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界上500强企业的40%都在在推行学习型组织,都在研读《第五项修炼》。该书被誉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产物”,是21世纪西方管理学科的经典著作。
本书是《第五项修炼》的简明读本,它试图树立和落实中央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古代道家文化、儒家思想、孙子兵法,对学习型组织的缘起、传播、涵义、核心内容、时代背景、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等进行介绍,同时重点阐述了每项修炼的主要理念是什么、为什么、如何修炼,并在每项修炼中插入三个小故事,使人们在趣味游戏中领略深奥的理论知识,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一章 学习型组织的缘起/(1)
一、学习型组织概念的提出/(1)
二、学习型组织从构想上升为理论/(3)
三、学习型组织的发展阶段/(5)
第二章 学习型组织的传播/(9)
一、学习型组织在国外的传播/(9)
二、学习型组织在国内的传播/(10)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中国社会的借鉴意义/(13)
四、学习型组织的效果/(16)
第三章 学习型组织的涵义和特点/(18)
一、学习型组织的涵义/(18)
二、为什么称第五项修炼/(20)
三、学习型组织的特点/(21)
四、学习型组织对企业的主要作用/(23)
第四章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内容/(27)
一、自我超越/(27)
链接:故事三个/(31)
链接:游戏三个/(35)
二、改善心智模式/(38)
链接:故事三个/(50)
链接:游戏三个/(52)
三、共同愿景/(55)
链接:故事三个/(60)
链接:游戏三个/(63)
四、团体学习/(66)
链接:故事三个/(73)
链接:游戏三个/(84)
五、系统思考/(86)
链接:故事三个/(93)
链接:游戏三个/(96)
六、持续创新/(102)
链接:故事三个/(110)
链接:游戏三个/(113)
第五章 进入学习型组织时代/(116)
一、掌握修炼的进阶/(116)
二、五项修炼的三个层次/(117)
三、从何处开始/(119)
四、向学习型企业转变/(128)
五、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方法和步骤/(130)
六、创建学习型组织要做到五个结合/(149)
七、高度重视时间管理/(151)
八、学习型组织离我们并不遥远/(155)
链接:故事八个/(157)
链接:游戏四个/(161)
第六章 国内外著名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情况/(167)
一、国外通用电气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践/(167)
二、国内著名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情况/(169)
三、目前国内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新星——兴隆庄煤矿/(187)
第七章 学习型组织名词解释以及相关知识/(193)
一、名词解释/(193)
二、相关知识/(194)
后记/(202)
参考文献/(204)
一、国外通用电气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践
通用电气在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践中进行了认真探索。
通用电气公司(以下简称“GE”)是一家有120年历史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1981年,韦尔奇成为GE公司的新任总裁,这时候的GE已经存在很多问题:从公司业绩来看,利润增长率只是中等,主业仍然是增长缓慢的电气,现金流量已存在很多问题,使公司的前景很不明朗;在公司管理方面,决策缓慢,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官僚主义现象严重,管理人员注重内部权力斗争,缺乏创新和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韦尔奇以超前的眼光,敏锐地感觉到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公司内部推行“学习型组织”的实践。
经验一:组织转型,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新体制
GE公司首先从组织体制上创建了适合学习型组织的新体制,就是精简、扁平化和有弹性。
精简。为了降低GE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和企业效益,使GE成为全球低成本企业,韦尔奇在GE全面精简人员。GE员工从1980年韦尔奇上任前的40.2万到1991年时的28.4万,削减人数30%。
扁平化。减少组织层次、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组织扁平化是组织精简的基础,也是组织精简的成果。1980年,GE公司从总裁到员工之间共有9层,信息传递效率底下,官僚主义现象严重。到1991年,GE公司撤销了几十个业务部门和1/3的工作职位,从总裁到员工之间层级减少到4层~6层,管理跨度大大增加。
有弹性。GE公司在组织精简、扁平化的基础上,成为适应市场变化、有弹性的灵活组织,能够从外界市场的细微变化中,充分领会公司应如何以变制变,掌握市场的主动权,高度弹性和灵活应变已经成为GE公司组织的特点。
经验二:转变观念,进行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韦尔奇在GE改革过程中,特别注意推行组织学习,从学习中改变员工的固有观念,以适应新的市场要求。GE为达到以上目标,建立了GE管理发展学校,不断实践“五项修炼”。GE在公司大力削减预算的同时,花巨资建设管理发展学校,更新教学设备。管理发展学校的学习方法也完全按照“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进行设计,使这里成为管理创新的实验室,激发新思想、新主意的地方以及公司高层人员之间相互沟通、传达价值观、经营理念和组织任务的良好渠道,也是凝聚GE,使GE顺利进行改革、沟通和培训的重要基地。
GE的五项修炼
1.自我超越。GE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提出不仅要雇佣员工的双手,更要雇佣员工的大脑,鼓励员工做得更好。即使员工出现重大失误,只要能吸取教训,实现自我超越,也可以得到赞赏。因此,“自我超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已经深入GE每个员工的心中。
2.改变心智模式。GE认为每个人的心智模式应该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必须接受心智模式的重塑。GE通过不断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不断重建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在被迫改变之前,要主动改变自己”的观念已深入每一个GE公司员工的心中。
3.建立共同愿景。GE明确提出企业愿景:GE所有的企业必须在行业内达到世界第一或第二;GE建立高度集中和分权的统一;GE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4.团队学习。GE专门成立了主管委员会,并设立了13个管理学校,训练团队学习的技巧。GE的“群策群力讨论会”已经成为公司的日常活动,员工深刻意识到企业把他们视为主人,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所以也就更积极地参与企业的发展。
5.系统思考。GE充分理解系统思考的重要性。所谓今天的问题来源于昨天的解决。GE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力争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仔细理清问题的症结,以促使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韦尔奇在GE所进行的学习型企业的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GE重新成为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跨国企业集团,改革成为GE生活的常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是GE永远的追求。韦尔奇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活动成为商业创新史上最为伟大的项目成果之一。
P167-P169
为人类找出一条新路
(代本书序)
我的朋友与工作伙伴杨硕英教授,在请我写这篇序文的时候,提供了以下的方向。他说:“只要静坐冥思,想象有许多中国读者坐在你面前,想要听听你从内心深处所发出的肺腑之言,就这么简单。”当我静坐并思考硕英的建议时,下面这些话便自心中源源涌现。重新观照整体
远古的人类并未把自己跟所处的世界加以区分。那时的人类所看见的世界是一个未被打破的整体,人与自然合而为一。但不知自何时起,我们学会了区分自己,视自己为分离的个体。我们刻意凸显个人意识,强调独立的意志、个人需求和个人的愿望。这种自我意识的演化愈来愈强,我们也愈来愈与他人以及上帝所创造的万物区分。这对人类的演进而言,是福,也是祸。
如果不懂得区分“自我”与“环境”,人类无从发展出现在所有的智能,也不可能发展出科学分析方法,学会认识自然宇宙,更不用说创造出20世纪的科技文明了。
然而,这样的区分也演变成分割与孤立。农业革命和后来的工业革命加深了专业化程度、加深了社会的分化,更加深了人类思想的割裂。到后来,我们不仅自外于自然,而且认为有权主宰自然。今天,人类的文化自幼教导我们:自然世界是为了我们的利益而存在的,它不过是等着我们去使用的一个自然储存的“资源”而已。
现在,我们正处于十字路口上。一方面,人类的文化告诉我们,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只需继续向前迈进即可,人类原本生来就是要征服自然的。然而,种种迹象显示,我们可能已快走到这条路的尽头了。
我们学会了如何影响及改变环境,但没有想到,这样的影响力,已经严重到危及人类物种生存的程度。人类的自我意识已经膨胀到极点,认为“小我”和自然的祸福不相连属,竟至失去了那份对宇宙生命奥妙应有的敬畏感,也失掉了我们从属于某种比自我更大整体的那种感觉。
在西方世界,我们的社会组织已被分割得四分五裂。我们把生理的健康与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分割开来探讨,以至于人们虽然活得久些,但整体身心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所支付的社会成本也愈来愈高。学校的教育成为片断知识的传授和枯燥的学术性演练,最后竟发展到愈来愈和个人成长与真正的学习脱节,成效也愈来愈差。政府各部门不仅已被分割得各自为政,且被各利益团体的不同需求分割,变成一部老旧瘫痪、无法有效运作的机器。事实上,与现代管理系统有关的每一件事情,都根源于这种分割的思想上,这也无可避免地造成竞争。在企业里。行销部门与制造部门处于对立状态: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对总公司管理当局怀有近乎憎恶的敌意;各部门的竞争更甚于跟同业的竞争。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未来
就我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途径与西方文化略有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仍然保留了那些以生命一体的观点来了解的、万事万物运行的法则,以及对于奥妙的宇宙万有本源所体悟出极高明、精微而深广的古老智慧结晶。在西方文化中,我们倾向于看见的则是由一件件事物所组成的世界;我们深信简单的因果关系,不停地寻找能够解释一切的答案。
因此当中国社会进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时候,特别令我们注目。在全世界都拭目以待的情况下,相信中国必定戒慎恐惧地期许自己,千万别重蹈西方人所犯下的错误。工业化的力量也是强大的分割力量,随着工业的进步,分割在西方以加速的步调演进,并不意外。农业革命时播下的分割种子,在烟囱、工厂和传统工业管理的气候中,步调更加快了。
看着中国的进展,我们自然会想问,中国会不会步工业社会的后尘?物质愈富足,就愈惟我独尊,傲视于自然秩序之上?会不会牺牲社会来发展经济?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不择手段的剽窃自然、以非永续性及危害后代的方式发展的社会?或者中国会找出一条新路?
这些问题的答案,至少部分可在中国所发展的主要管理体制中找到解答。因为管理体制将决定企业、政府和教育机构的特质。而这些机构的特质将会塑造未来社会的形貌。现代社群的精神生活,与其所处的许多大机构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跟自然的关系和谐与否,与我们所处的许多大机构能否跟自然和谐相处,同样也密不可分。
因此,能把这本书献给有心为人类寻找一条新路的中国领导者与管理者,我内心深感惶恐与荣幸。我相信《第五项修炼》这本书中所介绍的原理和技术,可以提供这样一条途径的初始架构。它植基于不断省思我们心灵深处的真正愿望,强调尊重个人愿景(本书将经常用到这个词,它的含义是:一种共同的愿望、理想、远景或目标),并建立共有愿景;它植基于我们本有的创造性群体交谈能力,而使集体远比个体更有智慧;它植基于我们对人类系统概念化和建立共同了解的能力上;它植基于重视整体互动而非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它是一条在本质上与西方工业发展完全不同的途径。全球管理新趋势
现在,许多西方的企业及学校已开始努力尝试这条途径。全世界在管理上也正在酝酿一个新趋势,这个趋势是由全球竞争所带动的。在全球的竞争风潮之下,人们日益发觉21世纪的成功关键,与19世纪和20世纪的成功关键有很大的不同。在过去。低廉的天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传统的管理系统也是被设计用来开发这些资源的。然而,这样的时代正离我们而去,发挥人们的创造力现在已经成为管理努力的重心。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些领导者与管理者已经开始深切地体验到,我们一定能找出对策来化解那些根源于不断分割所产生的组织病毒,它使许多组织充斥着你争我夺、互相防卫的内部竞争,以及勾心斗角、玩弄手段的政治游戏,它只会消耗人们大量的精力,不断打击人们的工作意愿,使组织永远不可能建立伟大企业所必须的根基。 在我撰写《第五项修炼》的时候,深觉自己从许多睿智的前辈获益太多,无以回报。每当有人问起:“你花了多少时间写这本书?”我常常回答说:“只花了几年,但这完全是因为有了先前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努力了百年的成果。”这并非夸张,这本书是以一些不凡的人毕生的成果为基础的。其中麻省理工学院佛睿思特(Jay Forrester) (我的恩师),他是“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eess memory)的发明人,也是建造第一部通用型数位电脑的领导人,他所发展的“系统动力学”(systemdynamics),对了解人类动态性复杂系统,提供了全面性的研究方法;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是研究管理团体及其障碍的世界权威;鲍姆(David Bohm)是当代最重要的量子物理学家之一,他在群体“深度汇谈”(dialogue)方面的研究卓著,后来终身致力于探索思想意念与真实之间的关系;弗利慈(RobertFritz)是一位极有才华的音乐家与作曲家,也对于创造过程具有独到而深入的见解;基佛(Charles Kiefer)和许多其他组织变革的专家,他们的成果已经开始显示如何凭借人们的梦想,而非畏惧,而使大家自行产生变革。
对于这几位前辈,我能想象得到的最好的回报方式,就是将他们的成果介绍给中国。你们的学习,也将使我们大家更进一步地学习。
彼得·圣吉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得到了傅宗科老师(国内最早传播学习型组织理论者之一)、杨树雨老师(中国传媒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创建中国特色学习型企业研究课题组组长)、张亚军老师(清华燕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学习型组织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伍宇鸿、张丽云老师(北京鸿盛福久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业务拓展部经理),陈自强司长(水利部劳动教育人事司副司长)、彭建明秘书长(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秘书长)、王廷弼秘书长(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副秘书长)、黄海江处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原教育处处长)、王明政主任(黄河水利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赵勇局长(河南黄河河务局局长、党组书记)、张恒旺处长(河南黄河河务局人事处处长)、徐允忠书记(河南黄河河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夏亦鸣(河南黄河河务局干部学校校长):何希林书记(山东新汶集团汶南煤矿党委书记)、李强秘书(山东新汶集团汶南煤矿党委办公室秘书)、韩松书记(郑州铁路局开封火车站党委书记)、薛满局长(河北省崇礼县工商局副局长)、沈明莹部长(焦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方革书记(焦作市委机关I委书记)、王小平书记(焦作市委机关工委纪委书记)、张伟中局长(焦作黄河河务局局长、党组书记)等领导和同志们的鼓励和支持。还有我的同事李雄飞、李华峰、张兴源、李永慧、王学珍、陈润杰、陈润峰也给予了很大帮助,在此对以上各位领导、老师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谢意!本书如能为基层员工带来进步,带来快乐,使基层员工在学习与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就是我最大的欣慰和荣幸,也算是我为社会做出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但由于学习型组织理论融合了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众多理论学科的精髓,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前沿性和独创性,是一种自成体系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第五项修炼》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产物”被誉为当代西方管理学科的经典著作。本书只是叙述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般知识,对整个学习型组织理论体系而言,也只是皮毛之意。对于学习型组织理论,必须精读原著,系统把握,真正从理论上认识、弄懂,理性地把握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精髓,才能唤起人性、改变现状,实现“质”的飞跃。在此,我诚恳地希望广大读者一定要读《第五项修炼》原著,领会其精神实质,达到个人与组织同步升华。
本人初次编写通俗读物,也由于自己学习第五项修炼比较浅薄,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渴望得到专家、学者和大师的赐教。同时欢迎广大读者朋友来信来函交流,愿我们在学习型组织这个大家庭中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陈德中
200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