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谈古论今说老子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张雷锋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粗茶淡饭足解口腹之欲;俚语村言也含玉律金科。天道,神道,人道,皆由老子之道;有为,无为,作为,无为而无不为。读老子,可少一分自鸣得意,多一方他山之石;学老子,可少一分故作深沉,多一分随意洒脱。

本书带大家走进老子“道”的世界,为大家全面解析老子的处世之道、成功之道、管理之道、教育之道、养生之道!

内容推荐

在当代的中国社会上,由于文化多元化的侵扰,存在着一些可怕的流行观念,危机四伏的富贵,发掘中国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老子“道”的思想就是其中重要的文化之一,老子认为,道,并不神秘,道,是无处不在的,他的思想包括了处世之道、成功之道、管理之道、教育之道、养生之道,还讲到了现在最为引人关注的生态平衡问题,“道”成为众妙之门!

目录

第一章 老子悟“道”

  1.无处不在的道

  2.道,并不神秘

  3.道就是“自然而然”

  4.“道”是万物的本原

  5.“道中之道”,是人之常道

  6.“道”在先,“德”在后

  7.“无为”和“有为”

  8.“道”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

第二章 老子与现代人心态

  1.可怕的流行观念

  2.危机四伏的富贵

  3.强到极处就是崩溃

  4.不要让名利成为负担

  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6.凡事皆有“度”,守“度”才是福

  7.得福莫忘形,遭祸莫惊惶

  8.常无欲,以观其妙

  9.人应该是“欲而不贪”

第三章 老子与处世之道

  1.水的启示

  2.自以为是是一种病

  3.有理也要让人

  4.小心勇敢下的“陷阱”

  5.学会善待每一个人

  6.不要轻易拿出看家本领

  7.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8.要谦卑,不可居高自傲

  9.不自以为大,所以是伟大

  10.利人才能利己

第四章 老子与成功之道

  1.学会处无为之事

  2.遇事多考虑3分钟

  3.天下大事启于易

  4.善建者不拔

  5.千里旅程从第一步开始

  6.以柔克刚是决胜之道

  7.平中见奇,曲中求直

  8.慎终如始,无败事

  9.要学会功成身退

  6.以柔克刚是决胜之道

  7.平中见奇,曲中求直

  8.慎终如始,无败事

  9.要学会功成身退

第五章 老子与管理之道

  1.上策的上策

  2.管理的四个境界

  3.治大国,若烹小鲜

  4.领导不应执意办“好事”

  5.和谐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6.得民心者得天下

  7.团结是合作的核心

  8.关注地平线上将要发生的事

  9.无为而治,以柔克刚

第六章 老子与教育之道

  1.身教重于言教

  2.寓教育与无形之中

  3.教育是一种唤醒

  4.人生就是学习与改错的过程

  5.天性就像一棵石榴树

  6.教育需要艺术和智慧

  7.经历是最好的老师

  8.模仿是学习的开端

  9.学会启发式教育法

第七章 老子与养生之道

  1.生命都应该美好而长久

  2.养生要尊“道”守“德”

  3.养生贵在“自然”

  4.营养是健康的基石

  5.生命需要轻抚

  6.美意可以延年

  7.灵魂和肉体合而为一

  8.过度沉溺感官则求乐反苦

  9.人应该重生、贵生

第八章 老子与生态平衡

  1.生态失衡:全球面临的问题

  2.人类的确应该悠着点

  3.适应是进化的催化剂

  4.不要落人绿色专制的陷阱

  5.敞开心灵与大自然沟通

  6.人类应该树立资源节约思想

附录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许多人对“道”的认识很模糊,甚至到了神秘化的程度。因为认识不清,而道学家又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

“道”其实并不神秘,是很平易的东西,共性就存在于个性之中。然而,人们的思维方法、知识结构及悟性禀赋各有不同,故而对道之体悟与描述亦各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别之天壤。所以,使人看起来似隔纱视物般,恍惚不清。

道,并不神秘!道,也无所不在!

西汉时期的道家学者曾经比喻说,老子之道就像一个鸿卵一样。鸿卵看上去什么也没有.既没有头又没有尾,既没有翅又没有腿,可是包孕着鸿的一切;道看上去什么也没有,既没有天又没有地,既没有人又没有物,可是却包孕着天地万物的一切。这个比喻虽然不十分确切,但却大大有助于人们理解老子所说的道。

有一条客船航行在黑夜的海上,由于遭受了突然的风浪,船偏离航线,不慎触礁并开始下沉。好在船上准备了充足的橡皮筏,在船员的指挥下,乘客们纷纷搭乘橡皮筏逃命,风大浪急,海水很快就将橡皮筏冲散。

风浪过后,有一只橡皮筏依然在漂流着。橡皮筏上的人们向四处张望,只有茫茫的一片海水,看不到岸。橡皮筏上面的食物和淡水只够维持一两天。大家很沮丧,都垂头丧气,哀叹命运不济,有人甚至因绝望而哭泣。

这时,其中一位老人认真地问:“你们为什么这样悲观?难道你们没有一点信心回到岸上吗?”许多人无奈地叹息说:“现在我们连方向都找不到,还谈什么回到岸上呢?”老者断然否定说:“大家为什么不仰望一下天空呢?”老者指着天上的一颗星星说:“在夜里,北极星可以给我们指明向北的方向;而到黎明时,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东方。谁说我们会迷失方向呢?”

后来,在那位老者的鼓励和引导之下,大家仰望天空,齐心协力划动着橡皮筏。两天以后,他们安全抵达了海岸边。

“道”,就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永恒指引我们方向的日月星辰。

道,并不神秘!就在我们的眼前,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把握往目前的有形之道,走向将来的无形之道;那么,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能够成长发展壮大起来,获得无法想像的伟大成就!所以,我们不能等,不能虚耗将来的时光。如果我们等待,那么,将来就成为现在,现在也成为过去,我们的作为从此就开始失落。所以,把握现在,就是迈向将来的关键。

在《道德经》中,“道”字前后共出现了73次,但在不同章句里“道”的含义却不尽相同。归结起来,老子的“道”大约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道就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本原。老子说:“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它先天而存在。无声无形,杳冥空洞,永远不依靠外在的力量,自身不停地循环运行,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的母体。我不知道它的名称,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名叫做‘大’。”

——道就是道路,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在甲骨文里,“道”原本写成“刀”,“道”就是“刀”的谐音。因为原始人每天都要去水边饮水或取水。那时人们都是光脚板,光脚板踩在沙泥地上,脚上又常带着水,所以很容易踩出一条光溜溜的像“刀”一样的东西,原始人就把脚下踩出来的这种“刀”叫做“刀”,也就是“道”了。

——道就是踩出道路的人。老子说,“‘道不止于大,又能不分昼夜地运行不息,故又可谓之‘逝’。其愈逝愈远,无法穷尽其源,故又可谓之‘远’。但虽远至六合之外,无穷无尽,却始终未尝离道,仍然依道循环运行,故又可谓‘反’”。鲁迅也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所以就有了路。”有了道路,就知道这里有人。所以,这个人就是开路者,就是踩出道路的人。

——道就是走路的方法。地上的路有大路,也有小路;有暂时的路,也有永久的路。这个路关键就在于你怎么走,有的路有起伏弯曲,人可能就要用起伏弯曲的方法来走;但有的路也是直的,所以人也应该尽可能地走直线。最终的目的就是,人不应该被路引向远方,人应该把路引到近处。

——道就是行走的目的。路是没有终点的,只要人走就会有路,可远也可近,可弯曲也可直行。人的目的是应该最快地到达目的地,找到自身。

这些道理听起来很深远,也很易见。无知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玄;知道以后,我们就会明白其深远的意义。P6-8

序言

老子以传世之作五千言《老子》一书奠定了伟大的道的思想。他那博大精深的论述和独到见解,千百年来一直令世人解之难尽,崇羡不已!

《老子》又名《道德经》。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关令尹喜日,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而且,西汉河上公又作《老子章句》,分为81章,以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关于河上公却不知何许人,东汉皇甫谧《高士传》云:“河上丈人,不知何国人,自隐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号河上丈人,亦称河上公。”

因道家崇尚《老子》一书,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指》中开始称其为“道德家”,《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汉书·艺文志》则正式称其为道家,并列为“九流”之一。由于道教思想的内核离不开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所以道家哲学的主要精神也贯穿于道教之中。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并将他的《道德经》作为主要教派经典著作之一。因此,一般人们也把道教归入道家之列。

道家思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研读老子之道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很多深刻的启迪。毫不夸张地说,老子的思想能够净化灵魂,开启智慧。老子比先秦诸子更关心真实存有的问题,他以“道”作为宇宙万物根源的最高概括,“道”就是贯穿老子整个哲学体系的中心观念。

歌德曾指出:“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年轻的时候。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了解人生,就永远是一个生活的奴隶。”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人生,达观地看待人生,成功地把握人生,幸福地享受人生呢?这就是老子之道所要告诉我们的。

老子早已告诉世人,道超言绝象,不可定义,用语言是难以表述的。但他毕竟留下五千言,以寄言出意、随说随扫的方式,向人们描绘了大道的情形,表达了他体认大道的感受,使我们在无所适从的情况下,懂得如何去亲近大道,沟通大道,体认大道。老子的后学及其诸子百家,也各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探讨了大道的丰富内涵,对我们的修真体道大有裨益。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对道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诸家各派也是见仁见智,千差万别。原因就在于大道渊深,非常人所能透彻地把握;大道富有,各家只能得其一隅。因此,老子的大道也似乎让我们觉得距离很遥远,但又时刻感到它就在身边,离我们稂近,总难以穷其底蕴。

2000多年来,老子的思想不仅影响和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也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所接受。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就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000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可见,《道德经》已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总之,通过对老子之道的研究,就可以使你去领悟博大精深的思想,进入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

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