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蒙培元讲孔子(未名讲坛)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蒙培元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儒者所讲的本心或良知是根据孔子所点醒的“仁”而来的。仁与天地万物一体,仁心体物而不遗,所以仁即是体,即是创造原则。本书仍以《论语》为原始文本,作为研究的主要依据,客观公允地介绍了孔子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巨大贡献和学术成就。

目录

第一讲 孔子评传 …………………………………1

一、家庭背景……………………………………2

二、少年时代……………………………………4

三、勤奋学习……………………………………7

四、收徒讲学……………………………………11

五、从政仕鲁……………………………………15

六、周游列国……………………………………21

七、晚年生活……………………………………27

第二讲 天人之学……………………………………33

一、天的意义……………………………………34

二、“性与天道”之说…………………………38

三、存在与价值的统一…………………………44

四、关于“知天命”……………………………46

五、关于“畏天命”……………………………51

第三讲 仁的学说……………………………………56

一、仁如何贯通天人……………………………56

二、仁与知………………………………………59

三、仁与礼………………………………………64

四、孝与忠恕……………………………………67

五、仁与生态……………………………………71

第四讲 礼的学说……………………………………76

一、向往和谐统一的社会秩序…………………77

二、“正名”说…………………………………84

三、人文关怀……………………………………87

四、宗教精神……………………………………90

第五讲 德治学说……………………………………97

一、“修己以安百姓”…………………………98

二、主张“富民”,反对“聚敛”……………101

三、主张“德化”,反对“刑罚”……………106

四、“德性”与“德治”的关系………………111

第六讲 文艺思想 …………………………………115

一、广义的艺术观 ……………………………116

二、诗论…………………………………………123

三、乐论…………………………………………130

第七讲 教育思想 …………………………………137

一、教育理念 …………………………………138

二、教育目的和原则 …………………………142

三、教育内容和要求 …………………………147

四、教育方法 …………………………………156

第八讲 历史地位 …………………………………169

一、“百家争鸣”中的孔子……………………170

二、汉代宗教化中的孔子………………………173

三、儒、道、佛并存时期的孔子………………176

四、宋明儒学中的孔子 ………………………180

五、近代变革中的孔子 ………………………183

六、改革开放中的孔子…………………………187

后记……………………………………………………191

试读章节

七、晚年生活

回到鲁国后,孔子受到优厚的待遇,但是,并没有被委以重任,孔子也不求任。“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除了继续从事教育,同时又集中精力整理文献。晚年时的孔子,已经过了“六十而耳顺”之年,到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所谓“耳顺”,就是经过一番周游之后,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考验,能够适应任何环境,听得进任何声音,能够进行分析而不感到惊异。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领会了人生的真谛,贯通了天人之道,获得了精神自由,做到了“求仁而得仁”,随心之所至而不逾越宇宙法则。只有心与天道合一,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孔子勤奋一生,只是到了晚年,才认为自己达到了这个境界。富与贵,早已不足论了;“道”之行与不行,也已经付之于“命”了。但是,只有一件,至死不能放弃,这就是完成天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完成人格,传承文化,教育后生。这才是他一生为之追求,且行之久远的事情。因此,他始终保持着“学而不倦”的精神,以“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为最大的快乐,也以此来勉励学生。P27-28

序言

《未名讲坛》序

汤一介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他认为,在公元五百年前后,在古希腊、印度、中国和以色列等地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4页)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把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头古希腊,使欧洲的文明重新燃起新的光辉,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宋明理学(新儒学)在印度佛教的冲击后,再次回归孔孟,而把中国哲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思想家们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相传地推动着人类的历史文化的发展。我想,上述雅斯贝尔斯关于“轴心时代”的观念,可以对编这套《未名讲坛》有一点重要启示,这就是人类必须不断回顾自己的历史,重温自己的文化传统。人类的历史是由人自身创造的,这中间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思想大师无疑是起着巨大的作用。如果我们能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写出这些大师启迪人的思想,应该能实现这套书《未名讲坛》所希望的“让大师走进大众,让大众了解大师”的宗旨。

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者,未必尽同。”我们生活在今天,有志向实现自古以来人类的理想,重温自古以来的人们走过的历史历程,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虽然世移事迁,现在和过去不一定都一样,但总可以从古来的大师们的智慧中得到教诲。自古以来可以称得上“大师”的应该是:既能以他的深邃的思想引导人,又能以他的人格魅力吸引人,他们是真、善、美的化身。但是,看看今天我们的社会,不能不承认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也许最为使人们担心的是,由于物欲的驱动,让许多人失去了理想,丢掉了做人的道理,这样下去将是十分危险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套《未名讲坛》对我们将能起着以“大师”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人类社会的福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汤一介

2005年8月8日

后记

孔子是从古至今不断被述说、被研究的思想家,同时又是很难“定论”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但是,很难从某个方面将它说清楚。我们的研究只能是不断逼近真实的孔子。

孔子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因为当时还没有私人著书立说的习惯)。研究孔子的惟一可靠的文本,是由他的弟子记录、再传弟子整理而成的一部《论语》。这是一部语录体、对话体的著作。清代以后,有人从其他著作中辑录孔子的言论,直到今天,还有人做这项工作。对于这些“辑语”,我们能作参考,却不能直接引用。因为这些言论,虽然在各书中冠以“子曰”,但其直接的文献来源仍不清楚。因此,本书仍以《论语》为原始文本,作为研究的主要依据。此外,也参考丁史书上的有关记载。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严格地说,连《论语》中的最后几篇,都不能作为研究孔子的第一手资料。这就过于严格了。即使所记录的,不是直接从孔子那里听来的,也是去孔子不远,我们还是可以引用的。“文本”并不限于书写文字,还包括实践活动。孔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而且是一位实践家。但是,孔子的实践活动也只能依靠文字记载去了解。

今天,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而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家都在谈论孔子。这表现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当然是在开放视野下的认同。值得重视的是,人们大都带着时代的“问题意识”重新理解孔子。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由于各人的“视角”不同,对孔子的理解与解释也就各异。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是,力求“回到原点”,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出发,去理解孔子。我们说,孔子开创了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应当从孔子开始。但是,孔子又是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的,要研究孔子,又不能离开中国文化的背景。实际上,孔子与中国文化是不能分开的。照我的理解,中国文化有一个基本精神,这就是“究天人之际”,也就是“天人合一”。中国文化中的所有问题都与这个基本精神分不开。这个基本精神,就是由孔子提出的,但又不止于孔子一人,而且是在不断的解释中表现出来的。比如作为孔子学说核心的仁,我是从“天人合一”的思维框架中去理解的,而不是从人与自然相对立的所谓纯粹主体性去理解的。今日理解孔子,必须参照西方文化,但又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文化的观念,庶几可以讲出孔子思想的真精神。这个话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很难,我也是“勉为其难”。

如果说孔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这毫不意味着孔于是中国文化的惟一代表,也不影响中国文化多元发展这个“事实”。我们可否说,中国文化既是多元的,又是不断整合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能够证明这一点。但是,在其不断整合的过程中,孔于思想居于核心地位,这一点似乎是可以肯定的。这也就是孔子何以成为中国文化象征的原因所在。

孔子这个人物是很难写的,也是最需要研究的。正因为如此,希望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1: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