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罗山纪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但远军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崭新的视角和真实的情感展示了基层派出所民警丰富的内心世界,评论界人士指出,主人公是老百姓期望的有真性情的警察化身,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作者用率直的情感、崭新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绮丽优美的山区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乡村警察的真实生活。

内容推荐

  本书的整体行文风格是随笔和散文式的,几乎每一个章节都可以抽出来成为一篇独立的随笔或者散文。本书的成功首先是敢于讲真话,这是一本警察题材的文学作品,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的精彩,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多情的文笔,不仅给读者展示出了大罗山下绮丽的田园风光,而且也展示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派出所民警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目录

序(周明)

第一集

写在前面

1轮岗下基层

2罗围派出所

3我们需要有个佳的地方

4一双鞋垫

5整修办公室

6春天来了,咱们看花去

7整顿校园周边秩序

8妻子来看我

9兄弟,我们来算笔账

10晓明要走了

11端掉一个贼窝

12穿白警服的客人

13尖山村村长朱成卫

14今天只有我一个民警

15所长跌断了手

16那天,我的心情坏透了

17我想休假一

18创三级派出所

19捉拿罗国全

20送回来的面条钱

写在后面

第二集

写在前面

21我学会了使用电脑

22来了新民警

23委屈你了,嫂子

24我过年了

25今天是我的生日

26人到中年

27获奖

28又是一个明媚的春

29我们没有枪

30祖全兄弟

31孩子的心声

32差别

33你没有诈骗

34大娘,我送你回家

35大哥,你好吗

36心思

37看你往哪儿跑

38祝福你们,孩子

39久违的“大哥”

40庄严的承诺

写在后面

第三集

写在前面

41要开我的作品研讨会了

42放飞心情

43投诉

44“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15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

46从优待警

47要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48人情味

49只要我安全你就安全

50走进丛林

51我想起了大海

52老所长胡兴友

53一个基层民警的心愿

54那样的事囊不会去做

55我会努力的

56管好“人”和“车”

57乡政府撤走了

58警察需要有尊严地活着

59高速公路通车了

60“老疯子”的“疯”话

写在后面

试读章节

记得很清楚,那是2002年元月7日的晚上,我在家里辅导孩子做家庭作业,电话铃响了,妻子接了电话后告诉我,是政治处主任张兵和分管法制科工作的副局长朱志全找我。我在法制科工作了整整10年,正值机构改革,民警轮岗。我想借此机会换一下工作环境,便填写了去实战单位的志愿

既然领导夜里找我,就肯定与此事有关。

我匆匆忙忙赶到局里,张兵主任和朱志全副局长已等候在办公室了。

张主任开口就说:“你要有心理准备,考虑到你本人的要求和你的写作特长,组织研究决定,长垫片(长寿县到垫江县的公路沿途,也是我们县条件较好的一个片区)的派出所由你选。”

说实在的,我很想到刑警大队,想去和刑警们一块儿生活,一块儿工作,感受他们餐风露宿、出生入死流满激情的职业生涯,然后好好写一部警察题材的小说。然而不知为什么,组织却要我去乡下派出所。与我的本来意向相去甚远,我一时接受不了,沉默不语。

朱志全副局长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倒了一杯水递到我手里:“你是大学生,又是作家,国家培养这样一个人才不容易,让你去乡下。是我们再三考虑过的。不是组织不重视和爱护人才,而是你需要得到更多的锻炼。你一进警营,就呆在局机关,派出所的工作对于你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到乡下去吧,去体验我们基层派出所民警的苦衷。较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公安工作,闹不准对你今后的工作和写作都有好处。”  领导已经把话讲到了这个份上,我还能说什么呢?即便内心十万个不情愿,嘴上也难出半个“不”字。

我说:“好吧,让我回去想一想,看去哪个派出所。”  回到家里,孩子已经睡了,妻子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等我。我一进屋。妻子就向我打听情况。她也知道公安局在搞民警轮岗。

我没有回答她,只独自拖了一把椅子到庭院里。

月色很好,清丽的月光如水般轻洒在山茶、白兰、桂树的叶片上,微风拂过,颤动出熠熠的亮光。我坐了很久,大概临近午夜了,妻子给我拿了一件崭新的警服来,披在我的身上,唤我进屋休息。

我说:“我睡不着!”

妻子说:“有啥睡不着的?问过你们领导了,不过就是去乡下派出所吗?派出所是你们公安机关的前沿阵地,你不去他不去,谁去?难道乡下派出所的民警就该在乡下呆一辈子吗?再说。权力在别人手里,去哪儿不去哪儿也不是你说了就能算数的。那么多单位搞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你仔细打听打听吧,有几个单位的领导敢拍着自己的胸膛问心无愧地说没搞权钱交易!读书人呀,真呆痴。既然丢不下脸面子去拉关系走后门,那就维护好读书人最起码的一点儿尊严吧,微笑着,高高兴兴地去乡下。在哪儿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人要堂堂正正,警察。更应如此,否则,你就是做了公安局局长,我也会脸上无光的!”

妻子以前在四川省阿坝州工作,雪山草地纯朴的民风在她灵魂深处根深蒂固地打上了做人要“清白”和“干净”的烙印。调回内地了,见着不顺心的人和事,无可奈何时,总是爱拿什么“读书人的尊严”之类的话来安慰她自己和我。她不是真不知道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如今是派不上什么用场的,而是她希望彼此快乐,也希望我在任何的艰难困苦面前都要“活得像个读书人的样子”,这是妻子对我寄予的最大厚望。按她的话说。就是不指望我能做多大的官、能挣多少的钱,她只指望着我作为一个男人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随时随地都要活得有读书人“最起码的尊严”。

妻子的牢骚带着情绪,她还不完全了解我们局里搞民警“双向选择”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她只是把道听途说的其他地方官场腐败的丑闻和小道消息“对号入座”地移植到我们单位来。其实像我们公安机关,早就该搞民警双向选择和领导竞争上岗了。一个民警和一个领导,老是蹲在一个坑里,学不到更多的公安业知识不说,也的确容易滋生腐败。  P5-7

序言

谈及但远军的文学创作,不能不提《大罗山纪事》。在这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里,但远军用诗一般的语言、多情善感的文笔,不仅给读者展示出了大罗山下绮丽的田园风光,而且也展示出了普普通通的乡下派出所民警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文章发表后,引起读者强烈反响,重庆市作家协会为此专门组织召开了专题作品研讨会,不少报刊杂志也以大量篇幅刊发了评论文章。

在此之前,读者知道但远军,恐怕更多的是因为他的散文。他经历坎坷,幼年的时候连续遭遇父亲坐牢、母亲病故等大的家庭变故和命运起落,因此笔下的的散文便浸透了生活的艰辛,饱含了年轻人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激情。在《活出男人的样子》那篇文章中他写道:“我曾经为自己是个男人而自豪。因为我是个男人,所以我有旺盛的精力,有远大的抱负,有强健的体魄,有不拘小节的潇洒,有面对艰难困苦从容不迫的毅力。我不怕谣言四起,不怕命运多舛,不向金钱下跪,不向丑恶势力低头。站起,我是一座巍然的山;躺下,我是一片辽阔的海。对国家、对民族,我是一个纤夫,拉起逆流而上的船;对亲人、对朋友,我是一棵树,投下绿荫,遮挡风吹日晒。即使死了。化为灰烬,我也会融入故土,融人高山,融人大海”这样的豪言壮语显然属于但远军,属于和但远军有着相似经历的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造就出来的那批完全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而最终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中青年知识分子:这样的豪言壮语不仅深深地感动着作者本人,而且也深深地感动着读者,以至于读者将其称作“男子汉宣言”广为流传,但远军则把《活出男人的样子》确定为自己第一部散文集的书名。后来获得重庆市散文学会成立10周年最佳散文新秀奖的这部散文集,除初步展示出了但远军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外,更是使读者更多地了解了但远军为文的风格和做人的品德。

2002年元月7日,在局机关“蛰居”了10多年的但远军,已人到中年,出人意料地,他扛起背包,告别妻子和孩子,义无反顾地到了条件异常艰苦、“加上我仅有4个民警”的“罗围派出所”;就像当年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申请到边远的雪山草地教书那样,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丝毫彷徨,笑一笑,昂一昂头,在走向艰苦生活的同时,也把自己“真想为自己落后的祖国和贫穷的人民干一点什么”的情愫张扬得淋漓尽致

“最初,我是想用小说的形式来讲述‘派出所的故事’的。写了几个章节,放弃了。我总觉得小说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我和其他民警的内心世界。我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的人,我是心里有话要说,憋得慌了才拿起笔来。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如何变化,我始终固执地认为,一个人,应该坦诚地面对生活,讲自己想讲的话,干无愧于自己良心的事。所以,最后我把它写成了‘纪实’”开篇时确立的“方向”,最终使《大罗山纪事》成为了但远军文学创作的优秀之作。

那么,《大罗山纪事》的成功之处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是敢于讲真话。警察题材的文学作品不好写,是众所周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有若干的“禁忌”。这些禁忌不但捆绑住了作者的“笔”,而且也遮挡住了读者的“目光”。但远军长期从事公安法制和公安宣传工作,不可能不清楚这些禁忌,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敢于面对现实:最大限度地讲真话。他说:“我的记忆力差,文字表达能力也不强,在写的时候,难免个别细节会有出入,个别地方会词不达意,但我绝对没有故意颠三倒四,硬把黑的说成是白的,把白的说成是黑的。即便是某处‘不能讲’、或‘不宜讲’,我也是尽可能的在法律、组织原则许可的范畴内,力争把事情的本来面目告诉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清晰地透视到派出所的民警所面临的艰难困境、所具备的处警方法处事能力,让读者跟着我的笔走进山区派出所民警的情感世界,从而,让社会对我们基层派出所的民警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支持与鼓励!”许多章节,比如“我们需要有个住的地方”、“兄弟,我们来算笔账”、“那天,我的心情坏透了”、“我们没有枪”、“管好‘人’和‘车’”等。都凸显出了作者率真、坦荡、尊重事实和为基层公安民警大声疾呼的真实意图及高尚的人格情操。“临行。我把郭洪平叫到一边,我低声对他说:‘此话不该我来讲,因为你是领导,我是民警,但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不得不讲。还记得捉拿罗国全吗?逮杀人犯,几个晚上,民警都没带枪支,戴斌提一截铁管,你拿一截木棒,联防队员捡两块石头,你们是在捉案犯呢还是在去和人打群架?今天更是离谱,明知对方有刀有凶器,你们竟什么也不带,赤手空拳,哪条法律规定人民警察是这样去玩命的!’郭洪平腼腆地笑了笑。他避开了话锋,说:‘远军,还是老话一句,你在局机关呆久了,对基层派出所不完全了解。古人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你以为我愿意如此冒险吗?我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几口没了我就没了顶梁柱。做乡下派出所的民警难。做乡下派出所的所长比做民警还难。遇上突发事件。有几次不是我跑在最前面?我是把危险往自个儿身上揽。把更多的安全留给你们。谁叫我是一所之长呀!”读到这段文字,实在地说,我的心里酸酸的,眼睛不由落出泪花。想想吧,作为公安机关最前沿阵地的派出所,没有枪,是个啥概念?或许我们平时对公安工作的内部运作机制了解得真的不多,对长年累月奔波在一线的基层公安民警的疾苦知道得真的很少,所以,我们对他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往往是过分地较真,却又对他们应享有的待遇和保障表示出太多的漠不关心,难怪评论家和读者要说《大罗山纪事》“让人读后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是敢于创新。《大罗山纪事》的整体行文风格是随笔和散文式的,几乎每一个章节都可以抽出来成为一篇独立的随笔或者散文。随笔和散文是但远军写作的强项,虽然他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甚至诗歌都写,但他写作和发表得最多的还是随笔与散文。但远军文章的最大特点是文笔细腻、感情真挚、人情味浓。他能从细微和平凡处人手,流水般悄无声息地把读者带进他所设置的情感世界里,然后让读者跟着他一起感动。《大罗山纪事》把这一行文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比如“委屈你了。嫂子”、“今天是我的生日”、“大哥,你好吗”等章节。无不让人读后为之动容。用随笔和散文的方式来写公安题材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但远军应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正因为如此,作品一问世,就有评论家惊呼:警察生活原来可以这样写?甚至有的还以此为标题著述了自己的看法

然后,是敢于“记录”。《大罗山纪事》仿佛一幅幅风景画,较真实客观地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记录”下了山区(或乡村)派出所某几个民警在某一段时间里工作和生活的大致情况。而这“某一段”时间。恰好又是公安部提出做大做强基层派出所的前前后后。因此,对于公安机关加强和搞好基层派出所的工作来说,便具有了提供“形象化”参照和较为原始的第一手资料的意义。《大罗山纪事》前20章刚连载完,恰遇公安部提出加强派出所工作的意见,紧接着,重庆市公安局也召开了加强派出所工作的会议,要求将派出所的职能重心归位到防范上来,真正做大做强基层派出所。或许,这只是一种巧合,然而,正是这种巧合却促成了人们对《大罗山纪事》的审视和关注!

事实上不仅仅是现在,甚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大罗山纪事》对加强和搞好基层派出所工作,了解基层民警的内心世界,协调好警民关系都有可资借鉴之处

当然,《大罗山纪事》成功的地方还很多。如今的读者眼光挑剔,谁讲了真话谁讲了假话,谁在用“心”写作而谁又是在用“笔”或者其他别的什么东西写作,他们清楚明了。因此,能够让那么多的读者感动,说实在的,本身就不容易。不过,细读全文,我依然觉得《大罗山纪事》并非十全十美。前20个章节估计是为了适应连载的缘故,没能放开,每一个章节都显得收笔仓促;与其相比,第二部的20个章节就写得从容得多;第三部的个别章节给人的感觉是在凑合且还有不得不“这样写”之嫌。

不过,《大罗山纪事》仍是一部成功的和难得的好作品。正如《警察文摘》的编辑王建武说过的那样:“若干年后人们才会发现《大罗山纪事》原来是如此的不可多得!”

但远军很年轻,生活的道路还很漫长,我有理由相信,只要他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真正信守住“淡泊处事、善待人生、静下心来写文章”的承诺,那么,不久的将来,读者一定会读到他更多更好的作品!

                      2005年夏于北京

后记

2002年年初,公安局搞民警轮岗,我在法制科呆了整整10年,有些厌倦,便想换一换环境,到基层单位。阴差阳错,我居然到了大罗山下仅有4个民警的罗围派出所。

如今怎么说也无法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我去报到那天。天空飘着霏霏细雨,破旧的客车颠簸了1个多小时,才将我载到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乡场。我跨进派出所的木门。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天哪,这就是派出所,这就是公安机关维护着一方治安秩序稳定的前沿阵地:地面潮湿坑洼、办公桌椅破烂不堪,虽然墙壁挂满了奖状,但仍掩饰不住其年久失修的沧桑斑驳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出来,我既为自己命运的多舛,也为我们长年累月工作生活奔波在乡村派出所的民警的艰难处境。于是,我决定留下来,无怨无悔地和几个小兄弟一道,改变派出所的现状。

首先,我主动拿出了800元钱,然后,我又主动放弃了春节期间的休假。我穿着雨靴,挽着衣袖,既当泥水匠,又当木工。我们4个民警,夜以继日地奋战,换来的是春节后派出所崭新的面貌。

正月十五那天是我39岁的生日,恰好处警没回家。《雾都剑》杂志的执行主编宋小平夜里打我手机,叫我写一部3万余字的侦破小说。我告诉他,我已不在法制科了。我在偏远的乡下派出所,没有时间,写小说恐怕力不从心。宋主编不相信,他说:“你会去偏远的乡下派出所吗?”我说:“是的,此时我正和乡政府的副乡长余登生打着手电,跋涉在泥泞崎岖的山道上,雨水打湿了裤管,汗水湿透了衣背,不信,我叫登生兄和你通话!”宋主编沉默良久,说:“远军,不必了,我相信你讲的是真话。我会来看你的!”

大概是5月下旬,天气逐渐地变得燠热起来,玉米拔节扬花,稻苗绿油油的,铺天盖地。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宋主编在政治处张主任的陪同下,来到了我们所里。他紧紧地抓住我的手,端详着,说:“远军,你瘦了!”宋主编是我处女作的编辑,这一声“远军、你瘦了”的话从他的口里说出来,格外地使我感动。我翕动着双唇,木讷地说:“宋老师,感谢你还惦记着我!”

正如在《大罗山纪事》里写到的那样,吃罢午饭,我们对公安文学的现状进行了探讨。最后,他建议我用随笔的形式写一部反映乡村派出所生活的纪实小说。为了能使我有一个稍好的写作环境,他当即还给广告部的老总许大元通了电话,要他们送两台空调给我们。

那时候我正在写《萍水相逢》三部曲第一部《出门在外》。6月初,《出门在外》脱稿了。不过,由子夏季治安防范和严打,我没有腾出时间来继续修改。6月23日,空调送来了,宋主编又随行来看我,谈到纪实文学的事,我无言以对。但我对宋主编许下了承诺,我说:“20个章节,8月底脱稿,行不行?”他说:

我陆陆续续地写了几个章节,不甚满意,放弃了,因为我发觉思路不对,我在违心地讲假话,在欺骗读者。于是,我从头开始,写下了“写在前面”。在“写在前面”里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原则:绝不讲假话:硬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是黑的。有了这条原则,写起来就放开了,就没有了顾虑。顾虑什么呢,我是一个读书人,我了解读者想读的是什么样的作品,我应该对他们负责!

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到国庆节才把20个章节写完。20章的后面有一个后记,仅几百千把字。当我写下那几段文字的时候,我的心颤抖起来,我握笔的手也哆嗦得不得了。我意识到了写这部纪实文学作品之前不曾预见的东西,那就是它以独特的方式给读者展示出了一幅幅乡村派出所民警工作、生活的真实画面,这些画面是其他公安题材的文学作品极少涉及到的。我按捺不住心里的喜悦,也控制不住激荡的情感,深更半夜的,我给一位要好的文友打了个电话。我说:《大罗山纪事》脱稿了,这肯定是我目前为止最好的作品,也注定将引起读者的反响!  果不其然,《大罗山纪事》在《雾都剑》连载后,立即引来了读者的瞩目。一位大足的中学女教师,辗转打来电话,说:“我的丈夫是刑警,这两天我俩都在读你的作品,感谢你替民警讲了心里话。”北碚西山坪的一位女司法警甚至还给我写来了信,一定要我赠送一本样刊给她留作纪念。我们区公安局渡舟派出所的民警舒路伟每次看见我,都大老远的喊我一声“但哥”,然后说:“你真行,你的《大罗山纪事》让我感受到了做警察的崇高和肩头担子的沉重!”

当然,更多的读者是要求我再写20个或者30个章节,他们的理由是20个章节读起来“不过瘾”!为了让读者“过瘾”,也为了让自己动荡的心宁静,接着《大罗山纪事》前20章我又分两个阶段续写了《大罗山纪事》后面的40个章节,从而使其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能引起读者共鸣,都有它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大罗山纪事》能受到读者的青睐,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外在的。作品就其艺术性和思想性而言,不值一提,但是,它所揭示出的乡村派出所的现状。所勾勒出的乡村派出所民警的喜怒哀乐,都是值得人们去深思的。《大罗山纪事》前20章刚连载完,公安部就提出了加强派出所工作的意见,紧接着,重庆市公安局也召开了加强派出所工作的会议,要求将派出所的职能重心归位到防范上来,真正做大做强基层派出所。或许,这只是一种巧合,然而,正是这种巧合却促成了人们对《大罗山纪事》的审视和关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几天前,重庆文艺界一位朋友做客长寿,区委书记凌月明叫我去陪一下。席间,谈到即将出版的《大罗山纪事》时,凌月明对我说:“远军,读了你的《大罗山纪事》,我有很多感慨,的确,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搞好公安机关的基层派出所建设,因为派出所是挂在老百姓门前的一盏灯,只要它亮着,老百姓就能感受到一份安稳和踏实,所以,区委区政府决定了。今年计划外给区公安局增加1000万元拨款,专项用于基层派出所建设,力争使长寿区公安局所有基层派出所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都有较大的改善!”当时,我很感动,甚至完全可以说是很激动。我给凌月明倒了一杯酒说:“凌书记,我谨代表我本人、我的读者和长寿区公安局基层派出所所有的民警,敬你一杯酒。喝下这杯酒,家乡父老的深情厚谊就流淌在了我的血脉里,我会努力工作。努力写作,倾我毕生的心血来回报家乡父老对我的厚爱的!”

一个人的一生,能遇上几个好的朋友、几个好的领导。真不容易;我能幸运地遇上那么多好的朋友,好的领导,实乃上天赐予了福份;更何况这些朋友,这些领导不仅仅只是我的朋友和我的领导,同时他们也是我文学作品的读者;想来,我该如何地珍惜呀!

                   2005年夏于重庆长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