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秋竹轩文集
分类
作者 胡永在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胡永在,号秋竹,是中国写作学会会员。自幼好学,尤其爱好中国古典文学。特别于司马迁、苏东坡、蒲松龄三大家,尤为倾倒。这次出版的《秋竹轩文集》,辑选了2000年印行的《秋竹轩文选》的绝大部分文章,校正了一些错字,增加了几篇此后写的文章;并按文章的不同性质在目录中重新分类标出。此外,本书还收集了他评注的苏轼散文25篇,以及首次公开发表的,由永在多次整理的甬上名师、学者陆竹声先生的遗稿——《(九歌)场面复真》。

内容推荐

这次出版的《秋竹轩文集》,有三部分内容:

(一)辑选了2000年印行的《秋竹轩文选》的绝大部分文章,校正了一些错字,增加了几篇此后写的文章;并按文章的不同性质在目录中重新分类标出。

(二)收集了他评注的苏轼散文25篇,重新校对,作些文字上的修饰,标作“苏轼散文选评”。永在常对我说:如能背诵或熟读他所选的这25篇苏文,细加领会,写文章就不是什么难事,而能左右逢源。胜读什么写作指导、作文秘诀之类的书多多矣。

(三)附录首次公开发表的,由永在多次整理的甬上名师、学者陆竹声先生的遗稿——《(九歌)场面复真》。

目录

教学研究

美景如画 人在画中行 

——记游黄山兼谈《游黄山记》

妙笔传神 千载生辉

——就《廉颇蔺相如列传》略谈《史记》的人物描写

得意笔传 写得意人

——谈《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人物描写

剪裁高手 辞令妙品

——略谈《赤壁之战》的结构与人物

尽态极妍 冷语隽永

——浅谈《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

辞情委婉 文笔犀利

——读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贾谊《过秦论》的艺术特色

《芙蕖》二题

《促织》浅析

片时妙论一席高谈

——读《隆中对》笔记

唐诗的魅力

论书法

匀正洁 满劲逸

——评论书法的两个标准

书法美之我见

忆名师

学识渊博 德高望重

——怀念董秋芳先生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记王庆肇先生  

淡泊宁静 风范长存

——怀念戴希天先生

满腹锦绣才 一颗赤子心

——怀念孙席珍先生

读古典名篇

恬美的田园 淳朴的情谊

——读孟浩然《过故人庄》

愁何在 喜欲狂

——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语浅情深 重复见佳

——谈李商隐《夜雨寄北》

心忧农事 诗刺当道

——读苏轼的一首小诗

诗情画意 以短见长

——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一首优美的小诗

漫谈《浣溪沙》

《醉翁亭记》中的“而”字

《陋室铭》简说并翻译

谈辞格诗例 

谈辞格诗例

一、比喻

二、示现

三、仿拟

四、比拟

五、夸张

六、顶真

七、对偶

八、排比

九、双关

十、引用

缀尾

游记

相思树

——厦门散记

厦门万石公园

陶人欲醉话灵峰

北行记略

杂著汇集

竹枝杂谈

——怀念父亲与张蘅园先生

《秋竹轩笔记》(选录)

漫话李商隐的《嫦娥》一绝

《神灭论》中试校一字

自信力即生命力

去来

明妃赞

一枕黄粱午梦长

浮世功名食与眠

才子来了

胡涂老师

话说“秋竹轩” 

译苏轼一词一诗

西江月(并序) 

赠刘景文

小诗一束

自题秋竹轩 

遣怀

六十述怀(二首)

赞胡锡珍先生

为娴囡初抵LONDON来电喜赋

读唐人绝句 

七十述怀

释“恶发”

——读《管锥编》笔记一则

嵇康:《家诫》译文

新的探索新的开拓

——读劫生《散文艺术表现新探》

《广雁荡山志》点校后记

《广雁荡山志》出版发行时亲朋贺赞

《游雁荡山后记》注释

《虎畏不惧己者》注释

《记先夫人不残鸟雀》注释

《书刘庭式事》注释

《白雪纷纷何所似》注释

蒲松龄所景仰的清官费炜祉

岳珂评说辛词

辜鸿铭先生轶事

养生杂谈

再谈养生

绩溪行

探祖寻根徽州行

乳母王氏墓志铭

苏轼散文选评

苏轼的人格和文采

喜雨亭记

凌虚台记

超然台记

放鹤亭记

石钟山记

思堂记

文与可画贫筜谷偃竹记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记先夫人不残鸟雀

游兰溪

记承天寺夜游

记游庐山

记与欧公语

游白水书付过

记游松风亭

刑赏忠厚之至论

留侯论

贾谊论

答谢民师书

画水记

传神记

方山子传

率子廉传

朝云墓志铭

附录一

《九歌》场面复真

附录二

宁波市第二中学54届同学四十年后重聚记要

祝酒词

竹洲集序

宁波市第二中学54届同学五十周年重聚记要

试读章节

发生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是汉末促成三国鼎立的关键性的一大战役。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有名的战例之一。由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中,生动、如实地记下了这一战役的经过。历来为大家所称许。有趣的是:我们在读完这一篇文字之后发觉,全篇文章除个别子句略有变动和在段落间稍加一些必要的联系上下文的词句外,它的素材全部散见于陈寿写的《三国志》一书中。而因剪裁特妙,安排有度,却把零碎分散在各人物传记中的史料,贯串成为完整的篇章。这确是颇具匠心的。对我们今天的写作指导与编纂工作,可以说也是有所启发的。试作粗略的分析如下:

《资治通鉴》在汇编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时,主要是循着两条线索进行的。第一条线索是孙、刘的联合。在这一联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鲁肃与诸葛亮。先写鲁肃北上探虚实,说刘备。这一段(即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取材乎《三国志·诸葛亮传》。这一部分通过鲁肃与诸葛亮一来一往做工作,促成了孙刘间的抗曹联盟初步形成。第二条线索是东吴集团内部和、战二派的矛盾。这一矛盾集中地表现在孙权的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中。而促使孙权由狐疑到坚决抗曹,则是鲁肃与周瑜从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这一部分三段文字详写鲁肃、周瑜与孙权的对话,则取材于《三国志》中的《鲁肃传》、《周瑜传》及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所引的《江表传》。当然,上述两条线索也可以归纳说是一条线索,即:战前决策抗击曹操。末后一部分写战争场面则是根据《周瑜传》中的文字加工而成的。

综观全篇的写作又是详略恰当,剪裁得法,对战前形势的分析与决策(即第一、二部分)采取详写,因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而对具体的战争场面(即第三部分)采取略写,因为这只证明上述决策的正确。在叙述决策的过程中,又详写诸葛亮、鲁肃、周瑜三人同孙权的谈话,其他内容,也是略写。这是因为这些谈话正具体地分析了敌、我、友的形势,从而以充分的理由提出了正确的主张。所以,这样写就显得主次分明,要而不繁。

P17-18

序言

外面是39摄氏度的高温。室内停电,电风扇空调因此“罢工”。虽然奇热难熬,心中一直惦念着尽快地把永在的《秋竹轩文集》的序文写出来。可是给大先生的文集写序,真的感到有点忐忑不安。因为我们之间文学水平的差距实在太大。我原是他的学生,结婚以后也一直受他影响,爱好文学,并担任过中学语文教师。但毕竟不可与先生的水平相比较。之所以敢于且义不容辞地为他写序,因为我了解他。并且觉得此次出版《秋竹轩文集》有利于国学的教育。

我与他相伴近半个世纪,经历了人生中的大半辈子。不论是年轻时代,还是晚年退休之后,我们谈得最多的是有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此外,就是谈学问。就这样共享读书之乐。一生中,尤其处逆境时他始终读书不辍,乐此不倦。有他集放翁诗与坡公词的一联可作写照。联日:“万卷古今消永日,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于古典文学的痴迷,可说是一往情深。特别于司马迁、苏东坡、蒲松龄三大家,尤为倾倒。永在的古典文学的功底是超群的。他能背诵数千篇古诗文。且有其独到之处。他的书法,由于幼年时在天一阁外婆家勤练各种碑帖,又具天赋,且个性鲜明,故能独树一帜。人称如乱石铺路,大有板桥遗风。

永在之为人率直真诚,快人快语光明磊落。文如其人,这可以在他的文章中得到印证,有人说,苏东坡的文章中,处处有一东坡在。那么,永在的文章,也处处有一永在在。他自己常常喜欢借唐大郎先生描摹张飞的一句诗来概括他的个性。诗日:“三分妩媚七分粗。”他的率直,嫉恶如仇,往往会得罪某些人而招致祸害。即使如此,也从无悔意。而对有学问的长者,尊敬有加,如同父母;关心青年学生,胜过关心自己的子女。做到了诲人不倦。表现了为人师者的高尚的风范。

这次出版的《秋竹轩文集》,有三部分内容:

(一)辑选了2000年印行的《秋竹轩文选》的绝大部分文章,校正了一些错字,增加了几篇此后写的文章;并按文章的不同性质在目录中重新分类标出。

(二)收集了他评注的苏轼散文25篇,重新校对,作些文字上的修饰,标作“苏轼散文选评”。永在常对我说:如能背诵或熟读他所选的这25篇苏文,细加领会,写文章就不是什么难事,而能左右逢源。胜读什么写作指导、作文秘诀之类的书多多矣。

(三)附录首次公开发表的,由永在多次整理的甬上名师、学者陆竹声先生的遗稿——《(九歌)场面复真》。听永在说:屈赋中最优美,也最难理解的篇章,就是《九歌》。陆先生十分认真地从事教学外,以毕生的精力,倾注在屈赋,特别是《九歌》的研究上。《(九歌)场面复真》是晚年在病榻上完成的力作。永在是他的私淑弟子,两人意气相投,相交莫逆,死生以之。陆先生弥留之际,将此稿托付永在。永在认为:此文见解独到,道先人所未道,虽曲高和寡,知音不多,定能传世而不朽的。

我才疏学浅,且忙于自己公司的事,抽出时间,勉为其难,写了这些,敬请大家指教。是为序。

张惠春

2005年7月lO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05:18