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人们能利用较短的时间,了解中医关于望诊的基本知识,本书图文并茂,直观生动,内容丰富,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以陈家旭教授主讲的首批国家级与北京市级精品课程《中医诊断学》中的望诊内容为主,配以临床常见的望诊体征图片,简要说明望诊要领和常见病证,供中医诊断学教学和临床实习之用。
本书可供大专院校的医学生、留学生以及中西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人员参考,也为广大中医爱好者提供一个科普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医望诊识病图谱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陈家旭//宋天彬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了让人们能利用较短的时间,了解中医关于望诊的基本知识,本书图文并茂,直观生动,内容丰富,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以陈家旭教授主讲的首批国家级与北京市级精品课程《中医诊断学》中的望诊内容为主,配以临床常见的望诊体征图片,简要说明望诊要领和常见病证,供中医诊断学教学和临床实习之用。 本书可供大专院校的医学生、留学生以及中西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人员参考,也为广大中医爱好者提供一个科普读物。 内容推荐 本书以北京中医药大学陈家旭教授主讲的首批国家级与北京市级精品课程《中医诊断学》中的望诊内容为主,配以临床常见的望诊体征图片,简要说明望诊要领和常见病证,供中医诊断学教学和临床实习之用。全书包括望神色、望形态、望头面官窍、望舌、望躯体四肢、望皮肤等六部分的图片和说明,共搜集典型图片221幅。可供大专院校的医学生、留学生以及中西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人员参考,也为广大中医爱好者提供一本科普读物。 目录 1.望神色 001得神(轻病有神) 002失神(无神,意识障碍,昏迷) 003失神(重病) 004失神(大肉已脱) 005失神(大肉已脱) 006失神(大肉已脱) 007少神(好转) 008虚证少神(两日乏神) 009虚证少神(睑废) 010虚证少神(舌痿软) 011重病失神 012病危假神 013神乱(痴呆) 014神乱(脏躁,精神抑郁) 015神乱(癫狂,精神狂躁) 016常色,主色青 017主色赤 018主色黄 019主色白 020主色黑 021主色黄(客色赤) 022客色赤 023病色善色 024病色恶色 025山根(鼻梁)青黄耳前生瘤 026病色青黄 027病色青黄 028下颏、口角青黑舌有红点 029病色青黄面目虚浮 030病色 唇腮赤(内热烦躁神情,内伤发热面容) 031病色面红浮散外感风寒面容 032病色孵腮红外感风寒面容 033病色浮红色聚 034病色腮红而沉舌光莹 035病色红黄吐弄红舌 036病色面赤色散 037面赤色聚 038满面通红 039右腮浮红唇红 040面色红黄 目暗睛迷 041面黄色散而沉 042面色萎黄 口唇淡白 043萎黄色天 044面色青黄 045面色萎黄 046色黄浊面浮胖 047面色淡白 048面色咣白 两目虚浮 049面色苍白 050面色黄白 051面色淡白 052面色淡白舌红光莹 053咣白泛红颊有青斑 054面白颧红 055面色萎黄而黑 056面色黑红 057面色黧黑 058面黑而浊 059面色黧黑 060黧黑阴黄 061面黑而沉 062天庭黧黑 063两颧发绀额角青黑 064天庭紫红 065颧唇发绀 066黑斑黑痣 067面蝴蝶斑 068面颊血丝红缕 069眼周青痣 2.望形态 070愈后体强 071病中体弱 072胖瘦 073体弱懒动 074躁动不安 075蜷卧嗜睡 076跛行 3.望舌 077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有神 078淡红舌薄白苔 079淡白瘦薄舌薄白苔 080红舌黄腐厚裂苔 081绛舌黑干苔 082绛紫舌光莹舌浮垢苔 083青紫舌白腻苔 084淡紫舌腻干苔 085胖大、齿痕淡白舌 白腻苔 086苍老齿痕舌 087淡嫩齿痕舌 088淡红瘀点舌 白腻淡黄苔 089淡紫红点舌 白腻淡黄苔 090芒刺舌黄腻苔 091芒刺舌 092裂纹舌薄白苔 093强硬舌霉酱苔 094痿软舌 095痿软舌 096歪斜地图舌(花剥黄腻苔) 097歪斜舌 中剥苔 098短缩舌 099舌衄薄黄苔 100舌疮重舌 101舌下青络 102水滑苔淡红舌 103润黑苔淡红舌 104舌疗类剥苔 4.望头面官窍 105解颅弄舌发枯 106方颅头发作穗 107方颅 108面肿 109面肿虚浮 110面肿唇肿 111腮肿 112满月脸 113面部红斑 114目暗睛迷 115目光有神 116目色青 117目色赤 118目睛微赤 119白睛红黄 阳黄 120白睛淡黄 121睛白 122目窠内陷 123目窠肿 124眼睑浮肿 125睑肿下垂 126下睑红肿 眼丹 127针眼 128睑缘赤烂 129日睛突起 130斜视 13l准头青黑 132准头赤 133准头红黄 134鼻黄 135鼻黄色浊 136鼻白 面白青灰 137鼻柱黑面黑而浊 138鼻柱黑斑 139鼻孔干燥 140鼻柱塌陷 141鼻翼溃蚀下唇红肿 142鼻衄口疮唇红肿 143唇舌红肿黄积粉苔 144鹅口疮 白积粉苔 145口糜 146口唇疱疹 147疱疹破溃(唇风) 148茧唇 149茧唇 溃蚀 150兔唇 151兔唇(修补后) 152唇舌色淡 153唇舌淡红 154唇舌色红 155唇红 156唇淡 157唇黑 158唇黑 159热气疮齿衄眉浓发黑耳大 160热气疮 16l齿垢 162咽红 口唇疱疹 163乳蛾 5.望躯体四肢 164扁平胸红丝血缕 165桶状胸舟状腹 166桶状胸 167端坐呼吸 168腹部凹陷带状疱疹 169腹膨隆 170臌胀 171臌胀 172胸腹青筋血缕 173腿部肌肉萎缩 174手部肌肉萎缩 175膝部肿大 176膝肿 177静脉曲张(恶脉) 178左足踝肿青筋暴露 179左足内翻 180手指变形 181足痛跛行 182手臂水肿 183手臂痿废无力 184手指筋脉拘挛 185手指关节梭状畸形 186杵状指 187脱疽 188脱疽(脉管炎) 6.望皮肤 189月干掌 190阳黄 19l阳黄 192阴黄 193阴黄 194红疹 195腹部麻疹 196腰背麻疹 197阳斑 198多形红斑 199结节性红斑 200斑丘疹 201皮肤糠疹 202瘾疹(风团) 203药疹 204丹毒 205丹毒 206瘀点 207瘀斑 208阴斑(瘀斑) 209牛皮癣 210牛皮癣 211肌痹、肉痹 212肌肤甲错 213湿疹(奶疮) 214湿疹(旋耳疮) 215疣目(扁瘊) 216黑色素痣 217瘤赘 218恶性肿瘤 219火疖 220疖肿 221痤疮 222阴囊肿大 试读章节 1 望神色 望神是指广义的神,不仅是心理活动,还包括人体的调节控制功能。因此观察范围很广,凡是能反映人体功能状态的各个方面,如声、色、形、态等等,都包括在内。不过主要还是由心理活动反映出神志以及面色两方面。 望色是指五色诊法,青、赤、黄、白、黑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纯粹的颜色。健康人的常色应该明润而含蓄,是营养状态和功能状态正常的表现;由于种族、地域、遗传等因素而具有的一生不变的肤色称为主色,因生活条件正常变化(如气候、饮食、情绪等)而随时变化的色泽称为客色。病色多明显暴露,或者晦暗、枯槁。青主肝病、寒、痛、瘀、惊;赤主心病、火热实证、阴虚阳浮:黄主脾病、湿证、虚证;白主肺病、阳虚、失血、气血不足;黑主肾虚、血瘀、水饮。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天是望色十法。浮是色显,主表证,沉是色隐,主里证;清是色明,主阳汪,浊是色暗,主阴证;微是色浅,主虚证,甚是色深,主实证:散是分散,主新病,抟是抟聚,主久病;泽是润泽,主病轻,天是枯槁,主病重。色诊原理不只是用于面部,也适用于其他可以观察色泽的地方。 P1 序言 望诊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法之一,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望诊的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两下多年前的《难经》明确提出了四诊的基本概念,《难经·六十一难》记载:“望而知之谓之神”,把望诊列为四诊之首,这是很有道理的。据现代研究,人们由视觉获得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的80%,所以充分利用视觉,训练敏锐的观察力,不仅是医生所必需的,也是聪明人所必备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望诊是神秘的,只是多年积累经验的问题,而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还是要“四诊合参”、“四诊并用”、“四诊并重”的,当经验足够丰富时,自然就会一望便知,使人感到神乎其神。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望诊,不断积累临床经验,著书立说,特别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许多学者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望诊,使中医望诊有了新的发展。 老中医常说“多诊识脉”,其实望诊何尝不是如此,也是靠经验丰富了,在头脑中建立起模糊的识别标准,这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夫。本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搜集临床资料,虽然所见到的病例还不够大量和全面,但是得到很多患者及其家属的热情帮助和积极配合是令人十分感动的。可以说没有一个患者拒绝拍照,他们知道留下这些临床资料,是为了教学,培养更多的医生,都主动要求连续观察拍照。只是当时技术条件所限,上万张照片,大部分彩色失真而不能用。本书所精选的222张图片,也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冈几十年的变化,已无法与患者及其家属取得联系,为尊重当事人的隐私,不得不在图片的剪裁和遮挡方面做些技术处理,使其非肖像化,病例资料也尽量从简,这难免会影响一螳效果。不过作为实习手册,还是能把临床医生十几年以至几十年的经验搜集在一起,使初学者能在短时间内,方便快捷地增长临床经验。只要经常翻阅,在头脑中较快建立起诊断标准,就能熟练地掌握望诊技巧。 本书以陈家旭教授主讲的首批国家级与北京市级精品课程《中医诊断学》中的望诊内容为主,配以临床常见的望诊体征图片,简要说明望诊要领和常见病证,供中医诊断学教学和临床实习之用。全书包括望神色、望形态、望头面官窍、望舌、望躯体四肢、望皮肤等六部分的图片和说明,共搜集典型图片222幅。其中第19、78、87、95、166、167、170、171、177、184、187、188、201、204、205、212、218幅图片由陈家旭教授提供,其余由宋天彬教授提供,文稿由宋天彬执笔,陈家旭教授修改。 编写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利用较短的时间,了解中医关于望诊的基本知识。因此要求图文并茂,直观生动,内容丰富,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希望它是一部较为实用的参考书,有助于国内外中医爱好者仝面了解、学习和研究中医,并尽快掌握中医单诊技能。因此本书可供大专院校的医学生、留学生以及中西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人员参考,也为广大中医爱好者提供一个科普读物。但是,由于水平和技术条件有限,不足和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望有识之士,不吝教正。 陈家旭 宋天彬 2006.3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