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使用“幽默”一词的人,他用“博大、真切、幽默、闲适” 相融合的文风,创造出的具有独特格调的散文小品,是一席阅读的盛宴……他,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大师——林语堂,而这里我们向大家做的,就是解读他的部分经典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行水上的潇洒(解读林语堂经典)/青少年图书馆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王兆胜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使用“幽默”一词的人,他用“博大、真切、幽默、闲适” 相融合的文风,创造出的具有独特格调的散文小品,是一席阅读的盛宴……他,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大师——林语堂,而这里我们向大家做的,就是解读他的部分经典作品! 内容推荐 这是一套名家视角丛书。由2l世纪中国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解读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名著。丛书以教育部最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将经常入选中学课本,又能代表中国现代文学成就的10位大师级作家作为介绍对象,其作品篇目的选择、书前导言及篇末的解读文章,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最新研究水平,并且贴近青少年读者的砍赏口味,好读、耐看、有吸引力,充分体现了权威性、当代性、青年性、知识性和新鲜活泼的编选风格。丛书既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也是青少年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佳选择。 目录 风行水上的潇洒人生 1 一、读书与写作 读书的艺术2 论恶性读书9 今文八弊12 做文与做人2l 论小品文笔调29 写作的艺术33 文章无法42 文章五味45 作文六诀47 说本色之美55 二、生活的艺术 尘世是惟一的天堂60 诗样的人生64 秋天的况味68 悠闲生活的崇尚71 论玩物不能丧志76 论伟大79 论谈话82 论曲线91 艺术家94 大暑养生98 安卧眠床100 乐享余年105 三、个性追求 一捆矛盾114 我的戒烟120 假定我是土匪125 论梦想130 说浪漫135 说潇洒138 论游览142 论解嘲149 狂论152 论性灵157 论趣161 以艺术为游戏和个性164 孤崖一枝花172 理想的女性174 谈理想教育178 四、中西文化 中国的国民性187 动人的北京193 老北京的精神199 思孔子205 孟子说才志气欲211 苏东坡传·原序215 思满大人220 说耻恶衣恶食225 论泥做的男人227 叩头的柔软体操价值231 悼鲁迅235 论西装238 论握手242 论利246 英国人与中国人249 试读章节 论玩物不能丧志 余尝谓玩物丧志,系今世伪道学袭古昔真道学语。今人谓游名山、读古书、写小品,便是玩物丧志。然德人善登名山,法人好读古书,英人亦长小品,而三国人之志并未丧,并不勇于私斗,怯于公愤,如吾同胞。然则国人之志本薄弱可知,丧之不足惜,不丧亦亡能为也。 孔子好歌好和,好鼓瑟,好射,好乐,不删《郑风》《陈风》,不删《关雎》《桑中》诸章。《学而》第一章,即以读书为乐事,《论语》到处不亦乐乎,不亦悦乎。盖孔子洞彻人情,只求中和,不以玩为非,尚不失为健全的人生观。汉儒曲解《毛诗》,宋儒则变本加厉,以玩为非,陷人道学。今儒又比宋儒进一步,并游山、读书、小品,亦欲禁止。大约行愈卑者言愈伪,此心理分析所谓“求平”作用(Compensation),与麻子特刁钻同一道理,不然则不足保持其心理上之均衡。 “玩”在西洋社会已取得相当地位。西洋男女喜作乐,甚至夫妇携手而行,毫不为耻,只是表示一种较自然的人生观。今我国人效之,似亦不觉得怎样。倘无西人榜样,真不知当如何叱为伤碍风化的事。西人踢球,吾人仿效之,倘无西人榜样为踢球者之护符,不知又当如何遭人反对。 中国人独好山水花鸟。山水花鸟,即中国之所谓玩。中国人看见成人在球场上抢一只球,总以为可笑,踢球之姿势,七颠八倒,亦有伤大雅,君子所不为。唯在初夏晴日,趁夕阳西下,沿堤散步,看柳浪,赏荷花,观池鱼,……乃为成年人之玩赏乐趣。其散步,亦主安闲自在,不似英人所谓Countrywalk,在大日中急步数里,回来罩上羊毛衫出汗,始谓之Exarcise。 中国人生活苦闷,得以不至神经变态,全靠此一点游乐雅趣。西人之评中国文化,最称赞奇异者,即在不堪其忧之中,穷人仍然识得安乐,小市民在傍晚持鸟笼在街上谈天,江北车夫在茅屋之外,种些金花草。盖中国人无宗教,其所以得性灵之慰安者,专在自然之欣赏。此一半系中国诗文的遗赐,使常人亦识得鸟语花香之趣。今之复兴民族者,只许人踢足球,不许人看花赏鸟,真不知如何说法。工农阶级倘不得踢球,又不许看花赏鸟,失了东方人欣赏自然之精神,真不知将如何过日子也。 然古人以玩为非,尚有系统的哲学在焉。理学家以为凡玩足使心性浮动,故女子必以礼教防范之,盖以为小姐游花园,情根一动,即为祸苗,禁之不使游花园,亦不失为防微杜渐之计。今日中国风俗已受西方影响而浪漫化,女子可游公园,青年可踢足球,要人可看电影,画家可画裸体,凡有西洋祖宗为护符者,皆不敢讥议。独东方式之游玩,必认为玩物丧志,此而言复兴民族,民族岂不殆哉! 在此东西文明接触之时,最用得着健全的批评眼光。小品文只是一种笔调,等于西洋之familiar essay,如何能令人丧志,百思不得其解。吾恐国人詈陈眉公、冒辟疆之小品,余勇可贾,而詈蒙旦、哈兹烈脱之小品,真无此勇气。吾其急急抬出蒙旦、哈兹烈脱以为护符乎?P76-77 序言 风行水上的潇洒人生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今漳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在清华大学英文系任教。1919年起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并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23年在北京大学英文系任教授,1926年起在厦门大学任教授和文科主任,1927年到武汉国民政府跟从外交部长陈友仁任英文秘书。后来到上海成为自由撰稿人。1932年起创办《论语》、《人间世》等刊物,倡导幽默、闲适和性灵的小品文,影响颇大,被称为“幽默大师”。1935年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一书在美国出版,林语堂一炮打响,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作家。1936年,林语堂应美国作家赛珍珠之邀携全家赴美写作。1937年英文著作《生活的艺术》在美国出版,使他在国外的影响更大,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1939年英文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在美国出版,这部小说成为林语堂文学创作的一个里程碑,后来,这部小说因其内容的丰实、N,gNNN、形象的独特和境界的高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林语堂虽身在国外,但一直关心国内的战争,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不仅为抗战捐款捐物,回国为抗战做宣传工作,而且以笔代枪,写出了一系列的政论和小说,批判日本侵略主义者和各种反动势力,热情歌颂中国人民的正义战争。就连当时的日本人都抱怨说:他们没有林语堂这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为他们做宣传。抗日战争胜利后,林语堂笔耕不辍,先后于1947年、1953年、1955年、1959年、1961年和1963年写出了《苏东坡传》、《朱门》、《奇岛》、《武则天传》、《信仰之旅》、《辉煌的北京》、《红牡丹》等名篇巨制,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中国大陆作家整体的创作力衰退和停止的情况下,尤其是如此1 1966年,林语堂回到台湾,定居在阳明山。在这前后,他又恢复了中文写作,在几年的时间内先后发表了180多篇散文随笔,影响很大。1973年林语堂还花费数年之久,编撰了1800多页的《当代汉英词典》出版,这是他对语言学的一大贡献。1974年林语堂写出了回忆自己一生的《八十自叙》,为他一生的创作生涯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1976年3月26日晚10点10分,林语堂因心脏病和肺炎并发症在香港逝世,享年8l岁。 由于林语堂一生经历坎坷,创作和个性复杂,所以对其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有人称他是一个不值一观的人物,而有人却对他给予高度的评价。如台湾作家林海音称林语堂是20世纪最具世界性影响的中国作家;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任期间曾说过这样的话:“林语堂讲的是数十年前中国的情形,但他的话今天对我们每一个美国人都仍受用。”“今天,我们竟然害怕善良、怜悯和仁慈这些纯朴的字眼。”美国华盛顿大学吴讷孙说:“林语堂是一位伟大的语言学家、优良的学者、富于创造力和想像力的作家。不宁唯是,他是一位通人,择善固执,终于成为盖世的天才,要说哪一项造诣是他最大的成就,就已经错了,他向西方和中国人证明,一个人可以超越这个称谓的局限而成为一个通才。”还有人称林语堂最大的贡献是,对中国人讲西方文化,而对西方人讲中国文化,他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一座桥梁。据梁实秋说:叶公超曾表示,在20世纪中国,他最佩服两个人的英文,一是蒋氏宋美龄;一是林语堂。还有一句类似笑话的话:有一个浅薄的外国人说:他知道中国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林语堂。他又补充说,即使了解孔子也是通过林语堂的介绍。此话虽有些无知,但从中可见林语堂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 如果说,林语堂在20世纪中国作家中有什么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与他“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化思想是分不开的。如果说,20世纪中国大多数作家主要是从西方“拿来”,而林语堂则更注重“输入”,即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及其文学,这是很重要的!二是对自由的不懈追求。这一点即使与胡适等人相比,林语堂也具有独特性。比如,林语堂曾表示,他信奉伏尔泰的话: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见解,但完全赞同你发表自己不同意见的权力。三是和谐的美学理想。关于这一点,不论在他与自然、社会及其个人的关系,还是在文学创作及其风格上都是这样。还有,林语堂是一个非常富有个性的人物,这在20世纪中国作家中也是少见的:他率性而为,自由天成,童心未泯,仁慈宽厚,快快乐乐,面目可爱。他的一生像一阵轻风一样飘过,完全是自自然然的。如果从人生和人性的角度观之,林语堂最有魅力。 就文化思想和文学创作来说,林语堂也是强调融会,不管是中西方文化也好,还是中国古今文化也罢,都是这样。他相信上帝的存在,他崇信基督教文化、道家文化和儒家的中庸哲学,他推崇自然的法则,注重从生物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讲究常识、直觉和悟力以及想像力,强调创造性,完全是一个天地的自由之子!在文学观上,林语堂强调文学的无用之用,强调文学的幽默和闲适笔调,强调词达而已。 总体而言,林语堂是一个另类,也是一个边缘化人物,他的许多文化思想和文学创作也是这样。它们一面是非常的矛盾,而一面又是相当的澄明,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这就是:看似无迹可寻,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准则,即自然而然,无法之法。读者欣赏林语堂及其文学创作时不得不注意这一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