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以全国工科物理课程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指导,吸取了我校物理实验室建设的成果,结合我校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在原讲义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
编者的话
绪论
第一章 误差理论及有效数字
§1一l 测量与误差
§l一2 系统误差
§1—3 随机误差的数学处理
§l一4 测量不确定度的简介
§1—5 间接测量的误差估算
§1—6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第二章 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2—1 列表法
§2—2 作图法
§2—3 逐差法
§2—4 最小二乘法和一元线性回归
§2—5 计算器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第三章 物理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和操作技术及基本仪器介绍
§3—1 基本实验方法
§3—2 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3—3 物理实验的基本仪器
第四章 力学实验
实验一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守恒
附录1 CS—z智能数字测时器
附录2 气垫导轨
实验二 动态悬挂法测定工程材料的杨氏模量
附录 实验公式推导
实验三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附录 JM3智能转动惯量实验仪(电脑毫秒计)
第五章 热学实验
实验四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五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附录 JCD:一A读数显微镜
实验六 液体黏滞系数的测定
第六章 电磁学实验
实验七 万用电表的使用
实验八 电流计的改装和校正
实验九 电桥法测电阻
附录1 功率电桥的输出
附录2 气垫导轨
实验十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实验十一 温差电偶的定标
实验十二 整流与滤波电路的研究
附录 GOS-310型示波器
实验十三 测声速
附录 GOS-620FG型示波器
实验十四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附录 实验中霍尔元件的副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实验十五 电子束的电偏转和磁偏转
第七章 光学实验
实验十六 用光的干涉测定双缝中心间距
附录 测微目镜
实验十七 平行光管的调整和使用
实验十八 单缝衍射法测定钠光波长
附录 读数显微镜
实验十九 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实验二十 迈克尔逊干涉仪
实验二十一 分光计的调整和三棱镜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二十二 光栅常数和待测光源谱线波长的测定
实验二十三偏振光现象的观察与检验
第八章 近代与综合物理实验
实验二十四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实验二十五 用稳态平板法测物体的导热系数
附录 智能温度控制器使用
实验二十六 驻波法测定微波波长
实验二十七 漫反射全息照相的基本技术
附录 照相技术的有关资料
实验二十八 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I 高等工业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附录Ⅱ 常用物理数据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表Ⅱ一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表Ⅱ一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表Ⅱ一3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表Ⅱ一4 单位词冠
表Ⅱ一5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2.一些常用的物理数据表
表Ⅱ一6 基本的和重要的物理常数表
表Ⅱ一7 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湿球温度计温差的关系
表Ⅱ一8 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温度的水的密度
表Ⅱ一9 在20摄氏度时常用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表Ⅱ一10 在海平面上不同纬度处的重力加速度
表Ⅱ一ll 在20摄氏度时某些金属的弹性模量(杨氏模量)
表Ⅱ一12 在20摄氏度时与空气接触的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表Ⅱ一13 在不同温度下与空气接触的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表Ⅱ一14 液体的黏滞系数
表Ⅱ一15 不同温度时水的黏滞系数
表Ⅱ一16 固体的线膨胀系数
表Ⅱ一17 固体的比热
表Ⅱ一18 液体的比热
表Ⅱ一19 某些金属或合金的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
表Ⅱ一20 几种常用热电偶的塞贝克系数值
表Ⅱ一21 铜一康铜热电偶的温度一毫伏当量表
表Ⅱ一22 不同温度时干燥空气中的声速
表Ⅱ一23 Ptl00铂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
表Ⅱ一24 热敏电阻的电阻一温度特性
附录Ⅲ 物理实验室学生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