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茵梦湖(施笃姆诗意小说选)/杨武能译德语文学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特奥多尔·施笃姆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施笃姆是“诗意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郁达夫称他为“一流不朽作家”,巴金称其文笔清丽、结构简朴、感情纯真,足慰心灵。其成名作《茵梦湖》是描写感伤爱情的经典名篇,弥漫着一种凄清柔美的诗意,受到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万千读者的喜爱。本书除《茵梦湖》外,还收入了《玛尔特和她的钟》《苹果熟了的时候》《迟开的玫瑰》等小说。其中,他临死前完成的最后一篇小说《白马骑者》于整个德语近代文学也称得上是杰作和名篇。此外还附有抒情诗选,作家冯塔纳曾说过“作为抒情诗人,施笃姆至少也属于歌德之后产生的三四个佼佼者之列”。读者可以借此书一睹施笃姆的整体文学面貌,深入了解其鲜明、独特和优美动人的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
杨武能,1938年生,号巴蜀译翁,重庆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冯至教授。已出版《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亲和力》《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歌德诗选》《歌德谈话录》《格林童话全集》《豪夫童话全集》《海涅诗选》《茵梦湖》《特雷庇姑娘》《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以及《魔山》等经典译著三十余种,论著《走近歌德》《歌德与中国》等六种,编著《歌德文集》(十四卷)等十余种。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荣获联邦德国总统约翰尼斯劳颁授的“国家功勋奖章”,2001年获得联邦德国学术大奖——洪堡奖金。
目录
译序:施笃姆的诗意小说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小说
玛尔特和她的钟
茵梦湖
一片绿叶
苹果熟了的时候
迟开的玫瑰
她来自大洋彼岸
燕语
三色紫罗兰
木偶戏子波勒
默不作声的音乐家
普赛奇
白马骑者
附:抒情诗选
十月之歌
圣诞之歌
边城
白玫瑰
再次
时辰已到
我清楚感觉到生命在流逝
女性的手
月光
定律
小女友
谁曾生活在爱的怀抱中
请合上我的眼帘
命名
复活节
慰藉
四十岁生日
无眠
茵梦湖
序言
熟知杨武能的同行专家
称誉他为学者、作家、翻译
家“三位一体”,眼前这二十
多卷《杨武能译德语文学经
典》收德语文学经典翻译,
足以成为这一评价实实在在
的证明。身为大学教授和博
士生导师的杨武能,尽管他
本人早就主张翻译家同时应
该是学者和作家,并且身体
力行,长期以来确实是研究
、创作和翻译相得益彰,却
仍然首先自视为一名文学翻
译工作者,感到自豪的也主
要是他的译作数十年来一直
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出版界的
重视。搞文学工作的人一生
能出版皇皇二十多卷的著作
已属不多,翻译家能出二十
多卷的个人文集在中国更是
破天荒的事。首先就因为这
件事意义非凡,我几经考虑
权衡,同意替这套翻译家的
文集作序。
至于杨教授为数众多的
译著何以长久而广泛地受到
喜爱和重视,专家和读者多
有评说,无须我再发议论了
。我只想讲自己也曾经做过
些翻译,深知译事之难之苦
,因此对翻译家始终心怀同
情和敬意。
还得说说我与杨教授个
人之间的交往或者讲情缘,
它是我写这篇序的又一个原
因,实际上还是更直接和具
体的原因。
1980年,我奉中国作家
协会指派,全程陪同一个德
国作家访问团,其时还在中
国社会科学院跟冯至先生念
研究生的杨武能正好被借调
来当翻译。可能这是访问我
国的第一个联邦德国作家代
表团吧,所以受到了格外的
重视。周扬、夏衍、巴金、
曹禺等先后出面接待,我和
当时的小杨则陪着一帮德国
作家访问、交流、观光,从
北京到上海,从上海到杭州
;到了杭州,记得是住在毛
主席下榻过的花家山宾馆里

一路上,中德两国作家
的交流内容广泛、深入,小
杨翻译则不只称职,而且可
以说出色,给德国作家和我
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和他
当时都还年轻,十多天下来
接触和交谈不少,彼此便有
所了解。后来尽管难得见面
,却通过几次信,偶尔还互
赠著作,也就是仍然彼此关
注,始终未断联系。比如我
就注意到他一度担任四川外
语学院的副院长,在任期间
发起和主持了我国外语界的
第一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
;知道他因为对中德文化交
流贡献卓著,获得过德国国
家功勋奖章和歌德金质奖章
等奖励;知道他前些年在广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杨
武能译文集》,成为我国健
在的翻译家出版十卷以上大
型个人译文集的第一人,如
此等等。不妨讲,我有幸见
证了杨武能从一名研究生和
小字辈成长为著名译家、学
者、教授和博导的漫长过程

杨教授说,像我这么对
他知根知底且尚能提笔为文
的“前辈”,可惜已经不多,
所以一定要把为文集写序的
重任托付给我。我呢,勉为
其难,却不能负其所托,为
了那数十年前我们还算年轻
的时候结下的珍贵情谊!
导语
德国19世纪的小说家特奥多尔·施笃姆按照文学史的传统观点,在前,他不如克莱斯特、凯勒“杰出”,在后,他不如冯塔纳、托马斯·曼“伟大”,可是,施笃姆实际受欢迎的程度却超过了他们所有的人。施笃姆尽管很受欢迎,对他也只是翻译得多,谈不上有什么深入的研究。施笃姆究竟是怎样一位作家?他的创作有哪些特点?他的作品何以在我国特别为人喜爱?本文意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精彩页
玛尔特和她的钟
上中学的最后几年,我寄宿在城里一幢小小的市民住宅里。房主一家的父母和众多兄弟姐妹全都不在了,只剩下一个上了年纪却尚未出嫁的女儿。父母亲和两个哥哥已经去世,姐妹中除去最小的一个嫁的是本地的一名医生,其余全跟着自己的丈夫去了外地。这样,父母留下的宅子里就只剩下玛尔特,孤零零的一个人,靠着出租家里过去的住房,还有就是一点微薄的养老金艰难度日;只有在礼拜天,她才能吃上一顿像样的午餐。然而对此老处女并不在乎,她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几乎等于零。既出自信念,也考虑到小市民家庭境况的拮据,她父亲让所有子女都受到严格的节俭教育,结果就是玛尔特对眼下的窘境安之若素。
在青年时代,玛尔特只上过一般的学校,可她凭着头脑敏捷、性格沉稳,再加上在寂寞的晚年勤于思索,等到我认识她的时候,她的文化修养已提高到一个对于女性——具体来讲,对于市民阶层的妇女——而言很不一般的水平。诚然,她说起话来并非总是合乎语法,尽管她经常专心地阅读,特别爱读历史著作和诗歌,不过对于读过的东西,她却多半能做出自己的正确判断,独立地分辨出哪是好哪是坏,这可就很少有人能办到啦。那时默里克的《画家诺尔顿》①刚刚出版,一读便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因此反反复复地阅读;开始是从头读到尾,后来就喜欢哪部分读哪部分。书中塑造的人物于她已成为独立自主的生命,他们的行为不再受到作品结构的约束。她常常一思考便好几个小时,希望想明白,到底怎样才能免除那许多如此可爱的人即将遭遇的噩运。
孤身独处的玛尔特内心并不觉得寂寞无聊,只不过时不时地也可能产生一点外在生命的虚度之感;她需要一个人,一个她能为他工作,一个她能给予关爱的人。她没有任何亲朋好友,于是便把这可嘉的激情倾注到自己的一期期房客身上;而我,就在她那里感受到了不少的关怀和慈爱。她酷爱鲜花,尤其是素白的花,白花中又以那普通常见的为最;而后面这点,在我看来乃是她知足、认命的典型表现。每当侄儿侄女们给她送来采自自家花园的头一捧雪钟花和雪片莲,她一年中的第一个喜庆日子就到啦。随即从橱柜里取出一只瓷制的小提篮儿,插在里边的鲜花在玛尔特的精心照料下,将一连几个礼拜装点着她那小小的屋子。
自打父母去世,玛尔特在身边就很少见到人;特别是漫长的冬季的夜晚,她几乎总是独自一人度过。这样,那活跃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那对她来说极具个人特征的想象力,似乎便赋予了周围的家具什物以生命和意识。好像是她把自己灵魂的一些碎片借给了屋里的那些老家私,使它们获得了与她交谈的能力。这样的交谈,自然多半都是无声的,可也正因如此反倒更加亲切诚挚,不会发生什么误解。她的纺车,她的褐色雕花靠背椅,都是些古怪稀罕的玩意儿,常常会生出些特异透顶的念头,而有一台老式座钟尤其如此。这钟还是五十多年前她父亲生前在阿姆斯特丹的旧货市场上淘来的,买的时候就已经成了老古董。这家伙的模样自然很是稀罕:在已经发黄的刻度盘的两侧,各紧靠着一张长发垂挂的海妖面孔,这面孔是用白铁皮剪成后再上色做的;刻度盘下面的部分被带鳞片的鱼身子围着,鱼身上还残留着镀金的痕迹;指针似乎做成了蝎子尾巴的样子。年深日久,估计齿轮机械已经磨损,所以钟摆发出的响声既沉浊又不均匀,而且摆锤时不时地还会突然掉下来几英寸。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