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汉语历时文献为基本语料,分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对汉语表“尝试”与“经验”的手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材料丰富,分析细腻,体现了作者缜密的思路,选题突破了以往习见的模式,具有开创意义,学术价值较高。
和忠的这本书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汉语表“尝试”与“经验”手段的历时研究》的基础上增删修改而成的,主要研究汉语“体”范畴中“尝试”与“经验”这两种重要的次范畴。全书的讨论从二者表达形式的历时演变人手,自上古直至于近代,时间跨越两三千年。
作者认为,上古汉语表“尝试”主要用“尝动+VP”形式,“试+VP”在上古后期处于上升趋势,这两种形式都属于词汇一句法手段;此期表“经验”也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尝+VP”(“曾+VP”形式处于萌芽状态),否定形式是“未+尝+VP”,另一种是特殊的“闻+之,O”结构。作者用constructiongrammar理论对相关问题做了一定的解释,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从美国Fillmore等人的相关学说发展而来的constructiongrammar理论,用于汉语语法尤其是古汉语语法的研究能否取得大的成效,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中古汉语表“尝试”和“经验”主要沿用上古的形式,不过“试+VP”发展迅速,“曾+VP’,也增加了一定的实例;具有一定的表“尝试”功能的“看”已经萌芽,后世“经验”体的标记“过”此期发展到了补语阶段。作者的讨论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古语法在汉语语法发展中的枢纽地位,是一个关键。
近代汉语表“尝试”的“VP看”形式趋于成熟,作者认为,“看”的表“尝试”功能是受“试”的近距离“感染”所致;此期“尝试”意义的表达形式主要还是“试+VP”,“vv”重叠式本身并不表“尝试”义。此期表“经验”的“V过。”形式已经成熟,但使用频率并不很高,“曾/曾经+V过。”是新旧杂合的形式,是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表“经验”范畴的加强形式。作者在历时探讨的基础上对汉语“体”范畴的各个次范畴做了归纳,认为在近、现代汉语的共时平面上,“尝试”、“经验”处于“体”范畴中的不同层次上,汉语的“体”范畴居于句法层面。
汉语“体”范畴的全面研究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历时、共时两个层面的探讨都相当深入而全面。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在表达形式和语义上都有一定联系的“尝试”和“经验”两种次范畴作为考察对象,颇具新意。这说明作者并非随机选择,而是经过一番认真细致的考虑的。另一方面,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尝试”和“经验”两个次范畴的研究成果相对薄弱,尚有较大的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作者从历时的角度深入地探讨了两种次范畴表达手段的演变过程,不仅有朴实无华的本体研究,又有浓厚的理论色彩。作者认为,汉语的“体”范畴仍处于发展之中,似无强做“体”、“貌”二分的必要。这一结论应该是中肯的,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对于目前的研究来说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该书材料丰富,分析细腻,体现了作者缜密的思路。作者第一次甚为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汉语“尝试”、“经验”表达手段的历时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汉语“体”范畴研究中历时研究方面尚显薄弱的缺憾。作者的视野也非常开阔,在历时的探讨过程中,常常能结合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相关现象做进一步的讨论。
我与和忠第一次见面在2000年9月,那时他是以国内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南京大学学习的,一年后他考入南大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成了博士研究生。读博三年,他是扎扎实实走过来的。南京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书店他几乎逛遍了,但却不清楚中山陵、玄武湖具体是什么模样,也不知道夫子庙的夜景有多么美丽。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动手早,完成得也早,在答辩前就已做了多次认真的修改。这次整理成书,又根据同行的意见做了一些变动。每修改一次,都朝着精细的目标前进一步,这是我非常高兴的事。和忠年富力强,我相信他一定能获得更大的成绩。
2005年元月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