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代诗文,可以加强中学生的语文修养,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更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本书共收入古代诗词52篇,文言文18篇。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让中学生朋友对古代诗歌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更加喜爱古代诗文,更加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古代诗歌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为一体,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诗讲求平仄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等,常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之分。词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始于唐代,极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释
①[结庐]建造住宅,居住的意思。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②[而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这里指没有世俗的交往。③[尔]这样。④(心远]指心和世俗远离,即心灵不被名利等世俗的东西所蒙蔽。 ⑤[悠然]闲静自得的样子。 ⑥[日夕]傍晚。 ⑦[佳]美好。 ⑧[相与]相互结伴,一起。 ⑨[真意]这里指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⑩[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言:指用言语表达,名词作动词。译文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心远离了尘俗自然就觉得住地僻静。
在东边的篱墙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地欣赏着庐山。
傍晚山间雾气沉沉,成群的飞鸟结伴归来。这真是山中最美的景色。
如此奇妙的境界,其中蕴涵着多少人生的真谛,想要弄清楚时,却忘了该怎么表达。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然的人生追求。
诗歌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优美宁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第三、四句于自问自答中,点明作者心离俗尘住所自然偏远的感觉,表现了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第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表现出陶醉于大自然的悠闲自得的心情。诗人采菊东篱,有如倾听着大自然美妙的音响,观赏大自然美妙的画面,那里一定有清清的泉水,奏着庄严的天籁,那菊花一定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使诗人陶然欲醉,意与境妙不可言。“飞鸟”二字,既是眼前之实景,同时,它又使人感到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状如诗人主观之自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诗歌的末两句是全诗的小结,指出在大自然中蕴涵着人生的“真意”,想要表达却难以言传。
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作者与作品
作者简介请参见《归园田居》。
《饮酒》诗共二十首。诗前有序,此诗为《饮酒》第五篇。作者以饮酒为题,写饮酒,意不在酒;写醉酒,未必真醉,他是借酒抒隋咏志。组诗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表达自己固穷守节,不与世俗沉浮和归耕田园的决心。名言佳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P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