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宋代咏物词置于中国古代咏物文学之发展演进的大背景下,在唐宋词史演进的框架中来构建宋代咏物词的发展轨迹。全书内容丰富,对咏物词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绪论 中国古代咏物文学概览
第一节 咏物、咏物体与咏物词
第二节 咏物文学的滥觞——先秦咏物之作
第三节 汉魏六朝咏物赋简论
第四节 我国古代咏物诗概览
第五节 宋代咏物词概览
第一章 唐五代北宋前期咏物词论
第一节 唐五代文人咏物词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敦煌民间咏物词简论
第三节 北宋前期咏物词的审美特征
第四节 早期咏物词的创作范式
第二章 苏轼及苏门文人咏物词论
第一节 苏轼在咏物词创作上的突破
第二节 苏门文人咏物词论
第三章 周邦彦咏物词论
第一节 创作主体的深度介入
第二节 周邦彦咏物慢词的运思方式与结构特征
第三节 周邦彦咏物词在表现手法上的突破
第四章 南渡词人咏物词论
第一节 朱敦儒、李清照咏物词论
第二节 南渡四名臣咏物词论
第三节 其他南渡词人咏物词论
第五章 咏物词史上的稼轩风
第一节 俗与滥——走入困境的咏物词创作
第二节 辛弃疾咏物词论
第三节 辛派词人咏物词论
第六章 宋代咏物词审美理想的确立——论姜夔的咏物词
第一节 姜夔咏物词性质的新变——咏物抒情一体化
第二节 交融互渗式创作姿态
第三节 意在笔先,寄托深永
第四节 姜夔咏物词表现手法的突破
第七章 折中于柳、苏、周、姜之间的史达祖咏物词
第一节 姜、史咏物词貌合神离——兼谈史达祖咏物词的审美理想
第二节 “凝情静观式”观物方式和创作姿态
第三节 有所寄托,富于理趣——梅溪咏物词的情志内涵
第四节 精湛圆熟的表现技法
第八章 吴文英咏物词论
第一节 咏物、抒情而兼叙事——梦窗咏物词性质之新变
第二节 吴文英咏物词的情志内涵
第三节 幻化——梦窗咏物词的创作心理过程
第四节 梦窗咏物词的表现技法
第九章 南宋遗民词人咏物词论
第一节 王沂孙——宋代咏物词的殿军
第二节 周密、张炎咏物词筒论
第三节 蒋捷、刘辰翁咏物词论
第四节 张炎、沈义父的咏物词理论
附:《乐府补题》考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