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疗法是顺应自然四季变化规律,按照四季变化防治疾病,保护心身健康的一种疗法。四季疗法各不同,治疗效果可倍增。本书全面介绍了乙型肝炎的四季疗法。除在概述中简介了中西医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四季变化与乙型肝炎的关系、四季疗法与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的诊断、乙型肝炎的预防及护理、乙型肝炎的治疗知识外,更以大量的篇幅介绍春、夏、秋、冬各季节的治疗方法。不仅介绍中医传统辨证施治、专病专方、民间验方、生活起居、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精神调摄等之外,更尽可能介绍医界同仁的最新成果及名老中医的独特经验。如此按发病季节进行编写,既可提高人们对季节性多发病的警惕,更方便了读者研究、应用,使实用性大为提高。
本书除在概述中简要介绍四季变化与乙肝的关系、四季变化与治未病的知识外,更以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一年各季节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及乙肝并发症,并按春、夏、秋、冬四季介绍了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等其他疗法,同时吸收了医界同仁的最新成果及名老中医的独特经验,突出了对季节性多发病的防治,以方便读者研究、应用。本书适合基层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参考,并可供一般读者阅读。
第3章 春季疗法
春季从立春开始,经过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至立夏为止。春天是万物生长发育的季节。春季乙肝的调养与治疗首先要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节制和宣达春阳之气,并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加以调摄。
春回大地,阳气升发,万物复苏,大自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掌握这些特点,从饮食、起居各方面加以调适。
调养精神: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调摄应做到疏泄条达,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戒郁怒以养性。假日去踏青问柳,游山戏水,陶冶性情,会使气血调畅,精神旺盛。
防风御寒:春天宜早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动,舒展形体,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根据初春天气多变的特点,衣服不可顿减,过早脱去冬衣,极易受寒伤肺,引发呼吸系统疾患。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一定要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季气候多变的规律。
调节饮食: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忌过于酸涩和忌油腻生冷,尤不宜多进大辛大热之品,如人参、鹿茸、附子、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如瘦肉、豆制品、蛋类、胡萝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芹菜、菠菜、韭菜等。此外,还应注意不可过早贪吃冷饮等,以免伤胃损阳。
运动锻炼:春天空气清新,最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春天常锻炼,会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少患流感等各种疾病,且令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人们可根据自己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如打太极拳、慢跑、放风筝、春游踏青等。
保健防病:春天温暖多风,最适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传播,易发生流感、肺炎、流脑、猩红热、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一定要讲卫生,勤洗勤晒衣被,消除虫害,开窗通风,提高防病能力,传染病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春天又是气候交替的过度季节,若不重视保健或过食辛热助火之品,再被时令之邪引发,一些旧病宿疾即易复发,如偏头痛、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精神病等,故应特别注意从衣食住行各方面调摄预防。
春三月,肝病高发,也易复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春季多风,阳气上升,气候温和,因而草木滋生。肝主气机疏泄、喜自由舒畅,似草木迎春,所以春季最适合肝脏,肝脏也最容易受到春季气候的影响。春季肝脏变得极不稳定,肝脏疾病也最容易发生、发作。春季邪气入侵,新发乙肝增多,感冒、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更会导致慢性乙肝的急性发作。
第一节 春季常见病防治
患感冒、腹泻、胆囊炎、大出血等其他疾病,也可以导致肝功波动。因此,肝炎患者平素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保护好脾胃,调理好情绪,起居有常,尽量避免患上其他疾病。随着气温不断升高,以呼吸道传染疾病为代表的春季常见病进入高发期。乙肝患者一定要做好春季常见病的防治,以利乙肝康复。因此乙肝患者除积极科学防治乙肝外,一定要慎于防病保健。
初春,天气由寒转暖,气候多变,万物复而,再加上温暖多风,因此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外感热病较多,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讲卫生,除虫害,多开窗户,使空气流通,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四要通过保健针灸或保健按摩调整和加强身体的防卫能力。春季常用的保健针灸穴位是百会、大椎、命门、肾俞、合谷、足三里等。
一、宿疾复发
春季气候时有反常,一些年老体弱或患有宿疾者,常常发病或旧病复发,所谓“百草回芽,百病发作”,即指此意。尤其是春分前后,气候变化较大,一些慢性病患者最易复发,如偏头痛、胃痛、咽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精神病等最为常见。研究发现,心脏疾病和中风在春天发生的概率较高。中国北京针对4000多名患者的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期多在3、4月。根据美国统计,出血性脑中风也多发生于春季。有些人冬季乙肝的调养与治疗保健不当,恣食肥甘油腻,易生痰热,到春天被时令之邪气所引,向外发散,所谓“冬郁而春发”,常出现头晕眩胀,胸满气闷,精神倦怠,四肢沉重等脏腑功能失调之症。
每天快走半小时,多运动。春光明媚,心情愉快将带来健康与希望。
二、甲肝及戊肝
春天万物复苏,传染病也进入高发季节。因为人们增加了探亲访友、外出旅游等活动,给传染病的交叉感染带来了机会。乙肝还可以复合感染其他型病毒性肝炎,因此需加强预防保健,以防甲肝和戊肝的侵扰。
1.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在过去20年中发病率已显著降低,但仍是最常见的急性肝炎。绝大多数感染的患者是无症状的,如出现症状,绝大多数患者的经过是自限的。
临床表现:潜伏期15~50天。前驱期中粪便排毒来自短暂的病毒血症。黄疸发生前ALT出现高峰,伴有重度厌食、恶心、呕吐。黄疸期一般仅10余天。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可以有多种非典型的临床类型,有两点尤为瞩目。①无黄疸病例很常见,亚临床和临床感染的比例可达(10~20):1。我国人群IgG抗HAV检出率可达70%~80%,而广大感染者并无黄疸史,不能忆及曾有肝炎发作。②另一方面,有些病人尤其是老年乙肝患者,则可有显著而迁延的肝内胆汁淤滞,没有特征性的生化改变。在进行系列检测时,甲型肝炎的ALT比乙型肝炎上升和恢复都快。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人在2个月内恢复。随访上海20世纪80年代大流行中的1212例甲型肝炎病人,2个月内临床和肝功能恢复正常者为63.4%,20.4%的病人需3个月,8.6%需4个月,4.8%需5个月,1.5%需6个月,超过6个月才恢复的仅1.3%。未发现进行性慢性肝病,但可有复发(复发性甲型肝炎),甚至多次发作,同时粪便再次排毒,一般都发生在6个月内。
病原诊断:HAV感染的诊断依据是以EIA检出HAV的抗体。血清IgG抗HAV表示过去感染和对HAV的免疫,但如滴度继续上升则是近期感染。HAV感染2~3周后,IgM抗HAV常出现在临床症状之前,保持30~420天,大多数在120天内阴转。这一试验灵敏、特异,单一血清即可获得可靠的诊断。
2.戊型肝炎在水源性大流行中,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15岁以下的儿童和40岁以上的成人中较低,与甲型肝炎明显不同,后者主要发生于幼儿期。我国的水源性流行主要发生在新疆南部,散发性戊型肝炎则各地都相当多见,人群中已有一定的免疫水平。调查台湾省的健康人群,20岁以上384人中10.7%、20岁以下和小学生600人中O.3%可检出IgG抗HEV,84%持续3~8年,说明IgG抗}tEV检测不能用于现症诊断。广州某医院病人的调查,在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和非甲一丙急性肝炎中IgM抗HEV的检出率分别为3.8%(1/26)、20.O%(4/20)、21.1%(4/19)和35.9%(51/142)。说明其他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常见。
临床表现:由志愿者阐明潜伏期为16~75d,大多1个月。感染后血液检出病毒22~46d、粪便34~46d;少数病人病毒血症可持续约100d,故可能发生血液传播。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而较轻。急性起病,多有黄疸。不仅黄疸发生率较高,且可后于ALT恢复正常。暴发性戊型肝炎占0.5%~3%,在妊娠晚期的妇女中可高达20%。HEV不引起慢性肝病。
病原诊断:以重组克隆表达的蛋白或合成寡肽作为试剂抗原发展的EIA,已可用于临床诊断。但目前IgM抗HEV试剂盒有待完善;只有除外其他肝炎病毒后才可作出戊型肝炎诊断。同时检出其他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者,不能轻易诊断为与戊型肝炎混合感染。
春季防甲肝及戊肝,首先要搞好饮食卫生。冬、春季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需要预防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甲肝的流行季节是冬、春季,其潜伏期是2周左右。每年的春节一过,传染病医院的甲型肝炎患者就开始上升,感染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主要原因一是到了流行季节,二是春节期间人们在外就餐、旅游、逛庙会吃小吃、走亲访友的机会增加,感染甲肝的机会也随之增加。甲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人们可通过进食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餐具而感染甲肝。1987年底至1988年3月间,在上海市发生了医学史上最大的一次甲肝暴发流行,累计发病人数共31万人。经调查发现,造成这次暴发流行的原因是因为曾经运送污物和垃圾的船,未经彻底消毒又运送毛蚶,使毛蚶受到甲肝病毒的污染,而当地人有吃毛蚶的习惯,绝大多数甲肝发病者在发病前均进食过这批毛蚶。甲肝初期表现多为发热,易被误诊为“感冒”,但退热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疲劳和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及食欲缺乏、黄疸等。另外,还有一种与吃有密切关系的肝炎,即戊肝,其发病高峰也在春季,其易感人群是中老年人和怀孕的妇女。把好病从口入关十分重要。就餐要讲究卫生,选择餐馆要找卫生条件好的,聚餐时要实行分餐制。但有些人认为分餐破坏了大家聚餐的气氛。为了不冲淡聚餐的气氛,提倡用公筷、公勺。饭前便后要洗手。
其二,甲肝还可通过疫苗注射进行预防。甲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通过甲肝疫苗的免疫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是建立免疫屏障的有效方法。美国已通过将儿童的甲肝常规免疫接种纳入免疫规划,率先达到了这一目标。甲肝灭活疫苗以安全、高效、持久的免疫效果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疫苗,亦可用于甲肝暴发流行时和与甲肝病人密切接触者的应急接种。目前我国的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肝灭活疫苗孩尔来福已经问世,并大面积推广使用,为甲肝的预防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P77-81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春夏秋冬,四时交替;暮去朝来,花开花落,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无时无刻不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故我们必须顺应季节变化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相应预防、治疗措施,强身健体,围绕健康之圣地,筑成永不凋萎的绿色篱笆墙,保护我们的健康。感谢人民军医出版社对我们的信任,应其邀请,我们编著了《常见病四季疗法丛书》中的《乙肝四季疗法》。
四季疗法是顺应自然四季变化规律,按照四季变化防治疾病,保护心身健康的一种疗法。四季疗法各不同,治疗效果可倍增。本书全面介绍了乙型肝炎的四季疗法。除在概述中简介了中西医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四季变化与乙型肝炎的关系、四季疗法与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的诊断、乙型肝炎的预防及护理、乙型肝炎的治疗知识外,更以大量的篇幅介绍春、夏、秋、冬各季节的治疗方法。不仅介绍中医传统辨证施治、专病专方、民间验方、生活起居、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精神调摄等之外,更尽可能介绍医界同仁的最新成果及名老中医的独特经验。如此按发病季节进行编写,既可提高人们对季节性多发病的警惕,更方便了读者研究、应用,使实用性大为提高。
21世纪是人人享有健康的世纪,是人人推崇自我保健的世纪。为使本书内容科学实用,在本书编写中,我们博采众长,结合临床经验,融会专家经验、单方验方、精神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起居疗法等各种行之有效的疗法,本着不求面面俱到,力求疗效可靠,简便验廉,既奇且妙,详而有要、疏而不漏的旨意,数易其稿,终成一帙。
本书引用了医界同仁及名老中医大量的最新成果、独特经验,在此特致谢忱。此外,主要作者蔡志军、蔡志滨分别供职于韶关医学院及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挤出时间编撰文稿并最后进行统稿,实是难能可贵,一并致以谢忱。
限于学识水平和临床经验,离“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的境界甚远,书中如有错讹,尚祈读者诸君指正。
蔡金波谨识于逸息居
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