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概括了当今商业银行的业务与发展,详细论述了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与管理、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管理的内容、如何评价商业银行的业绩、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等,希望读者可以对商业银行基本的业务与经营工作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本书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既可作高等学校财经类各专业特别是金融学、财政学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经济管理类课程教材金融系列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庄毓敏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概括了当今商业银行的业务与发展,详细论述了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与管理、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管理的内容、如何评价商业银行的业绩、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等,希望读者可以对商业银行基本的业务与经营工作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本书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既可作高等学校财经类各专业特别是金融学、财政学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目录 第l章商业银行导论/1 1.1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1 1.2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作用/4 1.3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7 1.4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14 第2章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20 2.1银行资本的性质与作用/20 2.2资本的构成/23 2.3资本充足与银行稳健/30 2.4资本的筹集与管理/48 第3章商业银行负债管理/64 3.1存款的种类和构成/65 3.2存款的定价/68 3.3非存款性的资金来源/71 3.4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管理/76 3.5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分析/83 第4章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86 4.1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和原则/86 4.2存款准备金的管理/89 4.3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与流动性需求/93 4.4银行流动性需求的预测/96 4.5流动性需求与来源的协调管理/101 第5章贷款政策与管理/106 5.1贷款的种类及组合/106 5.2贷款政策与程序/109 5.3贷款审查/113 5.4贷款的质量评价/114 5.5问题贷款的发现和处理/118 5.6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现状/ 122 第6章企业贷款/128 6.1企业贷款的种类/128 6.2对企业借款理由的分析/131 6.3借款企业的信用分析/134 6.4企业贷款的定价/148 第7章消费信贷/155 7.1消费信贷概述/156 7.2消费信贷的个人信用评估/162 7.3住宅抵押贷款/171 7.4汽车贷款/176 第8章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管理/196 8.1商业银行证券投资概述/197 8.2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205 8.3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一般策略/213 8.4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离与融合/219 第9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227 9.1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发展/227 9.2利率风险及其管理/232 第10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管理/251 10.1中间业务概述/252 10.2无风险/低风险类中间业务/254 10.3不含期权期货性质风险类中间业务/259 10.4含期权期货性质风险类中间业务/267 10.5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276 第1l章国际银行业/283 11.1国际银行业概述/283 11.2跨国银行的风险管理/287 11.3国际银行业的监管/290 11.4国际结算业务/291 11.5外汇买卖业务/295 11.6国际信贷业务/298 第12章电子银行业务及其发展/313 12.1电子银行业务的兴起/313 12.2主要的电子银行业务/318 12.3电子银行的风险/321 12.4我国电子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323 第13章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326 13.1银行的资产负债表/326 13.2银行的损益表/33l 13.3银行的现金流量表/334 13.4银行财务分析的几种主要方法/339 13.5银行的盈利能力分析/347 第14章商业银行的并购管理/358 14.1银行的并购动机/359 14.2银行并购的价值评估/361 14.3银行大规模并购的效应/366 14.4我国银行并购的现状与发展/371 第15章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376 15.1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376 15.2现代支付体系的发展趋势/378 15.3银行经营的发展趋势/382 15.4银行监管的发展趋势/383 参考文献/386 试读章节 银行监管的发展趋势国际银行业监管目标逐渐趋同 所谓商业银行监管目标,是指金融当局或主管机关通过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要实现的意图。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金融市场、银行体系、管理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银行监管目标并不完全一致。 纵观世界各国银行的监管法律,尽管监管目标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强调安全性、有效性和统一性。安全性是指通过一些预防措施,防止个别金融机构的倒闭,以保持金融安全;有效性是指通过对金融业的监督检查,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最终促进金融的发展;统一性是指规范和强化金融监管,督促微观金融机构在宏观金融调控下有效开展经营,保持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的一致性。经历21世纪交接时的历次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监管目标的认识越来越趋同,有效地监控宏观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安全性,已经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金融监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资本充足性成为监管的核心 为了解决银行监管面临的新问题,2001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最终确定了《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协议》,其中就有效金融监管提出了有效的监管约束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银行应具备与其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总量资本的一套程序,以及维持资本水平的战略;(2)银行经营管理层应意识到所处的经济周期,进行严格、具有前瞻性的应力检验;(3)金融监管当局应检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及其战略,以及银行监管和确保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能力;(4)金融监管当局应尽量及早干预,避免银行的资本低于抵御风险所需的最低水平。 银行业的有效监管原则代表了国际银行监管的发展方向,即强调银行监管的核心内容是资本充足性。为了促使银行的资本能与总体风险相匹配,监管当局可以采用现场和非现场稽核的方法,审核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监管当局应该考虑银行的风险化解情况、风险管理状况、所在市场的性质以及收益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因素,全面判断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达到要求;在资本水平较低时,监管当局要及时对银行实施必要的干预,从而达到确保银行稳健经营的监管目标。监管指标注重综合考虑各种风险 除了要求银行保有充分的资本金外,监管当局还必须对银行经营中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管理能力进行监督,以便防微杜渐。有关金融风险范围的定义在各国银行监管中正在不断地扩充:从信用风险到市场风险,进而又涵盖了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名誉风险等其他风险。这是监管当局对日趋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的必要应对,是走向全面而准确监管的必然步骤。鉴于银行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经营时遭遇的金融风险往往大相径庭,因此,监管当局在制定监管指标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充分考虑到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银行可能面临的各种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相应的指标主要包括资本结构、风险敞口、资本充足比率、对资本的内部评价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战略等。实践证明:市场具有迫使银行有效而合理地分配资金和控制风险的作用,市场奖惩机制可以促使银行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自觉地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模型,将富有成效的市场约束机制引入银行监管。强调外部监管与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相结合,目前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监管的一大趋势。监管手段现代化 目前,国际银行监管方式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即现场稽核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相结合。金融监管方式的灵活性明显增强。与此同时,监管手段也呈现出现代化趋势,监管当局普遍采用电子通信设备,建立电子信息网络,各银行与央行微机联网,形成条块结合、网络健全的电子网络系统,运用先进的通信系统检测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信息技术使得银行监管能力大幅提高,通过开发金融监管软件和金融监管操作系统,例如银行市场准人审批程序、金融档案管理程序、非现场检查程序、风险检测和跟踪程序以及市场退出善后程序等,建立银行监控指标自动化处理系统,强化信息传递与反馈,提高金融监管的科学性和时效性。监管目标与金融机构内在激励机制有机结合 传统的金融监管采用的是行政命令方式,金融监管当局只是简单列明哪些行为是希望的、允许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传统金融监管手段的结果,要么是被监管对象被动执行命令,造成资源与人力的浪费;要么是被监管对象想方设法逃避监管,使得监管目标落空。随着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金融监管的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001年市场约束机制第一次被正式引入巴塞尔体系,金融监管当局开始注重采用监管目标与激励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更多地强调市场奖惩机制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的杠杆作用,引导银行在实现自我利益的同时,有效率地实现监管目标。P383-385 序言 本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财政金融系列教材”中《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的修订版。由于国际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变化,以及中国银行业正在发生的不断深化的改革,本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较大改动。但依然适用于希望了解和从事银行业经营与管理的读者。 修订后的教材共包括15章,从六个方面概括了当今商业银行的业务与发展。 第1章对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组织结构和经营原则、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等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了解银行业的基本概况。 第2章和第3章是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与管理,介绍了银行如何获得资金来源,其成本和收益如何进行比较,中国的银行业如何获取资金来源等。 第4章至第12章是关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管理的内容,涉及现金资产管理与银行流动性需求的满足,银行如何管理和发放企业以及个人的贷款,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组合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最新的国际银行业务,以及电子银行业务的兴起与发展。 第13章是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可以帮助读者学会分析银行的经营成果,这对银行的管理者和投资者都非常重要。 第14章介绍了当今国际银行业和未来我国将会发生的银行并购事件。 第15章介绍了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展示了一个充满风险也充满机会、更充满挑战的银行业广阔前景。 本教材的作者及分工如下: 第l章、第2章、第3章、第5章、第6章、第8章、第14章:庄毓敏 第4章和第9章:宋玮 第7章、第12章、第15章第1、3、4节:涂永红 第10章:庄毓敏、姚德良 第11章、第15章第2节:庞红 第13章:尹继红 在本教材的修订过程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宋清华教授及他的同事们专门发来了修订意见,由于篇幅所限,有些意见无法纳入教材中,这是我深感遗憾的。我们将在以后配套出版的教学辅导用书及课件中更好地加以完善。感谢同行的支持和提出的宝贵意见。 还要感谢国内外同行所做的研究,为本教材的写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成果。 本教材的这次修订历经两年多时间,听取了多方意见。作者们都尽了自己的努力,但仍难免会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 庄毓敏 2005年8月于中国人民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