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稳重的步履和过人的膂力赛过狗熊,狡狯赛过狐狸,凶狠赛过毒蛇,迅猛赛过老虎,吃苦耐老赛过骆驼,慷慨赏赐赛过抚爱幼崽的渴血雌虎……他就是一代草原英雄成吉思汗。本书主要讲述了从1220年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征服中亚的花拉子模国到1226年他死于挣讨西夏途中的这段史实,全书情节跌宕,语言风趣,读来引人入胜。该书曾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成吉思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前苏联)瓦西里·扬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稳重的步履和过人的膂力赛过狗熊,狡狯赛过狐狸,凶狠赛过毒蛇,迅猛赛过老虎,吃苦耐老赛过骆驼,慷慨赏赐赛过抚爱幼崽的渴血雌虎……他就是一代草原英雄成吉思汗。本书主要讲述了从1220年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征服中亚的花拉子模国到1226年他死于挣讨西夏途中的这段史实,全书情节跌宕,语言风趣,读来引人入胜。该书曾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内容推荐 《成吉思汗》是前苏联已故著名作家瓦西里·扬的优秀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第二部《拔都汗》、第三部《走向“最后的海洋”》),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本书以1220年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征服中哑的花拉子模国、1223年派大将哲别和速不台在迦尔迦河畔击破斡罗思和钦察联军、1226年成吉思汗死于征讨西夏途中这段史实为主要情节,展现了从成吉思汗的黄金大帐到摩诃末的后宫,从宽田吉思海的孤岛到卡拉库姆沙原、从钦察草原到中河河畔等广阔场景,塑造了威严冷酷的蒙古大汗、骁勇善战的蒙古将领、性格乖戾的花拉子模沙、目光短浅的斡罗思公爵、神出鬼没的“强盗”、正直不阿的托钵僧等众多形象,同时也介绍了蒙古、中亚、俄罗斯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萨满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信仰礼仪。当然书中也克斥着大量对成吉思汗西征大军丑化式的描述和否定评价,这是作者个人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所致。 全书情节跌宕、构思奇特、描写细致、语言风趣,读来引人人胜。 目录 “萨里亚姆”,读者!/1 1 身穿长袍的托钵僧/2 2 在游牧民的帐篷中/6 3 草原骑士/9 4 断事公道的哈吉姆/13 5 难以忘怀的小院门/17 6 沙的修史人/20 7 王宫的早晨/27 8 为伟大的伊斯坎德演奏“努巴”/32 9 凶神恶煞/37 10 缝在衣服上的影子/40 11 慷慨之举/44 12 秃儿罕哈敦的奸谋/48 13 后宫的被囚禁者/53 14 报丧人带来的喜讯/56 15 在被废黜王储的花园里/63 16 征讨钦察草原/70 17 与来历不明之敌的战斗/76 18 蒙古大军准备出击/84 19 东方君主的使团/86 20 沙与使者的夜间谈话/88 21 使者谈成吉思汗/9l 22 大汗听取禀报/98 23 成吉思汗不安的一夜/100 24 在忽阑哈敦的帐篷里/104 25 合罕屈指计时/108 26 一支失踪的驼队/110 27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113 28 成吉思汗龙颜大怒/114 29 信件该当如何写法/119 30 谁不守卫,谁将灭亡/124 31 库尔班一吉兹克当上了骑兵/128 32 战争开始了/133 33 战士的护符是利剑/137 34 桀骜不驯的帖木儿一灭里/141 35 蒙古人越过大漠/143 36 被围困的不花儿/145 37 不花儿不战而降/149 38 怯绿连河草原多么好哟!/153 39 投降者是可悲的/160 40 上层人士出卖了撒麻耳干/164 4l 花拉子模沙无处藏身/167 42 在宽田吉思海的海岛上/172 43 库尔班一吉兹克回家去/177 44 库尔班寻找家人/181 45 秃儿罕哈敦出逃/184 46 扎阑丁向成吉思汗挑战/187 47 申河之战/191 48 哈吉·拉希姆当上了录事/193 49 “黑骑士”/197 50 哈吉·拉希姆讲的故事/20l 51 成吉思汗三子因玉龙杰赤不和/211 52 哈拉一孔恰尔寻找故事的结局/214 53 要夺取玉龙杰赤,就得先摧毁它/220 54 哈拉一孔恰尔在“永忘塔”/222 55 哈吉·拉希姆在少年拔都汗身边/229 56 成吉思汗的圣旨/233 57 向“惟一至尊者”禀报/234 58 寻找“最后的海洋”/237 59 在阿兰和钦察境内/238 60 在迦尔迦河附近的鞑靼营地/24l 6l 被鞑靼人抓获的流浪汉普洛斯吉尼亚/244 62 基辅惶恐不安/249 63 速不台-把阿秃儿的计划/260 64 蒙古人在涅卜儿河畔/263 65 斡罗思人与钦察人向草原推进/265 66 鞑靼人的圈套/269 67 速不台-把阿秃儿准备打仗/271 68 战斗开始了!/275 69 好一场恶仗!/279 70 鞑靼人在尸骨上举行宴饮/284 71 成吉思汗下令班师/288 72 成吉思汗与真人信件往还/292 73 你要让我长生不老!/294 74 蒙古人返回大斡耳朵/301 75 成吉思汗决心死于征途/303 76 蒙古人从这里路过/311 77 撒麻耳干今何在/316 78 在铁栅栏里/319 79 本书的最后一页/321 译后记/326 试读章节 成吉思汗命令幼子拖雷汗攻占并劫掠古城马鲁,同时命令其他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各率其部征服花拉子模都城玉龙杰赤。 每个蒙古人都想染指这座木速蛮大地上最富庶的城市,这座曾向世界各地派出商队,带去薄如蝉翼的织物,名扬遐迩的铠甲和其他贵重物品的城市。他们想,每个参战者至少将从城里牵出两匹马或一只骆驼,上面载满丝绸衣服、宝石项链、高脚杯以及各种罕见的东西此外,每个人还将带几个技艺高超的奴隶回家去,这些奴隶既会织布,又会制靴子、缝皮袄,而主人只需躺在作为战利品而得到的地毯上听乐师一他们也是在攻占玉龙杰赤时俘虏到的——弹琴就一切全有了。 蒙古士兵在开往北部的阿母河畔花拉子模平原时,人人心中充满了这样的憧憬。 成吉思汗的两个儿子察合台和窝阔台率先急急忙忙赶去,想早于长兄术赤占领玉龙杰赤。要知道按照大汗当初的旨意,整个花拉子模连同钦察草原都属于术赤的封地范围。 术赤汗对于允许他这几位弟兄参与瓜分他未来封地之都城中的财富一事,大为不满,他决定按兵不动。他一边进行他所喜爱的狩猎活动——猎取野马,一边满不在乎地说: “没有我,他们打不下玉龙杰赤。先让他们去碰个头破血流吧!” 而嫉妒成性、贪得无厌的察合台则在宴饮的时候指天划地地说: “术赤分得的封地本来就很大,现在还想独得好处。不行,我不能把玉龙杰赤让给他,要让给他也得先把这座城市变成废墟才行! 玉龙杰赤,这个花拉模子沙王朝的都城,钦察诸汗、富裕商人、手艺高强的匠人和来自不同民族的奴隶居住的城市,自从蒙古人侵人马维阑维赫尔之后,便进入了惶恐不安的时期。 残酷统治过这里的秃儿罕哈敦太后的逃离,花拉子模沙王朝皇亲国戚的四散,使这个人口众多的都城落人了钦察头人的手中。每个钦察头人都想当穆斯林大地的最高统治者,哪怕一个月,一天也成。诸汗和伯克们为此争吵不休。钦察伯克忽马儿的斤等不及别人将他拥上“荣誉白毡”,便急急忙忙自立为花拉子模算端。所有的人都对他表示绝对服从,连鬓发斑白的伊玛目们也在清真寺里卖力地为他祈祷。 花拉子模新的统治者忽马儿的斤首先宣布,他的政权对伊斯兰教至为虔诚。他下令将那些每天不到清真寺作祈祷的人搜捕到,关进牢里。全城除了全副武装的警卫人员外,还增派了“拉伊萨”。他们用棍棒维持秩序,惩治那些祈祷不勤的人。新算端还任命自己的亲戚阿老丁·额儿-海牙惕为守城官,并用增加新税的办法扩充了夜间巡逻队的人数。尽管如此,城里的抢劫事件特别是抢劫粮库的事件还是有增无减。不安情绪与日俱增——大家都为令人生畏的蒙古骑兵一旦攻入这座伟大城市后自己的命运担心。 算端忽马儿的斤通过代言人和伊玛目安慰百姓说:蒙古人根本不会来玉龙杰赤,他们劫掠了不花儿、撒麻耳干和马鲁之后已经心满意足了,现在正准备返回草原故地呢。 玉龙杰赤似乎又过上了原先的日子:像原先那样,每天清晨艾赞奇站在清真寺塔顶上招呼正教徒们去作祈祷;像原先那样,商人坐在市场的货堆旁招徕顾客像原先那样,来往行人走在窄狭而弯曲的街道上。但是城里的商业和手工业日渐冷落起来。 商人们抱怨说,商业正在衰败,有些人甚至不再经商了。顾客们只是问问价格,咋咋舌,摇摇头,虽然物价降低了一半,却无人购买。 只有吃的东西一个劲儿地涨价。居民们预料到这类货物的来路已经断绡 干是纷纷抢购面粉、小麦和葡萄干。 人们聚集在十字街头低声议论道: “鞑靼人离这里不远了。鞑靼人的大部队正在开来。鞑靼人将围困我们这个城市。因为城墙高大坚固,所以围困时间也长。我们吃光羊肉马肉之后,该怎么办呢?我们该往哪儿躲哪儿藏呢?” 各种不可思议的流言令城市居民又惊又喜。有的说: “扎阑丁集结了五十万大军。他正向玉龙杰赤进军。他打垮了鞑靼人的大部队,鞑靼人已向东方逃去……” 有的说: “鞑靼人绕着城墙走来走去,就是无法攻克它。玉龙杰赤难道是能够攻占的吗?鞑靼人将撤向北方。这一点,老人们最清楚……” 一些驼队离城市而去。驼背上驮的不是驮子,而是筐子,筐子里坐着不时朝外探望的妇孺。他们要到曼吉失剌克地方的突厥蛮人那里去。与此同时,却有一些商队——有的骑马,有的坐车,有的骑驴——向玉龙杰赤开来。来的这些人都是匆忙逃离自己庄园的大伯克们的家眷,他们想凭借玉龙杰赤的坚固城墙躲避兵祸。 市场上卖烙饼的商贩不见了,烙饼铺也关门了。羊和马的价格上涨了,甚至连一头普通的毛驴也能卖上不久前一匹好马的价格。 蒙古人是大白天突然出现在玉龙杰赤城下的。面对这种情况,人们简直都不知该做何想象。 当时,有一群游牧民从草原上赶来一群牲畜,到了南门口。在守门人向赶牲口的人收取进城税时,这群牛羊正停在运河桥头。 突然,从畜群腾起的黄尘中钻出二百来个骑兵。他们装扮特殊,既不像突厥蛮人,又不像钦察人。他们骑着个头不高但速度很快的马匹。这些人来到桥头,就动手抢羊,赶牛,还跟吆赶畜群的人发生了口角,最后竞殴斗起来。 终于,骑兵们砍了几个跟他们争斗的赶畜群的人,赶上畜群,不慌不忙,吹着口哨,响着鞭花,离开城门。他们过了运河桥,缓缓地向远处走去。 城里掀起一片惊惶。算端忽马儿的斤派出一千名钦察士兵前去追赶这些胆大包天的强盗,要把他们擒回来当众处死。 P211-P214 序言 “没有翅膀,空中的鹰不可能翱翔;没有坐骑,地上的人不可能驰骋。” “一切事端,皆会有其起因;一根麻绳,有头就会有尾。起步正确,哪怕世事茫茫,也会使流浪者到达既定的目标;起步错误,加之疏忽大意,只会使流浪者陷人死亡的境地。 “倘若一个人有机会目睹诸如导致繁华村镇毁灭的火山爆发、被压迫百姓反对强大统治者的起事、前所未见且凶恶无比的异族对祖国大地的入侵等罕见之事,他就应当将这些所见所闻诉诸笔端。倘若这个人尚未学会用芦杆笔尖记述事实的本领,那么他也应当将这些故事讲给富有经验的录事,请录事用牢靠的纸张记录下来,以备教育子孙后代。” “而那种虽然经历过震撼人心的事件却又故意缄默不语的人,无异于吝啬鬼——尽管死神冰冷的双手已经触及到了他的头颅,他还将种种宝贝用长袍包裹起来,埋进荒原的地下。” “不过,当我削尖芦杆笔,饱蘸墨水时,又不禁犹豫起来……要把无情地灭绝各个民族的成吉思汗及其强悍的大军如实地讲述出来,我有足够的词语和力量吗?……这批来自北方大漠的征服者在他们长着火红胡须的统帅带领下飞驰而来,疯狂至极的士兵驾驭永不疲倦的战马越过马维阑纳赫尔和花拉子模宁静的山谷并一路上留下成千具面目全非的尸体,每时每刻造成许多新的恐怖,以至人们互相寻问:‘战火弥漫的天空莫非再无晴朗之时?世界的末日莫非已经来临?’——他们的人侵是多么令人恐惧啊!” “许多人劝说我将我看到和听到的有关成吉思汗及蒙古人入侵的全部情况记载下来。我却久久踟蹰着……现在,我终于认为,再这样沉默下去是毫无道理的了。于是我斗胆决定将全世界闻所未闻、全人类特别是你们这方土地上的和平居民所遭受的史无前例的这场奇灾大祸,以及倍受苦难的花拉子模描述下来……” “为了不致离题太远,我的话至此应当打住。老人们可以证明,我要讲的这一切,确是一桩真实的往事。” “有毅力有耐心的人定会看到事情的圆满结局,有志于探求知识的人定会获得知识……” 后记 趁《成吉思汗》重新出版之际,我想向读者交待几个问题。 一、《成吉思汗》重版缘起 《成吉思汗》是前苏联已故著名作家瓦西里·扬的优秀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成书于1939年。第二部是《拔都汗》,成书于1942年。第三部是《走向“最后的海洋”》,成书于1951年。 据我所知,三部曲中,第一部的汉译本问世最早,是上海自由出版社1955年出版的,译者是邵循岱。第二部是乌恩奇从新蒙文转译成汉文的,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于1982年。第三部是我译的,出版时间是1984年,出版单位也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走向“最后的海洋”》出版之后,我想,完整的三部曲中后两部在近年相继出版,独有第一部出版于20多年前,现在已很难找到,使对三部曲感兴趣的读者无法了解全书面貌;而第一部《成吉思汗》据了解又因种种原因无法重印,于是我就萌生了重译该书的想法。我的想法得到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有关同志的赞同和支持,于是三年后便有了《成吉思汗》重译本的产生。 2004年9月北京外文出版社和智美利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我联系,欲将我译的《成吉思汗》和《走向“最后的海洋”》列入“汗血马丛书”计划,于2005年陆续重新出版;同时,希望我重译《拔都汗》列入“汗血马丛书”随后出版,以便三部曲完璧于一人之手。这正是我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我自然欣然同意,并对智美利达总编辑宝罗先生和“汗血马”策划人梁越先生的美意深表感谢。年逾花甲,我得以完整地将一部洋洋百万字的描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西征的历史小说呈现于读者面前,实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二、《成吉思汗》的时代背景 《成吉思汗》是以蒙古合罕成吉思汗西征这段史实为背景写成的。 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中国北方蒙古草原诸部,被推为全蒙古的合罕,号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巩固了内部统治之后,随即对周围各国展开了大规模的征服活动。他先攻金,后灭西辽,接着于1220年借口中亚的花拉子模国杀害了蒙古商队和蒙古使臣而向该国兴师问罪。成吉思汗大军兵分四路,杀向花拉子模国的主要城市讹答拉、毡的、花不儿,别纳客忒和忽毡。数月后这些城市均被攻破,于是各路大军又会师,攻取了撒麻耳干。次年,蒙古大军又攻克花拉子模国都城玉龙杰赤。花拉子模沙摩诃末逃至宽田吉思海(里海)的一个孤岛上,不久病死。其子扎阑丁逃向哥疾宁,后泅渡申河(印度河)而逃。花拉子模国由此而亡。与此同时,大将哲别、速不台率领一支蒙古军队,在追击花拉子模沙时进入阿哲儿拜占(阿赛拜疆)和谷儿只(格鲁吉亚),并越过高加索山进入南俄草原,击败阿兰部扣钦察部,并于1223年在迦尔迦河畔歼灭了斡罗思(俄罗斯)和钦察联军。后来这支军队撤回,与成吉思汗大军会师并东归蒙古草原。1226年,成吉思汗又率领大军亲征西夏,翌年死于军中。 以上便是《成吉思汗》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成吉思汗死后,三子窝阔台继承合罕位,蒙古的军事征服活动继续发展。在彻底灭金和掠宋的同时,于1236年派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之子拔都统率的大军,再一次西征,攻打斡罗思,侵入波兰、马扎儿(匈牙利)。这次西征的经过,构成了《拔都汗》和《走向“最后的海洋”》两书的内容。 我想,了解这些史实,对于阅读《成吉思汗》及其他两部书甚有好处。 三、《成吉思汗》的得失 《成吉思汗》作为一部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的长篇历史小说,自有它的成功之处。我认为,它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写作技巧上。作为历史小说,它描写的主要人物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它记载的重大事件都与史籍记载大体相合。书中出现的真实历史人物,蒙古大军方面的有成吉思汗及其诸子、主要将领哲别、速不台等,花拉子模国方面的有国王摩诃末、太后秃儿罕、王子扎阑丁、将领帖木儿一灭里等,钦察方面的有科特扬汗等,斡罗思方面的有姆斯吉斯拉夫公爵等,此外还有马合木一牙老瓦赤、长春真人等。与历史记载相合的事件有蒙古商队的失踪、花拉子模国几个城市的失陷、摩诃末的病亡、扎阑丁的申河之战、哲别和速不台的迦尔迦河之战、成吉思汗与长春真人的会见、成吉思汗之死等等。作为文学作品,作者还成功地虚构了若干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并围绕这些人物安排了若干独具意义的情节,如托钵僧哈吉·拉希姆及其曲折的经历,“强盗”哈拉一孔恰尔和突厥蛮少女阙一札玛儿以及他们传奇般的爱情,雇农库尔班一吉兹克及其入伍打仗的可笑经过,等等。作者将这些虚构的人物和情节与真实的人物和事件穿插起来,融为一体,写得有声有色,确实费了一番匠心。加之小说描绘了相当广阔的场景,介绍了十分生动的民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故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被译成数国文字。 但是,《成吉思汗》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表现在它的某些思想倾向上。毋庸讳言,成吉思汗西征是一场侵略性的战争,给中亚、东欧各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然而,作者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却对蒙古大军从将领到士兵、从家眷到巫士,几乎都进行了丑化式的描写。有些描写甚至是带污辱性的,如速不台喝马血的情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当与以下的两个方面有关。其一,作者是前苏联人(出生在现在的乌克兰),他对成吉思汗西征给自己祖先造成的灾难持一种天然的恶感是自然而然的。其二,本书动笔于前苏联卫国战争前夕,成书于卫国战争开始之时,作者将成吉思汗对俄罗斯的征讨比作德国希特勒对前苏联的入侵,这一点在《拔都汗》中有更赤裸裸的描述。类似的情节描写,读者不难发现,我就不再一一指出了。 四、《成吉思汗》的作者 瓦西里·扬原名叫瓦西里·格里哥里耶维奇·扬切维茨基,俄罗斯苏维埃作家,1874年生于基辅一个教师家庭。 1897年,扬切维茨基毕业于彼得堡大学历史语文系。后来他曾用两年时间漫游了俄罗斯中部和北部地区,写成《徒步游记》一书,出版于1901年。而后,他又骑马访问了俄国中亚一带,产生了此后要写有关亚洲历史小说的念头。1905年日俄战争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军事记者。 十月革命到20年代末,扬切维茨基发表过若干短篇的历史小说和惊险小说。30年代,他发表了一系列中篇历史小说,如《腓尼基船》(1931年),《山岗上的篝火》(1932年初版,1959年增订再版),《斯巴达克》(1932年)、《锤工党》(1933年)。这些小说构思巧妙,描写生动,颇受读者欢迎,曾在前苏联风靡一时。1939年至1951年,他完成了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其中《成吉思汗》于1942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1954年,扬切维茨基死于莫斯科州。他死后,还有两部遗著出版一部是《哈拉诺尔湖的秘密》(1961年),另一部是《拔都汗的入侵》(他为该书撰写前言,1975年)。 译者 1987年11月7日初撰于呼和浩特 2004年12月18日修订于呼和浩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