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禅诗奇趣/禅趣三昧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梁申威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与禅趣融为一体的诗词或赞禅师,肃然起敬;或兴禅风,质朴清新;或露禅锋,点铁成金,或言禅海,脱俗超尘;或写禅韵,回味不尽。

内容推荐

禅的意译为“静虑”,指安于一身,息虑而寂定。尽管禅门多样,五家七宗,迥超凡圣;尽管禅风万变,继往开来,一脉相承。在禅文化兴起的执潮中,我们编写了这套《禅趣三味丛书》,即《禅偈真趣》、《禅诗奇趣》、《禅词妙趣》,与读者朋友一道感悟禅理,体察世情,涉略禅慧,品味人生。

偈诗词者,偕禅共鸣,充实而清灵,热情而恬静,超然而空明,思远而理真,有着渗透性极强的生活内容,有着涵盖面极广的文化底蕴。读之如甘露滋心,赏之似醍醐灌顶,将引导读者真心投注于生活,以发挥人性光明的传承,忘掉名利的困扰,避开愚妄的纷争,摆脱宠辱的羁绊,不在物欲横流的旋涡中消极沉沦,而是在放飞理相的征途上与时俱进。

丛书所选偈、诗、诩并非解读佛理教义,而是钟情于修身养性。愿这些作品能带给读者灵性的体悟,菩提的清纯,般若的达观,精神的飞升。倘能以禅而明心,因偈而存真,借诗面见性,使词而钟灵,诚如“宴坐天地中”,“观此启禅门”,编者心愿足矣,恰似“秋月既虚明”,更喜“禅心亦清净”。

目录

沈炯

 游明庆寺

王勃

 游梵宇三觉寺

陈子昂

 酬晖上人秋夜独坐山亭有赠

张说

 灉湖山寺

孟浩然

 过融上人兰若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

綦毋潜

 题灵隐寺山顶禅院

李颀

 题璇公山池

王维

 过香积寺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投道一师兰若宿

 过贞员外宅看饭僧共题

李白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

 寻山僧不遇作

严维

 一公新泉

钱起

 送僧归日本

 题安国寺用上人院

储光羲

 题虬上人房

刘长卿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题灵祐和尚故居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杜甫

 宿赞公房

 游修觉寺

 谒真谛寺禅师

李嘉祐

 题道虔上人竹房

 郎士元

 题精舍寺

皇甫冉

 题昭上人房

岑参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裴迪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游感化寺昙兴上人院

司空曙

 过宝庆寺

韩翃

 题荐福寺衡岳禅师房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戴叔伦

 晖上人独坐亭

韦应物

 赠琮公

李端

 同皇甫侍御题惟一上人房

 宿深上人院听远泉

崔峒

 题崇福寺禅院

李益

 哭柏岩禅师

孟郊

 夏日谒智远禅师

武元衡

 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

吕温

 戏赠灵澈上人

刘禹锡

 听琴

 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

 二杨八二庶子

自居易

 寄李相公崔侍郎钱舍人

 正月十五夜东林寺学禅

 偶怀蓝田杨主簿因呈

 智禅师

寄韬光禅师

柳宗元

 禅堂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元 稹

 寄胡杲

 智度师二首

贾 岛

 送天台僧

 送贺兰上人

 送僧归太白山

周 贺

 赠胡僧

姚合

 闲居

朱庆余

 送僧游庐山

顾非熊

 寄太白无能禅师

张 祜

 题万道人禅房

许 浑

 洛东兰若夜归

 白马寺不出院僧

 游果昼二僧院

杜牧

 赠终南兰若僧

 题禅院

温庭筠

 题中南佛塔寺

李 频

 鄂州头陀寺上方

赵 嘏

 送僧归庐山

李商隐

 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

喻 凫

 冬日题无可上人院

刘得仁

 宿僧院

项 斯

 寄石桥僧

薛 能

 送禅僧

方 干

 赠式上人

陆龟蒙

 寒夜同袭美访北禅院寂

 上人

李 洞

 赠僧

司空图

 牛头寺

詹彦谦

 游清凉寺

张 乔

 蓝溪夜坐

韩 促

 寄禅师

杜荀鹤

 夏日题悟空上人院

 题江寺禅和

 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

 禅宗长老

郑 谷

 省中偶作

裴 说

 岳阳兵火后题僧舍

向敏中

 峡山飞来寺

王禹僻

 朝簪

魏 野

 题闰师禅庭双竹

寇 准

 巴东驿秋日晚望

范仲淹

 郡斋即事

胡 宿

 落叶

梅尧臣

 寄达观禅师

文彦博

 宿少林寺

欧阳修

 题净慧大师禅斋

苏舜钦

 清轩

范 镇

 游昭觉寺

曾 巩

 圣寿院昌山主静轩

王安石

 示宝觉

 寓言

 觉海方丈

苏 轼

 书普慈长老壁

 送春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苏 辙

 默禅堂

 梦中谢和老惠茶

黄庭坚

 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

 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

杨 杰

 东峰白云院

陈 易

 答有需禅师

秦观

 秋怀十首之二

 辩才法师尝以诗见寄,继

 闻示寂,追次其韵

米 芾

 杂咏

孙 谔

 资圣院

陈师道

 以拄杖供仁山主

晁冲之

 僧舍小山

李 彭

 寄希广禅师

张 耒

 宿泗州戒坛院

毛 滂

 晓出定光寺

唐 庚

 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

韩 驹

 送东林畦老游闽

高世则

 呈芙蓉楷禅师

陈与义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龙门

王十朋

 夜宿天王寺

 宿归宗寺

陆 游

 山寺

 闲中偶题

 初春

范成大

 宿义林院

杨万里

 晚晴

 宿灵鹫禅寺二首

朱 熹

 山人方丈

 桐庐舟中见山寺

薛季宣

 雨后忆龙翔寺

倪 思

 游黄檗山

姜 夔

 同朴翁同登卧龙山

完颜瑭

 老境

郑清之

 净明院

方信儒

 法性寺

耶律楚材

 赠五台长老

元好问

 望嵩少

史 肃

 杂诗

牟喻

 赠厉白云上人

文天祥

 禅关

赵孟頫

 初秋夜坐

萨都刺

 赠钦师

黄 潘

题石门净胜寺

洪希文

 赠龙华横海老禅

张翥

 蓬轩为吴僧元谊赋

林 鸿

 宿云门寺

刘 基

 次韵和新罗岩上人秋日见寄

张 羽

 送僧还日本

丁鹤年

 赠秋月长老

高 启

 僧斋闻雨

晏 璧

 洗钵泉

吴 宽

 僧斋夜坐

祝允明

 宿摄山栖霞寺

唐 寅

 感怀

文徵明

 东禅寺

王守仁

 示诸生

徐祯卿

 闲居怀泰公

何景明

 亮公房雨后

王 泮

 梅庵

汤显祖

 达公来自从姑过西山

袁宗道

 山寺偶题

高攀龙

 静室燕坐

程嘉燧

 题长蘅次醉阁

南居益

 虎溪

袁宏道

 丁酉初度

王应熊

 曲水寺

周斯盛

 登玉泉寺

顾大猷

 秋晚客鸡鸣寺

王彦奇

 再游清凉寺

安磐

 伏虎寺

傅 山

 盘礴

钱澄之

 饮僧

屈大均

 灵山寺听泉

彭孙通

 秋夜闻梵

王士祯

 龙潭登舟栖霞僧相送

宋 荦

 过北兰寺

厉 鹗

 宿南屏让公房用东坡病

中独游净慈寺韵

郑 燮

 逢客人都寄勖宗上人

 为无方上人写竹

 赠偈船和尚

王又曾

 经天姥寺

朱 贫

 赠咏堂和尚

 听石上人吹箫

阮葵生

 野寺

黄景仁

 僧舍上元

张问陶

 禅悦二首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

沈曾植

 题唐子畏《雪景》

俞明震

 天竺

萧 蜕

 游小云栖

丘逢甲

 宿碧云寺

谭嗣同

 道吾山

试读章节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王维从二十来岁时便修习“禅寂”,诗中多次提到“夜禅心更寂”、“欲知禅坐久”、“禅寂日已固”等等,殊不知当他变作“龙钟一老翁”时,仍“徐步谒禅宫”,于夏日不畏酷暑,来到长安南郊的青龙寺,拜谒请教高僧“操禅师”,足见其礼佛习禅之诚。“操禅师”为金州(今’辽宁大连北)人,京兆章敬怀晖弟子。诗以“老翁”谒禅师人笔,引出下文。“义心”,佛教语。即从疑虑而得正觉之心。《楞严经》云:“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夜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出间上上法。”“空病”,佛教语。《维摩诘经》:“得是平等,无有余病,惟有空病,空病亦空。”鸠摩罗什注:“上明无我无法,而未遣空。未遣空,则空为累,累则是病,故明空病亦空也。”佛教讲一切因缘所生法,穷竟无实体而日空,然执泥于空法之见,则亦为病。颔联写“老翁”欲向禅师请教“义心”的内涵,并深刻理解“空病”的奥秘。“天眼”,即天眼通,佛教的六种神通之一。谓菩萨了了照见一切法门,普度众生的智慧。修禅可得。“法身”,亦称佛身。指以佛法成身,或身具一切佛法。颈联“山河”与“世界”相同,均用以称颂佛法至高无上的威力。由此引出末联炎销风生之结果。王维还有《苦热》诗云:“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可与末联二句互证。末联以生动的比喻对以上赞佛颂禅观点予以深化,同时也寓含禅趣妙意,即凉与热是无在无不在的,如同万事万物一样,时时都在变化。这不仅是“老翁’’谒禅师之所得,也是此诗至今仍有一定认识意义之所在。这首诗直接以禅语述禅义,赞禅理,对仗工整,首尾呼应,主旨鲜明,是以说理释义为主的禅诗。

P014-015

序言

禅的意译为“静虑”,指安于一身,息虑而寂定。尽管禅门多样,五家七宗,迥超凡圣;尽管禅风万变,继往开来,一脉相承。在禅文化兴起的热潮中,我们编写了这套《禅趣三昧丛书》,即《禅偈真趣》、《禅诗奇趣》、《禅词妙趣》,与读者朋友一道感悟禅理,体察世情,涉略禅慧,品味人生。

“偈”是梵语“偈陀”的简称,到了中国又将它音译为“颂”。所谓“颂”就是美歌,偈颂连称,其实就是梵汉的双意并行。偈颂作为有韵文体,最早是释迦牟尼说法讲经用的,后世高僧大德多有所依,故而以极大的比例见诸佛禅经论。偈释禅旨,禅借偈兴,两相结合,浑然天成。正因此,禅偈至今仍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也有极好的借鉴作用。为了与文人居士所做的禅诗有所区分,《禅偈真趣》一册全部选录诗僧禅师的偈颂作品,其中也有少量释家的隽永诗作。另外,《禅诗奇趣》的选编也与已出的辑本有所不同,那就是刻意强调“禅”与“诗”的关联与相融,让“禅”字必见于诗题或诗句之中。

自禅风大盛,崇儒重道者也多与禅相近相通。有人用拆字法释“禅”为“示”、“单”二字,即当单纯之本我袒示全身,与天地同根、与万物为友时,便进入了“如众灯明”的禅境。所以,禅不只是僧众的修行,也不只是居士的信奉,禅“随处做主,立处皆真”;禅“打骨出髓”,“彻悟知心性”;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禅“倚石白云”,“独步千峰顶”。禅师与文人过从甚密,文人和禅师酬唱甚勤,于是便有了大量富有禅趣的诗词。

这些与禅趣融为一体的诗词或赞禅师,肃然起敬;或兴禅风,质朴清新;或蕴禅机,启智度众;或颂禅定,心境相通;或寄禅思,去伪存真;或露禅锋,点铁成金;或言禅诲,脱俗超尘;或写禅韵,回味不尽。总而言之,这些饱蕴禅趣的诗词,透过生活实践的体验,将激情与理智相融;彻见本源自性的感悟,让思想与作为同行。于是,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馨,松之坚,竹之贞,鱼之乐,虫之鸣……均见于诗词之中:万象纵横,真足以摄召魂梦;藻绘点染,自当使异彩纷呈。

偈诗词者,偕禅共鸣,充实而清灵,热情而恬静,超然而空明,思远而理真,有着渗透性极强的生活内容,有着涵盖面极广的文化底蕴。读之如甘露滋心,赏之似醍醐灌顶,将引导读者真心投注于生活,以发挥人性光明的传承,忘掉名利的困扰,避开愚妄的纷争,摆脱宠辱的羁绊,不在物欲横流的旋涡中消极沉沦,而是在放飞理想的征途上与时俱进。

丛书所选偈、诗、词并非解读佛理教义,而是钟情于修身养性。愿这些作品能带给读者灵性的体悟,菩提的清纯,般若的达观,精神的飞升。倘能以禅而明心,因偈而存真,借诗而见性,使词而钟灵,诚如“宴坐天地中”,“观此启禅门”,编者心愿足矣,恰似“秋月既虚明”,更喜“禅心亦清净”。

参与本丛书编写的人员有王亚东、王乃积、刘戊忠、周新玉、田林花、田林莉、梁晨霞、杨斐斐、房国玉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