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青年时代/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阿图尔·鲁宾斯坦
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的波兰钢琴演奏家阿图尔·鲁宾斯坦的自传。在本书中,阿图尔·鲁宾斯坦诚实、坦率地叙述了自己从童年到青年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音乐、独立奋斗等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文笔生动细腻,极富幽默感。

目录

中文版序

作者的话

童年在波兰 (1——3小节)

成长在柏林 (4——15小节)

自力更生 (16——67小节)

英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68——78小节)

后 记

译后记

人名索引

试读章节

这话把家里搅了个底朝天……伟大的约阿希姆对小阿图尔感兴趣!

全家反复考虑、掂量了各种计划,最后决定上柏林。我大姐雅德维加的未婚夫毛里斯·朗道是年轻有为的羊毛代理商,一个高大、黝黑、英俊的人,很慷慨地送给我许多昂贵的玩具,取得了大姐的欢心。我父母希望他们长女的嫁妆能在德国首都置办。眼下就是个绝好的机会,我母亲和大姐可以带上我。

几天后我们就上了路。那次旅途中,我所记得的只是俄、德边境。我们到达那里时正好是半夜。叫人心惊肉跳的铃声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母亲赶忙哄我安静下来。沉静了片刻,三个带着手枪和长刀、马刺在高筒靴上咔咔作响的俄国大胡子宪兵闯进包厢并粗鲁地要求我们拿出护照。俄国和土耳其当时是唯一要求这种证件的欧洲国家。我被吓得要死,觉得肯定要被送上绞刑架了。以后每次通过俄国边境,我都无法摆脱这种神经质的恐惧。

到了柏林,我们住在萨洛梅·迈耶尔姨妈家。她是我的教母,并让我感觉好像到家了一样。我对那个大城市的唯一记忆就是有轨电车和电梯,黑白两色石头铺成的马赛克人行道,整洁的街道和房屋,但最主要的是没有我熟悉的烟囱和汽笛。我有一张自己的照片,四岁,和我漂亮的小表妹芳妮·迈耶尔(Fanny Meyer)一起拍的。这张照片总让我回想起这第一次到柏林的情景。

一天早上,我被带去见约阿希姆教授,他正在自己的琴房等我。这位大师当时约六十岁,身材高大,体格相当结实,面孔被花白的艺术家式的长发、大把的络腮胡子、浓密的八字胡须以及两道粗眉毛遮掩着,甚至两只大耳朵上也长有绒毛。起初,他那低沉的、瓮声瓮气的声音使我害怕。不过他目光中慈祥可亲的神情立即让我定下神来。约瑟夫·约阿希姆不大在意我姐姐对我天赋的煞费苦心的描述。他要亲自发现这一切,而且由于他对所谓的神童持有怀疑,就开始全面地考查我,就像医生检查病人一样。

首先他在钢琴上敲出许多复杂的和弦,叫我说出这些音符的名称,之后我还要用其它的方式证明我完美的听觉。我记得,最后他哼出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优美的第二主题,让我弹出来。我要先找出正确的和声,然后把旋律移调弹出。

当我令他满意地完成了这一切要求后,约阿希姆把我从地板上抱起来,亲了我一口,拿给我一大块巧克力。然后他告诉我母亲和大姐:

“这个孩子可能成为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多让他去听优秀的歌唱,但是不要把音乐强加给他。当他到了该认真学习的时候,带他来找我。我将十分高兴地监督他的艺术教育。”

感谢过大师的盛情,我们离开时满怀喜悦。两个星期后,雅德维加的嫁妆都已准备妥贴,我们返回罗兹,受到热情的迎接。全家得知我注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都激动不已。整个城市都被约阿希姆的看法所影响,甚至报纸上都热情地报道了我们的柏林之行。

大惊小怪的人们关切着那些在我看来毫无价值的琐事,比如我演奏的曲调,或者猜和弦;而我一次能跳三级楼梯、比别的小男孩跑得都快这些英雄壮举却都无人提及。

雅德维加出嫁时,在家里举行了体面的犹太婚礼。婚礼之后的舞会上,请了一个有四五个人的小乐队。他们一开始演奏,那喧闹的乐曲声就令我兴奋地爬上一把椅子,装成指挥,开始胡乱地比划起来。不一会,我就摔在地上,结果头上碰出一个大包,鼻子也流了血。看起来,我不是当指挥的料。

P7-8

序言

钢琴艺术史中曾出现过三位姓鲁宾斯坦的伟大钢琴家。前面二位安东和尼古拉兄弟俩是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奠基者,分别创建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音乐学院。第三位就是阿图尔·鲁宾斯坦,波兰犹太人(1946年人美国籍),1887年出生于波兰罗兹市。他长达八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丰富了近一个世纪的世界音乐生活。他的现场演奏和录制的大量唱片,以及后来制作的音像制品,更是钢琴艺术史上的宝贵财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钢琴家。他的演奏给人们树立了高雅的艺术标准,尤其是他作为波兰钢琴家对演释和推广肖邦的作品起到了权威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读伟人的传记,尤其是自传,往往给人以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启迪,因为它包含了伟人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贯穿于伟人成长过程中的奋斗精神。很幸运,现在有梁全炳一家音乐爱好者热心地将阿图尔·鲁宾斯坦的自传《我的青年时代》译成中文,为我们认识、研究这位伟大的波兰钢琴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这部自传中,阿图尔·鲁宾斯坦诚实、坦率地叙述了自己从童年到青年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音乐、独立奋斗等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文笔生动细腻,极富幽默感。

书中讲述的鲁宾斯坦早期音乐教育问题,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鲁宾斯坦年幼时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幸运的是他11岁时遇到了“伯乐”——伟大的匈牙利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约阿希姆为小阿图尔设计了一套将其培养成音乐家的方案。约阿希姆的指导思想是:“不能把孩子作为神童利用,他应该接受全面的教育。”于是他为小阿图尔专门请来老师教授他欧洲历史、哲学和文学等课程。尽管小阿图尔10岁前已学会讲俄、德两种外国语,约阿希姆还是让他继续学习英语和法语,因为他认为,对音乐家来说,语言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是研究文学艺术及各民族音乐的重要条件和资本。在音乐课程方面,他为小阿图尔安排了钢琴、乐理、和声,弹伴奏和听室内乐及乐队的排练等。如此全面、系统的教育,为鲁宾斯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至于6年后,年仅16岁的鲁宾斯坦就能够独立奋斗了。

阿图尔·鲁宾斯坦非常善于学习,他通过不同途径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他从他的同龄人和同胞弗雷德里克那里学会了正确、全面地理解肖邦,懂得了肖邦音乐的声音特色;他从克拉拉·舒曼的一位女学生那里学到了有关舒曼和勃拉姆斯作品的宝贵知识;他通过和一些著名演奏家一起演奏室内乐,积累了合作经验。有一次,他在参加了一部歌剧的排练后,把女主角完美的气息控制移植为键盘上的分句,并从歌唱中领悟到如何谨慎地运用自由速度。

阿图尔·鲁宾斯坦的青少年时代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他曾经在身无分文的窘境下,在波兰山区朋友的住处,每天深夜刻苦练琴,大量地钻研钢琴文献,扩大自己的演奏曲目。他的艺术道路尽管如此艰难,但是鲁宾斯坦生性乐观,他始终坚信这样的人生观:“要无条件地热爱生活——不论生活是好是赖,我都爱它,不提任何条件……这是唯一的活法。”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阿图尔·鲁宾斯坦的自传《我的青年时代》中文版,这是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一件幸事,相信此书会给钢琴教师和学生以及广大的音乐爱好者以很大的启发。

                      周广仁

                     2004.11.25

后记

2002年春,我从一位波兰朋友处得到了钢琴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的长篇自传《我的青年时代》波兰译本。本想随意翻阅欣赏,不料拿起书来便被它紧紧吸引而不能释手。读完之后,深感这是一本内容十分丰富、文笔极为生动的好书,于是萌发了动笔翻译的念头,还托朋友在美国就便代购了该书的英文原版及其续篇《我的漫长岁月》。一天,我老伴姚曼华有事请教周广仁教授,偶然谈及翻译此书的想法。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周先生立即表示热忱支持并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推荐。出版社社长俞人豪教授旋即与我们联系,商谈并签订了出版合同。之后,我们便以巨大的热情投入了翻译劳动。

开初,是由我根据波兰文版译出第一稿,再由姚曼华对照英文版逐句校阅。但由于波文版与英文版在一些细节上有出入,为尽量保持原文的风貌,力求译文的准确,我们决定改为以英文原版为主,同时充分利用波文版中可借鉴之处。这样,英文的翻译量大增,任务加重,因而把儿子梁镝也拉了进来。他的加盟对加快翻译速度f提高译文水平,自然都起了重要作用。于是,在四百多天的日子里,我们这个小家变成了一个繁忙的翻译作坊……

本书翻译过程中碰到不少有关音乐的难点,幸得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于润洋和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钢琴教授朱雅芬两位的援手,他们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帮助我们解决了困难。这里我们要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激。

由于作者精通多国语言,书中除了时常出现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及意大利文的词句外,还有拉丁文、俄文和土耳其文。为了精确译出这些“外来语”,我们只好求教于多位朋友。对所有热心帮助过我们的友人,我们在此一并表示真挚的谢意!

特别应提到的是,周广仁教授虽然工作极其繁忙,仍十分痛快地答应为本书作序;俞人豪社长和出版社的有关人员对我们的译本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多亏他们,这本书才能和读者见面。

本书除数量不多的原注均予保留外,为方便读者,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注释。

对译文中错误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梁全炳

                      2004年11月1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