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从而使国际劳工标准问題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中国加入WT0以后,一些国家也开始将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与劳工标准问题挂钩。致使该问题越来越多地在中外经贸争端中表现出来。显然,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2006年度的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中指定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劳工标准问题及对我国的影响和对策研究”的题目。
本书对国际劳工标准的实施进行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其目的在于揭示国际劳工标准具有全球公共物品的特性,而这种全球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机制是谈判。本书重点分析通过双边的和地区的自由贸易谈判的方式来实施劳工标准的问题。
本书对于中国如伺应对劳工标准问题、协调与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该问题上的分歧,对于解决中国如何全面融人国际体系、争取最大限度地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全书共分八章。
第一章对本书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了国际劳工标准的由来和国际劳工标准所包含的内容。
第二章论述实施国际劳工标准的途径及其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对各种实施途径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还分析了实施劳工标准的行为主体,并对实施劳工标准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主要讨论通过自由贸易协议谈判的方式来实施劳工标准的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了地区层次、双边层次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中的劳工标准问题,还分析了这些谈判对处理劳工标准问题的异同。
第四章讨论了除谈判之外的实施劳工标准的方式,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生产守则的发展状况以及它对劳工标准实施的促进作用。此外,还从主权国家、相关国际组织所采取的行动来剖析对劳工标准的实施。
第五章为理论分析部分。该章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在劳工标准实施的问题上为什么谈判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被采取,为什么会形成从全球、到地区以及国家层次的谈判格局,到底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这种格局的稳定性如何,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等等。
第六章为案例篇。通过对童工问题的分析,来论证上一章提出的谈判成为实施劳工标准的一个有效做法的理论。该章首先探讨了国际社会对童工问题的认定;然后分析了美国及有关国家对世界上童工现象最为严重的亚洲国家的童工状况的看法;最后通过对美国为消除某些亚洲国家的童工现象而同这些国家进行的谈判的分析。表明了国际社会对消除童工现象的广泛关注。
第七章也为案例篇。该章对劳工标准的核心问题一一结社自由进行分析。首先探讨了国际社会对结社自由的认定以及面临组织障碍的群体;然后通过国际自由工联(InternationalConfederation of Free Trade Unions,简称ICFTU)对缅甸结社自由案的起诉,分析了国际劳工组织处理结社自由案例的程序及其作用;最后,通过对美国众多结社自由案例的分析,尤其是对世界500强之首沃尔玛结社自由案例的分析,揭示了美国的结社自由状况。
第八章是对中国劳工标准状况的一个分析。本章从中国在劳工标准方面与其主要贸易伙伴间所发生的纠纷谈起,阐述了中国对国际劳工标准的基本原则和态度,并对中国的童工问题和组织权问题进行了分析。
最后是本书的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