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虽短,却涌现出了不少名将。美国军人闪光的时代,集中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将星也多在这三个时期熠熠闪烁;此外,二战后美国发动的几次局部战争,也使一些美国将军成为时代风云人物。本书汇集从乔治·华盛顿(唯一的六星上将)以来45位美国名将(一般均为四星以上上将)的传略。举凡这些人物的人生履历、军事生涯、战争韬略、情感世界、家庭状况等均有涉略。同时选录图片数百幅,包括将军们的影真图像、家乡风景、居处行止、曾用器物、战争场景以及相关人物图像等。因此,本书可谓全面翔实,图文并茂。通读、查检均可,珍藏、馈赠咸宜。
本书收录的从独立战争到海湾战争200多年间美国著名将领45位,如独立战争中的英雄华盛顿;南北战争时期的两军统帅格兰特、罗伯特·李,还有海权军事理论家马汉;美西战争中的杜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潘兴、空军之父米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巴顿、布莱德雷;朝鲜战争中的麦克阿瑟、李奇微;侵越战争中的泰勒、威斯特摩兰,还有海湾战争中的斯瓦茨科普夫、鲍威尔,以及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的弗兰克斯等等,基本包容和涵盖了美国各个战争时期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全部著名将领,其中既有胜将,又有败将;既有军事理论家,又有军事指挥家。
乔治·华盛顿的家族是英国古代一个家族的后裔。1732年2月22日,这个家族最优秀的成员——乔治·华盛顿,在英国北美殖民地弗吉尼亚威斯特莫兰郡布里奇斯溪庄园的老屋内出生了。他的曾祖父约翰·华盛顿于1685年从英国迁到北美,并担任过地方的军事指挥官。他的父亲奥古斯丁·华盛顿早年就学于英国,曾从事航海业,办过工厂,开过铁矿,后来一心经营其日益扩大的种植园。奥古斯丁中年毒妻,续娶玛丽·鲍尔——一位上校的女儿,乔治。华盛顿正是玛丽所生,是他四个兄弟中最大的。
乔治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就搬家到弗雷德里克斯堡对面的斯塔福县的一个庄园。在这里乔治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从7岁到15岁,乔治·华盛顿并不经常上学,只在“老式学堂,,接受初步教育。他算不上一个聪明、机灵的学生,给人的印象是思维迟钝,但却刻苦勤奋,对数学和历史有浓厚兴趣。乔治在家里还受到他的修养极好的父亲智力上和道德上的熏陶。总之,华盛顿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只是在少年时期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他是靠对社会、生活进行长期观察、身临实践以及深沉的思考获得知识的。
乔治11岁时,父亲奥古斯丁去世了。乔治由他的异母哥哥劳伦斯抚养。劳伦斯娶了有钱的弗尔法克斯家的女儿,成了弗吉尼亚颇有影响的人物。他是市民院议员和本地区的少校衔副官长。劳伦斯还担任着在西部进行殖民开发和土地投机贸易的俄美亥公司的经理。华盛顿17岁时,劳伦斯为他谋到一个在西部测量土地的职业。这样他的足迹遍及广阔的西部草原。涉溪过涧,翻山越岭,白天行走于印第安人出没的丛林和草地,夜宿帐篷或篝火旁,终日与伐木工人、猎人为伍。艰苦的测绘经历锻炼了华盛顿的意志,培养了他的耐力,险峻的境地使他临机应变富于智谋。
1752年劳伦斯去世,华盛顿继承了他的弗农山庄。年仅20岁的华盛顿一跃而成为弗吉尼亚最好的房地产的主人,他的土地增加到8000英亩以上,拥有近300个黑奴和少量白人契约奴。由于哥哥劳伦斯的影响和华盛顿在西部的经历,罗伯特·丁威迪副总督任命他为弗吉尼亚南部地区民军少校副长官。华盛顿当时身材高大,动作敏捷,强壮有力,精通骑术,尤其是他办事干练,一丝不苟,从不懈怠;精力.充沛,能吃苦耐劳,工作卓有成效。这些令人信赖的品格深受士兵爱戴。年轻的乔治胸怀理想,渴望建立战功,成为英雄。动荡混乱的北美,为华盛顿实现其伟大抱负提供了绝好的时机。P2-3
美利坚合众国脱胎于英国殖民地,立国只有200余年。
200年间,美国人打败过傲慢的英国绅士、打败过自负的西班牙骑士、打败过蛮悍的印第安土著、打败过顽强的墨西哥近邻,当然还有德国人、日本人、阿拉伯人……
翻开关利坚合众国这并不漫长的军事历史,穿行在硝烟与弹雨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
一部饱经血水云烟的历史!
一幅融进风火尘埃的画卷!
一首令人深思与警策的史诗!
一座镌满胜将与败将、英雄与枭雄的丰碑!
一面刻满荣耀与耻辱、正义与邪恶的镜子!
这就是一个年轻的军事强国所走过的历程。
在华盛顿的领导下,美国终于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也正是从这一刻起,美国就开始改变着世界的历史。
建国之初,美国面向国内,全力以赴地进行国内发展和领土扩张,在这两大任务中,军队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版图迅速扩大,居民点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
美国西部大规模的领土扩张和蓄奴问题终于导致了南北战争,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内战。战争结果是挽救了联邦,解决了奴隶问题,这对美国以后的快速发展意义深远。
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全球战火连绵不断,而美国本土却没有受到战火的创伤。美国的地理位置和欧洲各国的力量均势,使美国处于绝对安全的地位,并乘机快速发展起来。
于是,美国开始向军事大国目标迈进。
帝国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兴起,工业与科技的发展,刺激了19世纪80年代美国武装力量的现代化进程。为了捍卫其在美洲大陆的统治权及海外利益,美国四处出动,寻求国外市场,甚至不惜采用武力掠夺。
因此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扩张主义的历史。
19世纪末,美国吞并了波多黎各、关岛、菲律宾、夏威夷、萨摩亚、威克岛等地。一个多世纪前在反对英帝国统治的斗争中诞生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帝国主义大国,加入到国际政治斗争的大漩涡之中。
有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山姆大叔伸手去拥抱地球,并说:“我还不能完全地抱拢——但为时已不远了。”
进入20世纪后,大国之间的国际竞争开始加剧,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小规模冲突持续不断,这些小冲突又孕育着大规模战争的火种。面对新世纪的挑战,美国军事力量开始崛起,作为一个世界海军强国的时代开始到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了美国作为国际军事强国的第一次亮相的机会,美国远征军驰骋欧洲战场,令世人刮目相看。4年半的战争夺走了800万士兵的生命,而美国参战较晚,付出的代价相对来说也比较少。虽然美国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动员,但它所消耗的战争费用仅占协约国的五分之一。
欧洲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精力耗尽;德国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强国已不复存在;革命后的俄国充其量只能进行国内战争;大英帝国、法国和意大利均已无力扩大势力范围,只能为保住他们岌岌可危的现存海外领地而奋力挣扎。而美国则如日中天,异常活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美国提供了全球性的战争舞台,在这场人类浩劫中,美国人为世人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形象,赢得了世人的喝彩,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光彩照人的一页。
随着大战硝烟的散去和核武器与洲际轰炸机的出现,美国安全赖以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盾牌被打破。冷战对峙与核军备竞赛又把巨大的战争阴影笼罩在人类的头顶上。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把美国在二战中建立起来的功勋和荣耀打得粉碎。这两场不为美国人民拥护和支持的不义之战,带给美国的不是荣誉和自豪,而是沮丧和创伤。时至今日,越南国土上的硝烟早已消散,经过炮火洗礼的热带丛林依然生机勃勃,美国政府搜寻越战遗骸的小组也征得越南政府的同意前往昔日的战场。一切似乎都已改变,然而,伴随着那个时代过来的所有关国人仍深深体会到:在一个噩梦醒来的早晨,他们发现,越南战争对于他们将是一个永恒的梦魇。
让美国人津津乐道的当是海湾战争,在这场别国出钱美国出兵的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战争中,美军“洗刷”了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失败的耻辱,然而,美国社会二十多年来存在的“越南战争综合症”并没有在阿拉伯沙漠中消除。
今天,美国在全球的兵力部署仍保持着强大的实力,可以随时应付任何军事挑战和藤胁,并能在极短时间内到达出现危机的地区。据统计,有3900万美国人曾在战时服过役,其中100多万人死于战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对抗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美国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头号军事强国。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材料,美军现役官兵总数约为213万人,另有编组后备役人员117.5万人,空军57.2万人,海军(包括海军陆战队)78.6万人。
战争是综合力量的较量和消长,其中的军事体制也是战争胜负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军事体制和制度的完善有一个过程。
美国的陆军部作为军事部成立于1789年,海军部成立于1798年。当时,陆军拥有自己的航空兵,空军不是独立的军种。陆军司令官和海军司令官分别作为内阁成员,直接接受总统领导,两司令官指挥之下的陆海军指挥统帅机构相互独立,自成系统。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过程中,这样的二元化组织暴露出各自为政的种种缺陷,在实际作战中,痛切感到必须成立三军的联合司令部。为了解决这种状况,罗斯福总统在1942年1月命令由陆、海、空军组成联合参谋机构(现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前身)。但这一措施只是一种行政手段,并没有法律保障。
1945年12月,杜鲁门总统向国会提出咨文,明确要求把空军独立为一个军种,确保战略计划、军事计划以及预算上的统一。后来,围绕军队改编问题,陆军和海军一度处于对立状态,1947年7月国会制定了美国第一个国防体制的基本法——《国家安全法》。
1947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规定,设立国家军事部,统一全部国防兵力和指挥美国的国防问题,由陆军部和海军部分别掌握和处理。
1949年8月对《国家安全法》进行修改,把国家军事部改为国防部。在国防部长的监督之下,除原来的陆军部和海军部之外,又新设置了空军部。该法规定,在复杂的联邦政府部门之上设置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直属于总统的咨询机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置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也作为平时的常设机构置于国防部内,并创设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职位。随着战后以导弹武器为主的军事技术的发展,国防机构曾多次进行改组,以便使以陆海空三军为编成基础的国防体制适应时代的要求。
国防部主要由国防部长办公厅、陆海空三军种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构成。国防部长办公厅和参谋长联席会议,虽然名称和组织各异,但在全面协调、合作的前提下,共同对国防部长进行直接的参谋咨询和建议。
国防部长由总统根据参议院的推荐和征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从文职官员中任命。任务是在总司令即总统的领导下,对陆海空三军行使监督权。
国防部长办公厅是一个辅助机关。
陆、海、空三军军种部分别负责本军种的组织、编成、装备、训练,拥有对本军种的行政领导权,同时对不属于特种司令部和联合司令部的部队(主要是支援部队)拥有作战指挥权。预算、大规模的补给职能、情报收集评价、通信等,从军种部的职能中分出,移交给助理国防部长或各机关,这样,战斗任务成为联合司令部的责任。
参谋长联席会议是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的最高军事顾问,国防部长的直接军事参谋机构。指挥系统是:总统——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各联合司令部和各特种司令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职责是:
(1)制定战略计划和联合动员后勤计划;
(2)就联合司令部和特种司令部的设置和各军种部的支援责任提出建议;
(3)研究三军的主要人事、资材、后勤上的要求;
(4)研究联合司令部与特种司令部的规划、方案;
(5)指挥、控制与通信(C3I)组织化;
(6)确定三军的联合作战、训练、教育原则;
(7)编制预算时的军事要求,制定战略方针;
(8)向联合国派遣军事代表。
参谋长联席会议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陆军参谋长、海军作战部长、空军参谋长和海军陆战队司令组成。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由部队现役军官担任。
属于参谋长联席会议直接指挥的美国武装部队有特种司令部和联合司令部。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完全统一的战略战术计划,有由真正的联合部队编成的作战部队,有建立于科学所能达到的最有效的武器体系之上的装备,有超越陆海空军的区别、由单一的指挥官进行指挥,以便形成整体作战。
联合司令部由陆海空三个军种组成,包括:太平洋司令部、大西洋司令部、美军南部司令部、美军预备司令部、美国中部司令部共五个司令部;特种司令部由空军一个军种组成,包括:战略空军司令部、军事空运指挥部和航空空间防御司令部。
需要多说几句的是,文官担任军队首脑的制度是美国建国以来的传统。过去的陆军部和海军部一直是在由文官担任的陆军部长和海军部长领导之下。
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对文官控制的规定如下:“国防部长由文官担任,在得到参议院推荐和批准后,由总统任命。但在过去10年中以军官身份在常备军中服过现役者,不得任命为国防部长。”对于陆海空三军种部也规定:“在文官控制下有效地负责军种的行政领导”,尤其是对于新设置的空军部长,和国防部长一样,该法规定:“由总统在得到参议院推荐和批准后从文官中任命。”该法及其后来的修正法都以法律形式规定文官担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助理国防部长及三军种助理部长等。而在1949年修改的《国家安全法》中,作为非正式条款,虽保留了“过去10年内曾任现役军官者不得任命为国防部长和第一国防部副部长”的规定,但对于国防部副部长、助理国防部长,却只规定了由总统从文官中选任,没有设上述那样的非正式条款。另一方面,在国防部长办公厅中,除部局长外,其他各种职务均可由军人担任。
杜鲁门总统任命马歇尔五星上将担任国防部长,是军队长官文官制的重大例外。这样做和前面“过去10年内为现役军官者不得任命为国防部长”的条款相抵触,在国会内引起了争论。但因当时处于朝鲜战争这种紧急状态下,国会采取了特别立法措施,变通处理为“在该五星上将任国防部长退职后不得再任命职业军人”。
美军规定,对军官的任命任用,要有以下条件:(1)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海军军官学校毕业生,空军军官学校毕业生;(2)候补军官学校毕业生;(3)后备军军官训练团学业期满人员;(4)从军士中提升;(5)其他。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后备军军官训练团学业期满人员,他们已在一般大学学完了军事课程。并规定,任上一级官阶的军官必须在相应的军官学校毕业才可任用。
美国的军官军衔体制为三等11级。即尉官:少尉、中尉、上尉;校官:少校、中校、上校;将官:少将、中将、上将、五星上将。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只设有少将,华盛顿的六星上将是后人追授的,并规定以后任何人不得再授予这一军衔。从南北战争起,美国设有五星上将。当时被授予五星上将的有:谢尔曼、杜威。
后来,美国国会又规定,美军的五星上将军衔只有在战时授予。五星上将便成了美国军队的最高军衔,肩章上镶有五颗星徽,实际相当于西方其他国家的元帅军衔。
此后,美国第一次授予五星上将军衔是在1919年,最后一次是1951年。被授予五星上将军衔的高级指挥官总共只有10名。且只有陆、海、空军有五星上将,陆军陆战队的军衔中没有这一衔级。其中陆军5名,他们是:潘兴、马歇尔、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布莱德雷;海军4名,他们是:莱希、金、尼米兹、哈尔西,空军1名,阿诺德。
自1981年最后一名五星上将去世以后,美军将官中至今无五星上将。
战争的主体从来都是军人,所以战争是造就军事家的沃土。在绚丽多彩的战争舞台上,无数个战争骁将应运而生。他们运筹帷幄,引动千军,驰骋疆场,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战争实践,导演了许多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业绩。他们的军事思想、指挥艺术.治军方略和用兵之道等,成了世界各国军事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书收录的从独立战争到海湾战争200多年间美国著名将领45位,如独立战争中的英雄华盛顿;南北战争时期的两军统帅格兰特、罗伯特·李,还有海权军事理论家马汉;美西战争中的杜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潘兴、空军之父米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巴顿、布莱德雷;朝鲜战争中的麦克阿瑟、李奇微;侵越战争中的泰勒、威斯特摩兰,还有海湾战争中的斯瓦茨科普夫、鲍威尔,以及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的弗兰克斯等等,基本包容和涵盖了美国各个战争时期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全部著名将领,其中既有胜将,又有败将;既有军事理论家,又有军事指挥家。当然,由于资料和水平的限制,我们在选编时也可能有疏漏,对讹误也可能未能分辨,错漏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修改补充。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企冀把知识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三者融为一体。为此着重介绍了诸将领在运筹决策方面的计谋韬略、在作战方面的见地作为、在治军练卒方面的殊勋业绩,并适当描述了他们的家庭身世和成长过程,而对于他们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则未作更多褒贬,对于他们在外交和文学等方面的建树也未用更多的笔墨,以免冲淡主题。
为便于读者研究参考,且根据需要介绍了有关的历史背景和战役战斗过程。因为战将的成名总是通过某一空间和时间完成的。使战将成名的作战行动也是战史上的名战。可以说骁将的成名战都是名战,而每位骁将的成名战都显露出某一骁将的指挥才能和军事艺术。因此,通过介绍骁将的成名战,不仅可以看到骁将成名的规律,也可以透过历史惟幕,去审视骁将成名的轨迹。尽管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其中某些人还可称之为战犯,但是从这些著名将领身上所显现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素质的魅力,同样可以给后来者以慑人心魄的启迪。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
祁长松 王 韬 王文兰 王纯银 仇裕国 仲 发
刘树达 朱贵华 张广荣 杨有春 黄永秋 曾 峥
詹 伟 陈东英 赵玉鸾 李德发 刘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