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他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投身到革命战争洪流之中;他亲手缔造了无产阶级人民军队,并在战争实践中,潜心探索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提出了一整套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指挥我军战胜了一切国内外强敌。
本书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内容全面、观点清晰、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并让您从毛泽东的战争指导艺术中领悟克敌制胜的奥秘,汲取战略、策略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
分类 | |
作者 | 姚有志//齐德学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毛泽东,他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投身到革命战争洪流之中;他亲手缔造了无产阶级人民军队,并在战争实践中,潜心探索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提出了一整套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指挥我军战胜了一切国内外强敌。 本书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内容全面、观点清晰、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并让您从毛泽东的战争指导艺术中领悟克敌制胜的奥秘,汲取战略、策略智慧。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全面反映毛泽东军事实践的正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大型军事文献资料,分析了毛泽东指挥的主要经典战役,体现了史论结合、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独特而高超的军事谋略和当代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最高水平。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风华书生 伟大统帅 第二章 探索道路 驾驭战争 第三章 党指挥枪 枪服从党 第四章 游击战争 出奇出新 第五章 诱敌深入 后发制人 第六章 持重待机 战则必胜 第七章 你打你的 我打我的 第八章 集中兵力 各个歼敌 第九章 先打弱敌 后打强敌 第十章 战略持久 战役速决 第十一章 内线防御 外线进攻 第十二章 创造战场 空间制胜 第十三章 歼敌为主 略地次之 第十四章 声东击西 瞒天过海 第十五章 做眼造势 面制点线 第十六章 打谈结合 边打边谈 第十七章 围城打援 攻城歼援 第十八章 审时度势 决战决胜 第十九章 势如破竹 穷追残敌 第二十章 彪炳史册 名震千秋 后记 试读章节 什么是全局?毛泽东的回答是:“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他说:“指挥全局的人,最紧要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主要是依据情况,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照顾两个战役之问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全部活动和敌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最吃力的地方.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要吃亏了。”他强调要“提高战略空气”。上级指挥员要这样,下级指挥员同样要做到这一点。他说,即使当个排长也应该有全局的图画。没有战略,战术也一定谈不好。小的东西是要占大的东西的地位的,如一个鼻子,你能把它安在背上吗? 这种全局观运用到了战争指导之中,使得毛泽东总能审时度势,准确确定作战的中心,将主要战略方向与次要战略方向,内线与外线、进攻与防御、突击与牵制等相互关联的作战行动有机地融为一体。解放军的作战因此变成了全局一盘棋:一军出击,三军配合;一方行动,四方牵制。 国民党军重点进攻陕北,山西的解放军部队就发起晋南攻势,配合西北野战军作战: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晋冀鲁豫野战军就发起豫北攻势,支援华东野战军作战。战略反攻作战,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西北野战军和山东兵团就在内线将国民党军主力两翼拉开。死死拖住。更不要说战略决战中的各大野战军的相互配合,更是休戚与共,同战强敌。国民党军在蒋介石的指挥下,是各自为战;而解放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是相互协同。所以国民党军虽然占有兵力优势.但却处处受制,难抵解放军的整体作战。 全局在握。又能抓住枢纽,毛泽东在战争棋盘上投下的每一粒棋子,自然都是雷霆万钧,既可造势全局,又能谋胜局部。而在作战决策上的审机独断,则使他在战场上处处占据先机。 战争决策,不同于其他决策,既要求集思广益,更强调机断专行。“兵争交,将争谋,帅争机”,战机稍纵即逝,要求决策必须迅速果断,而不能机械地追求少数服从多数。毛泽东非常强调作战决策上的“审机独断”,要求在作战指挥上。“为夺取先机而奋斗”。 毛泽东的统帅素质的确高人一筹。正因为具备了这些独特的素质,因此他的战争思维总是超凡脱俗。他的战争指导总是与众不同。但是,仅有这些,他的用兵依旧不可能传奇传神。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历程上,毛泽东周围集中了一大批无产阶级军事家,将帅协谋,使得毛泽东的用兵方略不但能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而且可以不断地丰富发展。 朱德从井冈山开始就与毛泽东并肩统帅红军。朱毛一体,德高望重的朱德既是三军总司令,也是毛泽东所倚重的战争搭档。 周恩来曾经是毛泽东的军事领导,但在遵义会议之后,他心悦诚服地成为了毛泽东在指导战争中最得力的助手。毛泽东确定大政方略,周恩来创造性地部署实施,风雨同舟,共同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走向了胜利。 还有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贺龙、陈毅、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粟裕、陈赓,等等。毛泽东的麾下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军事将领。每个人都堪负大任,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而毛泽东知人善任,能够将他们放到最恰当的位置,担负最恰当的使命,因而使他们叱咤风云,成为鏖战沙场百战百胜的战将。 统兵不易,统将更难。毛泽东的统将原则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将能而君不御。 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的许多军事文电,既明确、细致、坚定,又给下属留下临机掌握的余地。其中“请按实情决定”,“望酌情处理之”,“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按当面情况决定部署”,“如果你们不同意这些指示,则望你们提出反驳”.…情况紧急时机,一切临机处置,不要请示”等文字比比皆是。 全国解放后,苏联军事顾问看到这些电报,大惑不解,说:“这像命令吗?”军委主席的命令怎么还让下级酌情办理?其实,这正是毛泽东指挥战争的基本原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是在千里之外进行“遥控”,要下级机械执行命令的。毛泽东的作战指挥准则是:下达命令时一般只是规定总的战略任务,在具体执行上给予下级指挥员以极大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集中指挥与机断行事有机地结合起来。 毛泽东充分信任自己的将领,放手让自己的将领决战沙场,这就使得他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始终将注意力集中于关乎战役进程最重大的问题之上。这种充分放权、举重若轻的气度,与蒋介石在决战过程中每事必亲自决策,不给战场指挥员任何自主权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战略决战期间,蒋介石东奔西走,亲自确定每一个作战方案,直接指挥到了师、团的作战行动。而毛泽东在确定战役方针后,只是要下级每日或每两三日将前线情况报告一次,作战指挥全部交给前线指挥员。在淮海战役最紧要的关头,他竟然能够好整以暇,抽出时间给清华大学教授吴晗复信,探讨起历史研究的方法问题。毛泽东的气定神闲,与蒋介石的手忙脚乱,本身就决定了战役的胜负。 毛泽东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神话,他的用兵如神,不仅赢得了全党、全军的敬仰,而且也折服了他的对手。也许来自他的对手的认识,可以使人更深刻地体会这种深奥。 曾与毛泽东沙场较量几十年的蒋介石败退台湾岛后,曾经对国共两党军队的作战思想做了一番绝妙的对比,说:“共匪自江西以来,因为兵员缺乏,武器寡劣,谈不上军事科学,故以我国古代的军事哲学为基本思想,讲求奇正虚实,讲求运用变化,寓生活于战斗,寓训练于战场,翻陈出新,千锤百炼,狡诡虞诈,神出鬼没,极尽战争艺术化之能事。故其战术思想是基于军事哲学的反复实践而形成统一的一套。” “我军则以军事科学为军官学校训练的范本,于是学德国、学日本、学苏俄、学美国,东抄西袭,各鸣其是。头脑先入主观,门户各不相下,对外国的军事科学未得皮毛,反将自己的传统的军事哲学抛弃无遗,逐渐变成死的训练、死的指挥、死的战法,而无战术思想可言。” 蒋介石的研究有些道理,但也仅及皮毛。他没有搞清的是,毛泽东指导战争,最坚实的基础是人民战争,他的所有用兵韬略都建立在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基础之上。 毛泽东指导战争从来不是由军事论军事,由作战论作战,而是从政治看军事,由政治论作战。他所打的是政治军事仗,军事政治仗,是人民战争。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中,他最关注的是人心所属。 毛泽东说:地盘和实力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关键的因素是人心,“打起仗来,人心不属我,我就输了”。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计。正如周恩来所总结的那样:毛泽东打仗,是“争人不争地”。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毛泽东向来鄙视英雄史观,因而把中国革命战争定性为人民战争。更准确地说,基本上或者说主要是农民的战争。他说:中国五个人里面,有四个是农民。割掉四个,用一个指头去打帝国主义,无产阶级就会孤立,变成无军司令、空军司令。 农民的儿子毛泽东,熟悉农村,了解农民,因而他把红军和革命战争的根扎到了农村,走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胜利之路。农村和农民。成为滋养中国革命战争的沃土,农民的支持也支撑起了人民军队的脊梁。 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要求,进而发动农民投身革命战争,则是毛泽东须臾间都不放松的事情。P300-303 序言 进入21世纪,当人们回首20世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时,不能不提到一位集大革命家、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理论家、大艺术家于一身的历史巨匠,他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创造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但更显示他伟大天才的则是在军事领域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事统帅,毛泽东最富风采的人生是在战火中度过的,他所创造的军事业绩,堪称古今第一。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远比和平发生得早。硝烟弥漫的战火,造就了群星灿烂的众多军事家,他们在广阔的战争舞台上,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演出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战争活剧。凭着超群的智慧和才能,毛泽东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观,而且他亲自组织指挥战役战斗的数量之多、胜率之高,中外历史上没有任何军事家能与之相比。被尊为西方军事巨人之首的拿破仑,一生大约指挥过60个战役,但最后却难逃兵败滑铁卢之运。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亲自组织和参与组织指挥的战役战斗就达239次之多,战争之困难,条件之险恶,斗争之复杂,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他以卓越的胆识,超常的智慧,一次次化险为夷,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胜率竟高达99%以上。 一百多年前.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发出“统帅不是学者”的感叹,并期盼能有一位集伟大军事统帅与伟大军事理论家于一身的伟人出现。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伟人。毛泽东出神入化的战争实践前无古人;毛泽东军事著述卷帙之浩繁,思想之深刻,同样没有任何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与之相比。在他亲手撰写的多达5000余篇400多万字的军事论著和作战文电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军事理论。毛泽东被西方称为“掌握打开军事奥秘之锁全套钥匙的时代人物”。 毛泽东的战争指导艺术可谓达到了空前绝后、奥妙无穷的境地。“诱敌深入,后发制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集中兵力,各个歼敌”;“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战略持久,战役速决”;“内线防御,外线进攻”;“歼敌为主,略地次之”。正是通过这些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毛泽东硬是把军事家们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偶然变成了必然、理想变成了现实,完美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智慧与权力的和谐一致,军事科学与战争艺术的有机结合。 毛泽东离世已有30余年,但毛泽东所创造的战争伟业和战争艺术。依然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时代放射出新的光芒。作为历史创造的伟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遗产将与人类精神遗产一起,长留天地,永远为人们所铭记、景仰和继承。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战争与和平这对孪生兄弟还不会分离。让我们从毛泽东的战争指导艺术中领悟克敌制胜的奥秘,汲取战略策略智慧。以锻造坚强的和平之盾! 编者 二○○七年七月十日 后记 本书是基于文献纪录片《毛泽东用兵真如神》改编而成的。此片在央视军事频道播出后,反响热烈,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好评。今年恰逢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领导人民军队从胜利不断走向辉煌,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本书的主要创作者特以此书向“八一”建军节献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