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内地、澳门和香港的参赛者们用手中的笔,写出了对澳门的真情实感,从文学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了澳门风情。 从黑沙踏浪,讲到镜海长虹,还有普济禅院、龙环葡韵、妈阁紫烟、灯塔松涛、庐园探胜……
“潦倒”的报刊发行员
我结识的第二位澳门朋友阿棠,他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当地雇用的报纸发行员。我一到任,他就瞄上了我,有事没事给我打电话,一周几遍往我办公室跑,目的是要我帮他跑发行。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出于无奈不得不求助于我。虽然他持有报社发的大红聘书,但要人家掏钱订报,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听他说,许多派头大的机构干脆连大门都不准他进,更别说求见有权批准订报的主儿。但他一点也不灰心,每天一大早就赶到拱北口岸,等7点钟一开关,他第一个过关到珠海去取报。然后马上返回澳门四处送报,一边送一边征订,订他报的他送,没订他报但有能力订报的,他也送。这样做有他独到的想法,既保证那些订报者当天能看到报,又感化那些白看报者最终能掏钱订报。我从旁看得很清楚,阿棠为发行报纸可真尽了力,想尽了法儿。
阿棠名叫陈瑞棠,今年还不到40岁,留着小平头,虎里虎气的,说话高喉咙大嗓门。他告诉我,他初中都没上完。我暗地里觉得,阿棠也就是干发行的主儿。可这一次又给了我一个意外。
那天,他送完报纸来我办公室聊天,一见面就大声告诉我:“我又征订了2份报纸。”我问他:“现在总共征订了多少份了?”阿棠脱口而出:“24份。”我心里真替他难过,3个月了,才订了24份,照这么个进度,岂不要喝西北风啊。遂问他:“生活有困难吗?”
阿棠咯咯咯笑了起来:“站长,实话告诉你,养家糊口的钱还是有的。”
这真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道阿棠还有其他来钱的路子?还是……阿棠看我百般不解的样子,于是,原原本本亮出了他的“家底”。原来,阿棠也曾辉煌过,钱多的时候,也拥有一两千万元的资产。他在广西、唐山搞装修七八年,发了财。可后来吃了为人豪爽的亏。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借了他270万元。谁知没等还钱,朋友病故了。270万也随之打了水漂。还有几位朋友也借了他二百多万,种种原因至今未还。阿棠戏谑地说,他现今已走人人生的谷底。
如此看来,阿棠确实不缺钱,他每天背个挎包风雨无阻地四处送报,只因为他有着自己的既定目标,要在一两年内把《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行到500份。我深信,凭他的能吃苦、钻劲和乐观,阿棠一定会实现他的目标。P42-43
为迎接澳门回归5周年,由澳门基金会与百花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了“我心中的澳门”散文大赛。经主办单位邀请,澳门日报与澳门笔会协办。
全国各地作家、读者踊跃投稿,共收到参赛作品数千件。经过大赛办公室反复、认真地筛选,经过评委会全体委员认真阅读、打分、评议,共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优秀奖14篇。
本书即是获奖作品的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