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是托马斯·弗里德曼2005年所著畅销全球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姊妹篇,是他在1999年写就的另一本关于全球化的论著,原名《理解全球化:“凌志汽车”和“橄榄树”》。出版者认为,引进这本关于全球化的论著,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好的理解托马斯曼的观点。
本书曾被翻译成30种语言,全球畅销数百万册以上。弗里德曼在书里用生动的故事、已有的术语和概念,描绘了全球化这种体系。他突出了“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冲突——全球化体系和文化、地理、传统以及社会的古老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他还详尽地叙说了全球化在那些感觉到全球化残酷性的人群中所产生的强烈反作用。他清楚地说明了应该如何才能保证这一体系的平衡。
本书是托马斯·弗里德曼用了4年时间写成的一本重点论述“全球化”的专著。此书的论点是:全球化不只是一种现象,也不只是一种短暂的趋势。它是一种取代冷战体系的国际体系。全球化是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村。
弗里德曼在书里用生动的故事、已有的术语和概念,描绘了全球化这种体系。他突出了“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冲突——全球化体系和文化、地理、传统以及社会的古老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他还详尽地叙说了全球化在那些感觉到全球化残酷性的人群中所产生的强烈反作用。他清楚地说明了应该如何才能保证这一体系的平衡。
他在书中把冷战与全球化作了对比。他认为:
如果冷战是一项体育运动,那么它就是相扑;如果全球化是一项体育运动,那么它就是100米冲刺——一次,又一次,不断冲刺。
冷战的标志是,它隔开了每一个人;全球化的标志是因特网,它将每一个人连接在一起。
冷战体系的界定是根据条约,全球化体系是界定根据交易。
如果冷战时期最明显的不安是在固定和稳定的世界里,被你十分了解的敌人所击败,那么在全球化时期,最明显的不安,就是害怕一个你看不见、摸不着且感觉不到的敌人所带来的迅速变化——你的生活会在任何时候被无形的经济和技术力量所改变。
在冷战时期,我们有白宫和克里姆林宫之间的热线——它是一种标志,表明我们被分开了,但至少两个超级大国还负责任。在全球化时期,我们有因特网——它是一种标志,表明我们都连为一体,但没有负责。
在冷战时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们的导弹有多大?”在全球化时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的调制解调器有多快?”
开场白:世界10岁了
第一部分 了解体系
第一章 新体系
“这活儿只有日本人才能做得出来”
从“在欧洲”专栏到“国际专栏”
从“冷战后世界”到全球化
比较:“冷战体系”和“全球化体系”
平衡支点“冷战体系”与“全球化体系”
“全球化体系来得太快了”
第二章 信息套利
我曾是“天气预报员”
“不用信息套利”和“讲述故事”
用“六维”眼光看世界
第三章 “凌志汽车”和“橄榄树”
思维的灵感:“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象征
“橄榄树”:在我们心里扎根
“凌志汽车”代表什么
故事:“凌志汽车”和“橄榄树”之间
第四章 华尔街在震颤中衰败
技术民主化
资本民主化
信息民主化
因特网商务世界:技术、资本和信息的民主化
同时到来
第五章 微芯片永远有需求
中国东北农民:“整个世界正在转变成一个大商品世界”
IBM:感染MIDS的巨人
MIDS的第一阶段
MIDS的第二阶段
MIDS的第三阶段
三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第六章 “金色紧身衣”
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金色紧身衣”:全球化时代最流行的经济外套
全球化体系核心:“电子流”与“金色紧身衣”之间的相互影响力
第七章 “电子族”
全球化体系:是一种国家与“电子族”和“超级市场”间平衡基础上的体系
短角牛
长角牛
因特网:推动全球体的涡轮发动机
第二部分 接入体系
第八章 DOS资本6.0
“盗贼体制”:亚洲部长与非洲部长的对话
“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有非法侵占财物问题”
全球化的版本解读:DOSx
早产的全球化:“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先天不足
一个典型的自由市场“盗贼体制”
全球化:不是国家的重要性逐渐消衰,而是国事越来越多
东南亚:另外一种类型的早产的全球化
“这不是你要不要全球化的问题,而是你如何
全球化的问题”
“我将按美国模式做生意,但我的灵魂是爪哇人”
第九章 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进程的决定性力量:“电子族”和“超级市场”
透明度
标准化
腐败问题
债券和证券市场
民主化
第十章 拥有意大利,出售法国
与比尔·克林顿相比,中国人更需要比尔·盖茨
贵国频带有多宽?
贵国速度有多快?
贵国正在捕获知识吗?
贵国有多重?
贵国敢对外开放吗?
贵国敢在内部开放吗?
贵国如何设法得到它?如果得不到可以设法改变它吗?
贵国愿意除掉受伤者、抚育幸存者吗?
贵国交朋友怎样?
贵国的商标知名度如何?
第十一章 预防冲突的金色拱门理论
“麦当劳国家”不希望发生任何大规模战争
全球化并非是地缘政治的终结
冷战:棋盘和支票夹
全球化:大规模战争的终结
全球化:看不见的入侵和战争
阿拉伯——穆斯林的故事:一个全球主义者的解释
全球化: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体系
克里斯托弗Vs阿萨德:“橄榄树”问的紧张关系
第十二章 毁灭人类的人
全球化:我们都可能过得乏味无聊
全球化:生态环境的威胁和希望
全球化:文化的冲突与共享,让我们不要有
“无家可归”之感
全球化:不仅仅是前推,也应该有往回拉,
保住自己文化的特征
我们需要坚固的文化保护网,我们需要与市场无关的博物馆
全球化:应与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同步进行
没有优美的环境和持续连贯的文化和社会,就不会有长久的文化
第十三章 胜者为王
NBA:卖给全世界
差距:全球化最严重的副产品
解析NBA:收入差距与不公平的原因
裂缝:只有富人和民不聊生者
第三部分 反对体系的力量
第十四章 反对力量
较量:丛林中的狮子和羚羊
“海龟”:失去安全网保护的反对力量
传统体制的被保护者:反全球化的强劲力量
新的反对群体:受伤的羚羊
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反抗
霍华德:我们在全球市场中失去了民族标志
第十五章 浪潮(反作用之反作用)
全球化:一场发自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的基层运动
全球化的压力要比想象的大得多
全球化能创造许多机会,如国家产生的问题一样
每一个成功的经济发展榜样,都是全球化取得的
第四部分 美国和体系
第十六章 合理的繁荣
设想一个未来的全球化标准国家:
一个非常像美国的国家
体制:全球化浪潮中的决胜关键
第十七章 革命的美国
世界上有5种加油站
误解: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美国化和全球化相结合的影响
超级力量的个人:对美国化——全球化的威胁
第十八章 如果你想同人说话,请按1
只是太艰难了
日本
俄罗斯
联结太紧密了
太容易分离了
太无孔不入了
对大多数人太不公平了
太没有人性了
第十九章 前进之路
全球化时代的政治
全球化时代的地缘经济
全球化时代的地缘管理
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
全球化时代的“橄榄树”
后记
从“在欧洲”专栏到“国际”专栏
作为一名《纽约时报》国际事务专栏作家,如果有人想找份最好的工作,我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不知是否正确?如果对,那么我已经得到这份工作了。其理由是,拥有这样崇高工作的人,可以带着自己的观点去环游世界。我可以在任何时候到任何地方去,就我的所见所闻发表看法。但问题是,当我着手动笔写作本书时,我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观点?透视什么?展望什么?组织系统——超级故事——通过我对世界的观察,如何帮助读者弄懂这些现象,优先考虑它们,评论它们、了解它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前任干此事比较容易些,他们处处可以遇到一个现成的超级故事和国际体系。我是《纽约时报》历史上第五任国际事务专栏作家,“国际”实际上是该报最早的专栏,1937年由安妮·奥黑尔·麦考密克女士创办,最初称之为“在欧洲”;因为在那些日子里,对多数美国人来说,“在欧洲”就是国际事务,《纽约时报》的第一个海外专栏定格在欧洲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纽约时报》1954年为麦考密克女士发布的讣告说,她开始发表国际专稿时“是以代顿的工程师麦考密克先生妻子的身份,当时她为了伴随丈夫经常买票去欧洲。”(从那时开始,《纽约时报》上的讣告被认为更政治化了。)她报道的国际体系是欧洲凡尔赛列强平衡的崩溃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正如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堀起、成为跨越世界的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担当起与苏联进行斗争的重任一样,《纽约时报》的“在欧洲”专栏也从1954年起改成“国际”专栏。几乎一夜之间,整个世界成了美国任意驰骋的战场,所有的世界事务,哪怕是天涯海角,都成了与苏联争夺的对象。在西方资本主义与东方共产主义之间,在华盛顿与莫斯科和北京之间对于影响霸权之间的竞争,成了三位国际专栏作家组织他们超级故事的主要观点。
P4-5
欢迎阅读本书。读过英文精装本的读者可能注意到此版本已经有若干改动,但基本事实仍旧。没有改动的内容中,最重要的是本书的核心理论:全球化不是一种趋势,不是一时风尚,更非是一场“任天堂游戏”,相反,它是一种取代冷战体系的国际体系。与冷战体系相同,全球化也有其自己的规则、逻辑,实际上对世界上每个国家的政治、地缘政治和经济都直接和间接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发现读者对本书有许多想法,甚至有尖锐的批评,但都没有让我怀疑或重新考虑本书的核心理论。是的,评论中最有趣的是,有人争辩说,全球化不是代替冷战体系的国际体系——但X体系是;也有人说,全球化是代替冷战的国际体系,但必须修改某些自相矛盾的错误。两者都是对我的基本理论的挑战,但两者都认为全球化还未到来,至多是个综合体。
同时,自本书第一版发行后,国际社会中发生的事使我更加坚持本书的核心理论。那么有哪些改动呢?我对前几章略作小的调整,以便读者对核心理论能够更直接理解并融会贯通。自从本书出版后,我费了近一年的功夫搜集资料,以便本书所阐述的事实与促使全球化更进一步发展的最新发明的技术和市场革新相吻合。本书的主题,是我用新眼光观察的结果,其一就是我的麦当劳观点——凡有麦当劳店的国家,再没有哪两个国家兵戎相见。在第十二章里,我尽力回答许多尖锐的指责,解释为什么我的基本逻辑不但没有在科索沃战争中受到损害——装满麦当劳的北约面临着装备着自己麦当劳的南斯拉夫的抵抗——反而得以加强。
本书是我用了四年时间写成的。在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小阿瑟·苏兹贝格不仅给予我写作的假期,而且更重要的是,让我担任《纽约时报》的外事专栏作家,这项工作能够使我直接观察和了解全球化,对此我深表感谢。《纽约时报》评论版主编豪厄尔·雷恩斯大力支持我的工作,也对本书的完成提供了帮助,对此我也深表感谢。如果我不在此感谢《纽约时报》现任总编辑乔·莱利维尔德以及他的前任马克斯·弗兰克尔,我就会得不到宽恕,因为几年前,他们让我从事金融和外交政策的报道任务,这最先引起我对本书中的许多问题的兴趣。
我很幸运我有许多好朋友,我能够同他们详细讨论不同的看法,现在这些看法都融入本书之中。谁也比不上我的朋友迈克尔·曼德尔鲍姆传授给我如此多的有关美国外交史知识。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学院高级国际研究班里教授国际关系学。我们每周一次的外交政策讨论,大大地开阔了我的思路。我的朋友、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政治理论教授亚罗恩·伊泽拉希(音译一译者注)从一开始就鼓励我写这本书,并经常与我讨论并慷慨地让我分享他对民主理论、艺术和新闻的精辟见识。我经常得益于他的知识和友谊。我在中东时的黑人朋友、来自纽约的中东和平中心的斯蒂芬·科恩,他不是全球化问题专家,但是他对国际政治的独特想法与精彩感受,在许多方面为本书增色。有他这样的朋友和老师,真是幸运。我的朋友拉里·戴蒙德是斯坦福大学胡佛学院的高级研究员和《民主杂志》的副主编。他是我的民主化问题的老师,并在我的写作过程中经常给予指导。能遇到他是我经历过的最幸运的事情之一,那时我们都在中国的东北地区观察乡村选举。有一天,来自戈德曼一萨克斯公司的金汉奎突然打电话给我,评论我为《纽约时报》写的一篇专栏文章,从此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他支持信息应由公众来判断的观点。他对本书的初稿所作的评论使我受益匪浅。戈德曼一萨克斯公司副主席罗伯特·霍尔马特(音译——译者注)是另一个经常与我讨论这个话题的人。在金融与外交政策的关系方面,谁也没有鲍勃了解得透彻。我们每次聚会,总会萌生一个新的观点。沃顿大学劳德学院院长斯蒂芬·科伯林(音译——译者注)在学校里召集了部分同事,就我这本书举行了一次很有启发性的研讨会,然后又不惜花费时间不怕麻烦,阅读了本书的初稿。斯蒂芬本人撰写的有关全球化的作品以及他的意见,对我帮助极大。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艾哈迈德·加拉尔肯定是埃及新一代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也抽出时间听取了本书中不同观点的介绍,阅读了全部初稿,并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极有帮助的想法。
国际环境保护小组副主席格林·普里克特(音译——译者注)陪同我前往巴西环境遭破坏的地区,并就环境和全球化问题给我以指导。我对他感谢不尽。耶鲁管理学院的院长杰弗里·加顿邀请我去该院,就本书的一些题目给研究生班讲课。他一直向我提供有关全球化问题的看法。
财政部副部长拉里·萨默斯以及他的助手米歇尔·史密斯同我就国际经济问题展开了长达6年的对话。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得益于拉里在一次非正式讨论会上提出的一些看法。我关于全球贸易的看法往往都来源于经济学家克莱德·普雷斯特维茨(音译——译者注),我要感谢他对我的帮助。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以色列银行总裁雅各布·弗伦科尔、经济学家亨利·考夫曼和肯·考蒂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主席威廉·麦克多纳、对冲基金管理人利昂·库珀曼、证券商莱斯利·戈德瓦泽(音译——译者注)、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翰·佩奇、国民经济委员会主任吉恩·斯珀林、世界银行行长吉姆·沃尔芬森都抽出时间与我讨论全球化问题。在私营部门,孟山都公司主席罗伯特·夏皮罗、恩科系统公司主席约翰·钱伯斯、巴尔的摩商人杰里·波特诺伊、明尼苏达州的农场主加里·瓦格纳以及康柏电脑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都接受过多次采访。这些采访对于本书的完成是不可缺少的。 我的老师拉比·马克斯运用他非凡的才能,在分析全球化的一些文化和宗教问题方面,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我的老朋友、哈佛大学行政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与以往一样,是我写作灵感的源泉。外交政策编辑莫伊西斯、外交政策史专家罗伯特·卡根、中国问题学者迈克尔·奥克森伯格、《华尔街日报》技术专栏作家瓦尔特·莫斯伯格、埃默里大学教授罗伯特·帕斯特、《外交》季刊总编辑弗雷德·赞卡里亚(音译——译者注)以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克劳斯·施瓦布、克劳德·斯马亚和巴巴拉·厄斯金(音译——译者注),我的妹夫特德·森塔里都鼓励我完成这项工作,他们鼓励的方法虽不同,但重要性都一样。我的母亲玛格丽特·弗里德曼和我的岳父母马特和马修斯·巴克斯伯姆永远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帮助。
现在我以此种方式感谢上述各位为本书的最终完成所付出的心血。
读者将会注意到,我在书中从两个地方引用了大量的外部资料。一是《经济学家》。该杂志在认识和报道全球化方面,要比任何一家新闻机构都早得多。另一个是麦迪逊大街上的广告。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告商掌握巨大的洞察全球化的能力,因此我毫不迟疑地引用了他们的作品。
最后,经常与我在凯夫瓦利打高尔夫球的球友乔尔·芬克尔斯坦和杰克·墨菲,以及现在科罗拉多的丹·霍尼格,使我保持健康的体魄。他们对这本书一点兴趣也没有,但只关注让我把钱花在高尔夫球场上。
我的助手和研究员梅亚·戈尔曼是个非凡的人。有些论据和新闻故事分散在世界各地,但她都能够寻找出来,这真是难以想象。我感谢她的杰出工作和杰出表现。
从出版我的《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这本书时我就与之合作的出版小组——我的编辑,来自法勒·施特劳斯与吉霍克斯公司的乔纳森·加兰斯和他的助手保罗·伊利,我的作品代理人、来自国际创造管理公司的埃丝特·纽伯格——都是最好的商业伙伴,我们的合作亲密无间,善始善终。能与他们再度合作出书,是我的荣幸。安克尔图书公司的编辑和本书简装版的出版商也都是极其出色的。
我的女儿奥利和纳塔利把这本书作为讲义反复阅读,并且能够整段整段地背诵。她们总是讨人喜欢,而且是无穷无尽的灵感源泉。但是,我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编辑是我的妻子安·弗里德曼。生活中找不到比她更好的伴侣了,谨把本书献给她。
世界各地,但她都能够寻找出来,这真是难以想象。我感谢她的杰出工作和杰出表现。
从出版我的《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这本书时我就与之合作的出版小组——我的编辑,来自法勒·施特劳斯与吉霍克斯公司的乔纳森·加兰斯和他的助手保罗·伊利,我的作品代理人、来自国际创造管理公司的埃丝特·纽伯格——都是最好的商业伙伴,我们的合作亲密无间,善始善终。能与他们再度合作出书,是我的荣幸。安克尔图书公司的编辑和本书简装版的出版商也都是极其出色的。
我的女儿奥利和纳塔利把这本书作为讲义反复阅读,并且能够整段整段地背诵。她们总是讨人喜欢,而且是无穷无尽的灵感源泉。但是,我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编辑是我的妻子安·弗里德曼。生活中找不到比她更好的伴侣了,谨把本书献给她。
我们都在努力了解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要想知道最有价值的历史和未来,去问托马斯?弗里德曼吧!
——美国《商业周刊》
弗里德曼知道如何使用生动的画面和令人信服的分析把艰涩难懂的高科技和金融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弗里德曼在书中清晰地分析了全球化的利益和陷阱,其中生动的事例已经使我们记忆了这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的著作。弗里德曼专栏的读者将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总之,这本书文字流利,分析透彻、思想深刻,值得隆重推荐。
——美国《图书馆》杂志
弗里德曼用清晰的语言阐述了全球化是如何影响人类、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并试图诠释为什么这种冲撞是不可避免和有益的。他用从亚洲的街头和小贩和欧洲银行家里听来的逸闻趣事清晰地解释了每一个疑点。
——美国《世界新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