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动态系统。教育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子系统。教育必然与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同时还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相互影响与适应。要了解教育,就必须从社会转型的动态过程中加以考察和研究。
本书在比较教育学领域开创了把教育变革问题放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加以研究的新模式。全书以俄罗斯教育变革为研究对象,历数了一千多年来俄罗斯从基督教的传入、蒙古鞑靼人的入侵、到彼得一世的改革、十月革命的胜利,直至苏联的解体这五大历史转折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民族等领域发生的变化,从多个视角考察了每一次社会转型给俄罗斯教育政策、教育体制、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功能、教育结果等方面带来的变化与革新,并从宏观到微观分析了俄罗斯教育活动的本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给同样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序 言1
第一编 基督教的传入——第一次社会转型与教育
第一章 拜占庭对罗斯的影响5
一 拜占庭的文化5
二 古代基辅罗斯7
第二章 文字的产生14
一 古罗斯期待文字14
二 西里尔兄弟16
第三章 东正教的传播19
一 罗斯的原始宗教19
二 “罗斯受洗”及其影响2l
第四章 罗斯学校的创立和文化与社会的发展29
一 教学与教师30
二 文化与社会的发展32
第二编 蒙古入侵——第二次社会转型与教育
第一章 蒙古帝国47
一 马背上的民族47
二 蒙古铁骑闯世界49
第二章 蒙古对俄罗斯的入侵和240年的统治 53
一 金帐汗国53
二 专制的观念和制度55
三 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民族的形成57
第三章 宗教与文化教育60
一 东正教的独特作用60
二 文化与教育一65
第四章 俄罗斯历史上的两个王朝71
一 留利克王朝72
二 罗曼诺夫王朝73
第三编 面向西方的改革——第三次社会转型与教育
第一章 漫长的西化转型81
一 彼得一世81
二 叶卡捷琳娜二世86
三 亚历山大一世89
第二章 现代学校的创立和西欧科学知识的传入94
一 教育的发展94
二 科技进步与文化成果99
第三章 教育理论的形成106
一 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教育主张106
二 乌申斯基的教育理论108
第四编 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四次社会转型与教育
第一章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的兴亡历程123
一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建立123
二 肃反运动和文化意识形态127
三 二战前后的苏联131
四 冷战时期的苏联139
五 解体前的苏联151
第二章 教育立法和教育改革措施155
一 革命初期和20年代的教育改革155
二 30年代的教育政策和改革措施160
三 教育立法与教育发展167
第三章 战后的教育改革175
— 1958年的教育改革175
二 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179
三 80年代的教育改革184
第四章 享誉世界的教育家群体189
一 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189
二 马卡连柯199
三 凯洛夫206
四 赞科夫211
五 苏霍姆林斯基217
六 巴班斯基233
七 达维多夫238
八 马赫穆托夫248
第五编 苏联解体——第五次社会转型与教育
第一章 苏联的解体与社会变革261
一 新俄罗斯的转型历程261
二 人口、民族与宗教268
三 文坛的变化278
四 科技与经济291
第二章 教育领域的变革301
一 教育立法和体制改革302
二 各级各类教育改革313
第三章 教育科学院的重组与教育科学研究368
一 教育科学院的重组368
二 人学的发展385
第六编 从社会转型考察教育变革
第一章 教育变革的加剧和功能的提升395
一 教育功能的演变和发展395
二 教育功能提升的趋势398
第二章 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405
一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405
二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支撑407
第三章 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410
一 教育的文化功能410
二 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411
附录1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联邦议会上的讲话 415
附录2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420
附录3 全球化时期的高等学校 429
主要参考文献437
后 记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