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长征中的朱德(朱德嫡孙解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朱和平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朱德嫡孙心中珍藏的长征;朱德长征中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故事;值得我们了解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本书真实记录了朱德同志在长征中的传奇经历和故事。朱德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他功勋卓著,朴实无华,给世人留下了质朴而崇高的元帅形象。他的丰富经历和所创建的丰功伟绩,和勤俭、忠诚、坚毅、明智、宽厚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内容推荐

本书的作者是朱德元帅的次孙、空军某部干部朱和平,曾在朱德、康克清身边生活了24年,亲耳聆听了两位老人讲述的红军长征中发生的许多感人故事。这部历时2年、全面记述朱德长征生活的长篇著作,共23万余字,配有近百幅极其珍贵的历史照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心态向上,能拨乌云现阳光

罔民党悬赏20万,爷爷“微笑”依旧

战功卓著却没有“决策权”,爷爷“微笑”依旧

“左”倾冒险主义者极力排挤,爷爷“微笑”依旧

真知灼见未被采纳,爷爷“微笑”依旧

不被“太上皇”放在眼里,爷爷“微笑”依旧

面对危局,心如刀绞的爷爷收起了笑容

历史的结论

八万余红军被迫突围转移

战友情深,毛泽东终于可以随军长征

撕破强网,拉“旧友”抗日反蒋

一点感悟

第二章 信念坚定,逆境滤出胜利果

高傲的“洋顾问”一筹莫展,爷爷临危不乱

一碗玉米糊糊,装满了爷爷对周恩来兄长般的关爱

红军岌岌可危,爷爷痛下死命令

总结教训:长征不能像搬家

支持毛泽东,实施“通道转兵”

智取遵义城

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走上领导岗位

一点感悟

第三章 紧急时刻,亲赴前线指挥作战

危急时刻亲临火线

刘湘、龙云吹牛“朱毛主力”已入死地,红军声东击西挥师入川

设立前敌司令部,爷爷兼任前敌司令员

宋任穷感慨爷爷惟一的一次发怒

红军“示形于东,意在西进”的计谋,止住了蒋介石的

肚子痛

一点感悟

第四章 摆脱险境,开创北上新局面

国民党《中央日报》接连报道:“匪首朱德已阵亡”

会理风波,林彪要求爷爷和毛泽东下台

刘英认为,林彪写信是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

彭德怀认为,林彪的信大意是让毛、朱、周主持大计

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林彪建议把战场指挥权交给彭德怀

“娃娃”发难深藏玄机

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提到“长征”

抢渡大渡河,让“石达开第二”的妄想破灭

一点感悟

第五章 爱兵如子,万水千山洒真情

“我来挑一会儿”

“这样的一个好战士,谁能留下他不管呢”

“一个伤员也不能丢”

伙夫竟是总司令

“今后谁也不准为我搞特殊化”

刘江萍回忆爷爷的一个故事

成仿吾回忆爷爷的一个故事

“有吃的,首先要想到同志们”

“应该首先想到伤病员”

“这件皮筒子留给站岗的同志用”

一点感悟

第六章 正直为人,临大节而不辱

维护同结,爷爷与张国焘彻夜恳谈

爷爷的人格打动了徐向前

张国焘采取突然行动,爷爷坚决反对南下

张国焘拟电报诬蔑党中央,爷爷拒绝签字

面对淫威,爷爷像不沉的“航空母舰”

张国焘另立中央开除毛泽东,爷爷准备为党的利益奋斗而死

讲究斗争策略,爷爷千方百计保护同志

奶奶康克清生命垂危,爷爷命令用担架抬着她走

一点感悟

第七章 心若洞箫,暂留康北度难关

绝地搏杀赢转机

为等战友留康北

春播时节种藏粮

亲自命名“革命菜”

高原举行运动会

自捻毛线凝深情

甘孜会议统一思想

把缴获的牛羊群留给后续部队

草地垂钓补军粮

一点感悟

第八章 会宁城下,三军会师尽开颜

签发《岷兆西固战役计划》,为二大主力红军会师西北创造条件

张国焘撂挑子,爷爷说:“他不干,我干”

张国焘坚持西进反对会师,徐向前助了爷爷一臂之力

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爷爷与周恩来重逢百感交集

一点感悟(兼全书结束语)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红军一渡赤水,进入川南的古蔺、叙永地区。这时,川军有12个旅沿长江两岸严密布防,薛岳部和黔军也向川南急进,北渡长江已不可能。为了甩开追敌,毛泽东和爷爷、周恩来等军委领导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应恋战,指挥各军团避实就虚折向云南东北部的扎西地区。

1935年2月4日,农历乙亥年正月初一,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蒋介石给中央红军送的春节礼物是又一个四面包围。

此时刘湘的川军沿川、黔长江两岸集中布防十多个旅的兵力,同时又在黔长江两岸集中布防十多个旅的兵力,还以十多个旅尾随红军追击堵截。而王家烈的黔军,龙云的滇军及薛岳率领的国民党中央军,也从西南方向蜂拥而至。红军如继续北进,地处沟壑深谷,回旋余地小,在庞大的敌人四面围堵之下,形势必定极其不利。此时中央红军按原计划北渡长江已无可能,除夕之夜到达石厢的中央红军总部决定暂缓北渡长江。当夜命令红军各军团由叙永、古宋县城折回云南扎西地域集结。

2月6日凌晨1时,爷爷致电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因足伤未愈尚未回一军团工作),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就当日行军方向下达命令。爷爷的电报总共不到150个字,说了三个意思:"(一)根据日前敌情及渡金沙江、大渡河的困难,军委正在考虑渡江可能问题,如不可能,我野战军应即决心留川、滇边境进行战斗与创造新苏区;(二)因此我一、三军团今六日前进地点应向扎西(即云南省威信县)靠近,最适合位置应在长宁通扎西道上,及扎西西北(今长宁西北),以便迅速集中便于机动;(三)望将你们意见及今日预定到达地点与距扎西和长宁里程,迅速电告军委。"

2月9日,红军攻占了云南省扎西县城,爷爷出席了在这里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中央红军进军方向和部队缩编问题。会上,毛泽东就土城战斗的得失作了发言。他总结了此次指挥作战的教训,同时指出由于我军及时渡过了赤水,改变了被动局面。并提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的主张。

根据陈伯钧当天的日记记载:这天是一个阴天,还下着小雨。他在日记中写道:"水田寨系云南地境,有滇军一营守之,我军准备相机消灭之。但至晚与敌仍相持不下,因敌固守碉堡,不能立刻攻克,造成对峙形势"。陈伯钧对这天的行军也有详尽的描述,他写道:"是日我的担架在途中掉队十余里,晚间弯过敌堡又连跌十余跤,这是有病坐担架以来第一次遇到的特殊困难情景,运输员们均疲惫不堪无能为力了。到宿营地已次日2时了!"

当日,国民党"围剿"军第二路前敌总指挥薛岳做出向古蔺、叙永追击中央红军的部署。薛岳在部署中说,奉委座3日晚电示,"西南剿匪军第二路军前方追剿部队务令其蹑匪穷追,非到达金沙江岸不得停止。"

此时薛岳仍旧判断中央红军会经叙永、古蔺向古宋、兴文方向向北渡金沙江。因此,国民党军的作战方略仍旧是企图通过第二路军和川军的配合,形成对中央红军南北夹攻的态势。红军面临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2月10日,根据会议决定爷爷和周恩来、王稼祥发布《中革军委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指出:"为适应目前战斗的需要,并充实各连队的战斗力,以便有力的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便于连续作战,军委特决定实行缩编各军团的战斗单位",①(朱德、周恩来、王稼祥:《中革军委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1935年2月10日。)并规定了具体办法。15日,爷爷电令各军团:"我野战军以东渡赤水河、消灭王家烈军为主要的作战目标。"②(朱德致林、聂、彭、杨、董、李、罗、蔡电,1935年2月15日。)

2月11日,国民党《中央电报》在显要位置大字刊登消息:"川五路军已占领通江,萧贺匪在大庸被围击溃窜深谷,朱毛主力已崩窜,短期内决可尽歼。"关于中央红军的消息是来自国民党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的电讯,该电讯称:"略谓朱自经我土城击溃,匪众确损失3万余人,其漏网分股逃窜者,不过万人左右,我方包围部队,清剿部队及追击部队均已布置就绪,决可聚殄尽净,使匪无法幸逃"。而中央社发自重庆9日的电讯说:"渝市(重庆市)党部,9日晨召集八十余机关团体,开各界民众庆祝省府成立及剿匪胜利大会"。

中央红军此时的处境虽不像国民党报纸贬损的那样凄惨,但形势确实非常严峻。此时,滇军孙渡纵队由镇雄、毕节、南通出发向扎西压过来,而川军潘文华率主力由商县、珙县、长宁一带出发,从北面向扎西推进。而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周浑元纵队主力则由黔西、大定地区出发,从西边向扎西围拢过来,企图聚歼我中央红军于扎西地区……

鉴此军情,中革军委依照毛泽东提出的建议和中央的决定,做出转兵东进,再渡赤水,回师遵义的作战方针。

当日,爷爷就中央向赤水河东发展争取渡河先机致电各军团首长。爷爷在分析了敌情后,提出下一步作战方向:"我野战军为准备与黔敌王家烈及周浑元部队作战,并争取向赤水河东发展,决改向古蔺及其川南地域前进,并争取渡河先机,在前进中应准备与薛敌'追剿'支队遭遇,并相机占领古蔺城。"爷爷随后在电文中对各军团下一步进军方向做了具体规定。

回师遵义这是一个大胆的决策。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红军会走这样一步棋。红军的指战员也不是都能理解,但军令如山倒,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各军团回师东进,二渡赤水的这场好戏当日就拉开了帷幕……

P79-82

序言

更事之初,爷爷和奶奶就常给我讲长征中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长征”的烙印。故事很多,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爷爷、奶奶三过雪山、三过草地的故事。

爷爷说:“红军翻越的雪山名叫夹金山。大家知道的红军过雪山,是指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过的那一次。实际上,这座夹金山爷爷和奶奶过了三次。1935年6月是第一次;第二次是在当年的10月,因为红一、四方面军9月在草地分离,爷爷和南下部队一起再次翻越夹金山;1936年2月,战局对南下的红军十分不利,于是红军开始第三次翻越夹金山北上……”爷爷讲的这段故事让我感受到的是革命征途的艰辛;而爷爷有时讲的故事,则充满着革命者的浪漫色彩。他说:“过草地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困难极了,但我认为苦中有乐。大片的森林,辽阔的草地,蜿蜒的河流,成群的牛羊,别有一番好风光。之所以会这样想,也许是因为自己对革命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思索这些故事,开始更加深入地感悟长征,理解长征精神。

爷爷奶奶和他的战友们用艰苦卓绝的奋斗,铸就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奇迹,在人类正义的战争史上,写下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篇章。

爷爷在晚年时,许多当年参加长征的老战友、老部下前来拜访他。也有不少党史、军史专家向他请教许多长征中的历史事件过程,他老人家如数家珍、一一回答,特别是他对长征中牺牲的红军将士记忆犹新,随口就能道出他们的事迹……

爷爷给我们讲长征的故事,很少讲他自己。每当我和爷爷身边的工作人员问起他对长征的贡献时,他总是平淡地说:“我个人没得什么,我只是跟着党走……”

爷爷越是不谈自己,我就越想知道他在长征中的故事:他是怎么指挥战斗的?怎么战胜困难的?他对长征的胜利到底做了什么?……

随着年龄一天天地增长,我对长征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一点点地了解到爷爷在长征中的一个个故事,一点点地感悟着长征中的爷爷:

——他和几万中国工农红军指战员一起走过了万水千山,战胜了千难万险。

——他不赞成“大搬家式”的转移、反对“左”倾领导者坚持错误的进军方向,旗帜鲜明地提出改变错误领导的主张,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作出了贡献。

——他用坚忍和智慧克服了张国焘分裂主义,维护党和红军团结统一。

——他坚决争取了红二、六军团到甘孜会师,并促成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

——从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到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爷爷经历了长征的全过程。

——爷爷长征时,是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红军长征时经历的千百次战斗大都是以他的名义发布命令号令三军。

啊,原来爷爷在长征中为党和红军作了这么多贡献……

随着我了解的越多,就越增加了我对爷爷的崇敬和怀念。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也是爷爷诞辰120周年。我通过多年学习积累,整理出这一本书,就算是我对爷爷奶奶的纪念,也算是献给长征胜利70周年的一份礼物吧!

朱和平

2006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