;推导所得的逻辑结论,
即欲平天下,必先明天下
:一明“格物致知”,即客观
存在的自然规律;二明“修
齐治平”,即社会发展的必
然规律。规律为道,明道
为德,这与马克思主义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不谋而合。这既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德语化语
境与中国古圣先哲的汉语
化语境的直接对话,同时
也是中华民族与古希腊文
明的跨文明、跨时空对话
。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对古希腊哲学的发展。
在古希腊哲学体系形成
之前,西方一直认为,世
界是上帝创造的。公元前
六百多年,泰勒斯和他的
哲学同行们在爱琴海沿岸
考察、研究,终于达成了
共识:世界是由物质组成
的。接下来讨论的课题则
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原初
物质是什么?或曰“水”,或
曰“气”,乃至或曰“数”。直
到公元前三百多年,亚里
士多德明确为“四元素”:水
与火、气与土。他曾撰写
了两部著作,一名《物理
学》,一名《后物理学》
(此书传入中国后,严复
先生根据《易经?系辞》中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
者谓之器”一句,译为“形而
上学”)。
如果说,这两部著作相
应于孔子表述的“格物致知”
,那么,至恩格斯的《自
然辩证法》便升格为“格物
致智”。在先秦文献中,“知
”与“智”二字通用,写作“知
”,犹如“大”与“太”通用,
写作“大”。《易经》中“保
合大和”应读作“保合太和”
,故宫中有“太和殿”。大,
仅为有形之大;太,泰也
,为大象无形之大,无可
比拟,无与伦比。日本人
尽管聪明,借他山之石可
以攻玉,但这一次一心想
取其大,反自认为小。又
如“道”与“導”通用,写作“
道”。老子曰“道可道”,其
实蕴含有“道可導”这一更深
层含义。
这正是汉语原创的造字
、用字逻辑。如果只学汉
字“拿来主义”,而丢弃了汉
语,等于捡了芝麻,丢了
西瓜。汉字只是个体的魅
力,而汉语所体现的则是
原创的整体思维。真正能
体现智能,或曰“超智能”的
,是汉语原创的整体思维
,而不仅仅是汉字的个体
魅力。
许多《易经》爱好者都
有相同的体验:一本《易
经》,难认的生僻字并不
多,但就是读不懂,其原
因,就是只知其“格物致知”
,而不明其“格物致智”。何
为“智”?翻开《说文解字》
,“智”“皆”“習”均归入“白部
”。“智,识词也,从白,从
亏,从知。”知与白合体会
意:知识息息相通者称为
智。
比如:日、月、星、辰
、风、云、雷、电;山、
石、田、土、川、谷、丘
、原等,为两组知识点,
息息相通,上升为两大知
识体系:一名天文,一名
地理。当天文与地理两大
知识体系息息融通后,又
上升为“天行健,君子以自
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
德载物”。这是孔子为《易
经》乾、坤两卦写的象辞
,也是中国人用来处世和
经世的大智慧。
“天行健”“地势坤”,即客
观规律,名为“道”。“君子
以”,以,依也,循也。其
逻辑结论为:规律为道,
循道为德。孔子借乾、坤
两卦明确告诉我们:《易
经》是讲逻辑、讲规律的
。道德,为衡量思维和行
为的逻辑原点。智慧,为
导引思维升格的逻辑引擎
。二者同源,都源于“格物”
,即以客观为第一性,以
主观为第二性,这是中国
语境表达的“唯物”,同时又
注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诚其意”“正其心”,
开发主观世界的智能,这
是中国汉语语境表述的“辩
证”。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样
的理解未免政治化了。其
实,这正是孔子解读《易
经》的本义。孔子《系辞
传下》曰:“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
而百
内容推荐
《易经》又称《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是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重新演绎六十四卦,对卦象象义的揭示和吉凶的判断。作者通过卦名、卦画、卦象、卦德、卦辞、爻辞六大部分详细讲解了六十四卦中的智慧,让每一个读者都轻松体会卦符的奥妙。作者以平常人的心态启迪读者的悟性,用通俗化不神化的语言讲解易经理论,让人们在实践中感之《易经》的智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