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传统熏画与剪纸》一书采用纯质纸全彩印刷,以图配文,以文释图,通俗易懂。作者运用第一手资料,对中国传统的剪纸和熏画进行了详细的叙说,使读者对中国传统剪纸、熏画艺术有所了解和感知,通过艺术的力量复原一幅幅在历史中沉淀的生活画面,具有很强的鉴赏性和收藏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图说中国传统熏画与剪纸 |
分类 | |
作者 | 宋兆麟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图说中国传统熏画与剪纸》一书采用纯质纸全彩印刷,以图配文,以文释图,通俗易懂。作者运用第一手资料,对中国传统的剪纸和熏画进行了详细的叙说,使读者对中国传统剪纸、熏画艺术有所了解和感知,通过艺术的力量复原一幅幅在历史中沉淀的生活画面,具有很强的鉴赏性和收藏性。 内容推荐 本书名日《图说中国传统熏画与剪纸》,共有八章:第一章,古老的剪纸;第二章,剪纸的种类;第三章,各色剪纸;第四章,剪纸的传承;第五章,熏黑的剪纸;第六章,珍贵的熏画;第七章,熏画和剪纸的年代;第八章,各地剪纸。此外,还有一个结语。 目录 前言 古老的剪纸 剪纸的起源 剪纸的发展 隋唐文人对剪纸的称颂 剪纸的种类 门笺 棚花 窗花 喜花 灯花 服饰花 枕顶花 信仰花 节庆花 礼俗剪纸 各色剪纸 素面剪纸 红色剪纸 点染剪纸 剪纸的传承 剪纸的步骤 技艺的传承 熏黑的剪纸 花卉 动物 人物戏曲故事 珍贵的熏画 花鸟虫 飞禽 走兽 饲养动物 人物 戏曲故事 建筑器物 门笺棚花 熏画和剪纸的年代 清代熏画 民国时期的熏画 建国初期的熏画 文革时期的剪纸 近期的熏画 各地剪纸 京津地区 河北剪纸 河南剪纸 山东剪纸 山西剪纸 陕西剪纸 东北剪纸 南方剪纸 民族剪纸 后记 试读章节 二 棚花 棚花是主要的装饰性剪纸,又名顶棚花、仰光、传盘顶。此类剪纸在顶棚或天花板上贴的较多,多花草或几何纹,有红、绿、黑诸色。乔迁新居常用团花、四角花,新婚则用喜花。内容有二龙戏珠、四角配花。新房多为狮子滚绣球、凤凰串牡丹、四季娃娃、大鸡花、莲子花。北京故宫用黑色龙凤剪纸。此类剪纸多流行于北方地区。 该花图案比较复杂,中心为大团花、月明花,大而呈圆形,多为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凤凰串牡丹、四季娃娃、大鸡花、莲子花等,四角贴各种角花,有蝴蝶、蝙蝠、菱花等。三 窗花 窗花是窗户上粘贴的剪纸,形式较多,有方形、圆形、条形、团花、角花等,但都比较精致、细小。题材有花卉、动物、戏曲人物,还有汉字,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连年有余”“吉祥喜庆”“喜上眉梢”“连生贵子”等,还有“老鼠娶媳”和戏曲故事等。窗花中以红为主,棂子窗花,多长方形,贴于窗棂之上,四角用三角形,称窗角。窗心即中央,由几幡合成,称“窗心”。其他为“小花”。窗飘带多长条,挂于窗上,如八仙。 此外,还有一种墙花,又名炕围花,是在炕周围墙上贴的剪纸,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狮子、娃娃抱鱼、老鼠娶媳、八宝等。它是在窗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实,墙花有两种:一种是贴在卧室墙上,又称炕围花;一种贴在灶头上,又称“灶头花”。 以上诸种剪纸,实为室内或建筑装饰,窗花有窗花、窗越、窗风等;坑周围的“炕围花”;烟囱上的“烟格子”,碗柜上的“板架云子”;灶台上的“灶头花”,等等。 P014-015 序言 一幅幅美妙的剪纸,就像一首首真挚的民歌,视而悦目,看而欢欣,其中蕴藏着浓浓的理想、欢快和祝福。它是民间艺术的根,又是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但是,古代的剪纸留下来的却极少。 在隋朝以前的考古中曾经出土过古老的剪纸,但并没有引起我的关注,只因为自己是从事史前研究的,后来虽然进行过许多民族调查,也是为史前研究寻找佐证,因而在工作中把剪纸艺术忽视了。近些年由于从事民俗学研究,经常涉及所谓的非物质文化,这时才开始关注民间剪纸艺术,其中有两件事对我触动较大: 一是看到许多民族地区的剪纸,其实用性很强,还没有受到商品经济的污染,远比汉族剪纸古朴。民族文化是历史的“活化石”,它对研究剪纸的起源、发展有重要价值。特别是某些民族地区不是剪纸,而是剪树叶、树皮、兽皮,形成独特的剪刻艺术,这应该是剪纸艺术的先河。 二是近几年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民间文化比较留意,特别是在逛旧货市场时,经常碰到剪纸。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冀中老乡,正在出售一种“书本子”,里边有数以百计的老剪纸,其中有互助组、合作社等内容。我虽然不研究剪纸,但也爱不释手,难以割舍。我个人并不搞收藏,所以最后建议一位学生买下,并对他说: “这种旧剪纸可遇不可求,研究后能写一本书。”事后每想到这件事都懊悔莫及,这成为一大憾事。在人的一生中,可能会有不少憾事,但是事关学术研究的憾事是很痛苦的,至今追悔莫及。吃一堑,长一智,后来再遇到剪纸就比较慎重了。 旧的机会失去了,新的机会还会再来。2004年秋在劲松附近一个旅馆内,看见山东莱州两兄弟, 专门到北京卖民间的东西,号称老物件,有老年画、老广告、旧书本、鞋袜等,真是应有尽有,其中也有一些剪纸及其熏样。尤其是后者,过去听说存下来的寥寥无几,居然今天看到那么多,足有百余张,而且形式新颖、制作精美、内容丰富,使我如醉如痴。 后来又遇到几次,我均先后购下,目前已积累了1000多幅剪纸、熏样。做学问,上学拜师是不可少的,但是“先生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个人做学问,读书、调查、搜索实物,都是重要的手段,但共同点都是积累资料,然后再通过资料去探明一定的历史或文化课题。 这里所说的“熏样”,是传统的说法,但此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我认为这里有三个名词:一是剪纸,这是没有分歧的;二是那些选中的好样子和被熏黑了的剪纸,被称为熏样是恰如其分的;三是在白纸上熏出来的花样,称其为剪纸显然不妥,因为它不是剪出来的,称其为熏样,也不确切,因其不是被熏黑的剪纸。它是被灯燃烟熏出来的,应该另外起名,可称其为熏画。 做学问最重要的工作是积累资料。熏画积累多了,自然萌生一些想法,于是对熏画进行梳理,又进行一些田野调查,最后把它写出来,公诸于众,供学术界研究考证。本书名日《图说中国传统熏画与剪纸》,共有八章:第一章,古老的剪纸;第二章,剪纸的种类;第三章,各色剪纸;第四章,剪纸的传承;第五章,熏黑的剪纸;第六章,珍贵的熏画;第七章,熏画和剪纸的年代;第八章,各地剪纸。此外,还有一个结语。 宋兆麟 2005年10月于北京 后记 我对剪纸的研究纯属外行,但略知一二。当我在旧货市场看到大批剪纸熏样之后,既感到兴奋,又感到它有一种魅力,时时在缠绕着我。经过多方请教,翻阅史料,决定把它介绍出来,于是写成《图说中国传统熏画与剪纸》一书。不言而喻,它是在许多专家研究的基础上起步的,我们做的仅仅是公布一些熏样样本而已。当然,后来又搜集了不少,可惜已经不能编入书内。但愿此书出版能引起广大读者对熏样的重视,我也会寻找机会把它正式展出,以享读者。 宋兆麟 2005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