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透过南昌路的历史与现实,让我们在时代的宏大记忆和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厘清南昌路的文化沉淀和发展肌理,看清上海一百余年的流动与变迁。 南昌路,原本就是一条河。这条河,时而浪花飞溅,时而静水流深,最终百川入海,最终归于平静。人生大抵便是如此。 南昌路,平和中摇曳着别样的活力与隐秘。在这里,可以触摸静谧掩盖下漫漶出来的无边寂寥。而此刻,寂寥是一种养分。 南昌路,每一扇门里都有故事,每一座小楼都有传奇,每一条弄堂都隐藏着或多或少的秘密。这些故事、传奇、秘密,其实就是这座城市弥漫的云烟、蔓生的繁花,散发着属于这座城市独有的腔调。 南昌路,上海滩的传奇之路,市民社会的样本之路,折射城市变迁的阅读之路,见证近现代中国历史的风云之路。 这座城,如何从棉花起家,变成梧桐树和白玉兰之城?如何从沙船起家,变成黄包车之城和地铁之城?如何从绞圈房、石库门起家,变成新式里弄、公寓楼和花园洋房的现代化之城? 作者简介 黄向辉,上海海事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在南洋理工大学和复旦大学进修访学。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文学对话录《失衡的游戏》,长篇小说《背着你飞越江河》,长篇小说《钟》(上下册)。论文《盲刺客故事隐喻的政治内涵及互文性解读》荣获“华东地区外文学会第十届外语论坛”一等奖。译著《郁达夫研究》荣获首届“郁华、郁达夫烈士文艺基金”优秀成果奖。曾在《文艺报》担任“今日主播”栏目嘉宾,传播中国文学故事。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01 青年的精神 一抹亮红 精神资源 我是世界的 天涯何处是归途 那扇紧闭的门 02 女性的飞扬 大同幼稚园 一条隐秘的河 陆小曼的飞扬 巴金旧居 “八卦”一下“噶珊瑚” 03 审美的阳光 今夜无眠 卢森堡公园 暖暖的阳光下 人文之光 倒扣的茶碗 04 街铺的宇宙 半舍 果之润 线下朋友咖啡馆 一见 元宇宙 序言 为什么要写南昌路? 从落笔至今,我并非勇 士般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每每脆弱来袭,信心常被自 我怀疑搅扰得像一团乱麻。 兜兜转转安静下来,确实因 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关 注更多的是过程,至于结果 则顺其自然,从而相信自己 所做的也许算得上某种程度 的与众不同,其实就是听从 自己内心的召唤。 如同碰到久违的朋友, 你性格中不常示人的特殊的 某一面就会被牵引出来,南 昌路就像这么一位老朋友, 和它在一起,你可以做出许 多疯疯癫癫的傻事,而且轻 而易举就将血脉中蛰伏的才 情激发出来。 南昌路散发的人文气韵 ,那些精彩的,有趣的灵魂 ,堪比高山流水。对于我, 无需在文字的诗意与张力方 面做过多的推敲,只想为南 昌路找寻一个历史的正解, 找寻联通100年时光的那条 心灵暗道,从当下直通过往 ,不,从过往直通当下。 弹指一百年。 南昌路,处处大音希声 ,却从逼仄的石库门里激荡 出振聋发聩的《新青年》。 南昌路,处处大象无形 ,却散淡从容地让游荡于欧 洲上空的那个“幽灵”落地生 根发展壮大。 南昌路,处处大爱无疆 ,从这里漫漶出来的精神, 是新思想的资源,是爱的乳 汁,源源不绝。 南昌路,处处大美无言 ,一抹亮红,映照着白山黑 水,天涯海角,映照着蓬莱 东瀛,天山南北。 南昌路,原本就是一条 曲折而又隐秘的小河,这条 小河曾经穿过无数鲜活的女 性的身体,裹挟她们的忍耐 ,见证她们的爱情,洗涤她 们的苦痛,磨砺她们的坚持 。可惜,我只能用五个篇幅 书写她们不平凡的人生,不 过,能与她们隔空对话,别 有一番滋味,心有戚戚焉。 法国租界曾经下辖的诸 多街道,多次翻新翻建,却 一次次刻意地修旧如旧,风 貌依旧。南昌路,需要的是 独到的目光,而非有限的所 见。从梧桐枝桠飘落下来的 淡淡追忆,从盏盏街灯播撒 出来的暖暖光影,还有过眼 皆风景的一窗一墙一栏杆, 在我看来,每一个细微之处 都折射出隽永的人文之光。 整条南昌路都氤氲在人文之 光里,既是西方的也是东方 的,既是历史的也是眼前的 ,在黑暗中创造光明,在荒 谬中创造意义,在寒冷中创 造火焰。因而,“审美”篇章 中,那些才华横溢,意念执 着的人,那些决意要按自己 的方式生活到底的另类,每 当书写他们的时候,我都以 最大的爱最大的热情表现他 们的独立与决绝,为他们或 喜或悲的命运,为他们卓尔 不群的灵魂潸然泪下。 在最后的“街铺”章节, 我不想充当导游的角色,粗 浅地为读者贩卖一个个“网 红店”。但一街一铺背后的 故事,关乎人的命运与传奇 ,才会动人心弦,才会熠熠 生辉。我推崇那些拥有生活 美学的创业者,他们半梦半 醒间经营着一爿小店,一辈 子做好一件小事情,一辈子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管 未来有多么迷茫。南昌路造 就了他们,他们也为南昌路 增添了光彩。 上海毋庸置疑是万众瞩 目的大中心,大中心必定包 罗万象,而我曾生活生长的 西域边陲,那是地理的边陲 ,更是文化的边陲。在这部 作品中,我将两者掺杂糅合 ,将大中心的高高在上与边 陲的寂寥无声,将大中心的 流行时尚与边陲的亦步亦趋 ,将大中心的光怪陆离与边 陲的大漠孤烟,奇妙地结合 在一起,产生多元文化的碰 撞,呈现出一幅幅极具地域 辨识度的有趣图景。 这些文字毫无疑问属于 上海,但它同时也属于辽阔 的西域,其间散落着粗犷豪 迈的西部风情。当我定稿前 最后一遍浏览修改的时候, 每一句,每一段,每一篇, 都那样的熟悉,又那样的陌 生,瞬间我意识到,我将不 再去反复地怀疑自己,永远 都不! 在此,致谢所有帮助并 关心我的良师益友,感谢沪 上作家贝鲁平先生,感谢我 的朋友王雯女士。在我的写 作陷入低迷的时候,他们的 鼓励与支持让我重拾信心; 还要感谢我的朋友成建华、 邱建夫妇,尤其在我生病期 间,他们给予雪中送炭般的 照顾与呵护,令我难忘;还 要一并感谢瑞金二路街道的 各位领导给予的悉心指点。 还要感谢本书的编辑刘思敏 女士,她的敬业精神和诗性 智慧令我感动,更要感谢我 的先生何泱,他在这部作品 的整个修改过程中,提出许 多宝贵意见。最后,我还想 说,非常不情愿地被迫忽略 几位尊者的尊姓大名,但她 们的高风亮节,她们的人格 魅力,她们的精神感召力, 已经牢牢铭刻在我的心田。 2022年3月8日,一个值 得纪念的日子,就此搁笔之 前,我又望了一眼屏幕上的 3月8日,内心里惟愿普天下 所有的母亲,所有的妻子, 所有的姐妹,所有的女儿, 一切安好!永远地安好! 黄向辉 2022年3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