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政府收支均衡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学者文库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曾康华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政府收支均衡与宏观经济均衡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政府收支活动变化怎样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本书主要是考察自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收支的情况,选择中国政府收支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市场运行的角度对中国政府收支均衡理论与非均衡理论进行探讨,是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目录

导论(1)

第一章政府收支理论探源(14)

第一节 马克思政府分配和市场均衡理论(14)

第二节西方政府收支理论(19)

第三节 现代西方非凯恩斯学派政府收支理论(38)

第四节 政府收支理论演变的轨迹趋势(44)

第五节 马克思及我国政府收支理论评价 (52)

第二章政府收支均衡与非均衡(57)

第一节政府收支运行(57)

第二节 政府收支非均衡:政府赤字(76)

第三节政府收支均衡理论新探(97)

第三章政府收支与GDP(104)

第一节 政府收支持续增长的源泉:GDP的增长(104)

第二节经济运行与政府收入(115)

第三节经济运行与政府支出(121)

第四节 实现政府收支均衡的根本:GDP的适度增长(132)

第四章政府投资(137)

第一节政府投资运行(137)

第二节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150)

第三节政府投资成本效益分析(164)

第五章政府消费(180)

第一节政府消费与经济运行(180)

第二节政府消费的实证分析(188)

第三节政府消费启动机制研究(196)

第四节政府购买(208)

第六章政府保障(216)

第一节政府保障支出(217)

第二节政府保障与经济运行(233)

第七章对外经济中的政府收支(244)

第一节 出口退税(244)

第二节 政府收支均衡与国际收支均衡(258)

第三节 开放条件下的政府收支均衡与总均衡(265)

主要参考文献(271)

后  记(279)

试读章节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中国政府收支运行经历了两种经济体制下的演变。如以1978年为分界点,前28年中国政府职能范围极广,其收支总量相对于整个社会可用资金量而言,甚为可观。因为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政府通过对经济运行实施高度集中的管理,从广义上看,它的收支活动几乎就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即使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也严格受到政府的控制。政府支出不仅为保证国家实现其政治、社会管理职能提供保障,而且政府财政分配活动全面地介入经济领域。这一时期,由于微观经济主体仅限于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城乡居民,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的生产、分配、流通和交换受到国家直接操纵,城乡居民消费在短缺条件下实行总量约束。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实际上左右着经济的运行,尤其表现在生产领域。难怪后人把这一时期政府财政分配的特点总结为“生产性财政”,事实的确如此。其原因在于,这一时期政府财政分配职能极其强大,它介入经济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是实行任何其他经济体制所达不到的。然而,实践证明,把整个经济运行束缚在政府的控制之下,严重降低了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经济效率。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实际上就是针对计划体制造成经济运行效率低下的弊端来进行的。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政府职能相对弱化,那么,中国政府收支范围是否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这是因为:(1)政府从过去对微观国有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实行全面控制,转变为只对极小一部分国有企业或某些特殊国有企业的生产实行计划安排,而且这些计划安排也仅限于对若干重要指标进行监控,较之计划体制下的指标体系已大大缩小,政府更多的是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调整经济变量去间接调控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2)政府配置资源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政府不仅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国有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原材料等实行计划配置,而且对一般国有企业也是如此。如今,原来由政府配置的一部分资源已转由市场配置,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通过市场配置的资源在国有企业整个资源配置当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政府已由过去既承担全面的经济建设,又重视宏观经济管理的两方面职能,转向对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节,并重点投资于具有明显外部性的基础设施和某些竞争性的行业。(3)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发生变化。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力量不断加强,而且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使得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再凭借过去那种直接的计划手段对经济运行实施管理已显得不合时宜,客观上要求用经济、法律手段从宏观上去调节经济运行,以便经济获得持续、高效的增长。

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政府收支活动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随着经济制度和政府职能的变化又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探索在不同体制下的政府收支运行特征无疑是重要的。从中国。政府收支变化的轨迹考察,不难做出以下基本判断:中国政府收支的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为什么如此?究其根本原因是经济规模扩张和政府职能变化所致。经济运行和政府职能的变化都与经济制度的变迁有关,本书要强调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但不对经济制度的变迁对政府收支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而是从市场运行的角度来深入研究政府收支问题。另一方面,政府收支增长的趋势又是怎样影响市场运行的?显然,本书也要在理论上做出回答并进行实证分析。前者要构建在市场运行下的中国政府收支均衡理论分析框架,后者则要通过对政府收支活动的实证剖析,来证明该理论的可行性。由此来看,本书选择中国政府收支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市场运行的角度对中国政府收支均衡理论进行探讨,是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从研究的时间范围看,主要是考察自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收支的情况。P1-2

序言

在当今社会,政府与市场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的最大驱动力。理论与实践皆已表明,在市场有效的领域,政府必须是有限的,而有效的政府同样是市场健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市场失灵的范围和领域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和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也必须有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作为政府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服务、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必须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为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和财力保证。

变革的时代催生了诸多新事物,也引发了各种新矛盾。适时地、有针对性地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凝练新思维、提出新对策,则是理论工作者的职责和应尽义务。为此,我们愿意为致力于研究中国公共财政的中青年学者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场所,这也是我们推出学者文库的初衷和愿望。

首批入选文库的作者都是我院新近毕业的博士。这些作者都系统地受过经济学的严格训练,对当前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各自领域的研究前沿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入选的论文是他们多年来从事学术研究的专著,在这些专著中,作者们以严谨、规范的学术态度展现了他们对公共财政理论诸多前沿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虽然有些观点还不尽成熟,但是其中所闪耀的思想火花必将引发人们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学者文库的出版得到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真诚地希望能把更多中青年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纳入这套文库中来,为推动和活跃我国公共财政理论的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学者文库编委会

2005年1月

后记

《中国政府收支均衡论》的写作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经过几番修改,现已完成。这本专著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的修改稿,除了我本人的辛勤劳动外,其中凝聚了许多老师的心血。如果没有他们无私的关怀和指导,就没有这本书的问世。

我要深深感谢恩师闻潜教授。在读博士的三年里,闻潜教授在学习上给予我精心的指导,他严谨的治学风格、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时时感染和激励着我。对于我在理论修养和研究中存在的缺陷,闻潜教授总是及时指正,并敦促我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的市场经济理论知识有了很大的长进。在这本专著里,我把政府收支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探讨市场运行中的政府收支问题,从而初步构建了一种新的政府收支理论分析框架。尽管这一分析框架还很不完善,但这毕竟是我做的尝试。如果没有闻潜教授的鼓励、指导和高屋建瓴地把握该书写作的全局,是不可能取得这个成果的。

我还要感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领导对科研工作的关心,促成本书的出版。

作者

2005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