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说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如果父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言行,其子女一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相反,父母本身就很自私和有贪欲,也必然使孩子们自觉不自觉地效仿,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本书讲一个家族中每个家庭成员对家庭财产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以及他们所得到的不同的结果。家庭成员中,有的人不认亲情,唯利是图,耍阴谋,搞诡计,企图将家庭共有财产据为己有;有的人不计私利,宽容大度,关爱他人。最终,唯利是图者及在其影响下长大的子女,都没有得到好下场。相反,不计私利,关爱他人者及在他们引导下成长起来的儿女们,都事业有成并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本书讲一个家族中每个家庭成员对家庭财产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以及他们所得到的不同的结果。家庭成员中,有的人不认亲情,唯利是图,耍阴谋,搞诡计,企图将家庭共有财产据为己有;有的人不计私利,宽容大度,关爱他人。最终,唯利是图者及在其影响下长大的子女,都没有得到好下场。相反,不计私利,关爱他人者及在他们引导下成长起来的儿女们,都事业有成并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通过这个故事向读者展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大公无私,关爱他人,热爱社会的美好品德,自己才能得到幸福。
素梅进了屋,奶奶和母亲还没睡,正说着李文静被批斗的事。见素梅终于回来了,她们便着急地问批斗原因。素梅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奶奶和母亲。瘫在炕上的奶奶绝望地说:“完了!完了!我儿子算完了……”
母亲也不无绝望地说:“谁不知高拐子心狠手辣,看来他不会轻易放过你爸的。”
“都是女儿害了你们!”素梅言罢,双手捂着脸跑到里屋,痛哭起来。
娘仨一夜没睡,第二天,眼睛都红红的。
天一亮,母亲强打精神做了一锅疙瘩汤,叫起刚十几岁的弟弟吃了,打发他到地里去打猪菜。剩下娘儿仨,谁也吃不下。母亲拿了个大碗,盛了一碗汤,拿了双筷子,去大队给丈夫送饭。
母亲进了关押李文静的屋子,心不由地哆嗦了一下。只见李文静躺在墙角的地上,满脸青紫,嘴唇肿起老高,身上的衣服也破了好几处,露出的肉也是青一条子紫一片的。素梅妈颤抖着走上前,蹲在李文静跟前,说:“他爸,起来吃点汤吧。”
李文静费力地睁开眼,看看看押的民兵没在屋外,声音微弱地说:“我吃不下。我一生清白做人,不知哪儿得罪了高拐子,这么往死里折腾我。”
素梅妈小声把素梅的话告诉了丈夫。李文静听了,气得咬牙切齿:“这个王八蛋!丑八怪!竟然惦记上我的女儿了。”
李文静缓了口气,对素梅妈说:“我就是死了,也不能把闺女给这个畜生!你一定要记住。你回去,就托她舅舅赶紧给素梅找个主儿,只要人好,穷富都没关系,让那王八蛋死了这条心。”
素梅妈点点头说:“我下午就去一趟,你多少喝点汤。”
李文静摇了摇头说:“我要是过不了这一劫,可就苦了你了。你一定要把小二拉扯大,要让他上学,记住,再苦,也要让他上学,运动总有结束的一天。再有咱妈,那么大岁数了,你要好好照顾老人家。听拐子的侄儿们的口气,我怕难逃这一劫,今儿再折腾一天一宿,我也就差不多了,反正我豁出去了,你甭管我了,赶紧回去办你的事儿去。”
素梅妈紧咬着嘴唇,默默地流泪,不敢哭出声来。她小声劝文静为了老母亲和年龄还小的儿子,要争取活下去,好歹得吃点东西。李文静艰难地喝了几口汤。这时,门外响起了看守民兵高拐子侄的叫骂声:“还他妈没吃完哪!望乡台上打跟头不知死的鬼儿,快他妈走,老子要开审啦。”
素梅妈只好拿起碗,快步离开这个临时牢房。
素梅妈到了家,径直进了女儿住的里间屋。她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又不想给已经瘫痪的老人增加痛苦。她在女儿房中哭得声嘶力竭,断断续续地说了送饭的经过。此时的素梅仿佛在一夜之间把泪水哭干了,怔怔地听着母亲的诉说。当听到母亲最后发出的“天哪,可怎么办哪”的绝望哀叹时,好像猛然惊醒似的跑了出去。母亲追出屋来问她到哪儿去,她却好像一点没听见,一直跑出了院子。
素梅出去工夫不大,就回来了。母亲追过来问她干什么去了,她只是答非所问地淡淡地说:“我爸没事了。”说完,一头倒在炕上,任凭母亲再三再四地问怎么回事?她只是说:“等父亲回来就知道了。”就推说头疼不再言语。
天快晌午时,李文静一瘸一拐地回家了。素梅在里屋听父亲进了外间屋,赶紧从里间屋出来,搀父亲在椅子上坐下,然后扑腾一声给父亲跪下,声泪俱下地说:“爸,女儿对不起您,我已经答应嫁给高拐子了。咱家不能没有您哪!奶奶有病,弟弟还小,不要因为我毁了咱一家呀!”
李文静看看跪在面前的女儿,又看看遍身的伤痕,直气得咬牙切齿:“不行,我宁愿死了,也不给他!” “爸,您多想想奶奶和弟弟吧!只当女儿得急病死了……”
“快过来,看妈又犯病了。”素梅妈这时急着叫了起来。
素梅和父亲一块跑到炕前,只见奶奶的嘴角又向上抽了起来。大家赶忙捶背的捶背,盘腿的盘腿,喂药的喂药,好不容易才使老人缓过这口气来。老人的那只好手紧紧抓住孙女的手,嘴角哆嗦着,任由浑浊的泪水顺着苍老的脸颊滴落到胸襟上。
既然一家老小还得活下去,那就还得吃饭。素梅妈正要去做饭,村里那个专爱说媒拉纤,嘴馋手懒的人称“活聊儿”的女人来了。原来高拐子怕夜长梦多,李文静前脚走,他紧接着就差活聊儿上门说亲了。活聊儿进了院子,高声叫道:“李大嫂在家吗?我给你道喜来啦!”
素梅妈冷冷地说:“我们有什么可喜的?不受人欺负就烧高香了。”
李文静心中正又气又恼又无可奈何,听了活聊儿的话,心中早已明白来意,气更不打一处来,冷冷地甩过一句:“比狼见了肉还急!”
活聊儿受命而来,对李家的冷言冷语全不以为然,仍笑嘻嘻地进了屋,说明来意,并假惺惺地开导李家:“你们能结这样一门亲事,还不是靠上了一棵能遮风避雨的大树,以后也省得有人欺负,谁让咱成分不好呢?”
“甭说这话,我还怕树倒了砸着呢!”
素梅在里屋听了,怕父亲把事儿弄僵,又遭不幸,赶忙从里屋出来,强装笑脸,一边往外推着活聊儿,一边说:“大婶快去告诉老高家吧,我们没有意见。”
到了院子里,素梅又说:
“您再告诉老高家,大热天,也不用办事儿了,让他挑个日子,我自己过去就得了,革命化的婚礼嘛。”
以后的事儿大家自然明白了,高拐子娶了个年轻漂亮的媳妇,放火案也不了了之,只听说是个误会,但此后人们只要远远地看到素梅或高拐子,就会异口同声地说:“一把火事件。”
“一把火事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但在客观上,它促使不少家庭,把到了结婚年龄的姑娘,赶紧聘出去,图个心里踏实。
P8-11
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青少年的犯罪现象。在痛心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他们犯罪的真正原因。无论他们犯了什么罪行,究其原因,无不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和教育有关。
父母可以说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如果父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言行,其子女一般都能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相反,父母本身就很自私和有贪欲,也必然使孩子们自觉不自觉地效仿,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心中必然没有他人,更别说社会和人民。他们心中只有自己,只有头脑中从小滋生的贪欲。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他们不惜采用欺骗、偷盗、抢劫等各种卑劣的手段去损害他人,破坏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最终难逃法律的制裁,同时也造成自己家庭的不幸。就像小说中王财、王利兄弟。
在这些自私自利的父母身边成长起来的孩子,不知自重、自爱、自强,一些人还走上犯罪的道路,危害了社会、家庭。而这些父母却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点儿觉悟不到是自己害了孩子,总是埋怨他人,抱怨社会。鉴于以上所见的种种现象,笔者谨以此书奉劝那些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和社会与人民的人:好好反思自己,须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们的思想与行为正在毒害着自己的孩子,也在给社会制造着不安定、不和谐的因素,同时也在给自己酿造着难以下咽的苦酒。
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笔者希望社会上像王霖、王惠等这样的人,大批涌现,那些自私自利,头脑中充满私欲的人,则应该感到惭愧、羞耻和无地自容,从而彻底清洗自己的头脑,加强良好的道德思想修养,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失足青少年从邪路上拉回到正路上来,以消除社会不安定的因素。这样,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就会早日实现。
这是笔者的希望,相信也是全社会的希望。
2007.09.26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