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主体的价值选择为研究视角,从价值选择过程解读贫富分化现象。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对社会转型中的主体价值选择进行宏观分析;对贫富分化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对贫富分化原因进行价值分析;对社会转型的价值标准进行分析;探讨消除贫富分化的价值手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贫富分化的价值阐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唐莉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主体的价值选择为研究视角,从价值选择过程解读贫富分化现象。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对社会转型中的主体价值选择进行宏观分析;对贫富分化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对贫富分化原因进行价值分析;对社会转型的价值标准进行分析;探讨消除贫富分化的价值手段。 内容推荐 解读贫富分化现象是本书的一种尝试。贫富分化是中国现阶段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和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如何看待和解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遂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成为党政决策的难点。 运用唯物史观解读贫富分化现象是本书的基本立场,坚持历史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坚持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红线。 本书以主体的价值选择为研究视角,从价值选择过程解读贫富分化现象。 本书主要讨论五个方面问题,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对社会转型中的主体价值选择进行宏观分析。主体的价值选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手段。中国的社会转型选择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以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目标;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要价值手段。 第二,对贫富分化现象进行实证分析。本书提出:贫富分化是社会转型的负价值,它造成了双重价值悖论:一是贫富分化对价值目标的悖论。贫富分化严重悖逆了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目标;二是贫富分化对价值主体的悖论,它严重悖逆了大多数价值主体的利益需要。其负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违背社会主义的本质,影响社会公正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主要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经济增长,阻滞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第三,对贫富分化原因进行价值分析。从价值选择的动态过程分析贫富分化的原因是本书一大特点。这包括价值目标体系分析和价值手段分析。就价值目标而言,共同富裕的根本价值目标的选择是科学的,问题在于阶段性价值目标的选择出现了失衡。阶段性目标主要包括三组子目标: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化目标与城市化目标、体制转轨中的经济体制目标与政治体制目标、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总体上处于“三重三轻,,状态:重效率轻公平、重工业化轻城市化、重经济体制改革轻政治体制改革。对价值手段的分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价值手段本身也具有背离价值目标的可能性与趋势,主要表现为市场失灵。二是主体在价值手段的运用上出现失误:对市场的驾驭能力有限,对政府的地位与作用缺乏认识,在实践中导致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 笔者认为:主体在价值选择过程中的失误,是导致贫富分化的主导因素,历史、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仅仅是产生贫富分化的次要原因。 第四,对社会转型的价值标准进行分析。笔者提出:以共I司富裕作为衡量社会转型成败的价值标准。有三个理由:共同富裕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公正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表达T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生产关系范畴,也是一个生产力范畴,以此为价值标准可以达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共同富裕既是一个历史尺度,也是一个价值尺度,以此为标准既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可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 本书认为:价值主体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社会公正的价值理念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是主体的价值选择出现失误的深层原因。只有消除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才能超越资本主义,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 第五,探讨消除贫富分化的价值手段。笔者提出:价值整合是消除贫富分化的主要价值手段。价值整合就是伤直主体根据自身利益和需要,在尊重历史规律前提下,自觉协调价值目标与价值手段之间的关系,不断追求价值目标实现的过程。整合是与分化相对应的,有分化就必然要求整合。 本书的可能创新在于:从价值学的视角研究贫富分化现象。目前国内研究贫富分化现象,大多注重历史主义的说明,比较忽略从主体角度、对现象进行深入的价值阐释。本选题没有采取一般研究思路(对现象的描述和分析面面俱到),着重从主体的价值选择角度来解释贫富分化现象,对社会转型中主体的价值选择和创价活动进行系统、整体、结构性的立体分析,对贫富分化现象进行价值评价和价值判断,在国内研究中尚无先例,为弥补国内理论研究的视角缺陷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目录 第一章 解读中国的贫富分化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贫富分化 一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及其特点 二 社会转型的成就与问题 第二节 解读贫富分化的方法论 一 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二 坚持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 第三节 解读贫富分化的基本思路 一 以主体的价值选择为研究视角 二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原则 三 解读贫富分化的具体思路和基本观点 第四节 本选题可能的创新及其意义 一 本选题可能的创新 二 本选题的意义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与价值选择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价值导向 一 社会转型的价值导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第二节 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目标 一 共同富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 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三 共同富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手段的选择 一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 二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基础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共性与个性的同 第三章 贫富分化与价值悖论 第一节 对贫富分化的实证分析 一 贫富分化出现的过程 二 从社会认知看贫富分化 三 从基尼系数和财富拥有状况看贫富分化 四 我国贫富分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二节 工人和农民的价值主体地位分析 一 当代中国价值主体的新变化 二 工人主人翁地位的下降 三 农民成为中国的弱势群体 第三节 贫富分化中的双重价值悖论 一 价值悖论的含义 二 贫富分化:对价值目标的悖论 三 贫富分化:对价值主体的悖论 第四章 贫富分化与价值活动 第一节 关于贫富分化现象的总体说明和基本判断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贫富分化的原因争论 二 对现阶段中国贫富分化的基本判断 第二节 阶段性价值目标的选择与失衡 一 关于效率与公平 二 关于工业化与城市化 三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价值手段的运用与失控 一 市场经济的负价值 二 国家宏观调控及其失控 三 中国的户籍制度与城乡差距 四 社会保障的滞后与贫富分化 五 市场与政府:中国正在求解的高难度课题 第五章 社会转型与价值标准 第一节 社会进步与社会转型的标准 一 20世纪西方的社会发展理论 二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进步观 三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价值标准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价值标准问题上的探索 一 “以阶级斗争为纲” 二 实践标准 三 生产力标准 四 “三个有利于”标准 五 对价值标准的探索并未结束 第三节 共同富裕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最高标准 一 共同富裕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体系中的地位 二 共同富裕作为最高标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 共同富裕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当代价值 第六章 共同富裕与价值整合 第一节 价值整合的含义 一 如何理解价值整合 二 价值整合的依据和内容 第二节 价值整合与中国共产党 一 中国共产党是价值整合的重要主体 二 利益分化要求中国共产党进行价值整合 三 中国共产党具备了价值整合的资源 第三节 价值整合与科学发展观 一 中国共产党对改革以来发展战略的反思 二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三 科学发展观与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节 价值整合的内容 一 阶段性价值目标的调整 二 价值手段的完善 三 利益整合 结束语:清除贫富分化,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