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论述的是中英关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1894—1895年中目甲午战争后,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对象,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在侵略者一方,随着美、目、德等新兴列强在远东的崛起,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华利益面临严峻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新形势的变化,英国的索尔兹伯里第三届内阁不得不调整其对华政策,由视中国为英国的禁脔转而参与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的划分,并开始放弃其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试图寻找盟友。1902年,英日两国缔结“英日同盟”,此举标志着英国对外政策与以往相比发生了一次重大历史转折。 作者简介 张俊义,男,河北沧州人,1964年3月23日生。现为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工作至今。1990年10月评聘为助理研究员,2001年8月评聘为副研究员。2004年-200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访问学者。专业研究方向为香港史、近代中外关系史。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9世纪英国在远东的地位 外国竞争的兴起 中日战争 第二章 索尔兹伯里侯爵与中国 为偿付赔款的贷款 同法国达成解决办法 俄国问题 第三章 第三次战争赔偿贷款与攫取中国北部港口 胶州和旅顺口 索尔兹伯里对俄国的建议 寻求一项积极政策 占领威海卫 第四章 让与权的争夺 英国参加角逐 外交妥协 第五章 中国的反应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外交答复 西摩入侵 围攻北京各国使馆 第六章 争取使馆解围的谈判 索尔兹伯里建议使用日本军队 国际上承认中国的领土完整 统帅的任命 第七章 英国与长江 长江流域的中立化 上海的占领 第八章 英德协定 第九章 联合照会 传教士问题 第十章 联合照会的实施 惩办问题 军事报复问题 赔款谈判 第十一章 东北 增祺-阿列克谢耶夫协定 英国对东北和北方铁路的态度 东北危机 第十二章 英日同盟 文献目录 主要人名对照表 导语 本书聚焦了中英关系史和英国对华政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段,从19世纪后期开始,传统的殖民强国英国在世界范围内遭遇了后起的俄、德、美、日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战,为维护自身权益,英国最终放弃传统的“光辉孤立”政策,在远东选择与日本结盟,1902年英日同盟的签署则成了这一政策转变的重要标志。英日同盟的签署改变了远东的格局并极大地鼓舞与纵容了日本在华的侵略步伐,对英日两国对华关系以及远东国际关系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1921年12月,随着华盛顿会议召开,在美方压力下,英日同盟才宣告终结。新的华盛顿条约体系暂时调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自此,以美、英、日等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在远东和中国的竞逐开始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