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系列教材”之一,是音乐教材编写、音乐教学改革和音乐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教育意志在音乐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本书对音乐课程标准的解读具有独特的视角:它重在音乐教育实践层面上的解析,而少有理论思辨性的阐发;它关注内容的现实针对性,而不作形而上的诠释;它注重发掘执行音乐课程标准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智慧,而对文件条文的生成过程不作过多的陈述;它重视音乐课程标准与音乐教学大纲的异同比较,而避免在概念领域作经院式的鉴别陈述。力求使本书做到内容简明,讲解通俗,层次分明,语言流畅。适合广大中小学教师阅读参考。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系列教材”就是为了把这种“转型”工作做好,配合当前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策划、组织编写而成。这套系列教材的特点,一是“准”,它准确地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准确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二是“新”,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三是“实”,它内容充实,资料翔实,语言朴实,有很强的实用性。这套教材的编者既有课程改革的专家和学者,也有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和教研员。这套教材,既简洁明快,又有一定的深度,不失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实用性和实效性都比较强的教材。
2.理解多元文化
课程标准写道:“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当今世界无论是政治信仰、思想意识,还是国家体制、经济发展模式、文化体制等,都呈现出一种“多元并存,多极发展”的格局。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提出了“世界音乐教育”的概念。世界音乐教育的理论核心是文化多元主义,音乐文化多元主义是相对文化单一化而言的。它是指在音乐教育中要最广泛地尊重、汲取、接纳世界东西方各个国家、民族的不同形式与风格的音乐传统,把音乐教育置于世界多元主义的范畴之内,从而推动世界音乐教育的整体性协调发展。如今,多元化已成为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元文化教育是教师个人所具有的丰富的多样化的文化观点和技能融人到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一个过程。多元文化具有的基本思想应该是任何教学训练成功的关键,而对于像音乐美术文学这样的艺术和人文科学来说,则是关键的关键。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不同的国家就着不同的历史与文化。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逐步形成了一个地球村,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要加快发展就要加大对外的交流与合作,用全球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赞同文化多元化就必须理解和欣赏各民族人民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承认这些差异并尊重这些差异。
今天,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音乐文化种类无比丰富,这就为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源,而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为音乐文化教育创造了极大的可能性。生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西非民间节奏音乐也许可以运用到一节课的节奏训练中;拉格泰姆音乐也许可以用来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音乐的曲式结构与风格;日本的古老民歌也许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调式结构;中国瑶族的民间舞蹈也许可以帮助学生领略不同的东方风情。所有这些内容都可以集中在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活动之中,这样的音乐文化教育内涵将是多么丰富而有意义!
思考题
1.新的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2.新的高中音乐课程具有何种价值?
3.概述新的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P89-90
随着世界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企盼下,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将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记得《纲要》颁布的当天,《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纲要》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展现了21世纪新课程的美好前景。”文章还强调:“新课程对学校、校长、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研员和教师都要认真学习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以《纲要》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尽快适应新课程。”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价值观,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围绕这一根本要求,我们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校长、教研员和教师,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里。一定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件大事抓好。
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一不把课程改革摆在突出的位置,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都是如此。在课程改革中,各国都想抓住带规律性的东西,都想抓住要害和根本,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应如此。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两个不适应”:一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从而进一步增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进行部署,认真组织好新课程的实施,扎扎实实地抓好这项工作。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把这种“转型”工作做好,我们配合当前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策划、组织并编写了这套“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系列教材”。这套系列教材的特点,一是“准”,它准确地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准确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二是“新”,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三是“实”,它内容充实,资料翔实,语言朴实,有很强的实用性。这套教材的编者既有课程改革的专家和学者,也有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和教研员。这套教材,既简洁明快,又有一定的深度,不失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实用性和实效性都比较强的教材。在使用这套教材时,我们希望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共同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吧!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是音乐教材编写、音乐教学改革和音乐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教育意志在音乐学科中的具体体现。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受到音乐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学习研究渐成风气。目前,国家级实验区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正在进行。因此,深入钻研音乐课程标准,逐步提高执行音乐课程标准的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为了配合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我们编写了这本《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本书对音乐课程标准的解读具有独特的视角:它重在音乐教育实践层面上的解析,而少有理论思辨性的阐发;它关注内容的现实针对性,而不作形而上的诠释;它注重发掘执行音乐课程标准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智慧,而对文件条文的生成过程不作过多的陈述;它重视音乐课程标准与音乐教学大纲的异同比较,而避免在概念领域作经院式的鉴别陈述。我们力求使本书做到内容简明,讲解通俗,层次分明,语言流畅。
丛书主编、知名学者柳菊兴教授负责丛书的策划和质量把关,胡明先生、张祖春先生、黄莹丽女士为丛书的编写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原司长马立女士、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培训处处长唐京伟先生、湖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周元武先生对丛书的编写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鲁晓成、张杰、彭水成、左其坤、范义虎、刘居富、陈洪波、周立人等专家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赵宏先生为丛书的高质量出版付出了许多心血。在此一并致谢。
承担本分册编写任务的是朱则平、石凯定、余幼梅、刘华强、张文元、杨秋仪、梅德梅、唐新华、廖应文同志。全书由朱则平、廖应文同志负责统稿。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