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林徽因讲建筑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林徽因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她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者,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开拓者。更重要的,是她还兼有文学家、诗人的身份,建筑在她的视野中不是砖瓦堆成的“死物”,而是活灵活现的、有生命的整体。本书以《林徽因文集·建筑卷》为底本,收集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和论述,包括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及评价,对当代社会人民生活住宅的设计与研究,还有随笔杂谈等等,力求展现林徽因作为建筑学家的一面。

内容推荐

在对哥特式建筑的研究中,19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普金(A.w.N.pugin)阐明了结构理性主义原理,认为哥特式建筑明晰而富有逻辑的结构体系体现了自然界的有机性以及宗教的真理,是最理想的建筑形式。他对建筑的这一评价标准被后来许多著名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和历史学家所采纳,成为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西方建筑批评的主流思想。

林徽因受西方建筑学术熏陶,也沿用结构理性主义分析中国建筑,从而延续了西方近代建筑批评的结构理陛主义传统。她根据结构表现的效果,把中国建筑发展分为豪劲的隋唐时期、醇和的宋辽金时期及羁直的明清时期。

她借助西方所通行的结构理性主义的评价标准来审视中国建筑,从而回应西方学者和近代中国对现代建筑的向往和公众对中国建筑的贬斥态度。以此为基础,赋予中国建筑一个在世界建筑体系和现代建筑条件下应有的位置。试图证明,中国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哥特式建筑这两个西方最重要的建筑体系一样,也是高度发达的建筑体系。

本书适合:建筑史家及建筑史爱好者,中西建筑比较家或爱好者,人文建筑学家或爱好者,大中小学生……

目录

出版前言

第一讲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第二讲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三讲 祖国的建筑传统与当前的建设问题

第四讲 中国建筑之结构

第五讲 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

第六讲 北宋、辽、金建筑简史

第七讲 城市新建筑之有益借鉴

第八讲 中国建筑彩画略谈

第九讲 中国建筑彩域绘制意见

第十讲 和平礼物

第十一讲 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

第十二讲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第十三讲 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

第十四讲 我们的首都

第十五讲 平郊建筑杂录

第十六讲 平郊建筑杂录(续)

第十七讲 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

第十八讲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第十九讲 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第二十讲 达·芬奇——具有伟大远见的建筑工程师

第二十一讲 对苏联城市重建计划之体会

林徽因年表

试读章节

建筑是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和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思想意识与习俗风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济的繁荣或衰落,对外战争或文化交流,和敌人入侵等都会给当时建筑留下痕迹。因此我们不能脱离这一切,孤立地去研究建筑本身的发展演化;那样我们将无法了解建筑发展的真实内容,不能得出任何正确的结论。

中国建筑也是如此。它随着各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也就是随着不同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了不同的特点,但是同时还反映出这特点所产生的当时的社会思想意识,占统治地位的世界观。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工程技术,但建筑艺术却是直接受到当时思想意识的影响,只是间接地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的。

现在我们试将中国四千年历史中建筑的发展分成为若干主要阶段,将各个阶段中最有代表性的现存实物和文史资料中的重要建筑与建筑活动的叙述加以分析,说明它们的特点,并从它们和整个社会发展状况相联系的观点上来了解观察这些特点:看它们是怎样被各个不同时代的劳动人民创造出来,解决了当时实际生活所提出来的什么样的复杂问题:在满足当时使用者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许多不同的要求时,曾经创造过些什么进步传统,累积了些什么样的工程技术方面的经验,和取得了什么样的造型艺术方面的成就。

这些阶段彼此并不是没有联系的。相反的,它们都是互相衔接不可分割的:虽是许多环节,却组成了一根整的链条。每一时代新的发展都离不开以前时期建筑技术和材料使用方面积累的经验,逃不掉传统艺术风格的影响。而这些经验和传统乃是新技术、新风格产生的必要基础。

各时代因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都一定要向建筑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新的要求。这些社会生活的变化,一大部分是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

P16

序言

林徽因(1904—1955),文学家、建筑学家。她在解放前那个动荡的年月里颠沛流离,与梁思成一起倾尽全部精力,研究中国的古建筑,走过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她是中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直接参与和设计者之一,她更是今日蜚声世界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缔造者之一。

历史走进了新的世纪,当我们重新检视过去,作为一个建筑学家为中国的建筑学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林徽因,在我们眼前更加清晰起来。

本书力求展现林徽因作为建筑学家的一面。本书以《林徽因文集·建筑卷》为底本,收集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和论述,包括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及评价,对当代社会人民生活住宅的设计与研究,还有随笔杂谈等等。她并不像有些学者那样,只甩枯燥的学术术语对研究对象做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而是充满了文学家的激情。她还从诗意、画意受到启发,独创了一个新词,叫做“建筑意”。她说:“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无论哪一个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流血成渠的杀戮。”

她认为中国建筑的优点。不在外部显露的色彩和雕饰。或特殊的式样上面,而在于那基本的结构原则。所以我们要从中国建筑的基本结构原则上来做研究,不要被外部花哨的形式迷失方向。这些文字让我们不由得由衷叹服她对中国古代建筑传统结构优点的深刻认识。

在编选过程中。考虑到读者阅读的方便,我们将林徽因历年发表在学术刊物和专著中的文章做了重新的编排,有些文章的标题是编者所加。文中原有的注释一并保留,编者所加的注释则另作说明。

我们相信,本书必能为今天的建筑学者们提供一些方法和借鉴。

书评(媒体评论)

费正清在他的《费正清在华回忆录》里说:“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着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