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本采用了呈现案例或问题、诊断探讨、提供相关阅读素材的结构框架。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实践当中的经验或问题更加突出,让研究和讨论更加集中,帮助您击碎课堂上的问题!
第一章 教材开发:忠实执行的文本还是有待激活的资源
问题一:教材中的图例使用就是看图说话吗?
问题二:教材中的留白是为了记录正确答案吗?
问题三:教材中的生活事件是全部内容还是资源提示?
问题四:教材中的活动呈现顺序与教学流程一致吗?
问题五:怎样借助教参与编者对话?
问题六:能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发教材?
第二章 教学设计:着眼教学任务完成还是基于学生发展
问题一:教学目标怎样呈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问题二:生成可以预设吗?
问题三:重心是备课件还是备学生?
问题四:走进了生活就是走进了学生吗?
问题五:活动中的感官愉悦是否就是经验增长?
问题六:从单元人手还是从一节课人手?
第三章 价值导向:儿童生活的描摹还是超越现实的引领
问题一:回归生活就是回归生活的原生态吗?
问题二:教学中的价值引导就是用成人的价值去规范儿童吗?
问题三:同伴交往是实现价值引导的有效方式吗?
问题四:贴近现实生活是否意味着抛弃道德理想?
问题五:怎样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
第四章 课堂生活:教师的一元独白还是主体的多元对话
问题一:课堂生活本身有道德问题吗?
问题二:课堂问答是不是对话?
问题三:如何营造对话氛围?
问题四:对话内容如何关照个体经验?
问题五:如何成为学生好的对话伙伴?
问题六:对话评价如何张扬学生的个性?
第五章 教学策略:被动的知识接受还是主动的活动体验
问题一:真实的道德认知从哪里来?
问题二:活动都有主动的体验吗?
问题三:如何创设生活情境?
问题四:角色体验就是游戏吗?
问题五:有效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吗?
问题六:如何有效组织实践活动?
第六章 教育时空:封闭的课堂情境还是完整的学生生活
问题一:在课堂情境中能学会生活的一切吗?
问题二:能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他课程实施吗?
问题三:社会生活是课堂还是课堂的延伸?
问题四:怎样使家庭生活成为有效的课程?
问题五:如何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网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