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胶东雄师--第27军31军32军41军征战纪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彦庆杰
出版社 黄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血战孟良崮,攻克济南府。塔山英雄团,威名天下扬。挺进华北,警备北平。强渡长江,突破天堑。决战淮海,战果辉煌。进军中南,解放两广。解放上海,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歼灭美军“北极熊团”,重创美陆战第一师的征战纪实。历史是前人的社会实践,是教科书,广大读者将会从历史的真实记载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目录

第一章 胶东半岛燃起了星火

第二章 从“三军”到组建胶东军区

第三章 在反扫荡、反投降中浴血奋战

第四章 举行大反攻扩大解放区

第五章 横渡渤海挺进辽东

第六章 首战营口血战沙岭

第七章 胶济线东段阻击敌两个军

第八章 三保本溪市歼敌4000余人

第九章 鞍(山)海(城)攻坚战

第十章 平(度)掖(县)保卫战

第十一章 新开岭歼灭“千里驹”师

第十二章 四保临江坚持南满

第十三章 莱芜战役和庄大捷

第十四章 强攻梅河口再歼184师

第十五章 孟良崮战役攻占主峰

第十六章 南麻临朐苦战八昼夜

第十七章 参加夏、秋、冬季攻势作战

第十八章 同仇敌忾保卫胶东

第十九章 围困海阳攻克莱阳

第二十章 胶济线西段解放周村

第二十一章 荣获“潍县团”称号

第二十二章 解放兖州策应豫东

第二十三章 荣获“济南第一团”称号

第二十四章 荣获“济南第二团”称号

第二十五章 荣获“塔山英雄团”称号

第二十六章 挺进华北警备北平

第二十七章 参加淮海大决战

第二十八章 参加渡江战役

第二十九章 迂回追歼中南残敌

第三十章 解放大上海之战

第三十一章 进军福建解放福州

第三十二章 参加漳(州)厦(门)战役

第三十三章 解放海港城市青岛

第三十四章 广东剿匪攻占三岛

第三十五章 朝鲜重创美军陆战第1师

第三十六章 解放东山岛保卫东山岛

第三十七章 再展“济南”、“塔山”雄风

后记

附录一:《军事百科》条目摘选

附录二:各纵队师以上指挥员名单(1947年8月)

附录三:各军师以上指挥员名单(1949年2月)

附录四:胶东人民支援前线的巨大贡献

附录五:《第27军、第31军、第41军征战要图》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胶东半岛燃起了星火

祖国的壮丽河山——胶东半岛,不愧为“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的沃土,坚毅质朴、英勇善战的胶东人民子弟兵就诞生于此。

有人比喻说:“胶东大娘生了4个儿子,他们忠于党和人民,身强力壮,勇冠三军:老大哥是第41军,老二是第27军,老三是第31军,老四是第32军。他们南征北战,战绩辉煌,歼灭敌军共50余万人,涌现了战斗英雄、将军数百名,闻名国内外……” 。 

胶东子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参军的青壮年近50万名、壮烈牺牲8万余名,伤残数十余万名,他们为建立新中国奉献了巨大的力量。当1949年春我军向江南进军时,胶东800万人口中,有260万余名青壮年支前,只剩下老年人、妇女、儿童坚持农业生产。

正如老红军、原胶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41军政委欧阳文老将军题词:“战绩辉煌威震神州”。这是对胶东子弟兵的高度评价。

老八路常勇老将军题词写道:“我是胶东人民的儿子,我们为胶东人民和她的子弟兵在我国革命战争中创建的伟大业绩感到光荣和自豪”。的确如此,在胶东子弟兵的老部队中,涌现了“潍县团”、“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塔山英雄团”和“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威震敌胆炮团”等英雄集体,胶东子弟兵威名天下扬!

(一)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扼守京津大门,互成犄角之势。庙岛群岛屹立渤海湾,为天然屏障与要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胶东半岛历来为兵家必争之要地。

原胶东军区副司令员、第41军军长、广州军区司令员吴克华老将军曾回忆写道:“胶东是个非常富裕的半岛,夹在渤海和黄海之间,从军用地图上看,颇似一头半卧的黄牛。东部是牛头,昆嵛山是脖子,栖霞、莱阳地区是心脏。牙山、艾山是背脊,大泽山是牛屁股。从军事上讲,它是个战略要地。”

“……更重要的是有800万纯朴、正直、勤劳、勇敢的人民,他们对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是胶东人民那种坦诚、直爽、刚直、豪放的性格,给我在长期的工作、斗争中增添了无形的力量……”。

胶东在古代属齐国故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商贸亨通。殷商时期史称“莱子国”。公元前11世纪,太公望(姜尚)建立齐国。公元前690年,齐国疆域向东推进至胶东,齐桓公在7国群雄中称霸。公元前392年,田氏崛起代姜,历时171年,后来国势衰落,于公元前285年被燕国上将军乐毅率大军侵占70余座城。这是在胶东半岛的空前鏖战,但在6年之后(即公元279年),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了齐国失地,转败为胜,创战争史册之辉煌一页。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灭齐国之后,设胶东郡,曾东巡天下,驾临齐国故地,抵达胶东半岛之东端——成山头,眺望茫茫东海,立下李斯石碑,留下“秦桥遗址”。

公元前210年,齐郡徐乡(今龙口市)方士徐福,率3000余人之庞大船队,扬帆东渡日本,成为古代最早的远航者,至今已2000余年,世界无与伦比!

公元前204年,汉大将韩信率军攻齐,列阵于潍水河畔,一举击溃齐楚联军,乘胜占领齐国,为战史上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之战役范例。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分立胶东、胶西国。

公元前104年(汉太初元年)复合为胶东国。

明朝永乐年间,设蓬莱、文登、即墨3大营、11卫,在胶东半岛部署重兵以增强海防。嘉靖32年(公元1553年),名将戚继光率军抗击倭寇入侵,屡战屡胜,平定了我沿海倭寇之匪患。

公元1860年6月(清咸丰十年),清朝闭关自守,日趋衰落,英、法联军舰队入侵烟台、威海、青岛和大连,并以此为基地实施对渤海湾的封锁。尔后于8月间进攻天津塘沽,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被迫割地赔款求和,丧权辱国。

公元1862年,烟台被开辟为山东省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从此成为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和武装侵略扩张的基地。

公元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朝北洋水师固守旅顺口至威海卫一线,9月17日,日本海军舰队袭击北洋水师舰船,史称“甲午海战”。这是在黄海海域首次使用“铁甲舰队”的大规模海战。10月25日,旅顺口被日军攻陷。翌年2月17日,日军控制辽东半岛,遂以陆、海军联合夹击威海卫,最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公元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11月14日,德国以钜野教案为借口,派遣4艘军舰入侵胶州湾。翌年,德国强迫清朝“租借”青岛99年;美国海军舰队则于1899年入侵威海卫,强迫“租借”威海卫25年,并取得在烟台择地构筑炮台驻兵的特权与“借用刘公岛避暑”。

公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5月23日,“八国联军”舰队从渤海湾长驱直人,攻陷大沽口,于6月17日攻占天津。7月19日攻陷通州,遂占领北京。此时,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均丧失了屏障作用。 

公元1914年9月2日,乘欧洲列强忙于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日本海军舰队68艘舰船,载运海军陆战队、陆军5万余人,从胶东龙口登陆,分兵占据胶济铁路;9月18日,又派遣第二批部队在崂山湾登陆;9月23日,英军1大队也在同地登陆;10月31日,日、英联军对占据青岛之德军发起总攻,迫使德军于11月7日投降,青岛遂被日本占领(延至1922年方归还中国)。

从1840年至1940年的100年中,在胶东半岛这块狭长的土地上,先后经历了帝国主义入侵、农民反清起义武装斗争、中日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武装起义、军阀混战等重大军事活动,胶东人民受尽战争掠夺,蒙受长期贫穷之困苦和沦为半殖民地之屈辱!

在历代王朝中,胶东农民起义频繁发生,如火如荼。胶东人民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武装斗争,史书亦有记载。

公元1648年(清顺治三年),于七在栖霞起义,以牙山为依托,占宁海,攻福山,转战15年,威震山东。

公元1867年(清顺治六年),捻军赖文光到达胶东,与清军和英、法军激战,受到胶东农民的支援,不久因兵力单薄而溃败。 

后来,莱阳、招远、栖霞、掖县、牟平县农民组织的“无极道”、“大刀会”、“红枪会”等武装与统治者进行了多次斗争。

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党人在烟台发动起义,于11月13日宣告成立中华民国山东军政府,推举原清海军“舞凤”舰管带王传炯为都督。同时,孙宝琦在济南宣告成立山东军政府,于是烟台改为军政分府。11月15日,美、俄、日等国借口保护领事馆,派遣水兵在烟台登陆。

公元1912年1月20日,徐镜心,栾星壑、谢鸿涛等革命党人去南京晋见孙中山,沪督陈其美派沪军3000人抵达烟台,驱走王传炯(复辟头目),恢复烟台军政分府为山东军政府。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济南另立山东都督府,烟台等地军政府被迫撤销。

公元1913年8月29日,北洋军阀政府设立烟台镇守使公署,聂宪藩任镇守使,统辖1个旅约2000人。

公元1916年5月,孙中山、蔡锷等发起反袁护国斗争,居正和吴大洲所率领的山东中华革命军和护国军分别占领即墨、平度等县。

公元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烟台港宣布戒严,港内所有船只全被吴佩孚部征用。11月直系军阀战败,吴佩孚率3000余人从大沽乘船逃来烟台海面,企图登陆未逞。

后来,于1925年至1933年,直鲁军阀张宗昌、刘珍年和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发生混战,韩部第85旅、87旅驻防烟台(后派第81师),统治胶东地区10余年之久。

胶东人民具有反抗黑暗官府、反外敌人侵的光荣斗争传统,并在长期斗争中不断觉醒。P1-5

序言

贾若瑜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之际,全国各族人民从各个方面和角度追忆中国共产党艰难创业的革命历程,缅怀革命先辈和英烈们的丰功伟绩。王彦、王奈庆、孙忠杰三位同志编著了《胶东雄师》一书,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胶东人民子弟兵,在解放战争中和保卫国防的斗争中的不朽功勋,以启迪后人加强国防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值得赞扬。承蒙厚爱邀我给该书作序,鉴于当年胶东军区许多负责人,如许世友、林浩、向明、吴克华、高锦纯、王文、彭嘉庆、聂凤智、廖海光、刘浩天、王彬等同志都先后离开了人世,我作为现存的负责人之一,曾参与胶东战场的指挥作战和英雄部队的组建,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欣然接受了这一邀请。

胶东半岛在山东省东部,三面环海,处于渤海和黄海之间,与辽东半岛遥遥相望,是东北与华北海上交通的枢纽,扼守京津之大门。这里拥有青岛、烟台、威海、石岛、龙口等优良港口和众多险要山区,有山有水,交通发达,有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物产丰富,当时中国的4大金矿胶东半岛就占了3个,其战略位置的重要不言而喻了。所以,胶东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人民接受历史的熏陶,具有御外侮、抗强暴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更加发扬光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5年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在胶东领导了武装暴动。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保存下来的红军游击队在昆嵛山继续进行游击战争。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他们于1937年12月在文登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胶东区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即第27军“济南第一团”的前身)。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论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抗日救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保卫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

继胶东这一支抗日武装队伍之后,蓬莱、黄县等地都进行了抗日武装起义,特别是掖县成立了第3支队,这些队伍都成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和后来的115师兼山东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时,我们已拥有两个师(第5师、第6师)和两个旅(警4旅、警5旅)、4个军分区,人数达数万人。这个时期,胶东军民歼灭日、伪军和反动军队共10万余人,使部队得到了很大锻炼,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养成了我军优良的传统作风。

1945年9月,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胶东第5师(欠第13团)、第6师(欠第16团1个营)、警5旅第10团暨各军分区共4个独立团进军东北,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第4纵队,即四野第41军,转战东北战场。

1946年至1947年,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华东军区的领导下,胶东军区先后成立了第9纵队(三野第27军)和第13纵队(三野第31军),转战华东战场。1948年当我华野主力决战淮海并准备渡江南进之际,为了确保华野战略后方的安全,防止青岛国民党军第11绥靖区在美军第7舰队的支持下对胶东区的破坏,于是胶东军区奉命第4次组建第5师、第6师两个主力师。1949年初以这两个师为基础组建三野第32军弄口相当于师的警备第4旅、警备第5旅(后改称第100师和第10l师),参加解放青岛的战役。警4旅、警5旅各一部于1949年8月配合第24军72师进行渡海作战,参加解放长山列岛的战斗。

上述第41军、27军、31军3个军,无论在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进攻阶段,以及战略决战、战略追击作战中都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集体和英模人物。如第41军的“塔山英雄团”;第27军的“济南第一团”、“潍县团”;第31军的“济南第二团”等等,这些由中共中央军委和各野战军命名的荣誉称号,已被载入我军的光荣史册。

英雄的军队离不开滋养自己的土地和哺育自己的人民。胶东人民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输送了近50万青年参军,不仅纽建4个军另两个师和数以万计的地方部队和几十万民兵,上百万自卫队。还补充了三野各军10余个基干团,以及组织10万余民工支援前线,其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他们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仅如此,胶东还是山东第一个建立人民银行——北海银行的地区,抗日战争中该地区向上级送交的黄金达13万两,还有相当数量的银币。抗战末期已建立了拥有近万名工人的兵工厂,能生产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和轻机枪、步枪、掷弹筒及黄色炸药、无烟火药等。此外,还建有被服厂、药厂等等。根据地人民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保障人民的物质需要,当好了后勤。他们以革命的情怀,爱护、支援子弟兵,胶东人民的奉献是巨大的,其功绩永垂史册。

胶东人民子弟兵,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她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为中华民族利益而战斗的军队。这一宗旨的坚持,使她成为打不烂,拖不垮,攻无不克,守无不固,战无不胜的钢铁长城。

记叙以往的历史,颂扬历史的功绩,目的是为了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总结我军历史经验,发扬优良传统,对于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为打赢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王彦、王奈庆、孙忠杰3位同志以军史为依据,实事求是地记叙各个战役的实际情况,不虚构,不溢美,力求符合史实的要求。这种严谨的编著态度是很可贵的。历史是前人的社会实践,是教科书,广大读者将会从历史的真实记载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2001年7月1日于北京

后记

在2001年6月下旬,正值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来临,我们3位胶东子弟兵、老战友,在上海邂逅相会,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当我们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感慨万千,从部队工作岗位离休下来已度过16个春秋,如今都成为“古稀老人”了。

老八路王奈庆同志原在胶东地区第5师,后在东野第4纵队(四野第41军121师),他是从胶东渡海“下关东”的胶东子弟兵之一,离休前任上海警备区后勤部顾问;解放战争初期参军的林拓同志,原在华野第13纵队(三野第31军),是从山东南下的“老福建”,离休前任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王彦同志原在胶东军区第5师(第二代)、华野第9纵队25师(三野第27军79师),是华东“老海军”,离休前任海军学院研究员,师职处长。三位老战友都有共同的经历,曾在部队做过宣传工作,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因此写这本书是有生之年的迫切愿望,并肩负着历史责任感,决心要向广大群众宣传英勇善战的胶东子弟兵,期望出版这本书,成为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奉献。

正是这些英雄群体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以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忘我建树的光辉业绩,创建了新中国。他们的英雄业绩将是永远矗立于后人心中的丰碑。常温光辉历史,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增强使命意识,将使我们在新时期不断续写新篇章。

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老战友杜鹏同志(原政治学院师职离退休干部、抗战老战士),是他启示了本书的创作主题——弘扬胶东子弟兵的丰功伟绩,给予明确的倡议和热忱的鼓励。还有原海军上海基地副司令员于树文同志(胶东第13团抗战老干部),将珍藏半个世纪的第41军战史资料,提供给我们参阅。

正当我们着手搜集史料开始写作之际,林拓同志突患心脏病去上海住院进行心脏手术,无法从事写作书稿。在“三缺一”的情况下,他推荐了曾在第31军司令部工作几十年,熟悉该军全面情况的原第91师副师长孙忠杰老战友参加写作,致使本书获得继续如期完成。

承蒙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给予本书题写书名;老首长欧阳文、彭林、高锐、常勇4位老将军分别代表胶东4个军题了词;胶东军区老司令员、军事学院顾问贾若瑜老将军为本书作序,并给予了我们亲切的关怀指教。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承蒙各军领导和政治部给予大力支持,使我们获得了全面的军史资料,使本书达到史料翔实、内容全面、文字准确的要求,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驻闽73111部队和73131部队担任微机操作的部分干部、战士,以无私奉献精神,日以继夜、认真负责地为书稿打印付出了辛勤劳动,使作者备受感动,在此深表谢意。

谨以此书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的光辉节日和缅怀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老战友;并怀念老首长许世友、林浩、吴克华、彭嘉庆、聂凤智、刘浩天、廖海光、陈华堂、刘涌、仲曦东、彭德清、张少虹、孙端夫、江燮元等老将军,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本书的出版还要感谢烟台警备区编纂出版之《胶东军事志》和3个军“军史办公室”编印之军史,他们提供了许多重要史料,济南军区黄河出版社主编袁本忠兼责任编辑,为本书的付梓出版,尽了很大的努力,特此表示谢意。

《胶东雄师》一书弘扬了胶东子弟兵的丰功伟绩,是胶东人民的自豪。我们祝愿老部队官兵继续发扬“济南”、“塔山”雄风,代代相传,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继续铸造精锐的雄师劲旅,为保卫祖国做出更加辉煌的贡献!

作者:彦庆杰

2002年10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