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披露了惊心动魄起伏跌宕的共和国秘史和尖锐复杂的高层斗争!全书详细地记述了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包括3年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困难的历史进程,生动地描绘了毛泽东在国内和国际风云变幻中淡定自若智慧和风采,详略得宜地刻画了毛泽东为国是、民生和政局殚精竭虑的忧劳和机变,客观地交代了中央领导层在那一时期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及其由来,资料详实、内容曲折、许多史实和故事是首次与读者见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
作者 | 邸延生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首次披露了惊心动魄起伏跌宕的共和国秘史和尖锐复杂的高层斗争!全书详细地记述了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包括3年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困难的历史进程,生动地描绘了毛泽东在国内和国际风云变幻中淡定自若智慧和风采,详略得宜地刻画了毛泽东为国是、民生和政局殚精竭虑的忧劳和机变,客观地交代了中央领导层在那一时期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及其由来,资料详实、内容曲折、许多史实和故事是首次与读者见面! 内容推荐 本书从1959年10月1日建国10周年写起,写到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详细地记述了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包括3年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困难的历史进程,生动地描绘了毛泽东在国内和国际风云变幻中淡定自若智慧和风采,详略得宜地刻画了毛泽东为国是、民生和政局殚精竭虑的忧劳和机变,客观地交代了中央领导层在那一时期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及其由来,烘托出“文革”前夜的历史气氛确然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全书采取了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不为尊者讳,呈现出真实的历史风貌。作者善于挖掘影响大历史的生活细节和偶然因素,许多史实和故事是首次与读者见面。因而读来既引人入胜,又掩卷深思。 目录 第一篇 面对困难毛泽东奋力挽狂澜 实事求是领袖与人民心连心 1、十大建筑拔地起毛泽东离京视察 2、首都北京迎国庆中苏关系起风波 3、毛泽东带书离京虑国事忧心忡忡 4、西湖畔组织读书上海滩开会调研 5、操国事废寝忘食与人民同甘共苦 6、了解国情再南下中国朋友遍五洲 7、《十年总结>诚责己领袖发奋北戴河 8、率子女吟诗解饿笑语中会见斯诺 9、香山红叶情不已小李讷回家充饥 10、古今小说纵横谈搞调查人员下放 第二篇 动员全党调查研究认真纠正“共产风” 卧薪尝胆上下求索带领人民闯难关 11、开八届九中全会毛泽东简从离京 12、制定《农业六十条》日理万机不辞劳 13、和人民共度难关带头嚼咽苦苦菜 14、庐山召开工作会武汉见蒙哥马利 15、周恩来提前回国毛泽东又下江南 16、召开七千人大会团结民主共探索 17、专列上谈笑风生游泳池泪眼依依 18、卫士长别毛泽东毛泽东疑单干风 第三篇 四海翻腾云水怒国内外形势多变幻 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抗衡帝修反 19、北戴河热风吹雨重新提“阶级斗争” 20、国际风云起变化中印边界打反击 21、周末晚会谈“平反”赫鲁晓夫挑事端 22、西湖侧畔写家书湘江岸边谈“四清” 23、农村开始搞“社教”城市开展反“五风” 24、上海杭州频往返主持起草《前十条》 25、先后发表公开信中苏展开大论战 26、华北军民抗洪峰中央续定《后十条》 27、毛泽东南下视察李银桥进京“探亲” 28、国民经济大发展毛泽东悼罗荣桓 第四篇 吸取苏联被赫鲁晓夫篡夺权力的教训 告诫全党防止中国出现资本主义复辟 29、新年书写《蝶恋花》认真抓教育改革 30、苏斯洛夫发“指控”金日成晤毛泽东 31、中南海里歌声起中苏两党再论争 32、视察贯彻《双十条》毛泽东又离北京 33、“反修防修”千秋业注重培养接班人 34、青年教育是大事中共中央发《九评》 35、北部湾风云突变中央发“桃园经验” 36、“四清”摸底下江南中国爆炸原子弹 37、勃列日涅夫上台毛泽东发表声明 第五篇 东风吹战鼓擂世界革命风起云涌 山雨欲来风满楼毛泽东豪情满怀 38、毛泽东相信群众《二十三条》亲手定 39、莫斯科镇压学生中共中央驳苏共 40、援越抗美议出兵胡志明见毛泽东 41、毛泽东返井冈山英雄跨出友谊关 42、毛泽东致信陈毅李宗仁海外归来 43、北京举办“邀请赛”“八·六”海战大告捷 44、填词致信邓颖超陈毅怒答记者问 45、世界风云多变幻神州大地蓄风雷 试读章节 两天后,毛泽东在南屏山住地召集了来杭州的几位政治局委员和在杭州的几位省市领导同志,同他们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谈话。 毛泽东说:“国庆节前我去了一次密云水库,告诉杨尚昆和彭真说要搞好环境建设和搞好绿化,为的是子孙后代;现在看来,搞环境建设,搞绿化,远远赶不上搞思想建设。为什么要这样讲呢?中国有句俗话,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搞好绿化固然重要,但也只能是从物质上为子孙后代造福,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美国的杜勒斯讲他们要以什么‘法律和正义’来代替武力,又说‘在这方面极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放弃使用武力并不意味着维持现状,而是意味着和平的转变’。和平转变谁呢?就是转变我们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搞颠覆活动,内部转到合乎他的那个思想。美国那个秩序要维持,不要动,要动我们,用和平转变,腐蚀我们。”并说,“杜勒斯搞‘和平演变’,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是有其一定的社会基础的。” 事后,毛泽东在西湖边散步时问李银桥:“银桥啊,你是怕打仗呢?还是怕‘和平演变’?” 李银桥随着毛泽东的脚步走着,边走边说:“我什么都不怕!”又说,“仗咱们打过来了,敌人想‘演变’中国,怕也不那么容易……” 毛泽东却说:“仗我们是不怕打的,帝国主义要想‘和平演变’我们这一代人也难;可下一代、再下一代就不好讲了。中国人讲‘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英国人说‘爵位不传三代’;到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情形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啊?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再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再出现资本家、企业主、雇工、妓女和吸食鸦片烟;如果那样,许多烈士的血就自流了……” 李银桥说:“我保证我的下一代不会被帝国主义‘和平演变’了!” “这是个大问题……”毛泽东沉思着,停住脚步开始吸烟,然后折转了身子往回走,又说,“人们在战争年代,大体过着平均主义的生活,工作都很努力,打仗很勇敢;现在有人说平均主义出懒汉,过去22年,出了多少懒汉?我没得看见几个,我也不相信。” 李银桥跟着毛泽东的脚步继续走,毛泽东走离了西湖边停下来,又说:“法国的《快报》评论说‘穷是中国跃进的动力’,‘穷是动力’这句话讲得很对么!因为穷,就要干,要革命;富了事情就不妙了,就会出问题。” “富了会出什么问题呀?”李银桥问。 “富了就会贪图享受!”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10年富国,10年强兵,后代人全忘了;中国现在不富,将来富了,家家吃肉不发愁,也一定会发生问题。” 李银桥笑了说:“主席,现在人们没肉吃想肉吃,将来有肉吃了,不是更好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毛泽东说,“王安石晚年曾经说过,‘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是要认真汲取的,要防止被资产阶级思想‘和平演变’了;否则,我们这么多革命烈士的鲜血不是白流了吗?” 听着毛泽东的话,李银桥感到,毛泽东想得不光是当前和现在的事,想得更多的、更担心的似乎是以后子孙后代的事,是中国的将来…… 月末的一天,毛泽东在吃晚饭时,发现饭桌上有一小碗红烧肉;他皱了皱眉头,挥手叫来了李银桥:“哪里来的肉啊?拿走!” 李银桥为难地说:“这是他们特意给你做的,又不多,你就……” “不要讲了!”毛泽东再次挥了挥手,“拿走!” “你不吃谁敢吃呀?”李银桥说,“这也是人家的一片好心,你就吃了吧!” 毛泽东看着李银桥,然后动手用筷子夹了两块肉放到另一个蔬菜盘中,再将留在碗里的红烧肉推给李银桥说:“拿去,让大家分吃了吧!” 李银桥知道,凡是毛泽东说了的话就得去执行,不执行是不行的;无奈也只得上前端了毛泽东面前的那一小碗肉,拿去给其他的工作人员们吃了…… 这时候,毛泽东的夫人江青来到杭州,也住在了南屏山宾馆。 P33-35 序言 《历史的真迹——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90章(1893—1947年)和《历史的真言——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纪实》157章(1946—1962年)两部书相继出版后,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肯定和好评,收到了许多朋友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来信,也有许多同志进一步提供了一些有关毛泽东生前的史料史实,嘱我动笔继续认真写一写毛泽东的后期经历;有鉴于此,我征求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和新华社与出版社一些同志的意见,同时征询了毛泽东的家人和诸多革命前辈的意见,得到了他们的积极支持、鼓励和帮助。2003年,时逢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新华出版社作为重点项目又郑重推出了我写的毛泽东传记文学四部十卷集《毛泽东风雨沉浮四十年》(三卷)、《毛泽东八年抗战展雄风》(二卷)、《毛泽东国共交锋定乾坤》(三卷)和《毛泽东纠“左”反右走惊雷》(二卷),并于2004年9月出版了《历史的真情——毛泽东两访莫斯科》42章(1949—1957年)。 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29年了,但他的思想、他的伟大形象、他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和他和蔼可亲、艰苦朴素的生活实践,他呕心沥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的理想、抱负、胸怀、情操、神采和风范,就连他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至今留存在亿万人民心中。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和我们常人一样,有着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有着同我们大家共通的乃至更深一层的感情世界;只是,他不同于常人的艰难的革命经历,他曲折的人生历程,又使他练就和具备了不同于常人的伟大胸怀和无比坚强的意志与性格。他办事果断,认准了的事情决不犹豫,决定了的事情决不退缩。用他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我毛泽东决不走回头路,也不办后悔事!”——他一生是个强者! 写伟人难,写伟人的传记更难;写毛泽东难,写毛泽东的传记同样难,要想写好毛泽东晚年的许许多多更是难上加难。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农村广泛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再加上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文化大革命”,使人们对晚年的毛泽东无从下笔,总感到不好写或不敢写。起初,许多好心的朋友和同志也曾多次劝我不要写毛泽东的晚年经历,但如果不写,又使我按捺不住要写完毛泽东伟大的一生的强烈欲望。于是我决意在写完毛泽东的前70多年以后,续写毛泽东的晚年和他领导与发动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这一时期的内容很多,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所牵连的人和事也很多。我想,要写就全面地去写,实事求是地写,从毛泽东的生活写起,从毛泽东的点点滴滴写起,从他的一言一行写起;从他的诸多大事写他的伟大与正确,也不讳忌写他的失误。只有这样,才是历史中真实的毛泽东。纵观中国的“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包括1959年的庐山会议,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的重大失误是推卸不了的;中国有句名言,叫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也是将这部书的书名定为《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1959—1965年)》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明确了“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性质和毛泽东的重大失误,同时也明确了这也是全党的失误,这是公正的,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所能接受的。 在写作过程中,我走访了许多曾经工作和生活在毛泽东身边的老同志,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档案,得到了包括毛泽东的家人以及中央办公厅、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华社办公厅、新华出版社、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档案馆、湖南省档案馆、韶山毛泽东故居纪念馆的许多新老同志和朋友们的热忱鼓励与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由衷地感谢!在采访过程中,凡是毛泽东生前到过的地方,我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去,有些地方不止一次地去;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一点一滴的细节和珍贵的史料。我到过北京的中南海、府右街、万寿路、毛家湾、西郊机场和香山,进过人民大会堂,登上过天安门城楼,到过武汉、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宁等地,并不止一次去过北戴河、保定、邯郸、济南、郑州、长沙和毛泽东的家乡韶山;以前我还特意到过湘潭和井冈山,到过萍乡、瑞金、遵义、大渡河、延安、西柏坡等地。 这部书共分了5篇、45个章节、计60余万字,总体包括了毛泽东在这段时期内的主要工作经历和部分生活画面,肯定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尽管我做了最大努力,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所具备的政策水平有限,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和搜集到的历史资料有限,诚望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有真知灼见的朋友们给予诚挚的指导和帮助,诚望广大读者朋友不吝指正,不胜感激! 2005年8月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