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概述了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考察了先秦、汉唐、宋以后中国社会伦理的基本状况,对比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旅伦理的一般状况,指出普遍伦理得以实现所必备的条件,并对孔孟与荀子、荀子与黑格尔、先秦与宋明有关伦理问题的认识等分别加以比较和论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主要关于儒家伦理可能性问题的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吾淳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概述了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考察了先秦、汉唐、宋以后中国社会伦理的基本状况,对比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旅伦理的一般状况,指出普遍伦理得以实现所必备的条件,并对孔孟与荀子、荀子与黑格尔、先秦与宋明有关伦理问题的认识等分别加以比较和论证。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作为一种思想是如何向社会传播,并从最初的精英理论转变为大众的实践的?伦理思想在社会层面的落实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儒家伦理思想从发生、成熟到最终在社会层面落实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本书对上述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概述了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考察了先秦、汉唐、宋以后中国社会伦理的基本状况,对比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旅伦理的一般状况,指出普遍伦理得以实现所必备的条件,并对孔孟与荀子、荀子与黑格尔、先秦与宋明有关伦理问题的认识等分别加以比较和论证。本书还附带考察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伦理状况和当代中国社会的基层伦理状况。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问题的提出与基本概念 儒家伦理何以可能 一、伦理界说 二、作为参照:犹太教伦理何以可能 三、早期儒家伦理的精英定位 四、非强制特征 五、非大众倾向 六、早期儒家伦理得以展开或实现的基石或平台问题 关于儒家伦理讨论中的几个概念问题 一、伦理与德性 二、实践与思想 三、应当与可能 四、大众与精英 五、他律于自律 六、早期儒家与后期儒家 第二篇 古代中国伦理阶段之鸟瞰 先秦时期伦理道德生活的走向 汉唐时期与宋以后社会基层伦理大略 第三篇 先秦时期中国社会的伦理状况 商周时期的“德”观念与儒家伦理的思想准备 儒家伦理的精英定位 由精英而大众:荀子与孔孟伦理思想之别及其意义 荀子与黑格尔伦理思想共同点之比较 第四篇 汉唐时期中国社会的伦理状况 汉唐时期社会基层伦理难以建立的家族因素——从社会史研究的视角看汉唐时期的伦理问题 汉唐时期社会基层伦理难以建立的教育因素——从教育史研究的视角看汉唐时期的伦理问题 汉唐时期儒家伦理落实的种种问题——兼与宋代社会的比较 第五篇 宋以后中国社会的伦理状况 宋以后中国社会的宗族伦理 宋代:儒家伦理何以可能 朱熹的小学:落实伦理于蒙童教育的范本 第六篇 问题的回答 普遍伦理如何回答——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经验及其启示 论惩戒观念对于普遍伦理的意义 伦理可能性的社会学考察 第七篇 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伦理状况 中国宗教伦理薄弱之主要原因 中国宗教的功利主义特征 试论佛教伦理的种种困境 论中国宗教集体精神的缺失——结合涂尔干宗教社会学理论所作的考察 第八篇 中国当代社会的基层伦理状况 上海市民公共伦理状况分析研究 公民道德的形成离不开法律 乘车不守规则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公共意识:当下公民道德建设的入手之处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