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及丰富的图片,带领读者以西洋建筑开扩世界文明的视野,不但适合建筑系学生研读,也适合一般人阅读。
1976年,我在大学二年级时,第一次在西洋建筑史的课程中接触到了西洋建筑,不过当时教育资源并不充足,学生只能在印刷不佳的黑白教材中,勉强地拼凑出西洋建筑的一些印象。1980年,我第一次出国进修,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重新修习了几门建筑史的课,在老师生动的陈述与精彩的幻灯片中,西洋建筑逐渐成为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1983年,我怀着一颗朝圣的心,第一次踏上欧洲的土地,拿着准备已久的资料,寻访书上的名作。当一栋栋以前只在书本中看过的建筑一一出现在眼前时,心中的兴奋真是无法形容。同年,我开始回到成功大学任教,西洋建筑也跟着成为我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建筑的媒介。
时间飞快,我在成功大学教授西洋建筑史一晃就是二十年。这二十年来,我每周固定陪同学生在课堂上与西洋建筑约会。有时候,虽然是同一栋建筑,却往往因为年纪的成长与阅读更多的知识而感受认知一再修正。为了让自己能真正了解课堂上所想讲授的建筑,二十年来我也不断地旅行,以尽量能够参访课程中的建筑,建立第一手的资料及体验为目标。往往为了亲眼目睹一栋建筑,不辞辛苦长途跋涉。二十年来,竞也看了几百座西洋建筑名作,同时更于1992年开始带领学生与社会人士前往欧洲参观,让更多人得以分享与西洋建筑约会的乐趣与奥妙。
由于国内西洋建筑方面的中文资料并不齐全,为了解决上课之需,从一开始我就将课程资料整理分印给上课的学生。二十年来,也因为教学相长资料不断的累积增修。对我而言,在与西洋建筑约会二十年之后,西洋建筑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但坐拥许多相关书籍,更亲自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照片。西洋建筑更在这二十年间,使我从一个原来只关心台湾建筑的人,成为一个积极关怀世界建筑的知识分子。经验告诉我,西洋建筑史不但是建筑系学生的必修课,更应该成为全民认识世界的通识教育。在从事教学二十年之后,我终于得以将西洋建筑发展的个人诠释出版,与学生及社会大众分享。我相信,本书的出版会对想进一步了解西洋建筑发展的人,有些实质的助益。我也相信,我与西洋建筑的约会,并不会因为此书的出版而停止。相反地,我将透过本书,继续将西洋建筑的点点滴滴,传播给学生以及喜欢世界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