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化慈行/慈行三部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迅雷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文化慈行》是徐迅雷“慈行三部曲”的第二部散杂文,围绕“春风化雨,文化化人”的主题,分为五辑。第一辑“人文一脉承”,谈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不同的方式阐释文明的不同维度;第二辑“莳花一犁雨”以具体的事例谈中国的传统文化;第三辑“艺文一瓢饮”谈当下的人文景观,以及影视艺术对当代人的影响;第四辑“阅读一枝栖”,从阅读体验出发谈对不同文艺作品的理解;第五辑“锦瑟一弦心”通过文本的细读,谈对不同文化的热爱,诉说呵护文化的心声。
目录
第一辑 人文一脉承
壹 文化的传承力和穿透力
一世黄公望 六世望黄公
宋韵最江南 人文杭州味
为往圣如何继绝学
大良渚的古今文明
版本:斯文在兹
运河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受降,受降!
稻之源:上山文化一万年
人间从此重稻鱼
文化的传承力和穿透力
故宫 600 年
贰 文化遗产不仅仅是金山银山
尊重文化多样性知难行更难
外交档案与外交文化
文化遗产不仅仅是金山银山
让《思想者》回到象牙塔
奇迹评选与文化存量
没有什么发现是最好的发现
“经济人”和“文化人”
叁 文化是生命的表达方式
一阳来复阳明学
文化是生命的表达方式
世界最大语言资源库的文化典藏
字典的文化记忆
姓氏文化的现代视角
肆 让精神更文明 让文明更精神
“爱城主义”与城市软实力
立文明之规 建文明之城
文明出行 行出更文明
文明与尊重
温暖细节与美好生活
让精神更文明 让文明更精神
世界问候日的问候
第二辑 莳花一犁雨
壹 文化共富与人文“后视镜”
“天堂”里的文化金秋
“新天堂”与文化厚植
文明文化的国家国际视角
文化之本在于文化人
读河?读人?读中国
山水是根 文化是魂
运河庙会与文化亲民化
美美与共的诗路文化
文化共富与人文“后视镜”
精神共富与人的因素
从上河到河上
国家级街区的保护与复兴
贰 倚门回首,却把书香嗅
文化产业与城市更新
书香迎新:开启最美最好
图书天堂的内涵增量
“杭州书房”的最美之选
医院大厅的书店
永远的电子书
书香浙江的人文书山
“美丽建设”的民间力量
倚门回首,却把书香嗅
一元复始阅世界
叁 文化藏在细节里
以更开放的眼界构建文化重镇
拓展多元而炙手可热的习得园地
爱上中国年 157 文化藏在细节里
年度汉字里的现实与文化
十大流行语和社会文化心理
什么标语口号时间之齿才无法啃动它
风俗与陋俗
艺术市场化的诚信操守
财富增量?知识增量?文化增量
肆 学术头衔?科学伦理?科研文化
量子可纠缠,科研不纠缠
未来科学大奖:民间的力量
学术头衔?科学伦理?科研文化
学术需要清白
文化数字化与利益公平化
涉古研究的开放合作
探月科学的“真善美是”
自信需要智性
从商才到智才
职称评定改“三唯”
中国大盾构的“硬核掘进”
嗜热菌为什么是个“幌子”
像保护生命一样地保护知识产权
学术为何“学而无术” 214 赞美师娘为何丢了 200 万
第三辑 艺文一瓢饮
壹 电影的好时光
“四行”非凡,《八佰》非常
温故?一九四二?电影与历史
《芳华》的芳华
崇尚崇高:辛德勒的名单
票房 56.8 亿元的国产商业电影
生活和文化的“有依之地”
贰 单纯而充满关怀的人类之爱
遇见阅读者和朗读者
“潜伏”与“崛起”
反腐大片《国家监察》的“猛料”
从“舌尖”到“笔尖”的中国
纪录片: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
单纯而充满关怀的人类之爱
繁荣影视文化的制度设计
第四辑 阅读一枝栖
壹 为进步说真话
从左岸到后岸
———陈富强《后岸书》序
为进步说真话
———读赵振宇《讲好真话》
醒里挑灯看剑
———读陆春祥杂文集《用肚皮思考》
正邪自古同冰炭
———《别让收藏玩死你》阅读札记
惟午夜最需幽光
———读林贤治《午夜的幽光》
“非鲁迅时代”的杂文
———读《中国当代杂文二百家》
贰 宽容是对文明的考验
宽容是对文明的考验
———伏尔泰《论宽容》阅读札记
富则易,贵则难
———《欧洲贵族(1400—1800)》及其他
穿越时空的思想
———读《美国思想史》 312 叁 历史的真实光芒
书中的“长津湖”
历史的真实光芒
———读《红军:1934—1936》与《红军长征记》随想
那遥远的权力痴呆症
———读《柏杨曰》札记
历史深巷里那一枝摇曳的杏花
———读易中天《品三国》
阅读史迹 能见非常
———余世存《非常道:1840—1999 的中国话语》一瞥
五四之魂
———有关五四运动的四本书
肆 痛苦让人性光辉
秋水堂主与金瓶梅
———读《秋水堂论金瓶梅》
绝对权力绝对导致失败
———读周梅森的反腐力作《绝对权力》
痛苦让人性光辉
———读悔悟的长篇小说《归宿》
起舞弄倩影,有幸在人间
———读一本艺术写真并为一位舆情旋涡中的女子发声
大智识面对大变局
———读秦朔《大变局———中国民间企业的崛起与变革》 361 不变的是变化
———读凌志军的《变化》
问世间吻为何物
———读《接吻的历史》
韵味杭州“文化礼”
横断面:一年阅读之旅的记忆碎屑
第五辑 锦瑟一弦心
壹 穿过历史的“老新闻”
改写的新闻是历史的修订稿
媒体在场,第一要紧
深度报道解救渔奴
报刊微史记
醒着的微思
贰 最美的单词离我们有多远
最美的单词离我们有多远
语言文字与法律规范
除了“暧昧”就没有别的词了吗?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
后记 天命一文心
序言
天命一文心
写作是我的生命,坚持是我的使命。 “慈行三部曲
”就是使命的成果。
人生旅程,弃政从文。 我生于 1966 年,到 1999
年,已过 33岁,我从一个江南小镇的“一把手”位置上
“裸辞”,来到杭州“跨世纪”,从事新闻工作至今。
有位智识者是过来人,曾说:“人最好的日子是 35 岁到
55 岁。 这 20 年是你的黄金时期,你要做事、干什么,
都是这 20 年。”我幸好在这个黄金岁数选择了从文写
作,其中从 2002 年元月开始进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都
市快报社,到 2022 年,恰好是 20 周年。 而今我早已
过了“四十不惑”,过了“五十而知天命”,即将迎来“
六十耳顺”。
然而,一生毕竟是书生!
作为一介书生,我有“人生三书”,就是读书、写书
、教书。一直坚持,所以有了一点成绩,记入自己的“人
生功劳簿”。 由于网络上有关“徐迅雷”的词条是十
几年前的,现将一个新一点也详细一点的简介录于此:
徐迅雷,现任《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历任《都市
快报》新闻部编辑主任、《杭州日报》评论部主任等职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杭州市
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被聘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
化学院兼任专家(为新闻系讲授“新闻评论”课,为干部
培训班讲授多种课程),同时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
法学院兼任专家、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兼职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实务导师、丽水学院客座教授
、丽水学院民族学院客座教授;是《南方周末》2020 年
评论写作课授课教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入选浙江大学“财新?卓越记者”;作品入选涵盖中
国杂文史的《中国杂文(百部)》,是当代浙江在地杂文
家中唯一入选者;是《杂文选刊》评点的“当代杂文 30
家”之一;是《读者》原创版首批签约作家。 先后获得
各级各类奖项逾百项,并获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有
5 部著作入选杭州市文化精品工程;作品曾被评为《南
方周末》年度十大评论,主笔的《快报快评》、主创之
一的《西湖评论》先后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
此前已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大地上寻找
花朵》 《太阳底下是土地》等著作共 8 部;另有《中
国杂文(百部)?徐迅雷集》《以文化人》《知知而行行
》《敬畏与底线》《相思的卡片》等著作 10 余部,其
中包括编选的《现代大学校长文丛?梅贻琦卷》,与女儿
徐鼎鼎合著的《认知与情怀》;另有和同人合著的《南
周评论写作课》《杭州 70 年(1949—2019》等 7 部
作品。
“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 (陶渊明《闲情
赋》);“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陆机《文赋》
)——人生写作,大抵如是。
文心笔致,天命使然。 不忘使命,为苍生说人话;继
续前行,为进步说真话!
导语
资深媒体人、杂文家徐迅雷二十余年文化时评集大成之作。聚焦中国当代社会人文景观,立足现实,剖析时事,既热情讴歌正能量,又以手术刀的犀利挥向文明之病毒。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