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1 把生活当成一门艺术
2 眼泪!
3 给时间一些时间
4 分辨的时刻
5 拥抱磨难
尾声 蓝色的眼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蓝色人生(精)/轻与重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法)马丁·斯蒂芬斯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目录 开篇 1 把生活当成一门艺术 2 眼泪! 3 给时间一些时间 4 分辨的时刻 5 拥抱磨难 尾声 蓝色的眼神 精彩页 钢琴课 在考验面前,人们总会感到恐慌。 如何换一种方式来应对眼前的一切? 事实上,勇气并不意味着无所畏惧——无所畏惧是鲁莽,而非勇气。勇气意味着直面恐惧,克服困难。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惧怕困难,而是试图远离这种恐惧。不难发现,过分恐慌会让我们在既得的幸福前患得患失,整日焦虑紧张,封闭自我,阻断未来一切可能。 想象一下:您正在聆听一位钢琴大9币的演奏。为了这场音乐会,全城民众几乎全部出动。男士们穿上体面的西装,女士们则精心装扮,竞相争妍。钢琴家为听众弹奏了几段肖邦的《夜曲》,表演精彩绝伦。整个音乐厅随着旋律的起伏,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突然,一个四五岁的孩子闯入舞台。只见他一路小跑,来到钢琴之前,学着台上先生的样子,轻轻地敲打琴键。所有的听众都感到很惊讶。钢琴家会如何应对?换做我们自己,又会如何处理?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走到孩子那里,把他带回父母身边,因为我们无法接受一种叫“困窘”的东西出现在生活中,听任其打破惯例,引起混乱。然而,如果人们放任孩子笨拙地敲打琴键,这是否明智?或者,由于担心孩子不服管束而坐视不管,这是否更为妥当?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这里,孩子象征困窘。面对困窘,我们应该直面考验,而非任其发展。 钢琴师巧妙地找到了解决方法:他坐到孩子身旁,越过他的肩膀,在孩子不着调的旋律基础上,即兴弹奏了一首新的曲调。为的是重组这些变调的音符,再次谱写一曲和谐的旋律。毋庸置疑,相比按照乐谱弹奏,即兴创作曲调需要展示更多技巧,甚而施展全方面的才华。 回归日常生活,我们就像这位钢琴家一样,在无常的命运中,经受各种挫折。上苍总为我们设下各种困境,似乎幸福从未降临……然而,这些挫折和际遇却让我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向旁人和生活证明自己的潜力与能量。 在这本书中,我试图告诉读者:如果我们能够笑对苦难,必将收获生命的馈赠。因为,直面挫折的经历会将我们塑造成生活的能手。所以,当遇到重大磨难或微小障碍时,我们无需否定生活,而应当借此机会向生活展现自己的忠心。事实上,笑对考验是一种爱的证明。 将考验化成文字…… 写到这里,我不由自问:我是否有资格和你们谈论挫折?我是否比你们更理解其后的深意?我还不到四十岁,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被亲友的爱所环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又怎能向你们传授技艺? 事实上,我并无任何说教之意,只是想试着帮助你们理解何为挫折,为何它总在人成长之路上与我们不期而遇。另外,我也想与读者探讨如何通过挫折来构建幸福的人生。这里,我想提醒大家一下,我将以一种特殊的语调与你们谈论这件微妙、未知的事。不是高高在上,站在讲台上漠然讲课的教授所常用的语调……而更倾向于一位普通教师的语调。这里所说的“教师”,指的是其字面意义,即“记号转换”的实施者。作为一名教师,不论他是哲学家、小说家或理疗师,都有将或悲或喜的人生体验转化为文字的能力,供听者谈论。 谈论某事,意味着冲破幽暗的世界,在艰难的现世中开辟一条道路,用以沟通与对话。诉说困难,道出痛苦,能够帮助我们挣脱考验所带来的禁锢。教师不会做任何评论,也不会提出所谓好的建议。他只会搜寻妥当的词汇,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这些词汇就像黑暗中的点点星光,告诉我们黑夜终将过去,黎明就在眼前。 不得不承认,我并不是主讲这门关于挫折课程的最优人选。当然,同样也不是最差之选:在我们中间,谁又未曾经受过现实的打击,在命运的巨大推动下,放弃欲望、计划和梦想?说到痛苦,谁又没有几句话想说呢?我们就像那些旧时的佣工,为了抬高自己的价格,故意露出手臂、脖颈或胯部的伤疤。这些深刻在皮肤上的印记是他们坚韧品质的最好证明。谁的身上没有类似的伤疤呢? 毋庸置疑,每个人都会遇到考验,陷入困境。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都有一副有待拯救的皮囊,一颗跳动的心和一个平凡的大脑。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有资格谈论挫折。 P3-6 导语 《蓝色人生》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挫折来构建幸福的人生,对于人们重新思考生活中的磨难与不幸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作者马丁·斯蒂芬斯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生活中的亲身经历、电影和电视故事、文学作品、哲学著作来进行深入的剖析,读来轻松却不乏深刻性。 序言 1 时下距京师同文馆设立 推动西学东渐之兴起已有一 百五十载。百余年来,尤其 是近三十年,西学移译林林 总总,汗牛充栋,累积了一 代又一代中国学人从西方寻 找出路的理想,以至当下中 国人提出问题、关注问题、 思考问题的进路和理路深受 各种各样的西学所规定,而 由此引发的新问题也往往被 归咎于西方的影响。处在21 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新情境 里,如何在译介西学时作出 新的选择,又如何以新的思 想姿态回应,成为我们必须 重新思考的一个严峻问题。 2 自晚清以来,中国一代 又一代知识分子一直面临着 现代性的冲击所带来的种种 尖锐的提问:传统是否构成 现代化进程的障碍?在中西 古今的碰撞与磨合中,重构 中华文化的身份与主体性如 何得以实现?“五四”新文化 运动带来的“中西、古今”的 对立倾向能否彻底扭转?在 历经沧桑之后,当下的中国 经济崛起,如何重新激发中 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在 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中, 当代西方文明形态的理想模 式一再经历祛魅,西方对中 国的意义已然发生结构性的 改变。但问题是:以何种态 度应答这一改变? 中华文化的复兴,召唤 对新时代所提出的精神挑战 的深刻自觉,与此同时,也 需要在更广阔、更细致的层 面上展开文化的互动,在更 深入、更充盈的跨文化思考 中重建经典,既包括对古典 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与考 察,也包含对已成为古典的 “现代经典”的体认与奠定。 面对种种历史危机与社 会转型,欧洲学人选择一次 又一次地重新解读欧洲的经 典,既谦卑地尊重历史文化 的真理内涵,又有抱负地重 新连结文明的精神巨链,从 当代问题出发,进行批判性 重建。这种重新出发和叩问 的勇气,值得借鉴。 3 一只螃蟹,一只蝴蝶, 铸型了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 的一枚金币图案,象征一个 明君应具备的双重品质,演 绎了奥古斯都的座右 铭:“FESTINA LENVTE”( 慢慢地,快进)。我们化用 为“轻与重”文丛的图标,旨 在传递这种悠远的隐喻:轻 与重,或日:快与慢。 轻,则快,隐喻思想灵 动自由;重,则慢,象征诗 意栖息大地。蝴蝶之轻灵, 宛如对思想芬芳的追逐,朝 圣“空气的神灵”;螃蟹之沉 稳,恰似对文化土壤的立足 ,依托“土地的重量”。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 主义那里,这种悖论演绎出 一种智慧:审慎的精神与平 衡的探求。思想的表达和传 播,快者,易乱;慢者,易 坠。故既要审慎,又求平衡 。在此,可这样领会:该快 时当快,坚守一种持续不断 的开拓与创造;该慢时宜慢 ,保有一份不可或缺的耐心 沉潜与深耕。用不逃避重负 的态度面向传统耕耘与劳作 ,期待思想的轻盈转化与超 越。 4 “轻与重”文丛,特别注 重选择在欧洲(德法尤甚) 与主流思想形态相平行的一 种称作essai(随笔)的文 本。Essai的词源有“平衡”( exagium)的涵义,也与考 量、检验(examen)的精 细联结在一起,且隐含“尝 试”的意味。 这种文本孕育出的思想 表达形态,承袭了从蒙田、 帕斯卡尔到卢梭、尼采的传 统,在20世纪,经过从本雅 明到阿多诺,从柏格森到萨 特、罗兰·巴特、福柯等诸 位思想大师的传承,发展为 一种富有活力的知性实践, 形成一种求索和传达真理的 风格。Essai,远不只是一 种书写的风格,也成为一种 思考与存在的方式。既体现 思索个体的主体性与节奏, 又承载历史文化的积淀与转 化,融思辨与感触、考证与 诠释为一炉。 选择这样的文本,意在 不渲染一种思潮、不言说一 套学说或理论,而是传达西 方学人如何在错综复杂的问 题场域提问和解析,进而透 彻理解西方学人对自身历史 文化的自觉,对自身文明既 自信又质疑、既肯定又批判 的根本所在,而这恰恰是汉 语学界还需要深思的。 提供这样的思想文化资 源,旨在分享西方学者深入 认知与解读欧洲经典的各种 方式与问题意识,引领中国 读者进一步思索传统与现代 、古典文化与当代处境的复 杂关系,进而为汉语学界重 返中国经典研究、回应西方 的经典重建做好更坚实的准 备,为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 创造可能性的条件。 是为序。 姜丹丹(Dandan Jiang ) 何乏笔(Fabian Heubel ) 2012年7月 内容推荐 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脱命运的考验。磨难总是在不经意之间降临,让人手足无措。所有人都梦想拥有玫瑰般的人生,在生活中,却常因碰壁而浑身淤青。这是否才是生命真实的底色?在这本以人生为主题的哲学著作之中,马丁·斯蒂芬斯着力描绘生活的考验与磨难,告诉读者如何渡过难关,寻找痛苦背后的生活真谛。本书对于人们重新思考和面对人生的各种坎坷,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